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课程简介】

一、专题讲座:指挥与合唱训练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它是重点教学内容的特性。 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学生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合唱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唱曲目的积累,在有限的 18 学时学会、排练 3 — 5 首合唱曲目。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学习并做到:

(一)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合唱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及其艺术表现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

(二)在音乐艺术表现上,要恰当地表现合唱作品的音乐情感及其意境,处理好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恰当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为此,要认真解决声部进行中的音准问题,也要认真解决音色上的融合问题,以及音量上的平衡问题,还要解决必需的歌唱技能技巧问题(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

(三)能够对指挥的动作以及伴奏的前奏、间奏等做出明锐的、准确的反应。

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的“教”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指挥这项技能,绝大多数声乐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时并没有接触或学习过,因此,教师首先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是必须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

二、互动对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学评价的教 1 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同样的性质与任务,它是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与音乐教学本身同等重要。

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新理念,构建能对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出科学评价的新型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在承认差异,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倡导重实践、重发展、重整体的师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是如何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特别是具体到《歌唱》模块教学评价应该如何制定、实施。通过互动对话这个环节,以及“相关资源”内容中案例的介绍,以一个小专题的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学习要求】

一、明确《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的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能力,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中对合唱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活动建议的提示。

二、聆听和学习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自身的指挥技能,并在合唱教学中实践演练,在与学生同学习中,使多方面技能教学相长。

三、制定出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计划,特别是合唱曲目排练的进度与课时安排。

四、期末将师生共同学习排练的 3 — 5 首合唱作品录像,或在学校的艺术节及其 2 他活动中进行实践展演,检验成果。

五、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以《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明确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落实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共同发展、进步和提高上,评价不仅需要关注结果,还需关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课堂教学导向与教育作用,有效促进歌唱教学的规范化,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六、请自行制定出一份歌唱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

七、观摩案例评析中提供的歌唱作品拓展内容,并将相关作品融合、铺垫在歌唱模块的各类课型的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李金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 ,中学高级)

老师们好,今天就歌唱模块教学的问题主要谈一谈合唱教学怎样进行排练。也就是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再谈一下“歌唱与指挥”的问题。

谈到这个歌唱与指挥的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说在我们进行歌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解决整体歌唱要做到统

一、和谐,如果完成好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声

3 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到四声部的混声合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如何把歌曲唱好

在歌唱教学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好歌曲。初步掌握歌唱基本技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歌唱教学,以及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解决问题呢?首先,什么叫做科学的歌唱?大家知道,在这个声乐分类上,有美声,有民族,还有流行唱法,也就是说的通俗唱法,现在又出了原生态派等等,那么在我们歌唱教学当中,尤其是学校音乐课堂上,我们既不能偏于美声,或是偏于民歌,或者是其他,所以我们歌唱教学是教给学生的基本歌唱方法。关于分辨学生的声线是否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其他,这是学习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那么这个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呢?它的目标和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去歌唱,能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唱完歌以后觉得嗓子疼,或者是感觉不舒服,这个基本技术掌握完了以后,他可以完整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唱的要好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我们就要解决怎么样掌握歌唱基本方法的问题。记得我在上一讲曾经给大家简单的提示过一些小的方法,一个是让学生们把嘴巴打开,这怎么打法?不能机械的要求他使劲去张嘴,也不能让他在不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首先,指导学生自然的微笑,打开两个颧骨的笑颧肌,同时要把牙关打开,这两项是同时的,笑,张开牙关,然后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要挺胸,自然放松,保持好歌唱状态。

第二步歌唱张口的口型,应该是这样:(做示范)这作为起点,一边唱一边嘴巴边向下走,向下垂,然后歌唱的基点最后到胃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这样做到呢?如:

4 ma,mei,mi,mo,mu 这么几个音,声音的位置要在一个点上,吐字、发音要圆润,字正腔圆,老师们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试一试。

第三步就是声音要有共性,要统一,所以我方才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声音如何把它调到统一了,这个就是作为歌唱教学最初步的入门,在实践当中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那么在歌唱当中,解决这个基本发声问题了,紧接着就是呼吸,呼吸我刚才讲过了,一个要求学生们不要提胸,呼吸尽量气息向下走,呼吸要自然吸进去,就是刚才我讲那个,这三步统一了,就基本上可以了。把这个基本方法掌握好了以后,经过练习,就可以达到初步入门的这个感觉。

那么,在练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运用开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发 u 或者是 lv 这样的字母,怎样把它唱好?比如说发 u ,因为我们要强调一个音的位置问题,u 字母本身就会造成嘴巴撅起来的现象,声音就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了,形成了歌唱的整个状态全在嘴里,这样音发出来会发白,没有位置。很多的就是在练声歌唱发声的时候,都用的是这个练习曲,听起来这个位置上老是感觉到不对劲,老是这样直着向下的走行,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方法,很简单,我提示一下,你把它笑肌抬起,再唱这两个音就有区别了,这就是属于声音的走向,我们要求歌唱要统一,要寻找声音的共性,这样是比较好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一下实践。

二、指挥的基本知识

(一)指挥的职责、要求与条件

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概括。

“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 5 既不能过分地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注意作品的语气。

“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即各种起拍、收拍的打法,要求干净、准确。

“美”是指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因为指挥不同于导演,导演是导完戏即可下台看戏。指挥既承担着导演的任务,又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所以他的一切形体与指挥动作都要注意美观。但是必须说明,姿势美与不美,关键在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一切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出发,掌握好准确的指挥图式,将动作变为下意识的用心投入,它的感染力就强,用外在的手法去指挥,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不会有好的效果。

指挥应具备的条件,一是乐感特别是节奏感,二是耳朵听音的敏感。在合排中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及作品的乐句、乐段、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音响层次对比及作品的风格,演唱、演奏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都要通过听觉去发现和改进。所以,平时要多欣赏比自己指挥水平高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提高听辨水平,增强指挥的全面修养。

(二)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

1.指挥的身体:站立挺拔、收腹挺胸,直立在合唱团员面前,要非常放松,自然、美观、大方。

2.指挥的脚和腿:一般左脚稍靠前,右脚稍靠后,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脚上,开始指挥后,两脚随着演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都要有个重心,支持全身的稳定。当身体向左摆动时,重心落在左脚,向右摆动落在右脚,正直站立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的中间。两脚运动时不能躬腿,更不能一起一躬上下摇动,破坏指挥的形象。

3.指挥的双手:指挥的手势,是指挥工作的核心,一首作品的解释全靠手上的语言 6 去表达,指挥主要靠手说话和演唱,因此手的动作极为重要。手的姿势应是弧形的,双手的位置提在胸前,左手比右手稍微靠下。两手的基本分工: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才能完整地指挥好一部作品。

4.指挥的手腕与小臂大臂的运用:手腕要灵活,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愈快动作愈小。大臂主要用在速度慢、力度大的辉煌和气势浩大的部分。经常运用的是小臂部分,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采用恰当、准确的动作去表现它。

5.指挥的眼睛与面部表情:指挥应用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和面部表情 , 统一队员的感情并反映给观众 , 这是启发队员的重要方法。

有经验的指挥总是通过艺术手段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挖掘队员的潜力,将他们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三)指挥的拍子与图式

集体唱歌时,歌声是否整齐,节奏是否准确,强、弱、慢、快是否一致,关键在于指挥的基本动作和各种图式的正确与否。作为指挥首先应将各种拍子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叫强拍、弱拍或前半拍起、后半拍起等。在指挥唱歌时,常常由于起拍、收拍不准确,而造成了起拍进声不齐,收拍用声无力的现象。或者,由于对几种拍子概念区分不清楚,造成指挥图式的紊乱,影响演唱。为了达到正确的指挥,现将拍子的打法介绍如下:

指挥的拍子分三种:

1.单拍子,是指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而言,它的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重拍“>”。

2.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分别有二个或三个重

7 拍。重拍子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组合而来的,如四拍子是两个二拍子组成,九拍子是从三拍子演变出来的。

3.混合拍子有五拍子、七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重拍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除第一拍是重拍外,重拍还出现在第三拍或第四拍上,这种拍子主要根据不同歌曲的节奏而定,因为重拍不一样,图形当然也就有所不同。

当你掌握了三种不同类型拍子的图式之后 , 还要学会起拍和收拍 , 明辩强拍 \\ 弱拍,以及前半拍、后半拍起、止的指挥方法。一般说来,起拍有三个连续动作,一是预备,二是呼吸,三是点。预备时将双手提起至胸前,目的是统一唱者的视线;呼吸是将手提起给唱者气口;“点”是打下去一起进声。这三个动作要连续做出,引导大家唱齐为准。收拍是两个连续动作,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到结尾时,划出一个平面图式扩大动作,集中视线做出“收”的准备,然后双手果断、干净、有力地收在“点”上一起结束。

如果歌曲是在正拍(强拍)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弱拍上给气口,“点”在正拍上起唱。如果在弱拍上,进声就要在强拍上给气口,“点”在弱拍上起唱。前半拍、后半拍起拍同样。如:其他强拍、弱拍,后半拍进入可按此图练习以次类推。

三、合唱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提高的关键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8 合唱的总音域与声部之间的分部情况:

例一

合唱训练先从各声部的中声区开始,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益处是从中声区训练起,唱者自如,便于调整音质、音量及声音位置,要严格训练力求统一,并让大家体会到用声的共性和美感,为扩展音域做好准备,见例二。

训练时可根据同声(男声、女声、童声)、混声,不同合唱团、队的特点训练。

(一)声音方面的训练

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懂得声乐知识和用声方法,因为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虽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合唱的用声上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男、女、高、低各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既要有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还要控制各种音量的各种变化,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激动人心;以及群声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各种对比的默契感 …… 。

所以说合唱训练的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1.呼吸: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

9 ( 1 )整体一起呼吸;

( 2 )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

( 3 )循环呼吸。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等各种气息的运用。

2.声音位置: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谐调、平衡、统一的效果。

集体训声的目的是使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发生者应保持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

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先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中声区的唱法后,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mo”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声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张,此时必须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抬高软腭,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3.直声训练: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 10 这种方法便于在合唱进行中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人都有频率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的协调,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练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统

一、舒展、流畅。

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

(二)关于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

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培育青少年唱歌方面,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训练方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处在变声期的初中、高中青少年中,普遍缺少科学发声法的有关知识,由于从小唱歌用的是自然声,到了变声期唱歌就问题多、困难大,高音唱不上去就喊,男高音的毛病是“捏”,女高音的毛病是“挤”。他们低音唱不下去就压,唱强音就“吼”,唱弱音就“虚”,有的还出现舌根引、喉音、鼻音等毛病。

在概念上我们必须搞清楚儿童发声与成年人发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无术,要求无方,损伤声带造成不良的后果。

少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发声器官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成人的声音宽厚,音量大,音色分明,用声成熟稳定。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它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成年人不仅具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而且还有胸腔混合共鸣,从而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

少年儿童的声音变化规律分为三个阶段:

1.一至七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四至七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11 音域为一个八度。

2.七至十一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孩、女孩的喉结相差无异,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音乐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如果方法正确,不仅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还可以为变声期解脱方法上的困难。

3.十一至十四五岁是童声的晚期接,也是童声发育的变化时期,可分为变声旺盛期和变声后期。这个阶段喉头增大,声带变厚,声音变粗,有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有沙哑之感,尤其是男孩较为明显。这时期靠七岁至十一岁训练的基础和方法,可以用轻声高位进行唱歌。变声反映严重的孩子一定要少唱多听,保护好嗓子,以备变声后唱歌。一般的自然规律女孩变声比男孩早两年,女孩比男孩变声更容易,女孩最晚是十四至十七岁即可变完,男孩十六至十九岁左右才能完成变声,当然这要视个人的发育情况而定。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合唱《同一首歌》——高中《歌唱》

合唱与指挥教学大纲

合唱与指挥感想

《合唱与指挥》学习心得

合唱与指挥教案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材料]

合唱《同一首歌》——高中《歌唱》选修课

合唱与指挥讲座学习心得

中外合唱与指挥感想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