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十六章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六章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

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样如此。

我认为知识如果没有自我发现的特点是不会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样,知识如果不与运用(哪怕仅仅是出于训练和教育的运用)相结合,则是僵死的,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教育孩子,就是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这两句话至少说明了教育所包含的一半道理,那就是使所有教育内容以习惯的方式在孩子心中固定下来,特别是那些有助于自我教育的习惯。

一类是有助于心智发展、有助于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习惯;另一类是有助于孩子现实行为的习惯。

知识的传播、传递,主要依靠书本,而习惯的养成则主要依靠父母和老师(直到孩子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之后)。

我认为对孩子终身有益的习惯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任何孩子如果具备这些习惯,对自己的人生都是有益处的。

1习惯来自重复和快乐

习惯产生于重复。

有的人习惯用右手,是因为他长期使用右手;有的人走路很快,是因为他长期这样快地行走。习惯用右手的人,他的右手力量会比左手大,于是出于方便和力量的原因,他继续更多的使用右手;习惯于走路快的人,他的步伐有力,总能迅速到达目标,于是又促使他经常以这种步幅和频率行走,除非他通过这种方式遇到了重大失败。改变他的这种习惯和培养这种习惯所花的时间几乎相当。

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样如此。

习惯产生于诱导。

为什么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习惯?为什么这种习惯保留了下来,而另一种习惯消失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诱导。诱导是人生最初的老师,它总是把外在的目的和被诱导者内在的需求兴趣结合起来,它深谙任何人对快乐的天然需求和对不快乐的天然排斥,它深谙奖与罚、赞誉和批评对人的影响;正是因为诱导的原因,使一切习惯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最成功的诱导是使诱导的对象从中获得自我认同,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明智而聪明的父母,常常会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时机、诱导的内容。这比一千遍的要求、说教要有用得多。

好在我们了解了快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关原理之后,这样的诱导并不象占卜一样困难,相反,它实际很简单。

诱导在于有趣。

几乎所有习惯都开始于有趣,然后才与一定的目的、目标相结合,当这些有趣的事与实现某一理性的目标越来越同步,则有趣的事情被固定下来,成为主动选择的习惯。

2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一方面,专注是与孩子本能的好动、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相矛盾的;另一方面,专注又时常表现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但总体说来,专注是与一般孩子的特点相矛盾的,需要通过诱导和重复来使他们养成专注的习惯。

我认为,在孩子求知和现实的所有行为中,缺乏专注的十分常见的。浅尝辄止、兴趣转移、东游西荡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可能表现出的状况,我认为孩子通过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获得一些知识,但如果能加上那么一点专注的习惯,则会更好。

小斯宾塞从7岁时,我便开始培养他专注的习惯,这一点后来使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终身受益。我的计划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一点小实验,启发他明白专注的含义和作用;二是通过几件有趣的事,培养他的专注习惯,并让他体会专注的快乐。三是把一般的专注引申到求知上,然后在生活中加以重复。

一天,我和小斯宾塞出去郊游,并准备在外面野炊。小斯宾塞一听说要在外面野炊,简

直高兴的不得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们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搭好了灶台,捡来了一些干草和枯树枝,准备生火做饭。但是,我们都忘记了带火柴。怎么办呢?小斯宾塞急得没了主意。我提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阳光把干草点燃就好了。小斯宾塞赶紧把干草放在太阳光下面,等了很久,干草只是被晒热了,并没有着火。我又提议,要是能把太阳光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上,草一定会被点燃。小斯宾塞完全同意这个办法,但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正当他有些泄气的时候,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凸透镜,用石头固定下来,然后把干草放在聚焦的一个亮点上,开始,干草也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又过了一会,干草发出了嗞嗞的声音,然后冒出烟来,小斯宾塞高兴得满脸通红,像发现奇迹一样。结果,我们美美的吃了一顿。小斯宾塞一直很好奇,这个镜片为什么会把干草点燃呢?我告诉他,点燃干草的不是镜片,仍然是太阳光,因为它才有热量。镜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点上,并长时间地照射,才把干草点燃的。我顺便说,这个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说,比如你想记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脑子里想几遍,就行了。小斯宾塞第一次朦胧地明白,什么是专注。

第二次,我们去观察蚂蚁。这是小斯宾塞最喜欢做的事了。我提议这个星期天我们要把蚂蚁王国的情况彻底搞明白,其他事我们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来约你出去玩,也不去。小斯宾塞欣然同意。我准备了十张卡片,还有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每一张小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按这些问题,把有关蚂蚁的所有资料,全都查出来,抄上去。中午的时候,邻居的小威士叫他出去玩,他也没有去,就这样,我们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把有关蚂蚁的情况全部弄清楚了。

最后,我问他快乐吗?他点点头说,太有趣了。

再后来,我就经常让小斯宾塞练习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一本书没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决定放弃;一幅画没有画完,不去画别的;做一件事时,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后,他逐渐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他总能从专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乐趣,也渐渐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浮躁,心总能平静下来。只要一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他就会安静下来。

我非常了解这种习惯对他以后学习和工作的作用。当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对其他事物发生兴趣,但总鼓励他在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或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并把它彻底弄明白。

一旦形成了专注的习惯,孩子的心智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值得特别谈到的是,也许训练孩子专注,一开始所做的事,并不是父母或老师所希望的知识。但不要忘记,学习任何知识,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启发和训练。就像要让孩子去抓住一张混杂在一堆卡片时的某张卡片一样,他虽然一开始抓到的也许并不是你期望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维、感知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所以,培养孩子专注,一开始应该选择他感兴趣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做,会容易的多。

3 运用一次,胜过死记十次

只要研究一下所有传统手工艺,以及许多家庭技艺的传授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非常复杂的工艺技术和非常微妙的工艺经验,按道理是非常不利于传授的,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在他们孩子手中完美地得以传承。是什么方法,使他们的孩子对这些技艺感兴趣?以是什么方法使他们的孩子有效地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么复杂的技艺呢?

运用,正是“运用”这一方法使兴趣与实用、知识与目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知识如果没有自我发现的特点是不会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样,知识如果不与运用(哪怕仅仅是出于训练和教育目的的运用)相结合,则是僵死的,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

运用,至少有三个必然的结果:一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识得以重复进而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这些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父母和老师们高兴的呢?

我培养小斯宾塞学会运用,是从下面几件事开始的。后来我发现除了使小斯宾塞感到其乐无穷外,效果也令人吃惊。

“写”一度是小斯宾塞最不愿意做,也感到最困难的事。可以想,可以说,但就是不愿写。怕写、烦写,一说起写就愁眉苦脸,能拖则拖。怎么办呢?任何一个研究过教育的人都

知道,写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写是记忆的重复。

我想到了运用。正好有一段时间,我的嗓子有些沙哑,医生建议我少说话,否则有失声的可能。我于是和小斯宾塞玩起了字条游戏。所有的日常交流,都只能通过写来实现,否则就达不到目的。这时小斯宾塞只有6岁多,能写的单词和句子有限。但为了生活,必须写。一开始,我们只写简单的意思,比如“衣服该洗了”,“今天吃什么?”等等。到后来,我们的字条涉及到对一些事物的评价,看法。每次写的句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他出现语法错误时,我就在字条上纠正一下。

一个月后,当我口子已完全恢复时,小斯宾塞的书面写作能力已大有长进,而且不用去要求他,他也会习惯地把许多东西写下来。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运用,就是花上半年时间,他也不会有现在的书写能力。再后来,我们经常通信,只是在家里。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大学毕业。

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双方为对方每天讲习一段书。这是他最感荣幸的事情。这样我们双方都可以用劳动来换取享受,既公平又快乐。他读错的地方我会纠正,并要求他做个记号,避免下一次读错。这样,每天晚饭后,或者睡觉前,我会惬意地躺着,充分享受这段美好时光。所读的内容有报刊上的文章,也有书籍,特别是爱默生的一些随笔,这对我们俩来说都是美和智慧的享受。阅读,使小斯宾塞的理解力大大增强,也使他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不过,我从来不要求他读那些言之无物、低俗浅薄的书籍。

没有比这种运用更让双方愉悦的事了。

许多时候,孩子们无目的地四处闲逛,是因为找不到有乐趣的事情做。其实他们这种时候并不快乐。有时不得已与一些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孩子一起玩耍之后,心里也是空虚的,只要引导他去做更有乐趣的事,他一定很高兴。

在小斯宾塞8岁的时候,我正式聘用他作我的资料员,每周一便士。我交给他的工作是帮我收集报刊和学校的所有与教育有关的资料,新闻报道、学术文章。方法很简单,他先把这些资料找出来,然后按重要程度作排列(这种重要程度他完全可以自己来作判断)。这样他就必须阅读。开始他只是搜集,后来他逐渐会对一些事件发表看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出人意料,但我都一律表示鼓励。允许讨论是认识真理的前提。每周一便士归他自己所有,自己支配。每当他拿到薪水时,自豪和兴奋溢于言表。运用,已使小斯宾塞在知识积累和知识获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除此之外,在品质、习惯方面也收到了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确帮我做了一些必要的事,减少了我的工作量。

其实,这种运用在几乎每个家庭和学校都可以办到,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教育观念的改变。如果你在经商,就可以让孩子为你收集一些商业资料。不管开始多幼稚,这毕竟是一个有益的求知过程。

“运用知识”,成了小斯宾塞的座右铭,即使后来在面对很多仅仅是理论和基础的学科,小斯宾塞仍然保持着“运用”的习惯,这使他总会研究与某一学科相关的现实状况及原因。

4 每天积累一点点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斯宾塞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我认为将来即使他完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教育,这种习惯都是有用的。我为他准备了许多可以长期保存的小笔记本,并和他一起把它们装饰得很漂亮。我让他把学到的东西都记上去,日积月累,就会有取之不尽的财富。

这种诱导开始并不容易,我就从他的储钱罐开始。

我为他准备了一个储钱罐,告诉他如果把平时得到的零钱放进去,日子久了,就会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可以去买自己享受的、比较贵重的东西了。他听了以后,兴趣高昂地开始存钱了。这实在是给教育提供了太好的启发,一方面说明孩子有积累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看到自己积累的东西时很有成就感。只是存钱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把得到的钱扔进储钱罐就可以了,剩下的事就是时常去摇一摇,听听它们撞击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美妙的声音。如果把知识的积累也能变得这样有趣,那教育就太容易了。一次,我向小斯宾塞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说,仅仅把钱存起来,而不知道这些钱是怎样来的,一共有多少,有没有丢失,好象还不够好,最好做一个记录,把每笔钱得来的过程、数量都记下来,然后每一个月,再取出来对照一下,这样会更有趣。小斯宾塞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有了记录的习惯,再把这种习惯用到求知上,就容易多了。我开始选择的是许多孩子都感兴趣的昆虫学。每了解一种昆虫,就把你知道的记在自然笔记上。小斯宾塞问我:做这些

有什么用?他当然是指的现实的能够带来乐趣的用途。我告诉他,这各用储钱罐存钱是一个道理,你很快就能发现它的用途。不信,你可以试试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游戏中来使用。

小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谁都希望去扮演一下老师,给别人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大通。我就让他们玩这个游戏。每次轮到小斯宾塞的时候,他就拿上他的笔记本,头头是道地讲上一通。因为有笔记本的帮助,他总会讲得让别的小孩子羡慕不已。

任何事情,开头是有困难的,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不再困难了。时间一长,小斯宾塞积累知识的习惯便慢慢养成了。用不着你过多地去提醒他,他都会乐此不疲地为笔记本每天增加一点点内容。

在小斯宾塞年龄稍大一点以后,我常常对他说,知识和善行一样,是点滴积累的,每个人的财富和人生幸福、友谊等也是靠点滴积累的,要有静下心来做点滴小事的习惯,只要是发自内心,就一定会有乐趣。

人生活在世界上,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相反很多时候都是平淡无奇的。我们要善于在平淡中发现乐趣,积累知识无疑是其中最有意义的活动。

为了使这一习惯得以稳固下来,我还鼓励小斯宾塞经常把过去记的笔记本拿出来整理。破损了的,把它修好,有新认识的,又加上去。这样,逐渐把小斯宾塞的注意力吸引到更有趣的事情上。

5 自己做选择的习惯

我认为,所谓命运就是由无数选择和取舍而构成的。知识带给人的最大好处是使人的选择的可能性更多。

孩子们同样也经常面临选择,也常常会因为不明白选择的道理而困惑,10个便士,是买这个小木偶呢,还是买那个糖果,是买这双黑色的鞋呢,还是买另一双;星期六,是玩以后再做功课呢,还是做了功课以后再玩,是看这一本书呢,还是看另一本等等。尽管每一个孩子最终会选择、取舍,因为常常不可兼得,但选择前的犹豫和选择之后的后悔是常有的,而大多数情况下,会因此而影响心情,使自己陷入接下来的模糊不清的坏情绪中。小斯宾塞开始也一样,常常为不知如何选择和不明白选择的含义而苦恼(这是成人也常有的表现),他总会说“假如我当时这样,假如我当时那样”。我告诉他说:孩子,没有假设,生活就是取舍。重要的不在于去假如,而是满意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努力,然后充分享受选择所带来的快乐。

小斯宾塞10岁的时候,镇上的公共图书馆因为资金的原因关闭了,使许多孩子没有书看,这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斯宾塞发现还有很多的书堆在地下室的库房里。他回来后告诉我,这些书足够开一个图书馆了。我告诉他,开图书馆必须有场地,还必须得到镇议会的同意。你如果愿意干,我会支持你,只是一切得靠你自己。小斯宾塞有些犹豫了,干,还是不干,孩子面临着选择。

一周以后,小斯宾塞决定干,让我把他带到镇议会。议员们礼貌地听完他的话,都大吃一惊。镇长表示,他们需要讨论一下。他们想,这也许是孩子一时的热情,拖一拖,热情也就没有了,不必为此大费脑筋。

回家后,小斯宾塞问我,议员们会同意吗。我想了想,看着他说:你真的决定了吗?他肯定地点点头。我说:“按你的选择去做吧。”

此后,小斯宾塞每天晚上会给镇长打一次电话:“我的请求你们同意了吗”。但镇长每一次都告诉他,还没有。就这样,小斯宾塞继续打电话,连打了几个星期的电话后,镇长也许确定孩子的这种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议员们也都同意了,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一切都得小斯宾塞自己干,没有经费、材料;图书馆办成后,必须由成人来管理。小斯宾塞同意第一项,但拒绝第二项。他对议员们说:“既然成人们没有给我帮助,我也不需要成人来管理。”他还说,如果不同意的话,他会每天给一个议员打一次电话。最后,议员们让步了。

接下来,小斯宾塞开始了他艰苦的工作。他找来了他的好朋友,我和几个邻居也一起帮他收拾。这是一个又暗又潮湿的地下室,而且很脏。第一天干完活回来,小斯宾塞抱怨道:这个地下室太脏了。我看看他说:“放弃吗?还是选择?”他像被激怒似的说:“选择”。第二天,一个邻居给地下室安上电灯,还有几个小斯宾塞的朋友的父亲搬来了书架。平时总爱唠叨的双杠德斯太太还在墙上挂上了墙布,桌上铺了桌布。一个崭新的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开放的时间是每周

二、四,下午4点到6点。小斯宾塞每到这个时间总会坐在图书馆。不断有人送来一些旧书。图书馆没有苛刻的规则,甚至不需要借书证,小斯宾塞对每个人都

了如指掌,他只记下借书人的名字和书名。

开始一切还算顺利,但冬天来了,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寒气逼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来借书,只有小斯宾塞和他的朋友干坐着。小斯宾塞回来说:“太冷了,没有一个人来借。”我又看着他说:“想放弃吗?”他轻轻地摇头。后来,我的一些邻居把家里不用的旧地毯送去,铺在地上,还装了一些个煤油取暖器。冬天和春天总算过去了,学校放暑假了,图书馆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伦敦一家报纸率先报道了这件事。不久英国皇家图书协会向他赠送了一大批图书,还给他颁发了奖章,许多人从英国各个地方给他寄来书籍和信,当他拿到奖章和热情洋溢的信时,我问他:“选择,还是放弃?”他再一次肯定地点了点头。

当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同样的经历,但他们都有类似的冲动。选择,还是放弃?我希望父母和老师经常这样问问孩子。这是孩子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一旦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就可以在许多事情上不再处于混沌、蒙昧的犹豫中;一旦他做出了选择,也会懂得选择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他的选择是发自内心的,并在选择后勇敢地面对一切,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要告诉孩子,选择,也就一定意味着放弃,只有放弃别的,才是尊重自己的选择。在成人的经验中,我们明白,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幸福与否,成就大小,不是取决于他是不是聪明、幸运,而是取决于他是否懂得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而不去告诉他们这个道理,其实对他们而言,生活早已开始。

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吧,从生活中去选取教材。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它胜过金钱、财富、地位。

《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读后感)

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九个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习惯

“书本是甜的”,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第十六章劳动纪律

让孩子从良好的习惯中终身受益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习惯

培养孩子作业习惯

培养孩子80个习惯

第十六章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
《第十六章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