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9 08:32:2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音乐教学研究复习题

1、音乐教育学与音乐教学法的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研究任务不同,学科功能不同,理论高度不同

2、谁、哪年提出“教学法”替代“教授法”?陶行知1917年

3、陶行知认为“教授法”?

只强调教师如何教,而未注意到学生如何学,会产生教与学脱节的问题

4、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侠义)

音乐教育从广义讲,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从狭义讲,主要指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

5、音乐教育哲学(原理)。主要包括哪些音乐教育基本问题?

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

6.什么时候“音乐教育哲学”概念的形成?及重要特征? 20世纪多学科交叉

7.音乐艺术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感情的艺术

8.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审美性

9、艺术教育的共性特点是什么? 情感性 技艺性 形象性 愉悦性

10“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谁提出?铃木镇一

11 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的教育观点的思想家是谁 ?董仲舒

12、提出“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教育口号的思想家是谁 ?卢梭

13、哪年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正式将音乐里为学校必修课目? 1907年

14、学堂乐歌的出现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起着怎样的作用?

学堂乐歌的出现,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开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对树立新的社会风尚、改造国民品质,增强国民的爱国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15、提出“兴于乐,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的思想家是谁 ? 孔子

16、卡巴列夫斯基教学大纲的精髓在于研究教师应当交给孩子们什么和怎样教

17、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什么?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8、音乐中音高基本频率属于以下哪一个范围?音乐听觉的领域 16Hz~~~5000Hz

19、音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兴趣 气质 性格

20、音乐才能的形成简单地归于哪些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1、克瓦尔瓦赛-戴克.马音乐才能测验共有几个项目?10个

22、皮亚杰将儿童期认知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1、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哪些?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文化素养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

2)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素质

3)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1)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 2)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3)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2、音乐教师的规格?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具有较为全面的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从事音乐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外音乐教育的能力

推荐第2篇: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研修日志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首先的一条是爱,一个不懂的爱孩子的人不配当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把孩子当成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学会包容、原谅孩子,孩子在不断跌撞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意味,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放弃,更不要挖苦。

有些老师看不起差生,从语言、行为上,贬低嘲笑差生,首先这种行为和表现,就违背作为老师道德标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做好自己,体会生命和人生的意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思想道德模范,以思想唤醒思想,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推荐第3篇: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符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总体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高职会计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院紧紧抓住“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好机遇,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 研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但是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的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建立以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依托,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创新“岗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内涵要素,“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是“一体化”的内涵。“岗课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

1.1.1 盯住岗位。通过项目教学和岗位生产性实训实习,实现课业与上岗的有效对接。会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开票、成本核算、办税、会计主管。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包含若干个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流程任务、工作规章,按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能力。阶段性学习后,学生进入会计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实际工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1.1.2 瞄准证书。通过课证合一的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目前高职在校生以及高职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考取的会计证书有: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助理会计师证书和注册会计师证书。改革课程内容,做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1.1.3 对接课程。找准教学载体,对接职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构建“岗课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企业成本核算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课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1.2 重构会计专业“能力进阶”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排序,必须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在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了系统化设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载体,分段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按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安排专业与实践教学。

1.3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与设计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会计专业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召开两级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4 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 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的选取应将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涵盖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编写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会计实践教程。目前已出版的会计实践教程有:《出纳实务操作》、《会计学原理实践教程》、《会计综合实操》。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得到学生的好评,在我院会计专业普遍推广和使用。

2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最重要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的确定、计划的安排、课标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或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离不开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不断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具备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的“双师”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另外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

2.1 引进企业高级人才优化教师结构 从企业一线引进本专业急需的高级会计师,还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聘请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极大地带动整体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道,参与教学及教研活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教材、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与专兼等方面形成了合理的结构和梯队,师生比例合适。

2.2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充分利用引进的高级会计师的企业资源,制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锻炼制度,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顶岗挂职,参与经济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设计,不仅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也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同时,教师深入企业跟班辅导,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新动向,更新知识,在教学中引进和渗透新技术、新成果,既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又能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职业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荣誉感。 2.3 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任教师职教水平鼓励专职教师参加每年的会计证年检培训,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专业教师培训计划,派遣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和形式的培训,提高高职教育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培训,更新了教师的会计知识,提升了教师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职教水平。

3 校企合作,共建“八合一”校内实训室和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3.1 建设“八合一”校内实训室 在相关企业的帮助下,根据专业改革要求,结合功能需要,我院建成的校内实训室实现了“八合一”:①教室与会计办公室合一;②学生与学徒合一;③教师与师傅合一;④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⑤教学用具与会计用具合一;⑥作业与“产品”合一;⑦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合一;⑧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合一。

校内实训室实训教学方面以突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主,做到活学,会用。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模拟实验;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我院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象、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利用考试软件,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试卷分析。

3.2 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深合作层次。如:与漳州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漳州众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漳州众诚(会计)实训基地;与漳州荣瑞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漳州荣瑞(税务)实训基地;并与部分企业实现订单教育。

充分发挥我院与企业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校企双方还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包括对企业忠诚度的情感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率,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员工)的长效机制。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培养使用性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真正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实用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M].漳州: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编印,2010.

[2]徐文苑.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王斌.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敬佳琪.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思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5]邵丹.高职会计专业推行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基金项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资助项目(ZZY0929)

推荐第4篇:音乐艺术实践心得体会

音乐系召开宣汉艺术实践活动总结座谈会 2011年10月9日下午四点,音乐系在w101教室召开了宣汉艺术实践活动总结座谈会,音乐系党总支副书记张吉应(主持工作),副主任赵英,党总支副书记杨红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全体教师和学生一同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赵英副主任主持。 座谈会上,副主任赵英首先总结了宣汉艺术实践活动的成果并给予了肯定,她指出本次活动为发展音乐系“双师型”教师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杨红副书记对参与艺术实践的全体人员进行了表彰,肯定了同学们在本次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性,很好地发挥了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杨书记还着重对为本次艺术实践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表示感谢。随后,何凤先、徐佩、姜元明、高畅等老师先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感触。同学们也积极发言,通过这次难得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也进一步增进了与老师间的感情,交流气氛热烈而融洽。

最后,张吉应副书记(主持工作)就本次艺术实践活动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这次宣汉艺术实践活动,很好的向达州市的各级领导展示了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的风采,提升了我系“深入达州、研究达州、服务达州”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同学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知识技能和艺术素养得到丰富、锻炼和提高;其次,通过本次活动让全体参演人员增强了对大巴山地方音乐的了解,为我系艺术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高了我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张书记在总结收获的同

时,对本次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在形象展示不够,需在服装统一性等方面加以改进;部分演员经验不足,需在平时活动中多积累。最后张书记强调,音乐系将会继续为我系教师、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希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带动我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他也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在思想上和认识上重视每一次演出的机会,尊重专业,热爱专业,并要善于发现,善于学习,争取在每一场演出中都大有收获。

撰稿:史明娜

审稿:张吉应 篇2:艺术类(音乐)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转眼间我来到**大学音乐学院已经一年了,大学生活已经过完了四分之一。今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为了让这个暑假过的更有意义,我作为济大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是学校给我们大学生提供的一个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生活的良好的平台与机会,所以我蓄势待发,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抓住这次机会。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磨练。

这次社会实践我的工作主要是在给培训班声乐课中担任钢琴伴奏老师,七月7日,是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我们领了志愿者统一的服装,开始做一切所能做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迎来了我们的小学生,艺术课堂正式开课。直到今天,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目睹了小朋友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每个小朋友从怯于表现自己到自告奋勇展示自我的过程,我感受到小朋友们克服炎热的天气准时来上课的热情,我体会到小朋友们对艺术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落差。我认为我们志愿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我记得在刚开课时,我跟一个小女孩聊天。她告诉我她想学钢琴,但是没有摸过钢琴。我作为一名钢伴便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课余时间教想学钢琴的孩子们弹琴。心动不如马上行动,这一周里我每天都会在课后或课前拿出些时间教孩子们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从孩子们期待和肯定的眼神中我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在我们志愿者

共同努力的教导下,孩子们也变得越发的自信。我想这就是我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活动,我认为是我将来走向社会道路上的铺路石。在教小孩子弹钢琴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理论跟实践是有差距的。理论程度再深,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所学的理论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积累属于我自己的经验。在给孩子们弹合唱伴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正在实践中成长,这次愉快的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同时在这一周的实践中,我目睹了我们的实践活动从开始计划到实行,中间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开花结果的过程。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我们志愿者那么敬业的努力,这次实践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力量的强大。

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如此绚烂的舞台让我们贴近社会,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成长。此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它使我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从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让我认清自己的位置,改正自己的不足,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给了我相信自己的自信。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念。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我很舍不得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跟他们保持联络,并且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后续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完成他们对音乐的小小梦想。 2015年7月15日 张*篇3:艺术实践周总结报告

艺术实践周总结报告 金秋十月,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艺术实践周活动于2011年10月8日在国音堂音乐厅隆重开幕。上午9:00,大会一开始,首先播放了回顾去年首届艺术实践月的记录短片,在视频短片里,为我们再现了去年艺术实践月活动精彩和内容丰富的珍贵镜头和画面,同时也记录了师生们在艺术实践月中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在今年的艺术实践周活动中,学校特别邀请了宋飞、施万春、赵晓生、王立平、任卫新等领导、专家、学者为我们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讲座,内容汇集了文学艺术、作曲、钢琴、活动策划等多学科,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拓宽了思维,启迪了人生。

第一场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老师的讲座《走进民族音乐多彩的世界》,讲课声情并茂,她在精湛的琴技中娓娓道来她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以及对音乐那种执着的信念。最后还结合服装设计给同学们阐述了特色的传统文化,并主张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天早上,举行了一场别具生面的钢琴讲座《伟大的巴赫》的视听盛宴,主讲人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在讲解过程中,赵教授融汇东西、贯通古今,并且所举的每一个曲例都在钢琴上信手拈来,充满钢琴演奏大师的风范,使理论讲解与视听感受完美结合。使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千面佛的巴赫。

在听讲座的同时,我们每天下午都在练习傣族舞。傣族老师是当地的民间艺人,舞蹈动作、歌喉、长相都堪称一流。大家兴致高涨,配合积极。由于时间只有短短一周, 10月14日,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周已圆满结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一个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引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让我们能够以满腔热情、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去热爱音乐!期待下一届艺术实践!篇4:音乐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解丽衡

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

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按新的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在这短暂的半天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的音乐教学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成了了音乐学科团队,这为我们在以后的交流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我相信,在这次音乐学科培训之后,在向同行们学习后,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解丽衡 在现在的音乐课上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 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

推荐第5篇: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宁县铁王初级中学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困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两大因素:其一,受语文界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理解、轻阅读感悟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多数学生家庭读书环境差,缺少读书必需的物质条件。其二,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老师一命题,学生扯头皮”现在的学生最怕的可能并不是高难度的试题,而是看起来容易,提起笔来却叫苦连天的作文吧!就现状来看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在阅卷场上就已经很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法眼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之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集《雏鹰》,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能够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

3、全体语文组教师能够得到专业引领、在语文教学上能够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4、我校学生作文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课题领导小组

行政主持:陆鹏程

专家指导:李建荣(陇东学院副教授) 组长:周立锋

组员:郭 龙 刘富海 豆海斌 郑会霞 冯永奇 王刚宁

五、具体分工:

陆鹏程:负责课题管理,专业引领及工作协调。

周立锋:负责课题前测、后测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雏鹰》的组织;档案管理。

郭 龙: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开展全校性作文比赛活动;

刘富海:主持一至三年级各项具体实验工作,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资料整理;

各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资料整理工作。

其它实验教师:负责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所任教班级的实验工作,与组长一起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

2、独立写用与平台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法

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摸清现实状况,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

2、行动研究法

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3、比较法。学生作文水平前后的比较。

4、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写作,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写作。

八、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学生、老师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主要计划及预期成果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前测)

2、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

3、申报课题,制定符合实际的年级组实施方案。

4、聘请专家李建荣老师专业指导、开题可行性论证。

5、开办我校作文集《雏鹰》。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二)研究阶段(一)(2011年9月——2012年1月)

1、学校建立《我行我秀》校园网上作文展。

2、努力办好作文集《雏鹰》争取上一个档次。

3、组织全校学生假期写成果展评活动。

4、借助网络开展“每周美文”评比活动。

5、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6、班级周记活动检查。

7、向各大杂志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8、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研究阶段(二)(2012年1月——2012年7月)

1、表彰读书活动优秀作品、各类积极分子。

2、制定新学期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3、邀请专家指导研究课题工作。

4、争取能够采用这种模式在我校上一节县级公开课。

5、优秀家长经验介绍。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三)结题研究阶段(2012年8月——结题)

1、实验后测工作准备;

2、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4、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5、进行后测。

6、形成校本教材。

7、申请结题。

8、进行后续性研究。

推荐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黑体加粗、居中、三号字)

姓名:学号:(宋体、小四)

[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小四号宋体,200-300字)

[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空一行写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如有标题按照如下格式:标题均为小四号黑体加粗)

一、标题内容

1、小标题内容

(1)下级小标题内容

(空一行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

推荐第7篇: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相对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强调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应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作品应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

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要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唱歌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

《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 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 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但对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在思想上的认识要先到位才行,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

【学习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学习

(一)在学习过程中,将听讲座和自觉学习、研读《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在思想认识上明确: 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 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二)熟悉并记忆歌唱模块的 7项内容标准。

二、关于《歌唱》模块教材的把握

(一)了解歌唱模块教材的特点;

(二)把握好歌唱模块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了解其他版本歌唱模块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内容,思考融合运用教材的问题。写出自己实施歌唱模块教材的教学计划。

三、观摩课例学习

(一)认真观摩课例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教师的“教”,主导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学生的“学”体现了什么学习方式。

(二)认真聆听课例评析,学习评析课例的方法,结合自己观摩的体会、感受与老师们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 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

序 言

大家从片头播放的视频中,已经感受到今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的是关于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话题。

我们这个模块的学习,要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均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内容,学习形式是: 1.讲座; 2.对话交流; 3.课例评析。第一单元主题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第二单元主题内容是: 歌唱模块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析;第三单元 主题内容是: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第四单元 主题内容是: 歌唱教学的评价。以上学习内容安排的主旨思想是: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实施本模块教学的依据;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的需求出发;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的角度,以可行性、可操作性及讲究实效性为突破点,设计、安排了本次学习内容。另外,在每个主题内容中,根据歌唱模块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我们 都与老师们经过具体细致的交流研讨,以及典型的案例分析和课例展示,大家会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也希望老师们在每项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歌唱》是新一轮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确立的六大内容模块之一,是供一部分对“歌唱”有兴趣和爱好或有志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学生选择学习的一个教学模块。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 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想,我们每一位任这个模块教学的教师,不论你从事歌唱教学多么有经验,或是没有什么经验,首先我们应该对歌唱模块教学的这个载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要在思想上明确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歌唱是人类最本能、最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以我本人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经历,我感受到学校的歌唱教学对于欣赏、器乐、创作的教学内容来说,具有普及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歌唱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的声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它是青少年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便捷途径。因此,歌唱教学历来是普及音乐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想要实现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要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等,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但首先,思想上的认识是要先到位的才行。

二、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首先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只有 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有利于找到《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

(一)区别

其一,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没有任何自由选择的可能。 高中的歌唱模块则是学生的选修课,完全凭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来决定。学生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择它,

其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教学,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习领域中,仅仅是 “表现 ”这个领域中的一个小领域。

高中《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

其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课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唱歌是一种客串式的教学模式, “演唱 ”的平衡点倾向于感受与体验。 高中歌唱模块,强调学生的表演,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歌唱的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

其四,义务教育的演唱课,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广泛性和全面性,并且以感性体验为其主要特点。

高中歌唱模块,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能力。

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里呢?

其一,它们都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歌唱性课程。尽管他们有着诸多的重要区别,而以歌唱为主要教材,以歌唱表演为主要媒介,并以歌唱为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一切可说是从课程性质上奠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基础。

其二,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为普通高中的歌唱课奠定了初步的学习基础,从而为高中的歌唱课进一步发展、延伸提供了条件。而普通高中的歌唱课,一方面要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演唱课紧密地衔接,另一方面,要在演唱课的基础上,从音乐艺术表演的角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

其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并以音乐作为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媒介。

总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演唱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而不致走向一般化的或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全一样的教学道路。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对此有所认识,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歌唱模块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歌唱”模块涵盖的内容共有 7项。

(一)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二) 学习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咬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三)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排练合唱曲 3— 5首。

(四)在重唱中,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力求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五)在独唱中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六)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七)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四、歌唱模块具有什么特点?

(一)重视欣赏优秀声乐作品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其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方面,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会发挥重要的、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培养任务的需要,在歌唱模块中融进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愿望,进而在歌唱活动中产生克服困难的激情和毅力。因此,欣赏音乐是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的重要动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歌唱模块中欣赏音乐也是十分必要的。

优秀的、由专业歌唱家演唱的声乐作品,无论在声乐技巧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具有高水平的示范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看那些高水平的音乐艺术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受益,学到表演音乐的技能技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歌唱能力上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力和结果。

歌唱教学中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广义的音乐欣赏,即音乐欣赏的内容,既包括歌唱家演唱的音乐作品,也应该包括学生自己演唱的音乐作品,尽管这两种艺术创作具有明显不同的艺术创作水平,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来说,学生应该具有充分享受美感、体验美感、表现美感和评价美感的条件和机会。

(二)以合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 普通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合唱、重唱和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在这三种演唱形式中,以合唱为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原因如下: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共处,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倡导人际间的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共同尊重。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而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尊重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常言道:语言的终结是音乐的开始。这种建立在音乐信息上只可意会的交流,往往比语言更能深入心灵,使人们相互理解,默契配合。尤其是音乐活动的集体形式(合唱、合奏)感人至深,影响巨大,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有益于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从而领悟共处的真谛。第三,合唱与重唱、独唱比较,在单位时间里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唱和独唱,受益的学生人数也必然增加。同时在单位时间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也比重唱、独唱大得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歌唱技能的培养

歌唱技能是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歌唱表演艺术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唱教学重要注意对学生歌唱技能的培养,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歌唱姿势、形态、表情和手势等;二是歌唱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培养歌唱技能,应融合在歌唱艺术表现的活动过程之中,应在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上多做努力,不要脱离歌唱表现单纯去训练歌唱技能,要使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与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而不是彼此脱节。此外,还应认识到学生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作为普通公民在音乐生活中所需要的,因此,不要以专业歌唱家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四)注意对乐谱的运用

高中学生经过了九年的音乐学习历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到了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应该注意综合运用这些音乐能力,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特别是要运用乐谱。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习唱歌”,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说,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的歌曲曲谱,如果能够独立地、不依赖其他辅助手段将其掌握,或是对于比较困难的歌曲曲谱,可以在模唱或用琴声辅助等手段的帮助下将其掌握,即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至于使用何种乐谱,则可以根据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使用简谱会是首选,而少数学校则会使用五线谱,不论选择使用哪个谱种,我们都应当予以支持。

五、歌唱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中歌唱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以歌唱表演为媒介,进而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进行音乐艺术创作,因此,歌唱模块的重点教学任务应该是歌唱。

在歌唱教学中,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再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性的感受与体验,而应该是歌唱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也就是说,歌唱教学应该以创作艺术形象、表演音乐情感为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深入地理解歌曲的题材和体裁内容、艺术风格、情感内涵、音乐意境、表现方法等,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解不仅要从人们贯用的语言性认识渠道上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用音乐的方式、用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因此,歌唱课的艺术创作应该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既然歌唱教学的重点在如何创作音乐艺术形象、表现音乐情感上,并且要用音乐的方式、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表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获得艺术创作上的最高价值,那么,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就应该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如何挖掘歌曲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作用。也就是要关注:歌曲作品自身哪些音乐要素在充分地表现着作品的音乐艺术内涵,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表现出来等。这是师生需要共同关注、深入探究的主要方面之一。

其二,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还应该集中在歌唱中歌唱技能技巧的艺术表现力上,例如: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情感表现等技能技巧是如何发挥其艺术表现作用的。也就是从表演的角度上看,师生应该用哪些技能技巧去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主要探究的是怎样实现艺术表现上的目标,用哪些技能技巧去实现这种目标,怎样把握技能技巧表现艺术形象及音乐情感的分寸。可以说,这第二个关注点与第一个关注点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需要同时并重,不得偏重或轻视任何个一方面。

以上两个关注点,给歌唱教学带来一对必须正确解决的矛盾——即学习音乐与学习歌唱技能的矛盾。我们知道,歌唱技能是达到创造完美音乐艺术形象、恰当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不学习歌唱技能。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学习音乐和学习歌唱技能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人们无限乐趣,这是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歌唱教学的基础性内容。而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这个课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习歌唱技能应该为学习音乐服务,而不能将学习歌唱技能作为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础。当然,随着学生歌唱技能的不断提高,她们在歌唱艺术上的表现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在音乐艺术创作的表现水平上更具有挑战性和实力。对此,我们毫不怀疑,国内外有许许多多鲜明的实例,他们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学习音乐是目标,学习歌唱艺术是基础,学习歌唱技能是保证的客观规律。

那么,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恰恰是歌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它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一来是因为有些音乐教师片面地理解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认为强调音乐审美,就可以忽视、甚至不需要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二来是有些音乐为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以割舍,因而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将学习音乐艺术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对立起来,以至使它成为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问题,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在高中歌唱教学活动中,原则上应该是: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务必要融在歌唱艺术表演活动中进行,也就是在创作、表现歌曲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再明确一点儿,也就是为了表现歌曲的意境或情感,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学习这种知识技能是为了直接用于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而不是为了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而专门学习某项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更不能用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来取代表现歌曲的音乐意境或音乐情感作为学习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的代价,即为了学习歌唱知识技能而用歌曲的艺术表现去为掌握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服务。如果真的是用歌曲的艺术表现为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服务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歌唱教学”活动,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是背离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

总之,从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内容上看,在歌唱形式的选择上涉及合唱、重唱及独唱几种形式,而合唱应该成为歌唱教学的重点内容。

六、了解歌唱模块教材

目前,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歌唱教材有三套。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东花城出版社的《歌唱》教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三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利于我们能充分用好教材、学习整合教材。为上好歌唱模块的课程起到帮助作用。

三套教材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都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但在体例结构、呈现方式、素材选取、内容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我们也应该了解,利于我们互相借鉴、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宽视野。 人音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以单元结构为基础。整部教材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四个版面组成。这四个版面分别是:欣赏、知识、实践和拓展与探究。在欣赏这个版面中,选取了与本单元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欣赏曲。在知识这个版面中,提供了与歌唱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和歌唱专业知识内容。在实践这个版面中,提供了学生学习歌唱艺术的歌曲。在拓展与研究版面,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音乐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展开性活动内容,给学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素材选取

这版教材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四类:

1.欣赏材料有:中外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创作歌曲、中外通俗歌曲、歌剧选曲等。这些歌曲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同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领唱与合唱、重唱、独唱等。

2.歌唱材料有:改编民歌、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演唱形式以合唱为主,其次有部分重唱和独唱内容。

3.音乐知识性材料有:歌唱与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合唱队的编制、交响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等。

4.歌唱知识与技能性材料有:气息、发声、共鸣、窑子吐字、音区、音色、歌唱的艺术处理、发声器官的健康与卫生等。

(三)呈现方式

以人文主题为整个教材的贯穿主线。其人文主题用概括性的小标题予以冠名,并分散在七个教学单元中。这样编写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教材的人文性,把歌唱艺术融进人文文化的大视野中,凸显基础音乐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此外每个单元的四个版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利于教学有机的整合。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2.教材以人文主题为贯穿线,并以人文小标题概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宗旨。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经典型、趣味性、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的特点,同时也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

4.在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相关文化方面,坚持以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在实践中学,在用中学。

5.在拓展与探究部分,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现高中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的活动,密切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水平实际和音乐经验实际,对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湖南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由单元组成,在单元之下又细分为节。在第一单元中,共细分为六项教学内容。这六项内容由二声部合唱开始,逐步向三声部合唱、四声部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发展。第二单元,细分为四项内容。其中主要的关注点是演唱形式——二重唱、小组唱和表演唱。在每一大项内容中,又分为欣赏和实践两部分,其中有包括了与之密切结合的音乐知识。

(二)材料选取

这版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三类:

1.欣赏材料:有民歌、中外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以近现代、当代歌曲为主。其中独唱歌曲中有少量歌剧选曲或浪漫曲。

2.歌唱材料: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以通俗歌曲为辅。演唱形式以混声合唱为主,以重唱、独唱为辅。

3.音乐知识性材料:其中有合唱曲的处理与声部间的和谐、平衡;怎样理解指挥的手势语表情;合唱发声训练;怎样组织小组唱;男女声的声音特点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不同类型作为教材的结构基础和主要呈现方式。也就是以合唱艺术、几种小型演唱形式、独唱艺术为基础,并以与这些内容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相关音乐知识呈现出来。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学科的主要特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经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教材以歌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为基础分块编写,突出了歌唱艺术的学科特点,音乐欣赏与歌唱实践密切结合,便于学生激发兴趣和参与实践。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时代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中通俗性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适应了当前高中学生的兴趣趋向。

4.合唱常识、相关链接、发声训练及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广东花城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广东版歌唱教材分四个单元和两个附录。每个单元之下,再细分为两节或四节。 在每一节中,包括了欣赏曲目、歌唱曲目以及学生的其他实践活动内容(如“收集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歌唱文档”等)。附录部分包括了推荐歌曲八首及与各单元音乐知识相关的“小词典”。

(二)材料选取

此版材料选取分为三类:

1.欣赏材料:包括中外民歌、创作歌曲、歌剧选曲、中外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和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选用的外国作品数量不少。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童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

2.歌唱材料:包括改编的民歌、中外创作歌曲、歌剧选曲和通俗歌曲,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演唱形式有轮唱、合唱、重唱、独唱等。

3.音乐知识材料:人声分类、歌唱状态、气息、吐字、发声、音色、合唱队的队形、指挥图示、作品简介、作曲家简介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整个教材以典型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和歌唱实践的教学素材,以歌唱艺术的知识作为学习歌唱技能的工具,辅之以相关的背景材料。这种呈现方式,突出了歌唱课程的学科特点,也突出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特色,还保证了歌唱课程必要的专业技能内容。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教材在坚持音乐审美实践的前提下,以歌唱艺术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比较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歌唱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供了适当的条件。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选材量比较大,给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4.音乐知识技能内容、音乐文化内容与音乐欣赏、歌唱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在音乐实践审美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以上所讲内容,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所需要了解和理解的内容。只有能理性的认识歌唱模块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把握歌唱模块的教学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编写特点,就能帮助我们分层把握教学内容;抓准重点;备好、上好歌唱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的目的。

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问题,在下面的各环节讲座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歌唱教学常见的一些问题、合唱训练的问题、典型课例的分析、不同演唱形式的教学要求与提示、歌唱教学的实践展示与评价等问题与老师们来交流。也希望老师们针对学习和教学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环节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作业: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动对话

【参与人员】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员,中学高级)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

【话题】

主题: 对歌唱模块内容标准的把握

一、对合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那么,为什么会将合唱作为歌唱模块的首要教学内容?老师们要重点把握“合唱”的哪些内容?

二、对重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对于“重唱”内容,老师们应该明确哪些要点?

三、对独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独唱教学,课标中要求演唱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对于这种要求,老师们应该怎样做。

四、对欣赏优秀声乐作品内容的把握

欣赏音乐作品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着哪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1.与歌唱教学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学生即将学习演唱的歌唱录音,或与即将演唱的歌曲相接近的、对学习演唱有启发意义的歌唱录音。

2.题材、体裁广泛的,艺术风格多样的,对学生拓宽音乐文化事业有帮助的声乐、器乐作品。

3.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如:学生自己举办的音乐会、演唱会、演唱交流会,甚至课堂上学生自己的歌唱表演等。4.在上述音乐欣赏活动中,无论是歌唱家表演的声乐作品,还是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都要鼓励学生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鉴别和探究,以利于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内容的把握

关于歌唱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如何把握的问题。 1 .歌唱模块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基本内容?

2 .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高中音乐歌唱与欣赏《松花江上》 授课教师: 崔东玉(原北京知春里中学,中学高级)

指导教师: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马宝禄(海淀区地质中学,中学高级)

评析教师: 李金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中学高级)

节课是在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出的,是基于高中新课标中 “歌唱”模块教学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 鉴 赏 ”、“歌唱”模块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 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泣如诉、壮烈低回的情韵,在抗战时期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和平时期时刻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首歌曲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部能够通过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优秀作品。

学生如何能够从作品中感受美、创造美? 教 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提问、启发、范唱等综合手段,引导学生精心挖掘歌曲内涵,充分揭示歌曲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在鉴赏与实践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声情并貌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目的。

本节课,教师 紧紧围绕《松花江上》这部音乐作品,通过设问,层层引导,使学生感悟其内在魅力,不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 验。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创设情境——通过视频《美丽的松花江》和《松花江上》,现实与过去两组不同的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探究 ——实践 ——表现,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运用视听效果,引起情感升华。

在教师引领学生从鉴赏中产生体验、从体验中获得感悟、从感悟中产生表现欲望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运用歌唱方法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培养了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再现的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采用了由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结果的方法,教师必要的示范使学生 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情感,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保障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一、本课教学内容《松花江上》这个作品选得好。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是很高的,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真实的事件,正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优秀经典作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有深度,特别是对情感的把握、指导更突出。

二、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 把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 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 高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歌唱实践活动的安排时间充裕,一直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魅力和通过人声来表现音乐的美感。希望观摩的老师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脉络非常清晰,环节连接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方法得当,教学流程顺畅,目标的达成度高,效果好。

在高中《课标》中有着这样明确的阐述:“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生的丰富的表现力与美感”,“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愿望”。可见,欣赏音乐乃是高中歌唱模块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思考与活动

1.通过学习本课程专题讲座,研读课标与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2.课例观摩:《松花江上》

( 1)交流研讨,谈谈本节课的观后感。

( 2)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推荐第8篇:“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心得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而艺术教育是与美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呢?在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抓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认为,小学艺术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素质,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培训教育。但是,小学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哪些艺术素质?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小学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中,应该给予回答和解决。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得于我们对小学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促进小学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假设

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是由艺术兴趣、艺术基础知识技能、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构成,如果遵循小学艺术教育基本原则,抓好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并与艺术活动课和校内外艺术活动等途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究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确定小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标准。

2、探索提高小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确定了反映小学生艺术素质水平的基本构成因素

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艺术教育是培养“会什么”的技巧人,还是培养热爱艺术、欣赏艺术、表现艺术的审美人,从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重心应该是后者,如果要使全体学生都成为艺术特长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教育为沉重的代价。小学艺术教育应该体现儿童艺术素质的基本内容。

1、艺术兴趣

艺术作品的形象性、直观性很强,因此儿童大多都能对艺术产生兴趣。就普通艺术教育而言,只有把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具有浓厚的艺术兴趣的基础上,前者才有价值和可能。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地,兴趣也是确保艺术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当学生离开学校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兴趣都能陪伴他的一生;而技能对那些不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来说却随时都有可能被丢掉。可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艺术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艺术知识

知识的积累是由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艺术知识则使人通过视觉、听觉等,更快地获得理性知识。小学生年龄小,虽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她们获取的艺术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这些基本的艺术知识分解到小学艺术各学科教学中,体现各门类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特征。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寓教于乐,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为艺术欣赏和创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3、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的水平如只停留在对线条、造型、色彩、音律的直观感受上,只停留在“象不象”的感受上,那么,他们的艺术素质是不高的。能进行初步的艺术欣赏是儿童重要的艺术素质组成。艺术教育中,还要超越感知,要凭借情感和认识的力量,调动心理上的联想、想象、移情等活动,深入艺术对象的内部,达到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

4、艺术创造能力

在当前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素质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我们把艺术创造作为儿童的基本艺术素质,艺术创造是以基本技能为基础的。对小学生来讲,艺术创造主要体现在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和摹仿的基本技能。

如美术活动课《水族箱的制作》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海底生物的丰富,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形是千姿百态的,有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梭形;海洋生物的色是五彩斑斓的,有蓝色、黄色、红色、还有透明的;海底鱼类的花纹是千变万化的,有由点状组成的、有由线状组成的、有由块状组成的等,这是孩子们对美术知识中基本形和色的认识,海底世界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主题,特别是游动的形形色色的鱼类,种类丰富的海植物,以及水族箱这一特殊的手工装饰都可以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

(二)确立了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规律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桥梁,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论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一般的课堂教学原则相比较,艺术教育活动的教学原则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认为,在艺术教育的课内和课外,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思想的启发性原则、形象的感染性原则、情感的体验性原则。

(1)思想的启发性原则

艺术美具有永恒的魅力,是美的最完善、最理想的体现,它所负载的思想、观念、伦理、精神、情感都具有教育意义。“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能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这种“最高级的东西”正是我们教育、影响儿童的精髓。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向儿童展现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启发他们对艺术内容的理解,加深他们对艺术内容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的启发性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和象征意义。如在小学美术课上,学习有关动物的画法,教师就出示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感受到那刚劲奔放的笔触,粗犷有力的线条,奋蹄欲飞的形态,勇往直前不可遏止的气势,同时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正是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抗日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有“思想启发”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这种“思想”信息的增多,也能反映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2)形象的感染性原则

形象的感染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点,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必须“寓教于乐”,通过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陶冶,得到享受,离开了美的形象也就无所谓艺术教育。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我们就应运用艺术美的形象,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艺术美的规则和显现方式。如小学音乐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通过蒙族音乐的旋律、通过其音乐语言,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儿童感受到了草原、羊群、风暴、博斗等形象,使儿童感受到英雄小姐妹的乐观、勇敢、坚强的性格,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3)情感的体验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一点,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在情感上产生兴趣、产生共鸣,不仅要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还要悦神悦情,使感知、感受、感动三者统一,使悦形、会心、畅神三者统一,因为“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

情感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情就没有艺术,人们的情感,一方面是一种本能,人有七情,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培养,特别具有社会性质的情感,是要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如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平时人们的情感是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状态,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和班级就要创设优美的艺术环境和氛围,做到以境育情,影响和熏陶儿童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我们从艺术美的角度,搞好校园雕塑、园林绿化、壁画绘制、橱窗布置、景点设计、教室美化等一系列的活动工作,使学生赏心悦目,养性怡情。

推荐第9篇: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1方法

1.1课程安排

老年护理学主要由老年护理理念、老年护理工作方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临终关怀6部分组成,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共32学时。采取优化教学环节,细化教学目标及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方式(即理论授课16学时,校内模拟实践6学时,养老院活动4学时,社区见习6学时,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社区实习两周和医院老年病科实习两周),实施实践准备、模拟实践、养老院活动、社区见习、社区实习和医院实习6个阶段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2教学组织与管理

1.2.1实践准备阶段

(1)细化实践教学计划。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将所涵盖的各种老年护理实践归纳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老年人临终关怀5个模块,并分别制定具体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及我院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状况,确立实践主题,根据主题优化实践形式,具体计划见表1。

(2)师资的选取。我院要求理论教师每年到养老院、社区、医院老年病科工作两个月;实践带教教师则选取具有5年以上老年护理工作经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素质高的资深护士担任。

(3)成立合作小组。在老年护理学开课之初告诉护生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要求,根据护生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性格、特长等分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选出组长1名。各小组配两位实践带教教师,以轮转方式进入养老院和社区进行实训。

1.2.2模拟实践

(1)老年人健康评估。教师根据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实践目标,设计1份老年人健康评估单。当老年人健康评估理论课结束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院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下次课安排两学时讨论,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针对评估内容分析案例,提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定。其次,教师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接受教师及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最后,开展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学生将资料整理后书写并上交老年人健康评估报告。

(2)老年人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理论课后,确定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等多个主题;每个小组负责教师选定的一个主题,准备的内容要具体,有可行性,并制作一份宣传教育手册。宣传教育手册语言要通俗易懂,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宣传教育内容应为老年人最关心或最需要的知识。下次课安排两学时的模拟健康教育讲座,由每组派学生代表作为宣传教育者,其他学生作为养老院的老年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接受“老年人”的提问。最后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与评价。课后每组学生上交一份讲座课件及宣传教育手册。

(3)养老院活动。由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理论课后,到岳阳国泰阳光养老院进行慰问、帮扶等爱心服务活动,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如梳头、洗脸、剪指甲、卫生清洁等,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通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接触患病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加深其对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尊老爱老意识。

(4)社区见习。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理论课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岳阳楼区三眼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大型活动,主要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保健知识讲座(如糖尿病人的饮食、用药指导,冠心病的护理,跌倒的预防等)。到老年人家中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指导老年人的饮食、睡眠、运动,为老年人合理有序地摆放居室物品,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

(5)社区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介绍社区老年人的现状,由社区护士带领学生进入老年人家中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与促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6)医院实习。于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期间进行。由医院老年病科的护士介绍老年人常见生理、心理疾病的发病情况,护理计划。由实习带教教师带学生进入病房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实践,为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临终关怀。

1.3效果评价

实习结束后,课题组自行设计实践教学反馈问卷,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包括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问卷当场发放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讨论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对社会老龄化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感受不到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重重压力,且尊老爱老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浓,老年护理就业意向不高。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为老年人进行护理保健服务的意识。他们在走进老年公寓、街道社区、老年病房后很快就会感到“银色浪潮”的来势凶猛。同时能了解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年人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能理性地认识到老年群体十分渴望得到相应的保健和护理,从而激发其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产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

2.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沟通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从饮食、睡眠、活动、衣着、环境等方面着手,为老年人制订合理的生活计划,有序安放居室物品,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一些自理能力差或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制作简便易用的生活工具及设计恢复功能的训练方法,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推进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2.3实现了学校教学与医院临床零距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学生通过实践有效再现、消化与巩固理论知识。通过6个阶段的老年护理实践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老年专科护理技术,提高了老年保健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医院临床的无缝对接。

推荐第10篇: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目前面向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或者平台课程。而环境监测实验作为该课程的实践类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基于现阶段自身发展特点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标主要在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因此,改革和创新高校的实践类课程,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很强工程岗位适应能力的卓越环境工程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分析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需求、环境监测理论计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特征,总结目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现状与问题

1.1实验课程课的时设置问题

我国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多参照《环境监测》教材,教学目的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目的,本质上来说是从属于环境监测课程的。因此,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上面,很多高校安排为32~36课时(1.5~2个学分)。而这样的课时设置对于环境监测课程相对全面的内容(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生物、噪声及辐射),显得课时设置过短,实验过程太过于目的性和形式性,缺少了应有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比如:由于课时设置过短,实验前许多的准备工作(方案制定、试剂配制和设备调试等)往往都是由实验指导教师来完成,而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实验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程序。

1.2实验课程的项目设置问题

环境监测实验主要是解决对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生物、噪声和辐射等不同介质中监测过程的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实际问题。然而目前的多数高校在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项目设置过程中,通常局限于本学科教学平台硬件配置,通常以化学分析为基础,利用现有的实验基础器皿和设备,对简单的几种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比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磷(TP)、氟化物等(F-)),和目前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仪器分析差距较大。另外实验课程项目的设置往往受到各高校对于环境学科方向的发展偏好的影响,项目设置大都集中在某一种或者几种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项目设置缺乏系统性。比如:大多数学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研究比较突出,因此环境监测项目的设置基本集中在水体污染物的分析,而大气、固废相关的污染物分析就相对很少。

1.3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问题

目前的专业实验课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多数实验(验证性实验)仍然以老师先详细讲授,然后学生再机械地进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受到实验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较少开设或根本没有开设。这样,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几乎就成为了基础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课程等大学基础课程的简单重复,没有能够突出环境专业课程的特点,也难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环境监测应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专业过程,目前的教学方式只是抓住了“点”,而忽略了“面”。综上所述,在现行的教育条件和形式下,目前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尝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环境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2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增加实践性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验的实践性。首先,让学生分组各自配置药品,亲自动手去查询药品、称量、定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体会到每个实验的关键步骤和需要规避的错误。最后,结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及监测手段,鼓励学生能够自主选取测定方法,对监测得出的结果结合实际进行合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实践性的增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强化综合能力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学老师给学生布设好采样点,选择好评价指标,采样及测定方法等。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在环境监测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建议:首先,学生进行对监测区的现场调查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确定合理的采样点,依据污染源,选取合理的评价因子;其次,学生自主确定样品采集、运输、保存等一列过程,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最后,学生根据采集的数据运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原理对监测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采用Excel、SPSS和Origin等数据分析方法写出评价报告。

2.3提高方法的前沿性与先进性

结合目前环境监测发展的前言,充分依托本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积极与学院公共资源平台的合作,逐步提高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项目中的比重,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以及与目前行业发展的一致性。开展基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手段的演示型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离子色谱(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原子吸收光谱(AAS)、总有机碳分析(TOC)等仪器分析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突出其在水和大气等污染物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实验教学研究。使学生能够在保证基础实验分析和造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和本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沿接轨,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4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2项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出勤率、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期末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考核其数据的准确性、报告的完整性等。实验课程考核成绩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成绩的公平性以及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在以上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增加考核学生对于环境监测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实践教学中监测过程的规范性、演示型教学项目中学生对方法和操作理解的深入程度以及实验报告体现出的数据分析的综合性等。避免学生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使成绩能够确实反应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

3结论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环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涉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分析、生物测试等内容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在课程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1篇: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教学研究与实践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会计学的管理可以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革新,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形成自身会计学专业的特有风格。在办学机制上,可以更加方便的提高会计学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人才,以教学的师资为教学的核心,建设好教师队伍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点。在整个教育教学的改制当中,要将主动的适应社会为主要的目标,立足于培养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改变教学办法和教学手段,形成专业的教学体制和教学风格。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 会计学

一、教学目标

(一)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我国的人才的培养目的主要是立足于教学的现实,服务于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当中主要是以知识基础为架构,再去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在面向社会的需要和服务当中,我们可以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进行加强,注重人才的多元化的培养,加强实践对人才的影响,尽量的鼓励人才对专业的学习,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院校的办学水平。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会计学的财务管理

会计学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于对知识的自主分析和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在独立的进行研发时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技能,培养起自身的表达能力,对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在教育的方法改革上,可以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导师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教师教学的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对教学进行辅助。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辅助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变革教学的方法,提高学院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求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将自身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重视学生在社会上的实践,提高大学生在科研上的研究能力,将实际的理论与知识相结合运用,分析好实际的相关问题。

(2)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①每年可以举行学院内的经济论文的征文比赛,确定好几项会计学项目的专题研究,在导师的组成上可以知道学生参加相关的研究小组,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学术的公开发表,或者可以将获奖的论文推举到全国的大学生经济论文比赛中。②还可以邀请学院外的知名的专家或者企业家来学院对学生进行学术讲座。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文章进行重点的辅导,会计学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论文即是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这三项。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有学科的知识素质技能,对每一位老师来说拓宽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是重要的评析指标。⑤还可以建立起评分体系,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将考试的方法改革,采取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这样可以进行专业考核的提升。

二、教学管理

(一)综合素质管理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在大学期间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大学生的潜能、价值、个性进行充分的开发,不管是在做人上还是做事都要体现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地位,达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的,根据大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第一学年中除了参加军训外,还可以对专业的思想教育进行指导,进行基础课程的安排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第二学年中可以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好大学生对社会上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形成一份调研成果,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关键在社会的实践上,在实践报告出来后,进行导师的专业点评,对教学的分数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当中:在第三学年中可以重点的抓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论文的写作,第四学年中要稳定好毕业生的思想,让导师尽可能的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学习,帮助毕业生树立好正确的就业观念,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好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质量

会计教学学习需要本科业生要进行5年以上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质量,而且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要对国家的法制和政策进行熟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求其有扎实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大部分的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着相关的工作,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在院校中进行毕业生调查,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在相关活动中有着奖励,受到相关单位的嘉奖。

总结:对于会计学来说,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学校的教学教程和社会的教育理念上进行调整,尽量的从传统的教学中跳出来,提高国家的投入的资金,充实起教学的设备和信息获取渠道。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铺下道路,建立教师进修制度,以培养出更好的教师队伍。

第12篇: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奉贤区泰日学校低年级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低年级同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童话、故事、游戏,是想像力最敏感的时期。爱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常见的是从课本中找词语让同学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视积累,更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从同学方面来说,农村的小朋友,特别是许多留守同学,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发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重视和改革低年级写话教学,提高写话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课程规范赋予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怎样正确引导同学写话,使之“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从而打下牢固的写话基础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素养和写话教学能力。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充沛尊重同学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该课题对冲击保守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同学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发明性地发现、想像与表达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课题论证立项阶段,我们重点依据的研究理论是:

1、《语文课程规范》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即: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身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同学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参与、体验、感知,通过想象、联想,能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说话、写话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写话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重在培养同学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从培养同学的兴趣入手,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鼓励同学将自身学到的词语应用于写话实践。鼓励同学倾吐自身的真情实感和自身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善于捕获生活中的素材,要成为写话资源的开发者,引导同学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热爱生活。

3、教师要引导同学多看课外书,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教师要教给同学阅读的方法,学会仔细地品味,发现文中的亮点,将优美的段落、词句存入“好词佳句宝库”中,记在心中,形成积累。

4、在写话方法上作“开放式”指导,鼓励同学“我手写我口”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多鼓励,少束缚。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坚持在写话训练中提高写话水平。低年级正是小同学训练、发展写话能力的关键期。必需在少儿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与词汇(其中包括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量的合理练习,才干在同学的头脑中逐渐建构起用笔写话的快速通道。

2、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教学情境,使同学敢于和乐于写话。针对儿童渴求知识的特点,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氛围进行书面交际活动,既可以让小同学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

3、注意引导同学积累。写话是表达,表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要引导同学留心生活;写话的工具是语言资料,因此要引导同学积累丰富的语言。

4、注意教给方法。坚持“渐进性”原则,由句到段,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在此过程中教给写话表达的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人员组成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其中有局部同志还兼任学校校长职务,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内行,又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本课题研究的队伍中,有4人是特级教师,2人是中学高级教师,2人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是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1[]8人是市县两级小学语文教坛新星,在小学语文写话、习作、口语交际、阅读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何本奎、范士群、刘自艮、闻永友、周名启、徐忠俊、李雪、尹良俊、沈立全、李树欣等有多篇关于写话、阅读与习作等方面优秀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有12人参与了省级科研课题《小学 生写字教学评价》、《小同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研究》的实验。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理论知识、素养都比较扎实。本课题从构思到申报立项,都得到六安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严仍江老师的倾心关注与鼎力支持,同时他也加入到我们研究的队伍中来,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1、激发兴趣,启蒙写话。

低年级段的同学,没有说写意识,更没有说写习惯,若实现课程规范中的写话要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从无意识的写话状态到条理性的自由表达的关键环节是启蒙,只有让这个环节充溢乐趣,同学才干全身参与,主动体验。因此,我们把“说写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说写欲望。

(1)依托教材资源,用活写话素材。教材是基础的、内容丰富的写话资源,实验教师灵活运用手头上现有的素材,可以调动同学写话的积极性,启动同学的写话之门,把同学带入兴趣写话的奇妙境界,使同学愿写乐写。姚李中心校、石店中心校、乌龙中心校等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重视灵活使用教材资源,把教材使用和写话教学结合起来,发生了很好效果。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教材每个拼音都配有一幅图片。实验老师为了巩固发音练习,就让同学试着根据情境图说一句或两句完整的话。例如学习“g、k、h”让同学说话,有个同学说“哥哥带弟弟来到河边玩,弟弟把小蝌蚪放到小河里,他们高兴得笑呵呵!”这样不只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强了拼音学习的效果,还练习了同学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类似的图片在一年级上册的集中识字阶段和局部阅读教材中也可以找到,经常加以利用训练,养成了同学一看到图画 能给一幅图写上几句通顺的话。

(2)构建时空联系,丰富写话形式。低年级同学注意力有限,注意力能集中10分钟以上的同学在实际课堂上是不多的,单一的写话训练方式很容易使他们进入疲劳状态。因此,各课题组在进行写话训练指导时,重点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做到方式变,兴趣不变,时空变,目标不变。各课题组采用了玩玩画画写写,剪剪贴贴写写,说说演演写写,看看编编写写,一日一句,日记接龙等形式,打破时空界限,寓写于玩演之中,一直让同学坚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效提高了同学的写话激情。

(3)创设写话情境,延伸写话触角。经历丰富写话自然精彩,同学单调的生活环境造成写话精神状态萎靡,弥补同学生活经历枯燥无味的有效手段,就是创设精妙的写话情境,让同学把写话触角延伸到实际和以外的无限世界,自然就有豁然开朗的激情享受。姚李、白莲、龙潭课题组就通过创设写话情境让同学说不停、写不止的。一是利用情境图,让同学根据每幅图的内容说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是A组同学讲一个故事,B组同学根据这个故事画“连环画”,达到了情景交融、画话同在、图文并茂的效果。二是模拟场景,再现生活原貌。写话教学不是孤立的、凭空想象的,需要同学有感而发。写话不只在课堂上,更在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只有对生活有感触,对生活有体验,写话才不会空洞,才干“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因此,写话必需与同学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同学多观察,多留意,随时记下自身的感受,形成积累,这样的写话才会有声有色。在模拟场景中,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情境活动,通过自身的演、玩、练,引导同学观察细节,体验情节,触角所到之处都能燃起说写的欲望,激发说写热情,不说,难以表达情感,不写,难以满足欲望。三是创设情境,激活写话。创设新颖情境是提高同学写话热情的重要手段,白莲乡课题组根据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探索出墙体情境写话训练——让墙壁会说话。一是教室的墙壁上布置相应的小栏目,不定期进行写话内容更新,像“写话天地”,“心语”,“老师,我悄悄对你说„„”、“我的画册”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深受低年级小朋友的欢迎。二是“温馨学校”活动。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针对不同季节,开展“温馨学校”提示活动,如春季来了,在学校内的各种牌匾上出现了“别踩我,我会疼的”、“少了我,学校就不美丽了”等提示语言;夏天来了,就会出现“给我一口水喝,就会多一片绿阴”等等,这些语言的得来,全是由同学们自身书写,全校评选后采用的,不但提高了小朋友们写话能力,也丰富了学校内容。

2、强化说写结合,以说助写。

说是对心声的自由表达,是对外界的看法和感想,只有说得流利,才干写得流畅。课标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身想说的话”,其实质也就规定了同学的写话训练要“我手写我口”,实现这个要求的前提也就是让同学充沛地说。因此,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要想书面表达出现精彩篇章,必需在口头上有精彩表示。我们在研究时,对同学进行“启发说,引导说,要求说,想说”一系列的训练,有效提高了同学写话水平。

(1)说中有写,引导理解课文脉络,总结写话顺序,模仿写话。文本是写话的例子,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让同学更多地明白如何把事情说明白,写清楚。通过总结点拨,同学明白了说写要按先后顺序,或方位顺序,或总分或分总顺序等。

(2)利用口语交际,先说后写。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材的重要特色,抓住这个特色,实验教师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晨会、课堂、课外等时间,组织同学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同学说熟练、说流利的基础上,要求同学把自身的所说内容用笔写下来,记下来,便形成了较好的写话资料。

3、由句到段,由易到难。

低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规律决定了说写训练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客观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详细分解了每个研究阶段的训练内容,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对句段的训练上。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实验教师把训练内容进行细化,这周训练什么内容,下周训练什么内容,都布置的有条不紊。宋店中心校课题组在训练写话时,把由句到段的训练作为提高同学写话能力的主要途径,先写一句话,把内容分为若干条块,如观察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尝到的等等,每一个方面只写一句,每天坚持。在此基础上,坚持写几句说,也同样分为“写颜色,写姿态,写动作,写变化”等若干板块,让同学每天观察记录,坚持写话训练。最后,由一句话,一段话过度到写成段的话,成篇的话。

4.观察想象,丰富内容。

观察与想象是同学写话的基天性力,我们主要做了:(1)观察自然景色,说观察所得,写观记。

(2)找不同。给出两幅有一处或多处不同点的相似图形,看谁能先找出来。(3)把事物分类。如“毛笔,坦克,钢笔,孙悟空,战斗机,海绵婴幼儿”为一组,让同学进行分类,然后把分类时的想法和依据说出来,写出来。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说话写话是信息输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没有足够量的信息储藏是很难完成的。为扩大同学的信息储藏,丰富知识积累,课题组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把写话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涵,提高了研究质量。课题组为了提高同学语文素养,提高写话质量,采取一些新颖的做法:一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环境,实现名句名篇上墙,让经典入眼、入口、入耳、入心。二是开展名著名篇阅读、导读活动,一些古诗词和经典铭文成为同学手上的精神食粮,通过讲情节、演故事、谈人物、补细节等活动,丰富同学的文化底蕴,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三是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同学进行大量的写话信息输入。充沛利用声、画、像同步电视,VCD观看动画片等,丰富同学的写话情境;利用录音机、学校广播网等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利用图文并茂的书刊、画报等吸收储藏写话素材和语言信息;通过教室黑板报、学校展板等发表同学的写话作品,激发同学的写话欲望和热情,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为写话提供一个广阔而便当的训练天地。

四、课题研究效果 正因为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实验教师的艰辛研究,我们课题开题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1、以科研为动力,不时提高理论素养。

自课题立项开题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各位实验老师更加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时地更新教学观念、育人理念,提高课题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年来,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本校低年级组语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及心得体会,在学校进行交流。教师们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2、以课堂为阵地,加强科研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课题组布置不同类型的写话教学研讨课,邀请相关领导、参与。教师上,领导评,让执教者和听课者都能有所收获。一年多来,我们在开展“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课题研究提升了同学的综合素质。

1、写话教学熏染了同学的情感世界。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假如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实验老师尽力给小朋友发明一个童话的世界,能使他们的童心、童真、童趣不时地展露在写话作品中。阅读童话,模仿写话使同学接受了真、善、美的感染。读童话、编故事不只使小朋友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与内容,还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接受了洗礼。写话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良好的自我教育过程,故事的无形渲染、潜移默化,使小朋友们更小心地保护身边的花花草草、小鸟小鱼,更懂得关心、体谅身边的人和事。这种变化是细微而不易发觉的,但它的存在是非常可贵的。

2、写话提高了同学多方面的能力。

借助写话课题研究,培养、提高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实验中,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听、说、读、写、演、画的结合,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使同学的能力得到了充沛的锻炼。主要表示在:

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爱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想像和幻想是情境创设的重要手段,它又是少年儿童思维的天赋与天性。充沛利用小朋友的这个思维优势,为同学多创设一些展开想像的机会,进行形式多样的写话创作训练,小朋友的想像力得到更充沛的发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是两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文章结尾给予同学丰富的思维想像空间:“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随后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做?”“肉被骗去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几个问题都是以文本为基础,启发同学进行续编,开发同学的思维空间。

第13篇: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

孟村镇袁丽萍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习作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不少经念,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语文教学界谈论的焦点,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农村的学生在习作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明显比县城的学生差,学生作文水平低,习作中出现了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作文采用“拼、凑、压、挤、抄”等“合作”方式。习作语言晦涩,作文素材匮乏,缺乏真情实感。作文题材不新,写的内容都是,人见亦见,人感亦感,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价值。 语言呆板干燥,缺乏生活气息,罗嗦,不精炼,容量小,机械套用模仿。一到作文课人人手中不离《同步作文》或各种作文大全,改头换面,死板硬套,根本没有我手写我心的真实感,思想肤浅,脱离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写的东西缺少新意和创意,雷同痕迹明显,不能用独特的眼光观察、感知、创作。

二、研究意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其具体目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写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的从其自身特点看,学生习作就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想象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习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选择了“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点。

三、研究目的

1、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树立写作自信心,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会说会写。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现作文内容上的创新。

3、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作文观念。

4、在愉快作文,创新作文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复合新课标精神及新教材内容的完整的作文教学的方法及理论并推广使用。

5、从我们已有的作文教学经验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实验研究基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作文教学的操作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系,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作文教学的手段,及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等。

6、随着创新作文教学的研究带来的学生作文的积极快乐高质的效应,建立一种一作文教学为基础理论的现代教育观,并实现小学作文整体层次的一个飞跃。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创新作文教学探索”。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本课题的研究运用当代创新理论和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理论、建构以创新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爱习作、会习作、习好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1、进行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研究

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是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它对作文创新教学模式的运行发挥着导向作用。本研究要注意诸如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教育等教学思想如何在创新性作文教学中加以运用;要特别重视接受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导,例如感悟他关于“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及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等等有关创造教育的涵义并迁移到作文教学中来;特别重视叶圣陶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等教学思想对作文创新教学的启迪。

2、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制定作文创新教学目标体系的探索中,除了要站在创新的高度来审视之外,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按照低、中、高不同年级构建递进层次目标。教学评价既是调控教学范式运行的手段,因此作文的教学评价也必须创新,要摒弃影响创新教学和学生习作积极性的评价方法,转变评价观念。

3、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作文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对低、中、高各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及常规步骤进行改革,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范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

⑴有效地利用本校的已有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例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班级图书角等以及校内外的其他可以进行实践的基地,使学生的积累不断丰富。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外出采风、体验生活场景等,到社会大舞台中去观察事物,城市重大建设和细微变化,农村面貌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各行各业服务水平的优劣,人们的环保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勤俭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关心帮助他人意识、尊老爱幼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科学文化意识等;在学校、在课堂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演讲、竞赛、办报、班队会、读书活动及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有意义事情等。 ⑶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作文的写作模式。尝试以下的写作流程:实践的积累和体验——素材的整理和加工——集体的点评和完善——新作的成形和展示——认识的提升和发展

⑷师生在共同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自己的写作方法。师生应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会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变化,勤练笔,用独特的笔法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东西要有血有肉,不拘一格。 ⑸师生在共同的写作中不断涌现出创新之作,成果明显,形成彼此的作文专集。 各年级具体内容如下: 低段(1—2年级):

1、写话兴趣的培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积累习惯的培养,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习惯的培养。

4、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中段(3—4年级):

1、培养留心观察,乐于动笔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段(5—6年级):

1、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学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五、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陶行知创新教育理论和最新创新教育理论;收集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和相关最新作文教学信息;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形成合力,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2、理论指导法:用创新教育理论和作文教学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指导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作文创新教学范式,并围绕初步摸索的范式反复验证,主要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和公开教学,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

3、总结推广法: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对阶段性成果及时作出处理,写出相关随笔和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省级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1、准备阶段

2013年9月——2013年10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

①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诊断界定阶段。带领省级骨干教师组通过自主学习先进理论知识、读书笔记、集体学习、交流等形式寻找现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2014年1月——2014年5月,设计策略阶段。根据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创新,针对问题设计出一套新方法,通过听、评课,上公开课、研讨课、开设专题讲座,向教师推广新方法。 ③2014年6月——2014年7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学生优秀习作,自制学生优秀作文一本,撰写结题报告。 ④2014年8月——2014年9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份。

2、《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关论文一篇。

3、《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关教学案例一篇。

4、自制学生优秀习作集一本。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 组 员:

第14篇: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推荐)

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针对系统工程课程内容,进行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研究。首先分析该课程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对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系统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潮流,必须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使他们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吸收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 Education”,根据英国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D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content suh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

“双语教学”是指学习的引导者与学习者围绕某一门非语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遵循一定的学科标准,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两种语言媒介,通过传授、仿效与内化等过程而进行的学校活动。因此,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它的实质是研究型教学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交际能力,目的是在不影响甚至促进专业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同时,提高单语学习者运用目标语的水平,尤其是认知学术语言的能力。

系统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技术,能够直接查阅英文参考文献,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教授本门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自然地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业深造和就业,同时促进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

1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高校最初开展双语教学只是为了配合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在授课内容上也只停留在语言的改革上。而没有在教学模式上跟进,其效果是学生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并未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1.2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双语”能力亟需提升

教师素质和双语能力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精深,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的能力要强。

1.3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趋向于应试教育,忽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真实环境中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

1.4 缺乏双语教学的优秀教材

目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十分有限,本门课英文原版教材匮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术语,相关的英语表达的掌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增加。

2 对策和建议

2.1 转变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意识到本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 教师素质提升

师资的培养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首先挑选出具有教学经验和英文基础好的青年教师参加由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培训班。强化训练口语、听力及写作;其次,指派教师在国内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间访问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优秀的双语教师送到国外进修,提高英语应用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本学科最新技术、学术动态的掌握。

2.3 学生素质提升

首先,加大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宣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对双语课程开设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先通过小班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树立学习典型,让多数学生看到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再次,优化双语教学内容,新颖的双语教学内容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

2.4 教材选用

教材的选择可通过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在原版英文教材基础上改编和编著自己的教材3种方式进行选择。引进原版英文教材,价格高,解题思路与方法多有不同,内容不完全适合教学要求;改编教材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能符合教学大纲内容。逐渐向原版教材过渡,易于与国际化接轨;编著教材既需要通晓学科知识,又要熟练应用英语的专家来编著,难度较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改编教材切实可行。

3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系统工程是一门专业课,它的双语教学既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也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既要介绍专业知识还要兼顾中英文的使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

3.1 灵活的授课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某个主题用英语进行讨论,自由发挥,广泛交流,每个人都能得到专业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对某一专业问题用英语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教师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灵活的双语教学形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

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自制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板书中凡是涉及到专业术语和词汇以及部分不易理解的科技英语句式结构和主要的知识点,采用英中文对照,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要用母语进行注释。教学方法上,采用循序渐进法。开始时可以采用20%英语,80%母语,语速要放慢,耐心讲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待学生逐渐适应课堂节奏和部分专业词汇后,可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最后达到全部用英语授课,难点用汉语补充。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画面要生动,师生要互动,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3.3 充分利用网络教辅资源

充分利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系统工程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学号登录本门课程,自学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部分章节,收集和整理了一些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扩视野;通过相关网页链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查阅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论坛、习题库、聊天室、电子邮件反映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式教学。

3.4 教学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作业和参与讨论问题情况;期末考试时要求学生独立下载并翻译一篇与系统工程相关英文文章作为课程论文成绩。通过口头和书面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原理,同时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 结束语

系统工程的双语教学的实践还在探索中,虽然摸索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仍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外语和专业水平、多媒体课件内容体系与多元化教学的相容性以及网络教学的多层次化,并且,不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第15篇: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第16篇: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师生关系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需要全方位的开放。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予以鼓励和宽容。教师要放弃权威者的姿态,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和问题的共同探求者,教学在师生平等的,研究讨论的氛围中进行。

2)学习时空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查阅资料、借阅参考书、甚至通过互联网学习,摄取网上信息,广泛获取信息。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不受教材束缚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在课外学习中,学生更能领悟到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来不及涉取的东西,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意向,它为创造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3)学习形式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而且研究课题往往纷繁复杂,学生既要掌握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共享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社会调查、评论、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活跃思维。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中激趣,产生创造动机

研究性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质疑的广阔空间,学生多处于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认识过程的主体作用。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兴趣的过程,学生在认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创造力高低的表现。学生从课堂来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发现认识对象和别的事物的差异,找出其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状态,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的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能带着愉悦的高涨的情绪和创造欲望,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比较、实验、研究,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展现智慧和才干。

第17篇: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一、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孩子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训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额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二、表演游戏与教育相结合

音乐使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满足,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如:《国旗红红的哩》先让孩子们看五星红旗,国旗是红色的,那上面有五颗黄色的星星,它是升在高空中。

三、赋予音乐以色彩

孩子对颜色非常的敏感。给他们一些五颜六色的笔、一张红色的纸、让孩子们尽兴涂画,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之一。这样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而多彩起来。一个音乐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除了学到一首歌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不能停滞。继续给孩子想象,延伸音乐的感染力。在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后,我让孩子们描述歌曲中的画面,孩子们兴致勃勃,讨论越来越激烈,看孩子们的情绪上来了,我抓紧机会,让他们把它画下来,他们一边唱“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五颗金星,黄黄的哩。升在空中,高高的哩……一边挥动手中的笔,用心地一笔一笔的画着,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了,我看到了一幅一幅的画面,红红的国旗高高的升在空中……虽然画的有点乱,但是却将歌曲的内容出色地表现出来了。孩子们举起自己画的五星国旗,唱起了歌。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我们并不需要将每个音乐作品都让孩子们画一通,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突破点,让孩子们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音乐,通过音乐的学习得到美的享受。

四、师生互动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坏境,思维、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让他们感受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爱、友情。和他们一起唱歌,一同游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五、插上想象翅膀 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春天在那里我描绘了一幅把小朋友带进了春天的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18篇:音乐教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下面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第19篇: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

付宝环(崇文小学,特级教师)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要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要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课标中还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欣赏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应怎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呢?

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一放录音,学生听一听就完了,其实不然,有更多的老师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经常有教师问我:音乐欣赏课令我困惑的是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怎样让学生听进去。每当遇到这样的提问,我总是回答:你把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先自己听赏几十遍,自己先弄通,弄懂,弄明白,就一定能找到教学的方法。因为,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

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

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 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 5.了解作者的简况;

6.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

7.了 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 8.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 9.产 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

试想,在 N 多次聆听作品之后,就不难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了。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

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大家都熟悉或常用的是:

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比如图片、文字、故事等)

2.带着问题听音乐:每一次听音乐都要有目的地聆听,带着问题听音乐,如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构成等。

3.感受音乐: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以分段欣赏。

4.探索 音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 1 )分段欣赏(感受情绪、记忆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 ( 2 )完整欣赏(分辨音乐结构、加深记忆主题) 5.复听音乐:这是巩固、加深记忆的阶段。

6.感悟音乐:感悟音乐是深入感受音乐的阶段,可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升华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7.表现音乐:用外化的手段表现对音乐的感悟、感受。以上只是一般的教学过程,切不可以形成教学的框框,应根据教学实际所需创新,以最优化的教学过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我举一个欣赏教学的实例,这是一节欣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作品《沃尔塔瓦河》的教学实例。我认为在教学的设计上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教学开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口琴练习(这个学校是用口琴作为音乐学习的辅助乐器的),吹奏的旋律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 3 ︱ 6 7 1 2 ︱ 3 3 3 ·︱ 4 · 4 ·︱ 3 · 3 3 ︱ 2 · 2 2 ︱ 1 2 1 1 ︱ 7 · 7 7 ︱ 6 „„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要欣赏一首乐曲的片段,当你听到我们刚才口琴吹奏过的旋律时,请举手示意我,并在听完之后,谈一谈你的感受。这是第一次让学生聆听乐曲,只是主题部分。学生会初步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优美、流畅,像流水一样的清新感。接下来,教师揭示了教学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音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它选自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教师在和学生就捷克、沃尔塔瓦河、斯美塔那等话题进行短暂交流后提问:什么是交响诗?

生: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课前教师留了作业,学生已查阅了一些资料) 师:你以前欣赏过哪些类似的乐曲? 生:交响童话《彼得与狼》、《龟兔赛跑》。 师:那么什么是标题?

生:标题是指说明乐曲内容的一段文字。

师:那好,斯美塔那为这部作品写下的一段文字说明是这样的:

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哗哗作响,迎着阳光闪耀光芒。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两岸旁边,传出了乡村婚礼的欢笑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在河上的浪尖上嬉戏。天渐渐亮了,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破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沃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悬崖峭壁,发出轰然巨响。尔后,河水越加壮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赫拉德,现出它的全部瑰丽和庄严。沃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会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读完了这段文字,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九张字条,每张上分别写着不同的标题:茂密森林、源头小溪、峡谷激流、流向远方、沃尔塔瓦河主题、水仙舞蹈、冲出险境、乡民婚礼、黎明时的沃尔塔瓦河,学生手里都有一张写有这九个标题的表格,教师开始放录音,请学生欣赏全曲,边听边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这九个标题排序。音乐结束后再分小组讨论,得出相对一致的排序后,请两个小组长把本组的排序结果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阐述各自的理解与观点。

这里就出现了不同的排序结果,教师并不急于作出评判。而是带领学生们再次逐个音乐片段地欣赏乐曲,并以斯美塔那的那段话作为佐证,请同学们进行判断。学生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听赏中不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最后一致得出的排序是:

1.源头小溪;2.沃尔塔瓦河主题; 3.茂密森林; 4.村民婚礼; 5.水仙舞蹈; 6.黎明时的沃尔塔瓦河; 7.峡谷激流; 8.冲出险境; 9.流向远方。

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听得认真,又借助文字帮助理解,(这里的文字是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当学生们听赏后讨论感受时很多人都很兴奋,纷纷表达说:乐曲令人感动;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听到了激流奔涌的气势;我感到音乐中的抒情与优美;在乐曲的最后我感受到一种伟大与宽容的情怀。„„

当然,由于作品长,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了,欣赏得不够细,乐曲中许多的音乐要素还来不及分析和品味。但对于十

二、三岁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一节四十五分钟的欣赏课是成功的。

这节课的成功,首先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以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教师对这部作品的聆听不下几十遍,并且自己先被作品感动,从而激发了她把这一经典作品介绍给学生的强烈愿望。对这样一部世界著名的优秀音乐作品,人的一生可能要多次欣赏它,在学生这个年龄段是较初步的涉猎,带有浏览性的。尽管如此,这个初步的欣赏应该说是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既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导入这个环节,教师是因地制宜地运用了口琴吹奏来揭示欣赏乐曲的主题,既自然又有效果。教学一开始,学生们就在老师不留痕迹的引导下参与到音乐中来了。另外就是引导学生为乐曲排序。这是引导学生欣赏的方法,也就是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排序更好地、更深入地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内涵才是目的。那么,排序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使欣赏不那么漫无边际,无可把握,没抓挠,而排序又有它的不可定性,因为这些标题的排序不是老师事先排好的,学生要在自己聆听的过程中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来排定顺序,这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为它是未知的,有一些悬念在里面。当然,这些标题的拟定是教师在自己反复聆听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聆听更加专注、用心和深入,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这样不知不觉的专注和用心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起来了;特别是让学生感受,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然的,学生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在这看似自然的教学过程,却是教师精心设计而成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更新

音乐欣赏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增强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特别是对管弦乐曲的欣赏,常常使学生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中。多数情况是,教师出主题、分析曲式结构、学生能听出主题与对比主题,能听出曲式结构就可以了。如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呢?建议老师们从以下三方面做些努力:

1.教师本人先要对音乐作品作比较透彻的了解

这包括作品的相关文字资料,也包括对作品音响的反复聆听。在备课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反复听赏应不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上百遍(因乐曲的长短、难易程度而定)。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以求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方能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形象地创设情感氛围。

2.抓住“音乐形象”这条主线

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情绪、情感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因此,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启发、引导、议论都不离开音乐的情感内涵,就会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谈。例如在欣赏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作品《野蜂飞舞》的过程中,我一改过去的做法:先讲故事,再介绍音乐主题,最后学生被动地欣赏音乐的这一套,而是先让学生直接听作品(曲名也不告诉他们),这首作品比较短,速度又快,还是很抓人的。反复听赏几遍之后,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哇!学生们的发言踊跃极了:

“有狗熊 !有蜜蜂,在搏斗!”; “一个人在走夜路,很害怕的样子”; “猫在捉老鼠”; “水中鲨鱼追人”; “猎人在与野兽搏斗”„„

我问学生:“你们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恐惧、紧张、搏斗、挣扎、有追有跑„„” “太好了!你们对乐曲的感受不仅强烈,而且准确。”这时,教师再来介绍乐曲的名字、曲作者的简略情况,以及乐曲的出处——歌剧《沙皇萨尔丹的故事》的幕间曲。是根据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改编的,剧情是„„学生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很快地理解了乐曲,知道了管弦乐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王子变化成的野蜂与昏庸的沙皇及谗言制造者的搏斗,有复仇的追逐,也有恐慌的逃窜、挣扎。待到再听乐曲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乐曲中两个不同的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记忆。

3.相信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

不过多的先入为主,而是给学生留有充分感受音乐的空间。从而更深入地走进音乐,学会剖析音乐。如在欣赏交响组曲《海霞》之一《童年》的时候,我只告诉了学生乐曲的名字,并不急于介绍出处与创作背景,而是让学生先听音乐,自己从音乐中感 悟:乐曲所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个童年?(现在的学生没看过《海霞》的电影,对这个组曲也是一无所知)这样倒使学生们听得更专注,想象更丰富。讨论时,他们表达的语言虽各不相同,但感触是相近的。

“乐曲中的童年是悲惨的”; “很黑暗,很凄凉”; “好像有激烈的搏斗”;

“有海浪的声音,可能跟海有关系”。

大家说完了,我开始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及电影《海霞》的故事梗概,并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音乐感受是准确的。

那么,作曲家是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段来讲述这样一个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的呢?我们又逐段地进行了欣赏和分析。于此,学生们已掌握了乐曲欣赏的主动权,积极性与注意力也早已被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起来了。随着音乐一段段地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大家对音乐理解便步步深入。同时,对音乐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打击乐模拟的风声、海浪声是多么的逼真;圆号

四、五度旋律进行塑造的空旷、孤寂的意境是多么的形象;高胡这一擅长表现海南风情的民族乐器所演奏的海霞主题又是多么地纤弱而优美;还有乐队全奏时长号那具有强烈穿透力的半音下行,形象地刻画出渔民们与海匪渔霸的斗争是你死我活,震撼人心的。

四、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类型和常用的方法 1.单一内容型 单一内容型,也称标题型音乐欣赏教学,是欣赏教学最主要的一种类型,通过欣赏一首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如《沃尔塔瓦河》、《海霞》等。在这类教学中更适合用主题欣赏法,记忆主题并能判断主题的发展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乐曲是由主题构成的,有的是一个主题,有的由若干个主题构成。主题欣赏法就是通过记忆主题欣赏音乐的方法,除了演唱主题的旋律之外,还可以为主题填词演唱。如为《瑶族舞曲》第二部分主题填词的《瑶山夜歌》。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主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唱一唱主题,把听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海霞的主题音乐就是渔歌变化来的)

2.专题型

专题型是以某个主题内容进行集中欣赏的教学。它的特点是通过同一特点作品的欣赏加深对某个专题的认识。如体裁方面的可以有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等;题材方面的可以有大海、春天、动物等;演奏形式方面的可以有民歌、流行音乐等。上好这一类型的欣赏课,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要精心地把几个作品进行梳理,使他们产生有机的联系,使音乐教育更加接近人文教育的实质。

3.综 合型

综合型是与其他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类型,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这是对音乐欣赏广义理解的运用,也是体现音乐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单元欣赏《难忘的歌》,是配合二年级学生即将加入少先队,带上红领巾而安排的队史教育的内容。包括《共产儿童团歌》、《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卖报歌》等歌曲的欣赏或学唱。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电影《红孩子》的片段来介绍《共产儿童团歌》,通过电影《英雄小八路》的片段介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用卡拉 OK 动画呈现了《卖报歌》,用童声合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儿童团放哨歌》。从多层面,多角度让孩子们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更立体地了解了四首歌曲的时代背景与人文内涵。教师通过这些有声有色有形有影的教材,向学生们讲述那些发生在五十年前、六十年前、甚至七八十年前的生动故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什么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当我们再来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时候,孩子们不禁肃然起立,随着音乐动情地放声高歌。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歌词的内容展开讨论,当谈到“为着理想勇敢前进”这句歌词时,我问大家,什么是理想?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人举起了手:“就是心里想的”、“是最想实现的”“是将来长大了,自己要干什么”„„对呀!同学们,理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愿望。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吗?有的孩子兴奋地点着头,有的孩子努力地思考着,有的孩子显得有点茫然。我说,这样吧,今天下课后,每个人都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然后把它写下来,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下次音乐课交给我好吗?等到再上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理想”交到了我的手中。看着这些出自七八岁孩子之手的作品,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小小的纸片上,不仅写着质朴的语言,还都配有稚气的图画,有的折成了花篮的形状,有的加上了别致的信封,有的折成小书包的样子,有的做成了贺卡„„,显然,孩子们在制作“理想”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整个身心。这里有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展示,也有美术和手工劳动作品。我知道,孩子们在最近几天中一直被自己的“理想”激励着。因为,不时地有同学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您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吗?我还没写好呢,等着瞧吧!”当今天踏着铃声走进音乐教室的时候,他们的眼中都流露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我想“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前进”这句歌词已经深深地印在他们心里了。这首歌,我自己唱了四十多年,教孩子们唱了三十多年,而这一次的教学我认为是最成功的。我找了一个大纸袋,把孩子们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封面上写着:今天学习《难忘的歌》,谈到了“为着理想勇敢前进”„„这里装着二年级全体同学的理想。我对大家说,同学们,十几年以后,你们长大了,那时候如果你们再回到母校,打开这个纸袋,我想,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没有等到十几年以后,三年后,当我们在音乐课上学习《小纸船的梦》的时候,又谈到了“理想”,我提起当初他们曾经每人写下过自己的理想保存在我这里,他们都瞪大了眼睛,似乎对自己幼年时的事情不大记得了。我拿出了那个大纸袋,向他们展示一个个稚嫩的作品,并一一地朗读作品中的话语,全班安静极了,他们屏住呼吸倾听着每一字,听完一句就会发出一阵欢呼。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小小的纸片会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课后,许多孩子给我写来了感想。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付老师:您给我们念我们二年级时的理想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顺着脸颊往下流,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幸福,一种温暖„„您给了我一种自信,一种坚定自己理想的地基,有了这个地基,理想的大楼永远不会倒掉,它会永远矗立在 2006 年 3 月 30 日 音乐教室里每个五年级二班同学的心里,永远,永远„„。在信的封面上写着:给理想大楼的建筑人,设计者。这封信我一直保留着,经常打开读一读,它给我鼓舞,也给我温暖。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是所有孩子都能参与,也都有条件参与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着广阔的空间的。在这方面我们确实任重而道远。

第20篇:“互联网 ”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音乐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被层出不穷的新模式替代,教学的时空关系重新定位。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力求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为国家培养大量音乐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学,教学模式,慕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41-02

“互联网+”这一词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2015年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互联网+”中,很多成为了加数,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加数。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形成资源共享。音乐教学也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引导音乐教学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优势

手机客户端、微信和慕课等走进课堂,形成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在互联网模式下的音乐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闲散时间去学习,除了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指导教师咨询,与指导教师互动交流。随时随地的教学指导增加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互联网、手机与微信平台交流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量,随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上资源的开放性,链接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学习。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也不受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爱好寻找自己的学习资源,特别方便那些没有进入高校的学习者学习。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学习的平台让学校系统教育、教室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随时随地的教育模式。网络课程设置能够根据学生个性需要,学生查询自己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学生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大量的音乐资源,开阔了视野。传统教学都在教师和学生框架大纲内进行,所有的知识都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互联网、微信和手机平台打破原有狭隘的纲目限制,让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最新知识和动态,甚至可以快速获取国内外的信息资料,让自己知识始终处于最前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获得学习资源,立足于最前沿先进的知识和学习理念,不会被落后的思想束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习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四)实现了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的慕课、微信平台等把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汇集到网络上,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获取到相关的知识。传统模式下,很多教学名师都只在各个重点院校讲课,即使偶尔出现,受众者也是有限。“互联网+”背景给了教学名师更广阔的舞台,都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让很多音乐学习者都享受到名师授课的待遇,优秀资源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一)互联网资源管理不到位。网络上的庞大资源为音乐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因为网络资源管理不到位而出现问题。网络上的音乐资源分布比较杂乱而零散,学习者要费很大精力去搜集和整理资料,缺乏专业系统的资源管理,会浪费很多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很多学习者如果没有线下的专业指导,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海量的音乐教学资源,也是良莠不齐,一些运营商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质量和水平不到位的音乐也在网上传播,没有专业者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缺乏面对面交流。科技进步,让音乐教育有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教学师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也可以面对面交流,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特色。“互联网+”教育形式下,教师通过微信等客户端指导,有时候会出现滞后,不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偏差进行纠正。人与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上沟通,是没有办法跟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相比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完全依赖学生的主动和自觉性,没有教师的监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网络音乐声音失真。目前手机、电脑普及,但是也是有质量区别,不同的手机质量和电脑音箱,导致的音乐传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不同于原始的声音,会出现音乐声音失真现象。教师在慕课、手机客户端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设备、技术和网络环境都能达到专业水平,会影响音乐声音效果,学生在最初的时候是采取模仿的手段去学习,由于失真的声音会给学生误导。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演唱会现场,而不是简单的在线倾听音乐的原因。网络教学会因为录音师和录音设备等原因出现偏差。

三、“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带来很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

(一)整合?W络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网络教育,发挥网络带来的优势,必须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整合。统一建立音乐教育系统,让各种音乐网络资源在严格把关情况下加入进来,节约学生的搜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于学习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统一进行管理。

(二)加强网上学习交流的互动。互联网资源在学习上可以让时间与空间分离,不受限制,同时也会减少互动反馈。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可以加强在线交流,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建立在线空间讲堂,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出现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解决了由于地域限制,难遇见名师指导的问题,更多人能够实现网络“面对面”的教学。

(三)提高音乐音质效果。受到录制人和设备条件限制,网络音乐的音质与现实的音乐效果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实现网络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各位音乐教师上传网路学习资源资料的时候,尽量在录制时候,找专业人士和专业设备,毕竟音乐在网络传播广泛,受众群体数量庞大。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投入上,相关部门要给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录制出好的音乐。录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加强录音技术学习,平达到音乐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重大发展,电脑、微信,手机APP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有机会在触手可得的平台上获取自己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云亮等.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韩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传统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00-101.

[4]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

[5]陈茴茴.音乐教育如何搭“互联网+”这班车?[N].音乐周报,2016(9).

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