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出路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农业科技界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取得了盐渍土改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支撑全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丰产,基本满足了13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民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3个基本特征,其本质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农业,目的是创造出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持,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

农业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已经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早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而这些都有赖于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及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靠技术。靠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才能根本解决农业的永续发展问题。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

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对任何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要抓住历史机遇,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就能为农业营造新的优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拓展服务内容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业科技对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尤以科研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足、科研经费投入有限等问题比较突出。加上农业科研周期长、可控性差、应用滞后等特点,农业科技创新离“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掀起,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科研生产领域,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加上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使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

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内容,必须强基固本,夯实科技储备。我国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要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科技的需要,显然是不够的。鉴于农业科研事业的周期性,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科技储备能力。尽管我国农业科研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体系,但也是世界上最分散的农业科研体系之一。农业科技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不易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现存的农业科研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设立,而不是按自然资源、生态和农业区划设立,不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科研单位的行政隶属不同,国家、省、地(市)三级农业科研单位分工不明确,机构、学科、专业重复设置,课题低水平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当着力关注并深化研究与省域内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重点技术领域。新时期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确保粮食安全供求为基础,以农业科技进步为动力,专题攻关,通力合作,集中力量,强化投入,重点解决影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科技问题,解决关系到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实用技术难题。

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内容,就要加强科技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业科技进步必然伴随着一系列与农业技术应用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上的创新,运用市场力量整合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内容,就要强化科技进步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科技意识。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发展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市场经济效益实现农业技术的效益和科技人员的价值。

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内容,就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农业科技体系。改变制度技术、组织技术、经营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技术、农产品贸易技术等边缘化的现状。要调整农业科技队伍结构,培育复合型科技人才。调整科技队伍专业、学科结构单一的状况,积极引入组织管理、农业经济、营销、贸易、金融等专业人才,实现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技术攻关。通过培训改变科技人员的技术知识结构,强化市场经济技术意识,提高适应市场能力。要建立农业技术体系中部门之间、学科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利益机制在技术资源配置和技术效益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效率。要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内容,就要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求特点,建立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农业科研与技术开发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它的重大突破将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实现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要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出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应当在针对科研投入不足的现状,立足于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首先,要建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依托,在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省级研究中心和国内国际领先的重点实验室,培养、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成为高新技术的摇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持省市农业科研院所与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建立纵向联系机制,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创新分中心。其次,依托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整合力度,稳定一批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高新技术创新

能力。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立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核心农户对接机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要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机制;要在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动植物重大灾害防控、农产品加工和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一批核心技术。

2.加大改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也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就要在转变农业科技推广理念上做文章;在推广机构建设上下功夫;在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上想办法。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理顺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动与市场接轨,采取有效的形式将农技推广与农民组织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科研、教学、推广、农民组织、农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执行科技推广项目。积极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技推广机制,重点加强县乡两级为主的技术推广机构,加快新技术的运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途径,建立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与农民见面的长效机制,实现科农零距离接触。要积极探索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的途径和方式,推动良种良法配套。

总之,建设新型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科技需求为具体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科技服务与其他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鼓励服务主体与模式多元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多样化、面向农业产业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3.加大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体系

农业科技人才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国家农业高级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抓紧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立新型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培养一批能够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在关键领域开拓创新的科研队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优秀科技团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吸引、凝聚和培养造就人才。要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既要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普及型的农业科技人才,又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我国农民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年的信息

应用能力是将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要做到“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提高农民务农技能。要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要建立政府组织、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4.加快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现代农业资金投入体系

资金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手,建设新农村,同样离不开资金推动。资金投入的多寡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发展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数量和规模,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并逐步加以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投入资金良性循环。在开放性、多元化农业资金投入体系中,首先要加大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将更多的资金转向农村。要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要逐年提高。加快农业投入立法进程,用法律形式约束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行为,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财政责任,确定政府农业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规定农业投入的份额、投向、使用原则,各级人大要对此加强监督。其次要加大信贷对农业的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各级金融机构责无旁贷。切实解决以往信贷资金配置中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想方设法把现有的、潜在的和可争取到的各种信贷资金动员组织起来,把其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关键项目上,从根本上改善对农业信贷资金的供给。为了扩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必须切实解决农业信贷担保的问题。各地可建立区域性的风险基金、行业性的担保资金、农产信贷担保基金,以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第三要加大农户的投入。农产是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当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投入主体。千千万万农产的投入,将日益成为农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调动农产投入的积极性,扩大农产的投资量,关键是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要努力在结构调整、多子少取、减轻农民负担上下功夫、花气力,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机制。第四要吸纳更多的社会游资对农业的投入。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引导,机制的创新,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本投资农业,兴办农业企业。

5.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服务组织。专业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要在深化改革中健全机制,充分体现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宗旨,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服务组织。供销社要进一步提高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网络的规模和水平,

重点建设好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畅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此同时,要鼓励支持农民自办的专业服务组织,如多种行业协会、技术协会和农产的产销协会。要积极兴办、扶持一批农产品的营销公司,加强产品的形象策划,创造品牌农产品,做好产品的广告宣传,扩大我国名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切实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市场的封锁和垄断,努力建立大统

一、大开放的现代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建设应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积极推进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当前要着重增加投入。按国际通行的做法,要把产地批发市场作为公益基础设施,纳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结大网络,搞活大流通。

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

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

试析规模范围经济: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科技灵魂是创新演讲稿

制度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创新

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

从韩日经验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