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专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行

一、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行政、专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相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性助人活动

2、互影响。

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人生发展阶段的及问题特征

一、婴幼儿:1生理:

5、双方合作

6、多方协同 动作发展迅速;2.心理: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过渡

三、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到目标取向行为,从直观转向具体思维,有愉快兴1组员特征:凝聚力增强。亲密程度更高。充满信心和希望。小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2社会工作者任务:维持小组良好互动。协助组员获得新的认知。把认知转变为行动。解决问题。3.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链接者;组员能力的促进者;引导和支持者。

(1) 解救危难(如极度贫困、精神崩溃、吸毒

成瘾、自杀倾向等)(2)缓解困难(如帮助就

业困难者就业、青少年网迷等)(3)促进发展

2、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如人口

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2)促进社会

公正。机会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社会

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工作的

基本目标。

四、社会工作的功能

2、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

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

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是社

会工作专业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

3、社会

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

进社会和谐。

六、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服务对象

2、社会工作

者、

3、社会工作价值观:灵魂。

4、专业助人

方法

5、助人活动:最核心。

七、主要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康

复、救助、就业、心理健康、家庭、医疗、学

校、矫治、城乡社区发展、军队、企业。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1、理论作用:它是构

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还是社会

工作专业伦理的依据,也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

他应用社会科李的的重要特征;是确定社会工

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

内容。

2、实践作用: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在专业文件中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是

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维系社

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1.对服务对

象的看法2.对专业实践的看法3.对服务机构

的看法4.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5.对社会发

展与进步的看法。

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价值观:1.以人为

本回应需要2.注重和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

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

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1社对服务

对象的伦理责任:义务、自我决定、实践、文

化;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

转介;3对机构的伦理责任:辅导培训;4作为

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个人道德;5对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评估研究;6对全

社会的伦理责任:公共福利社会行动。

五专业伦理基本原则1.以服务对象利益为重。2.

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专业伦理的权威性。

六、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一般步骤

1、伦理难题:保密;人情与法问题;价值介入

与客观矛盾;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我决定

和家长制

2、一般步骤认识问题、清楚识别境

况、正确认识伦理行动各过程、深入了解、咨

询、做出伦理决定并记录、监督和评估决定。

八、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内容

1行为和态度:公平服务大众。2对受助对象的道德

责任:尊重受助者利益;严守受助者秘密。3.对同

事的道德责任:重视同僚工作;共同执行守则。4.

对专业的道德责任:充实知识;促进专业发展;约

束不当行为。5.对机构的道德责任:恪守公私界限;

信守机构政策。6.对社会的责任:维护社会正义;

增进公共福利。

2、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建设注重原则:现实需要

和未来发展结合;本土和国际结合;专业实践

与政治实践不冲突。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费尔ERG理论:

生存、关系、成长需要。3.莫瑞的需要理论:

生理性、心因性需要(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

人类需要的类型:

1、按起源分为生物性需要

和社会性需要。

2、按需要分为物质的(如吃喝)

和精神的(如娱乐)需要。

3、按对需要的迫切

程度分为间接需要(当科学家)和直接需要。

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包括横向与纵

向,横向指的是家庭背景和历史,横向的是家

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

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

2、朋辈群体

3、学

校4.单位

5、社区

6、文化

7、大众传媒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行为要适应

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趣愤怒恐惧;3.社会:自我意识经历三个阶段:游

五、结束 戏伙伴,退缩、自我意识。4.问题:拒食、咬指甲1组员特征:离别情绪。小组关系结构弱化。 和心里自闭。 2社会工作者任务:处理离别情绪。协助组员保持

二、学龄前:1肌肉手眼协调。2以表达机能转向经验(模拟练习树立信心寻求支持鼓励独立跟进) 思维机能。3.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开3.做好小组评估:自评、观察督导人员的评估。 始了道德发展。4.口吃、攻击、沉迷电视。 4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引导者和领导者。

三、学龄:皮亚杰的具体运思期,能以他人立场考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 虑问题。4.心里障碍,学习困难,交往障碍。

一、沟通与互动(基本技巧)

四、青少年:2.青少年思维特点:青少年逻辑思维1与组员沟通技巧:营造轻松气氛、专注倾听、回是通过假设、形式和反省的思维,逻辑思维处于经应、自我表露、对信息进行磋商、梳理、小结。 验型向理论性过渡,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和2促进组员沟通技巧:提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成熟期。3.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

五、青年。

六、中年。

七、老年。 馈。示范引导。 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

二、小组讨论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选择主题;注意讨论措辞;1.理论假设:对人的成长发展假设;对服务对象问讨论形式、环境、参与者、讨论草案。 题假设;对人际沟通假设;对人的价值假设。 2主持小组讨论 2.治疗技巧:直接和间接 问题:封闭式、深究回答型、重新定向型、反馈和直接(1)非反思(直接提供服务不考虑服务对象想阐述型、开放式。 法):支持(倾听对象描述,表达理解);直接影响;

三、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 探索描述宣泄。(2)反思性(关注对象内心感受和1扣紧小组目标 想法):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 2考虑组员特征及能力 3.特点:从人际交往中了解服务对象(研究);诊断3小组活动基本要素:目标、规模、参与者、角色 确定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诊断);采用多层面的服4经验分享环节。 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治疗)。 第六章 社区工作方法 二危机介入模式(成长和情境危机)

一、社区工作目标 1.危机发展阶段:发生、应对、解决、恢复 1任务目标:解决特定问题。铺路、解决环境问题 2.危机介入基本原则:及限输提恢培 2.过程目标:促进居民的一般能力。增强居民能力。 3.特点:迅速了解主要问题;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二、具体目标:1推动居民参与;2提高居民社会意有效稳定对象情绪;协助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识;3善用资源满足社区需要;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

三、行为治疗模式 区照顾的美德。

四、人本治疗模式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各阶段工作重点

一、地区发展模式

一、接案或转介:了解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求助1特点:关注共性问题。建立社区自主能力。过程者成为服务对象;明确对象要求;初步评估对象问性目标重要。重视居民参与。 题和需要。转介不属于服务范围和不生活在本区域 2策略:促进居民个人发展。团结邻里。社区教育。

二、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和对服务对象问题评估。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 三制定计划;四签订协议;五开展服务;六结案

二、社会策划模式 七评估;八:追踪。 1特点:关注一般存在的问题注重任务目标。强调第三节 常用技巧 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由上而下。控制指导社区

一、会谈1.支持性:专注、倾听、同理、鼓励 未来。 2.引领性:澄清、对焦、摘要 2实施策略:使命和目标;分析环境;自我评估;3.影响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界定问题;确定需要等。 二建立关系: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对象积极表达

三、社区照顾模式 的关系模式;制造气氛;积极主动。 1特点:协助对象融入社区。强调社区责任。非正三收集资料:会谈、调查表、观察、现有资料运用。 规照顾。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四方案策划:目标清晰现实;范围明确;策略合理。 2策略: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 五评估:正确运用评估类型;合理运用评估方法;

四、社区工作常用技巧:1与居民接触的技巧。2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坦诚保密。 会议技巧。3居民骨干培养。 第五章 小组工作方法 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政

一、小组工作类型:教育、成长、支持、治疗。

一、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战略性策划、方案发展策第二节 小组工作模式 划、问题解决策划、创新策划。

一、社会目标模式

二、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结构 1.理论基础:社会学和系统学 1一般结构:直线型、直线参谋式、职能式。 2.实施原则:致力于培养提升组员社会意识和责任。2团队结构:问题解决型团队、跨专业团队。 致力于组员自我发展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致3社会服务机构运作:授权、协调、沟通。 力于小组领袖培养。致力小组社区目标发展一致性。 三机构资金来源:政府资助、民间捐助、商业交易

二、治疗模式

四、社会工作督导功能:行政、教育、支持。 1.理论基础:精神学和心理学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2.实施原则:综合性、构建型、个别与共同相结合。

一、研究方法

三、互动模式 1定量研究:实证主义。问卷、实验研究。 1.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结构、动力 2定性研究:反实证主义。观察、访问、个案研究、2.实施原则:开放性互动、平等性、面对面的互动 非干扰性研究、行动研究。 第三节 小组工作过程 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准备1组员招募。2确定目标。3制定计划。

4一、社会政策目标:满足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申报协调资源。5小组规模与工作时间。6场地设施。 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稳定。维护公平促进社会进步。

二、开始

二、社会政策功能 1开始阶段组员特点:矛盾的心理与行为。小心谨1社会:收入再分配、社会建设投资、社会控制。 慎与互相试探。沉默被动。依赖社会工作者。 2经济:人力资本投资、经济运行,劳动积极性。 2社会工作者任务:消除陌生感。帮助组员对小组3政治:社会管理、调节利益矛盾、政治稳定。 期望。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制定小组规范。三特定人群社会政策 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结构。 1老年人权益:赡养抚养、社会保障、社会发展。 3.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领导者组织者鼓励者。 2妇女权益: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劳动权、财产

三、中期转折 权、人身权、婚姻家庭权利。 1.组员特征:较强认同感。互动中的抗拒防卫心理。3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受教育。 角色竞争中的冲突。 4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文化生活、社会福2社会工作者任务:处理抗拒行为。协调处理冲突。利、环境友好 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协助组员重新构建小 组。适当控制小组进程。 3.社会工作者责任和角色:边缘,协助者和引导者。

四、后期成熟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综合习题一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集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整理纲要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重点试题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大纲

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6

初级试题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卷(初级)[1]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真题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模拟试卷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专题
《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