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困惑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1: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困惑与思考

——对耒阳市城乡教育情况的调查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它不仅联系着千家万户,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命运,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城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城乡贫富等差距的日趋扩大,城乡教育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最近,耒阳市城调队对我市城乡教育的现状开展了一次重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乡教育的现状不均,存在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困难重重。

一、耒阳城乡教育的概况

耒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2所,在校学生156197人,其中农村438所,占85.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4所,在校学生136411人;其中:初中76所,在校学生57692人,小学427所,在校学生78719人。把农村义务教育单列出来,则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36所,占86.5%;在校学生93753人,占68.7%;其中:初中58所,占76.3%;在校学生40266人,占69.8%;小学378所,占88.5%;在校学生53487人,占67.9%。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目前我市现有高中10所,其中农村只有2所,仅占20%。全市现有教职员工10160人,在职教职员工9086人,其中初中教师4918人,小学教师3456人。

据调查了解,耒阳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教研教改及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教育总体上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去年,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559人,入学率达90%;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5%,巩固率达99.5%,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但是,由于我市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加之由于受有关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义务教育举步维艰,现有高中办学条件很难适应扩招需要等诸多问题,给我市农村教育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城乡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耒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城乡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形势不容乐观。

据调查,当前我市城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教育经费运转难以为继。一是农村教育经费因政策性减免无法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教育“口子费”,每年减收6000余万元,这笔原由农民承担的教育经费无任何补充渠道。二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长,但从支出结构看,投入的绝大部分是用在“保工资”上,教育投入涨幅逐年递减,教育投入的增长赶不上教育支出的增加。如200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较2002年增长8.87%,其中市本级财政拨款增长仅0.6%;2005年,我市财政对教育的预算总额为10248.5万元,其中工资9532.9万元,占93%;专项经费480.3万元(其中包括“危改”资金245万元),只占5%。三是教育负债严重。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规模普遍较小,学校“一无两有”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待遇偏低。2003年全市负债学校达31.2%;2004年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4600余万元,其中两所省示范性高中即

一、二中负债均在千万元以上。四是拖欠教职工工资现象严重。2003年全市拖欠教职工工资1818万元,到2004年4月止,市财政累计拖欠教职工工资9262.57万元。五是公用经费入不敷出。税费改革后,市财政在安排教育经费时,未安排学校及教育局机关的办公经费,教育局只有集中中小学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教职工福利,致使公用经费年年亏空。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堪忧。一是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2005年,全市农村小学教师45周岁以上共计2628人,占整个小学教师总数的52.5%,这批人将陆续退休。40周岁以下的共计1613人,占总数的33.2%。这足以说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二是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我市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组成是“三分天下”:即民办教师,招工、补员、军转、双招教师,大专院校毕业生三种途径进入教师队伍。三是农村教师结构极不合理。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短缺,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这种现象造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等课程难以正常开齐,理、化、外等课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四是高中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市现有高中教师794人,按省普通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配置比例为1:13计算,以2005年下期为例,全市初三毕业学生,按比例升入普高6982人,加上原有的高中学生8531人,共计15513人,需高中教师1193人,当年缺编420人,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甚。农村中学拔高用人现象普遍,一大批中专生正在挑起初中教学的大梁,有的甚至一拔再拔进入高中课堂教学。五是骨干教师外流严重。外流有四种,即外调、外借、考研和离职。2004年,我市教

师外调到党政机关及外县市共82人,外借到科局39人,此外,每年全市考研外流教师20余人,全市已累计擅自离职到外地谋高薪职业120余人。六是教师分布极不平衡。我市教师队伍分布存在四大怪圈现象,即“城区堡垒圈”,“城郊挤压圈”,“中心地带富余圈”,“边远山区奇缺圈”。七是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市大多数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以2004年为例,每学期请病假人员达120余人,在职死亡人数13人;教师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势头,“有病拖医”的现象大量存在。

——农村教育质量提高遭遇壁垒。一是德育工作滞后,学生道德水准下降。在应试教育惯性心理的影响下,我市95%以上的农村初中学校都未按要求开展德育活动,把德育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的学校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之我市家庭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水平不高,致使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下降,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误入歧途者不少。小学受办学条件的制约,德育活动的开展率更低。二是素质教育未能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目前,我市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夹击下,渐成畸形:高中教育完全以应付高考为最终目标,初中教育以升重高为主,最严重的是小学教育缺乏导向。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大多数学校已不再高度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好坏;另一方面受师资等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小学教育管理松散、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个性得不到良好发展的局面。以2004年小学毕业素质测评为例,我市总及格率只有37.3%,总优秀率只有1.84%。而小学教学质量的低下几乎断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后路。

——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现象存在。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家庭有所抬头。几乎所有的农村学生家长把读书当作跳出“农门”的一种捷径。然而,受教育乱收费、特别是高校高额收费、“不包分配”的教育分配体制等原因的影响,许多农村学生家长只求子女混个初中文凭即可,而对读重高甚至升大学只能望“校”兴叹,不敢奢求。因此,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中途辍学,过早流入社会或者进入外出务工经商的行列。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率每年均达2.8%,无法达到衡阳市提出的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农村教育形势整体下滑。由于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人数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呈逐年下滑趋势。据了解,目前一些村小学、乡中学因学生家长进城务工经商导致学生人数锐减而不得不裁班并校,少数村原有的村小学已名存实亡。

三、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困惑

据调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因势下滑,城乡教育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当前,响应党中央亲民政策的号召,我省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纳入省政府“十一五”规划,并

将从2007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但就耒阳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基础而言,尤其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不可避免地将引发一定的“阵痛”,实施过程中也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1、现有经费运行机制将面临崩溃。税费改革前,农村教育投入的渠道有:中央及省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教育捐款集资、学校勤工俭学收入、学杂费收入、其它专项补助资金、地方教育基金等,其中主要是中央及省市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教育捐款集资四条主要渠道。目前,农村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杂费收入、寄宿生生活费、勤工俭学收入(主要是商店)。作为农村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经费主要来源的城乡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已被取消,在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框架内,县级财政成了“吃饭”财政,乡镇教育投入几乎为零,在生源大量减少,勤工俭学收入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学杂费收入成了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保持运转的主要渠道。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已经是负债运行,为了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教育部门不得不挪用一定专项经费进行开支。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府的财政压力是相当大的。

2、农村教育资源矛盾将更加突出。首先,办学条件的改善将举步维艰。学校在保运转、保基本福利都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拿出钱来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当前,农村学校大都建于20世纪70、80年代,以土木结构为主,历经风雨,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危房。尽管年年搞“危改”,但还是力不从心。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资金对于点多、线长、面广的学校基本建设和危房改造只能是杯水车薪。

其次,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将任重道远。实行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是教育界当前的紧迫任务。农村义务教育本来就落后于城区义务教育,要帮助农村义务教育赶上城市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便捷途径。这需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技术和装备现代化,在办学条件本来就落后的广大农村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强大的教育资金作后盾。如果是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这笔装备资金得不到可靠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此外,学校布局调整与资源配置也等米下锅。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有效实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过去那种一村一所小学、几个村一所初中的格局必须打破。尽管我市通过几年的努力,撤并了一大批学校,整合了分散的教育资源,但是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方面撤销的学校人去楼空,形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保留的学校规模扩大,重复建设,加之偏远山区孩子就近入学不方便,护送孩子上学需要

添置设施设备,还要建设寄宿制小学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市新一轮布局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新一轮布局调整与资源配置所需经费投入理当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

3、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将因势下滑。耒阳市现有的教师队伍已存在多种不良境况。推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师资将更难以保证。首当其冲的是边远山区教师将奇缺。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村教师流向了城区,我市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教师编制已严重不足,许多偏远山区学校不得不自行聘请少量代课教师以满足需要。至2007年,随着初中生源高峰的回落,新一轮小学生源高峰的到来,部分山区学校学生人数将会增加。加之实行免费教育,农村学校的生源还会有大的回流,而教师数量没有增加,相反因为经费来源切断,不但不能聘请新的代课老师,现有代课教师也不得不清除。我市农村小学教师将大量缺编,师资与学生人数及教育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没有保障。

边远山区学校本就自然环境差,生源不足,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会更加紧张,工作会更辛苦,生活会更清苦,教师福利待遇会更低,积极性更难以调动,又会形成新一轮教师流失。即使没有门路能够留下来的教师也会因为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和专项经费参加学习培训,而变得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技术缺乏。面对风起云涌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和信息化世界,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和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将更难以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耒阳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及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须未雨绸缪,通盘考虑,并在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农村学校平稳过渡到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并促进全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市委、市政府要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舆论环境,督促各级政府切实担负起发展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明确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强化主要领导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意识,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建立任期义务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要将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水平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作为考核一届政府和班子政绩、奖惩和任免官员的重要依据。对那些任期教育发展目标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政府官员要实行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体系,才能真正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对全市教育工作者进行理念洗脑,形成正确的导向,督促他们将教育发展重心向义务教育阶段倾斜。各教育单位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切实降低义务教育成本。比如对接受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年龄、地域、就读学校做出明确界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回流到农村学校就读,原则上应该回到其户籍所在乡镇、村级学校就读,对辍学后返读的,应界定其入学年龄。城市户口到农村学校就读应严加控制。要规范各学校招生秩序,严禁跨片、跨地域招收学生。要建立规范完整的在校学生及流动学生档案。

2、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关键还是在于建立合理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建立这种保障体系,必须建立与现行财税体制相适应的各级政府分级合理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一是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主要是要调整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争取上级资金对市本级危房改造及其他重大教育项目建设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以确保全额用于农村教育。二是要建立各级政府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投入分担机制。主要是制定市、县、乡(镇)三级地方政府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和最低标准,促使他们依法担负起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责任。三是要坚持依法筹资办学。我们在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办学责任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捐款兴教,充分吸纳民间资本,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危房改造。四是要增强教育的自身“造血”功能。根据我市教育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勤工俭学事业,做大做强校办产业,借助市场力量,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五是要作好教育经费预算,加大投入保运转。要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逐年提高的基础上,把推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所形成的公用经费缺口及未按规定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六是要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监督机制,提高资金投入效益。要加强审计,通过审计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监管。七是要澄清学校债务底子,千方百计地为学校消赤减债。实行全免费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保持正常运转,就得建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有效机制,务必要在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前采取奖、罚、补等各种软硬措施帮助各学校清老欠、断新欠;在清理债务上,要克服阵痛,不留后患。

3、优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发展环境。如何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保驾护航,明确责任是前提,加大投入是关键,优化环境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较差,首先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义务教育发展氛围受到影响,导致部门支教、群众兴教助教的热情受影响;其次是教育部门受制约因素多,在义务教育经费本身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向教育部门摊派、罚款

等伸手要“钱”的多,学校是任何“诸侯”也得罪不起,只好花钱消灾,义务教育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再次是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周边环境干扰的因素多,地痞地霸、黑恶势力强揽建设项目,插手学校食堂商店经营、违规开设网吧、电游室,甚至侮辱殴打教师学生,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义务教育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营造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正确导向。二是要规范职能部门的执法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都要把兴教作为己任。三是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危房改造和危房改造用地、基建项目审批等有关优惠政策。四是要重拳整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周边环境。市公安、文化、监察、环保等部门要采取联合行动,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及污染源进行清理整治,市劳动部门要严格查处本市区城内各企业招收童工的事件,并严厉处分。乡镇办事处派出所要对冲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员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学校稳定。

4、深化农村教育人事及管理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数量及其素质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深化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顺利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为此,一是要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精简农村教育干部队伍,降低农村义务教育成本。二是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全面清岗,将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人员全面盘清底子,对闲占编制的人员要坚决销编,清除教师队伍。对由于清编减少的编制数,市委、市政府应不定期按需补充教师编制可招收适当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将其补充并安排到边远山区服务,限定服务期限,这样既不增加市财政人员经费,又可缓解农村教师不足的现状。三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支教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计划、按批次、定年限,轮流从城区学校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边远山区任教,既可缓解城区教师富余的压力,又为山区补充新鲜血液。四是要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出教师参加薄弱学科的培训,以弥补学科专任教师的不足,另主一面利用寒暑假抓好教师的轮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对于边远山区,根据省市有关政策,可以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薄弱学科的培训,培训回来可以先安排工作,待有机会再解决编制等问题。五是关注教师利益。适当提高教师的医保费用,改善门诊就医条件,定期组织教师检查身体,尽可能解决教师的住院费用。同时建议边远山区教师每年多发一个月工资。六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敬岗爱业、强化责任、严守纪律、服从安排、立足岗位、赤诚奉献。(耒阳市城调队 王集康)

城乡教育差距问卷调查

教育城乡差距数据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问卷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中国力图遏制地区城乡差距拉大 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化学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说课稿

21世纪城乡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困惑与思考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困惑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