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越边界关系始末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越边境问题解决始末与最新情况

当代越南的主要民族称“越人”或“京人”,旧称“安南人”。而据文献资料,其属古代生活在中国东南部的百越(同粤)族的一支──雒越人之后。与古越人相关的记载有:“俗本裸,文身被发,不制衣裳。” “禹之裸国,裸入衣出。” “禹之裸国,解衣而入。” “越人跣行(不履)。” “俗无丝纩,跣履荆棘,不苦也。”等等。

古代越南进入文明时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出兵平岭南“百越人”居地,设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在今越南中部与北部。秦末,秦将赵佗割据岭南,建“南越国”。其中,越南中部与北部地区属“南越国”境。赵佗治理越人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和绥百越”的政策,即一方面自称“蛮夷大长”,以示尊重越人风俗,另一方面接受汉朝册封“南越王”的名号,鼓励汉族与越族通婚。越南风俗渐改。总之,古代越南文明的产生,与古代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越南最早出现独立的国家政权,始于939年(后晋天福四年)交趾人吴权趁中国处于五代乱世,割据交趾自立,称“交趾王”。吴死后,交趾出现“十二使君”的割据混战政权。963年,丁部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称“万胜王”。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丁部称帝,建“大瞿越”政权。973年,丁部遣使向北宋王朝请封,被封“交趾郡王”。此后直至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爆发(1884─1885年)、中国与法国在天津签约(1885年6月9日),承认越南属法国掌控之前,越南一直维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以上为历史上中越关系的大致情况。

从法理上说,中越两国间原无领土争端,这一争端产生于1885年《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签订,改变了历史上形成的中越主藩国关系之后。越南与中国存在的领土争端包括陆疆问题、北部湾划界问题、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一、中越陆疆争议

历史上中越两国间,曾有过两次陆界勘查活动。第一次是宋元丰六年(1083年),宋与交趾联合勘界,次年定界,这一边界线是历史上越南维持对于中国藩国地位地理基础。第二次为中法战争后,1885年至1897年间中法两国依据《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精神,勘分中越陆界,先后签定《中法续议界务专条》)与《中法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等界约。根据这次勘界活动,中越两国最终确定的陆地边界东起广西北仑河口(中法划界时,此处原属广东省管辖),西至云南李仙江以西,边线全长1347公里,双方在边界上树立了三百多块界碑以标示。

从1979年2月17日起,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全线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17天作战中,突入越军防御纵深约20─40公里,攻占了越方4个省的21个县(市)。大的战斗包括: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南北方各重镇均为中国军队所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越军再也无险可守。3月5日,中国军队开始奉命撤退,至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但是,中越边境冲突并没结束,又开始转入对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地区的争夺战斗。这些山原系中越两国间的界山,主权属中国,但无人居往,后被越南人占领,利用制高点向中国境内军民射。

从整个中越陆疆争议情况来看,在1979年,越南在多处向中国提出了领土要求。而中国认为有争议的领土“只有5平方公里”。有文章提出:“中越之间的共同边界长达1200公里,其中有争议之处多达70个。”这些争议之处显然都是由越方提出。“但是全部争议地区加起来,不会超过100平方公里。”经中越边境战争之后,由于中国占领了边界沿线的大部分制高点,如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以及原边界上存在的争议地区──如与越南黄树皮交界的楠木坪等,“总计新增争议地区200多平方公里”。此后,从1993年8月开始,中越双方开始进行第16轮边界谈判,并于1999年12月30日最终于河内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2001年11月,两国政府成立中越陆地边界联合勘界委员会,负责勘界立碑工作,并起草两国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联勘委下设12个联合勘界组,负责实地勘界立碑工作。同年12月,双方在广西东兴和越南芒街口岸竖立第一块新界碑。2008年12月31日,中越双方就陆地边界勘界剩余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实现2008年内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标。

随后,中越联合勘界委员会成立了勘界立碑技术专家小组及12个下属联合小组,以开展勘界立碑和清障排雷工作。经过2年的准备,中越陆地边界野外勘界工作于2001年下半年全面展开。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陆地边界的第一块花岗岩界碑在越南芒街立下。 2005年是中越陆地边界勘界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2005年11月,中越两国领导人就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进程达成共识:最迟于2008年完成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

2006年6月,中越边界全线已确认、竖立和精确测定界碑800余座,勘定界线700多公里,勘界测绘保障工作已完成总任务量的50%以上。2007年底,完成勘界野外作业任务量的88%。2008年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同越南外交部副部长武勇在河内就中越陆地边界勘界剩余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年内完成陆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标。

至 2009年2月23日,中越两国全部完成双边勘界工作,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举行仪式,共同庆祝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圆满结束。国务委员戴秉国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出席仪式并致辞。这是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向世界发出了越中友好合作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信号。” 戴秉国和范家谦副共同为1116号和1117号界碑揭幕。至此,曾经流血争夺过的两国陆地边问题,最终获得了和平解决的圆满结局。

二、越南对中国南海主权侵占始末

1、关于越南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占

越南政府对于中国南海领上主权的要求可以上溯至南北越分立时期。当时南越西贡政权1956年至1971年间,曾多次派舰入侵南沙群岛,并发表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70年代初,当时南越政权以维护主权名义出兵强占中国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等6个岛礁;1974年1月间又入侵西沙群岛,打死打伤中国渔民、民兵,而导致1974年1 月19日的西沙海战,已见前述。但是,南越政府并不收敛。1974年2月1日,南越海军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南子岛,更名为“西双子”,非法竖“主权碑”;2月3日,侵占南沙沙岛(即敦谦沙洲),更名为“山歌岛”;2月5日,侵占南沙景宏岛,更名“生存岛”;2月17日,侵占南沙南威岛,更名为“长沙岛”;2月20日,侵占南沙安波沙洲,更名为“安邦岛”,在岛上竖碑插旗。南越海军并存这5个岛礁上派兵驻守。1975年2月14日,西贡外交部发表所谓《关于黄沙(帕拉塞尔)群岛和长沙(南沙群岛)群岛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2007年9月13日,当越南政府闻知台湾准备在太平岛(西方称斯普拉特立群岛之伊都阿巴岛)修筑机场时,越南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越南对黄沙群岛(即西沙群岛,西方称帕拉塞尔群岛)和长沙群岛(即南沙群岛,西方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拥有主权”,要求台湾停止该项计划。直至2009年3月12日,当越南政府闻知中国政府决定允许海南珠江国际旅行社开辟西沙群岛旅游线路时,又发表声明表示反对,声称:“这—行动严重侵犯越南的领土主权,无益于双方通过谈判找到根本和永久性办法来解决海洋争端。”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即中国南沙群岛)的立场十分清楚,“越南有足够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证明它对这两个群岛拥有主权”。

2、有关两次中越海战

为了维护中国对于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新中国政府曾进行了两次著名的海战。一次为1974年1 月19日,新中国海军经“西沙之战”,将南越占领军逐出珊瑚岛,完全解放西沙群岛。战斗的结果是:双方各有一艘载有一百余人的舰艇被击沉,但南越军队被击败,有48名南越士兵及一名美国人(Gerald Emil Kosh )被俘。战后,中国释放了美国俘虏,并于2月16日遣还南越全部俘虏,以显示维护南海和平的诚意。但是,西贡政府却毫无悔意,大事宣传扬西沙、南沙、中沙、东沙各群岛都是越南的,于2月1日再次出动军舰,侵占国南沙群岛所属南子岛等岛屿,在岛上非法设立所谓的“主权碑”。

第二次海战则是中国与越南政府于1988年在南沙赤瓜礁爆发。当时中国在南沙岛礁上兴建“科学考察站”,越南派出飞机和舰艇对我考察船挑衅。3月14日,双方爆发了历时37分钟的海战,越南两艘登陆艇被击沉,两艘运输船一只沉没、一只搁浅,至少74人死亡或失踪,尚有不少人员被俘。尽管中国政府释放了全部战俘,以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的诚意,但是,越南政府毫无悔意,继续侵占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经两次中越海战,中国均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越南政府并未停止对于中国南海主权的侵占活动。

三、北部湾划界问题与中越关系现状

1、历史遗留 长期混沌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东临琼、粤,北抵桂南,西达越南,总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不但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要冲,且是南海传统渔场和油气资源丰富地区。

1894-1895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虽然在战场上获得胜利,但由于清廷畏懦,“不败而败”,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于1887年,和法国签署了《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划分了两国陆地边界。

然而该条约只划分了北部湾岛屿的归属,却未划分北部湾海域的归属。

这是因为当时中方主持勘界、条约事务的两江总督张之洞、广西勘界事务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认为,越南在历史上水师便十分孱弱,从来没有实际控制过北部湾,且中国以往和外国签署的类似不平等条约,也只划分陆地、未划分海洋归属,因此“海界只可指明近岸有岛洋面,与岛外大洋无涉,缘大海广阔,向非越所能有。若明以属越,浑言某处以南或以西,则法将广占洋面,梗多害巨,宜加限制,约明与划分近岸有洲岛处,其大海仍旧,免致影射多占”(张之洞给邓承修的指示),显然,中方觉得如果在条约中明确划分海域归属,将导致法方“广占洋面”,侵害中国的利益(当时主要考虑的是渔业利益)。

在此精神主导下,最终条约中未涉及海域,只在第三款提到海中岛屿划分如下:

“至于海中各岛,照两国勘界大臣所划红线,向南接划,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即以该线为界(茶古社汉名万注,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越名格多)及各小岛归越南”。

这条“红线”,即俗称的“茶古线”,载于该条约第二款,系“巴黎子午线东经105°43′”,即格林尼治子午线东经108°03′13″。从条约全文可以看出,这条线仅仅用于标明岛屿归属,并不涉及领海划分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这条线不涉及北部湾海域归属,法方比中方更强调、更执着,甚至在1933年9月27日专门照会中国驻法公使馆重申此原则。因为这条“茶古线”如果不规定极限而任意延伸,则中方完全可借此认定南海中许多现属越南的岛屿,甚至“越南本陆之大部”属于中国,自然是法方所不能堪的,因此法方和中方一致认定,这条线只适用于北越的芒街区,系“划分芒街区域之中越界线”。

2、分歧的由来与越方立场

1973年12月26日,当时的北越政府因与意大利公司签署北部湾石油开发协议,苦于海域划界未定,建议和中国进行海域划界谈判,1974年1月18日,中方答复同意谈判,但要求双方均不得在北部湾中心107°-108°E,18°-20°N的一个长方形区域内进行勘探活动,亦不准任何第三国在湾内进行勘探。北越接受这些条件,暂停与意大利、日本、法国石油公司进行勘探谈判。

1974年双方开始首次谈判,但无果而终,1977-1978年的第二次谈判因两国关系已趋紧张而破裂,1992年中越关系正常化,谈判重开,至2000年,9年间双方共举行了7轮政府级谈判、3次政府代表团团长会晤、18轮联合工作组会谈及多轮的专家组会谈,平均每年举行5轮各种谈判或会谈,最终达成协议,整个北部湾海域划界谈判历时长达27年。

3、便是白龙尾岛的争议

白龙尾岛其实在历史上有两处。中法勘界时提及的“白龙尾岛”,即今天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山心、巫头三岛,原为越南飞地,根据《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划归中国,现因填海造堤,已与大陆连为一体,其归属中国早无异议。另一处“白龙尾岛”古称浮水洲,中国曾命名为夜莺岛,俗称海宝岛,坐落于北纬20’01’,东经107’42’,西北距越南海防港,东南距海南八所港均为70海里,可以说正好位于北部湾中线上。

不久越南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援越抗美,为增加海防与河内的防空预警时间,越越南要求在白龙尾岛设立雷达站、防空基地和通讯站,而倘该岛仍是中国领土,则在外交上多有不便,因此1957年3月,中方决定将白龙尾岛移交越南,并迁走了岛上全部居民。

越方认为,白龙尾岛系“中国代为解放的越南领土”,而中方则认为该岛居民大多为中国人且几乎都是汉族,传统上应属中国所有,双方对于该岛是否应作为北部湾划界基点、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范畴等,也存在争议。

4、最终的条约和划界方案

2000年12月25日,中越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2004年6月30日生效,北部湾海域划分问题最终定案。

根据划界协定,中越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共由21个坐标点相续连接而成,北自中越界河北仑河的入海口,南至北部湾的南口,全长约500公里。

协议基本采纳了中方提出的两国在北部湾总体政治地理形势大体平衡的观点,按照越南外长阮颐年提供的材料,最终中越各得北部湾面积的46.77%和53.23%,越方未再坚持以白龙尾岛等岛屿为基点,最终白龙尾岛只享有12海里周边领海和3海里专属经济区,而另一座离越南陆地13海里、属于越南的昏果岛,则在划定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时只享有50%效力。 胡锦涛说,今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又是“中越友好年”,中越关系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年初以来,“中越友好年”的各项活动进展顺利,各个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越关系,愿与越方一道努力,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丁纪》。 [2]《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七年》,卷3

47、348。 [3]《续资冶通鉴长编》卷21。

[4]《梦溪笔谈》卷25。

[5]许云樵:《据风向考订法显航路之商榷》,载《南洋学报》,第6卷第12期(1950牟12月)第3页;足立喜六:《法显传》(东京,1940年版),第384页所附地图。 [6]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7]《琼山县志》卷14《金石条》。

[8]材料出处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得到国际上的承认》,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00年11月22 日。另见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40─341页。

[9]New York Times , January 17, 18,19 and 21, 1974;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January 17,18, and 19,1974.The 48 prisoners of war 是根据(London ) Times, February 6, 1974.──转引《南中国海诸岛屿的主权问题》,载:《*月刊》总第101期,1974年5月版。 [10]材料出处参《不到南沙,就不知道中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所面临的威胁、挑战之大》,载“国防之家”网站2006年4月12日。文章作者署名“解放军报记者”,原载《瞭望东方周刊》。

秋收起义始末

安史之乱始末

戊戌变法始末

边界管理工作

边界协议书

边界贸易

中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

中越酒文化对比提纲

复旦投毒案始末

中越边界关系始末
《中越边界关系始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