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专练

发布时间:2020-03-02 20:08: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综合检测

编 稿:陈为华 责 编:王军霞

能力检测

一、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找出选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或以钱币乞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

二、阅读《孙权劝学》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红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

2.指出文中“博士”一词的古义与今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下面加红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吕蒙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9.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文末“_______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口技》,回答问题

(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1)其夫呓语( )

(2)絮絮不止( )

2.解释下列加红字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

(1)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2)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3.解释下列加红字词的意思。

(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

4.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的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有的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有的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请把这些时间性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1)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请问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8.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曳屋许许声 ③几欲先走

2.解释下列加红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4)两股战战

3.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狼》,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

2.解释下列加红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红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止增笑耳

止有剩骨

4.下列加红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B.一狼仍从:跟从。

C.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D.眈眈相向:紧张的样子。

5.解释加红字。

(1)洞其中

(2)目似瞑

(3)屠暴起

(4)狼亦黠矣

6.概括每段内容。

屠户遇狼→________→________→屠户杀狼

7.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王冕僧寺夜读》,回答问题

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翻译下列语句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0·天津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 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红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善:______________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扳”通“攀”,pān,牵,引。

2.①观看,观赏②完成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3.①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②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4.“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正面:ABC;侧面:DEF

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

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

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或开卷有益。(言之成理即可)

6.方法:但当涉猎;目的:见往事耳

7.①表示反问语气②表示限止语气③表示感叹语气

8.人物对话 孙权:循循善诱,关爱下属;吕蒙:直爽,知错必改,善于学习

9.情不自禁赞叹,吕蒙学有所成;鲁肃和吕蒙结友

10.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学的可能性。

(一)

1.(1)yì(2)xù

2.(1)喂奶 奶头 (2)精妙之处 好

3.(1)抚摸 安慰 (2)不久 (3)同时 (4)全 都

4.(1)既而 (2)一时 (3)是时

5.(1)妇人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2)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6.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这些描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艺。

7.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8.分层划到“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之前。第一层:写口技表演者摹仿一个四口之家梦中惊醒的精彩情形。第二层:听众对口技表演者精彩的技艺默叹折服。

(二)

1.jiàn yè hǔ jī

2.①夹杂 ②即使 ③说出 ④大腿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①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③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1.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2.紧跟 攻击 像狗一样 打洞

3.D

4.D注视的样子

5.(1)打洞(2)闭眼(3)突然(4)狡猾

6.屠户惧狼 屠户御狼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

2.C

3.C

4.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

5.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1)擅长

(2)好

2.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语文专练:文言文趣味练习

(备战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多多益善

(备战中考)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练 毛遂自荐

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专练

实验专练

成语专练

五笔专练

多音字专练

语病专练

写作专练

文言文专练
《文言文专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