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1: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这种感觉的好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晶。关于孩子,看到很多人讨论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快乐重要?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即使知道答案了,但是在行动上又自相矛盾,毕竟现在的教育体制就是以成绩来衡量的,我们虽然认为孩子的快乐最重要,但是,却又不得不由自主的去催促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不恰当的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应该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要成为父母心中想要的“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该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然而我从《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李跃儿把中国家长分为三类,她说: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非常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它也告诉我们:爱不是教育的一个

部分,而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慈爱是智慧之爱,溺爱是愚昧之爱,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读后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但是感触最深的除了上面有关教育与爱育的差别,还有第二章里面关于价值观和人才的讨论,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先“人”后“才”才是人才。在正常的生活中,价值观的问题好像不被人们注意,对于教育者的来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价值观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个事件、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机会的选择都决定了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的核心部分,那就是感受力,就是爱!

而印象最深的是:

一、关于教育孩子--溺爱和慈爱。溺爱是愚昧的爱,慈爱是智慧的爱。作为父母切记要慈爱,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可是怎样智慧的爱孩子,是母亲一生要修炼的学问。母亲要慈爱,而非无原则无条件的怂恿、溺爱、宠爱,因为这样对孩子在百害而一利。

在古代,一个孩子从小恣意妄为,而他的父母却从不加以约束,结果孩子长大杀了人被判极刑。临刑前孩子提出想再吸吮一次母亲的乳头,母亲就真的解开衣襟喂给他,他却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哭道:“当初你们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时下,我们有些父母、长辈对孩子一味娇惯,真像捧着的“小皇帝”,走路怕跌了,吃饭怕噎了,要啥给啥,甚至发觉其行为不轨,还怂恿庇护,这显然是要不得的。有道是:慈爱出人才,溺爱要变坏。

二、引用书中的话:

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就学会自信;

生活在忍耐之中,就学会耐心;

生活在表扬之中,就学会感激;

生活在接受之中,就学会爱;

生活在分享之中,就学会慷慨;

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就明白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生活在安全之中,就学会相信和周围的人;

生活在真诚之中,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

2012年4月28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体会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