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知识型课程内容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家堰《品德与社会》地理知识型课程内容经验交流材料

高家堰小学高凤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知识型”课程的教学应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同时采用“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式的教学策略。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地理题材品社课与单纯常识课的目标有相同之处都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 ,但课程性质不一样,其多维目标的定位和达成方法等就有所不同。品社课是教学生做人的本体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因此,作为地理型的品社课,知识目标要求准确规范,但不求系统化;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倡多元综合,但注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贯穿教学始终是核心和关键。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机械的记住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进而产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二)有效整合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必须以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地理是儿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儿童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着力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

如在讲到祖国或家乡的美景和壮丽山河时,不仅是用到书本、资料上的图片、描述介绍等“外在资源”,更要重视利用儿童己有的外出旅游经验等“内在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到祖国山川的壮美,这样的教学资源更真实有效,同时也更加注重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淀。还可以根据儿童思维的感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数字“生活化”。如,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其转换成儿童能够体验的形式,例如拿它同儿童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的某一具体地方的面积对比,无疑比仅凭空洞的数字更能在儿童心中形成有效的概念。同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儿

童的想象来培养儿童的定位等能力,如“把我们祖国的版图想象成一只迈着阔步的雄鸡,那么你的家乡在这只雄鸡的什么部位呢?”然后结合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儿歌《大公鸡》,课文《美丽的西沙群岛》、《宝岛台湾》等相关文章,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祖国的版图和地域的特点。

在教学《家乡的山山水水》这一单元知识时,学到家乡临沂,有的老师很自然地用地道的方言话跟学生交流,还模仿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乐得学生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引导学生分组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特产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涨,表演得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灵活选择活动方式

1、游戏竞赛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二“我们的大中国”一课时,在学生掌握各省、市、区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轮廓特点,可进行拼图比赛活动。这种游戏比赛活动可以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既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地理制作

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三“壮丽的山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用塑料泡沫或石膏做成中国地形模型,这样中国地形及三级阶梯分布便一目了然。

3、辩论演讲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交通海陆空”一课时,针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分成海、陆、空三方进行辩论。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守望碧水蓝天”一课时,针对“如何保护地球妈妈”,学生可以进行演讲,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4、主题宣传。如办板报或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发送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小型演讲等,自做宣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地理宣传的活动。

5、社会调查。如家乡的地形、气候、人口、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四)构建多元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长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让我们认识到:要想上好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需要老师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为了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点,我们老师必须在课前充分的查阅资料,有时甚至要向专业人士虚心请教,只有自己钻研透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不至于误人子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多读书学习,丰富自己,使自己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我们一线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任课教师,我们要牢牢抓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本,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教儿童以生活地理、社会地理,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探讨地理知识与人文教育统

一、情理交融的品德课堂,不断摸索、总结出新的教学经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交流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测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知识型课程内容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知识型课程内容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