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文献检索课走来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文献检索课走来 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

清华大学图书馆 孙平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们今天来讨论信息素养教育,它不是高校一家的事,更不是高校图书馆或者 “文献检索课”能承揽得起的。但基于我们的传统、基础和发展,基于我们的认识、理解和视角,信息素养的探讨与我们涉足的领域和工作密切相关,既有它的切入点,又有它的独到之处,所以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前信息素养在国内逐步推进,概念的引进、内涵的诠释、国外情况的介绍开始让位于一些具体的调查研究和亲历实践。鉴于大家对信息素养的了解,讨论可以深入一步,围绕信息素养,我们的思路、探索、工作、成绩、问题、措施、前景,可以多方面的展开。特别是一些创新理念的指导和引领,这样路子会走得更宽一点,速度能更快一点,影响会更大一点,支持将更多一点。

下面围绕三个问题来开展讨论:

1、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比国外先进了还是落后了?

2、我们的教学是越来越容易了还是复杂了?

3、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还是困难了?我们要用一些主导思想、用一点哲理来辨正地认识它们。

一、科学发展 与时俱进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比国外先进了还是落后了?

1、回顾历程 感恩前辈

信息素养的根底在于信息检索,可以说文献检索课是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前驱或前奏。我们要感恩前辈,嘱托后者,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

1980年代初期:信息教育的开创。一些大学启动图书馆讲座,奠定了课程开设的基础。

1980年代中期:文献检索课的开启。1984年教育部下发“(84)教高﹍字004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课的意见》的通知,极大推动了全国文献课的发展。1985年下发“高教部高教司(85)教高一司字065号文”,题目是:《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规范了文献检索课,使其健康发展。1984和1985连续召开了第

一、第二次全国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

1980年代后期:文献检索课的推进。《大学图书馆学报》第1期发表了全国高校图工委秘书处的文献检索课调查报告,报告总结了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前进方向。图工委秘书处筹备组织编写系列教材。

1990年代初期: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国家教委下发“教高司[1992]44号”文件:题为“《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它成为全国文献课规范的依据。文献检索课在全国迅速扩展。

1990年代中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成熟。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百轲争流的局面,呈现出理性和平稳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图书馆导读的系列化和常规化,使文献检索课立足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之上。

2、肯定成绩

建立自信

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一支教学队伍,形成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的

1 骨干,在各种教学和培训任务中锤炼、成长,壮大,后继有人。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

课程建设:我们在改革中不断调整课程的性质、目标、范畴、对象,围绕文献检索课,派生了一些相关课程,各校对各类课程都制订了切实的教学大纲和详尽的教学计划。不少课程、教材和课件获得过奖励、评上过优秀,包括省市级的、部级和校级的,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添过重彩。

教材建设:至今已出版了数以几百计的教科书,涵盖内容从传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延伸至信息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数字资源检索,等等,这反映了信息教育在信息资源网络化和数字化过程中的与时俱进。

实习室建设:从九十年代初起,计算机实习室开始出现在高校图书馆中,从几台微机开始,逐步扩大机位,连接网络,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现在许多学校都有了图书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实习室),机器多达几十台。一些学校是专室专用的,一些学校是和多媒体阅览室共享的,都有实实在在的绩效。

教学网络化:首先从课件的开发着手,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文献课的教学。本世纪以来,课件研制蓬勃开展,最早出现的课件雏形是Word和PPT电子版讲义的制作和上网;接着是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从CD版本到网络版本;然后是从多媒体教程走向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包括更强的功能,可提供教学管理、教学讨论、教学测评、学生习题、答疑、测验、评分等综合服务,它将发展成为一个信息门户(Web portal),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数字化平台和集成的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

3、西为中用 实现价值

我国高校信息教育有厚重的基础,我们有从教育部到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直接指导,有课程指导委员会的具体引领,并由各个学校图书馆的具体落实。领导管理层的决策和推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多少年的耕耘使我们在信息教育领域中扎根生长,为实现当今信息素养垫砖铺路。

在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讨论交流中,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表现了很大的兴趣,表示了肯定和称道,坦言要了解和学习。基于对国外的调查了解,有些工作我们确是走前面的,比如我们开设的正规课程有二十多年了,而美国许多大学是没有的,有的在设想计划中,而我们课程和学生规模之势,更是不可比拟的。

在文献检索课的前进和徘徊之中,我们中一些人开始彷徨,隐约感到潜伏的危机,并萌生疑问:文献课到头了?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天外是什么?于是西方来了“information literacy”, 这个舶来品给我们的信息教育和文献检索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信息素养不仅为文献检索课找到了突破口,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归属,使文献检索课和国际信息教育主流挂上构。它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被我们响应、引入、感悟和推行,原来我们身处的信息环境已经给了我们不断的经验暗示、朦胧启迪,以及零星思考。精彩的理念为什么常常亮在外国呢?问题是我们的视野,缺少创新思路,没能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定位我们的存在,特别是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发现我们的需要和价值。我们需要一种介入或融入,而不是一种另类或异类,如果只在文献课本身的圈子里转悠,教学及其改革将没有力度,发展将受到局限,支持将逐步减少。创新是一种解放和新生,将文献检索课放到一个新概念中审视,出路和前景就明亮起来。老外的高明在于他们会提出个新鲜“理论”,打出一个知名“品牌”,我们的差距就差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上。创新应当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使我们扬眉吐气、驰骋天下,对一个学科专业领域同样如此。

2

二、自主创新 实践探索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是越来越容易了还是复杂了?

1、继承创新 旧貌新颜

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发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外部的信息社会、创新社会对创新能力、创新人才需求,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和促进;另一个内部的我们信息素养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框架、内容、教学方法的适应和创新。

中国的迅速崛起,使高素质人才培养成为大学的首要任务。信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资本(aet)。终身学习者懂得如何去找到解决问题和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懂得认知和创造,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重构知识体系,他们应当是信息的操盘手和弄潮儿。高校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就在信息和教育,在实现和保证学习及信息环境的同时,对教育深层次的涉入是不可避免的。

早期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多倾向于自我服务,围绕自身馆藏、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而开展的图书馆素养教育,现在这种教育应当明确提升到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层面上,融入到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倡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研究的学习,它们都离不开基于资源的学习,离不开信息资源,离不开信息素养能力。所以信息素养可以说是渗透性的,无所不在的。

信息素养不是我们的原始创新,但是拿来主义也没什么不好,也是一种需要。会站在别人肩膀上的人,不能说不是一个智者,我们完全可以接过来继承创新,在此基础上照样可以创出一片中国的天地,也许还有我们弘扬世界的创举。只有是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是和国外接轨的,又是有中国特色的,既是经验的,又是清新的,既是有理论指导的,又是有实践基础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并面向未来。文献检索课和信息素养的结合,就使它的面目为之一新,成为培养信息素养能力的一个基地和舞台。

2、知难而进 生存有道

(1)尊重现实

信息技术的进步,数理模型的应用,计算方法的引入,本体论语义网的支撑,方便了存取操作,使得检索的感觉越来越爽快。从这个意义上说,检索的确是容易了,教课也轻松了。如果我们的课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检索层面上,那确实是简单了,似乎没什么好多讲的了,16个学时还嫌多,例子一摆,其他均可在不言之中,指南和说明足以让同学实施检索。换言之,讲座培训就够对付了。“容易”是危险的,课程可有可无、听其自生自灭的暗流和寒流的袭来就难于避免。不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 但合理的就应当存在,应当发展。文献检索课面临着“生存还是灭亡”的选择,要么容易到被淘汰,要么知难而进,注入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课程创新,我们选择这条光明的路。

(2)尊崇改革

首先我们要把原有的“物业”构筑得更好,“装修”必须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此外,争取逐步构建起一个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它应当是一个图书馆与学校其他专业学科和院系的联盟。除文献检索课外包容一组信息素养教育配套课程,如: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文献检索与工具书利用,网络数字信息资源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知识产权,

3 媒体传播等。它们有类别,分层次、覆盖各个方面,满足各种需要,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各类进修生的,选修和必修的,有学分和无学分的分门别类的课,发展成集成化教育资源网络体系。这里要强调两点,一个是图书馆的各类培训讲座,它们是构筑这个体系的地基,是我们扎根的土壤;另一个是我们与周边的关联,和学校教学环境和课程体制的衔接和协调,去渗透、去嵌套。这不是我们自作多情,而是因为信息素养在高校的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和无处不需。这样我们才能盘根错节,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要探索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配套教材,包括系列或专用教材。如何将信息素养内容和我们传统教材的特色相结合,又避免在概念定义上的空论,既有知识性,可读性,又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新课题。现在一些教材开始注意加入一些新鲜成分,但总体上看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信息素养在国外已不只认为是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且是在信息时代对教育观及教育活动的重新定义和构建。随着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在世界的广泛开展,各国教育管理部门纷纷出台了信息素养政策或标准。我们同样需要有自己的权威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来确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并规范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这需要多方结合,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个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不仅仅是多媒体技术的展示。目前网络教学多数还只在比较狭义的网络课件研发上,除了确定网络教材制作技术方案,应当要多考虑内容的选择和架构,多着眼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多媒体制作只是一个技术表现手段,我们应当集中去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选择,教学策略运用,信息资源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等等,基于Web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还要关注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和数字化服务的提供,借助Web技术去点亮和体现它们。

E-learning,E-key在线教育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并涵盖一系列的应用与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学习、虚拟教师和数字化协作、新的沟通机制和交互作用,涉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系统、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国外报道的一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网络课程,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TILT多少出现一点E-learning 和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子。开放的、远程的、互动的、个性化的资源门户是信息教育网络化的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3)遵循规律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布点、连线、拓面、展体,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到空间的认知过程可以是一个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养教育推进的试验模式。

布点:我们讲检索工具,需要有选择地对个别资源、工具做重点解析,这些开始是孤立的点,在不断学习训练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把它们累积起来。这主要是通过数据库检索练习题来完成的。

连线:具体的操练多起来,点自然就多起来,丰满起来,这些点延伸便渐渐连成了线。就是悟出了这些检索工具的共性和一般规律,达到通识。当第三只烧饼吃饱时,别以为前两只烧饼是白吃的,必须让同学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须通过反反复复的实习训练才能从个别、局部走到一般。这主要是通过综合训练题来完成的。

拓面:然后是线的拓宽,能走阳关道就不过独木桥。同学必须把握一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实施高效、快捷的检索。为此需要深入了解数据库的内容和

4 特点及其所提供的各种功能,进行全面考量和综合应用。要使同学明白没有数据库是为你特别设计的、更不是为你的检索目的专门定制的,检索必须严谨,按规矩,需要达成和数据库的磨合与默契。这主要是通过布置思考题来完成的。

展体:接下来是向全方位的辐射,针对一个特定的课题或目标去实施检索并有效地完成任务,可以说需要“浑身解数”。交一份作业卷子容易,得到一个满意的检索结果难。这需要对检索工具及其方法、策略的全面把握和准确应用,通过多个工具,渠道、途径和手段去获取、分析、选择、评价、整合、管理、交流信息。

信息资源是多元的,包括来自资源中心购置的和自建的,文献传递的、馆际互借的,形式包括平面资源、媒体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类别包括书目资源、全文资源。涉及到资源门户和导航系统的应用,包括对所需信息资源的认识,存取的难易、获取的权限等的了解。课题涉及从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和零次信息的各个环节。这些已经超出了我们原始或传统意义上文献检索课的范畴。

我们主张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学习,鼓励同学试验、猜想 提问、讨论,进行引导。没有猜想就失去了创新的灵感,当然这是在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的猜和试,只有在探试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寻找到新的办法,逐步逼近问题的解。这样就会越搞越清,而不是越搅越乱。检索过程常常是一个从馄饨、模糊、到似是而非,又从似是而非到模糊再到清晰的反复过程,是波浪式前进的探究学习。

为此,我们必须强调对检索结果的浏览,对参考文献的浏览,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和评价过程。通过浏览,除了得到下一步修订、调整检索策略和方案的主要依据外,还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信息、线索和启发,包括检索词对主题概念的准确对应、选词表达的准确描述,并实现人与系统的匹配。我们鼓励检索策略的由紧到宽和由宽到紧的双向试验,主张从专著、教材或综述性文献、述评性文献,进展报告等的阅读以及和他人的交流中找到检索的切入点,然后去寻求进一步的答案。我们主张迂回作战,如果正面攻歼艰难,就从侧面去包抄,比如通过不同字段的检索去获得相关的检索词。此外,我们要引领同学进入资源门户(resource portal)如MetaLib系统和SFX服务,同时把文献资源管理的知识和工具,如Refworks、Notexpre等交给同学。

这个训练我们主要在研究生中实施,通过综述报告和论文写作,通过课堂专题讨论来完成。综述报告和论文写作同时也为研究生的课程设计、选题报告、研究论文及学位论文做了必要的准备。课堂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建立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围绕课题,同学分组进行准备,课上有代表用PPT做演讲讨论,内容包括:信息资源挖掘和发现,全文的获取,策略的实施,搜索和导航工具的推荐及其使用评价,涉及网上书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大学和机构网站,等等。

这个实践探索和当前经典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型“Big6技能”和“The Research Cycle”不经吻合。“Big6技能”提供了六个主要信息技能领域,包括:任务的确定,搜寻信息的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的使用,集成,评价;“The Research Cycle”(研究周期模型),致力于帮助学生从信息的使用者成为信息生产者,它面向七个过程:质疑、计划、收集、分类和筛选、评价。综述报告较好地结合了这些过程和技能。学生不再只关注信息的查找,而是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在信息空间展开想象和技能,实现目标,构筑新的知识结构。

5 (4)遵守规则

和信息打交道,需要取之有道,这个道既包括道路,也包括道德,既是技术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不是说一些人是有意剽窃,实在是意识淡薄,我们也遇到被责之为 “守着资源拒绝共享”、“保守”的尴尬。现在网上资源越来越多,使用上的开放存取(open acce)比运行上的技术规范更令人关注。增强网络及其资源的使用纪律意识,安全、规范、高效地使用它们,合理下载,正确引证,尊重版权等意识必须渗透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全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去读一点相关文件、通知和规定,作为教学内容;另外用一些违章的行为和后果警示同学。合理合法使用信息是必须遵守的信息游戏规则。

3、开展合作 推进研究 (1)合作研究

围绕信息素养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刚刚起步,除了在教学中贯彻信息素养精神,更感到应当要有一个我们自己制定的执行和评价标准。2002年以来,我们参与了一些活动和合作研究:

我们翻译了美国ACRL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000年),翻译了UNESCO主持的布拉格会议所发布的布拉格宣言(2003年),并进行了散发和宣传。

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研讨会,以后每年有若干省市联合举办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包括在北京、广东、山东等地,这次浙江的应当算作第二次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研讨会。

2004年12月,经北京地区图工委的批准,将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地区高校文献检索课研究会”改名为“北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研究、交流与合作。

在北京地区图工委的支持下,北京地区研究会开展了“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示范框架研究”,课题聘请了十三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应用调查问卷,通过评议,修改,两次轮回达到收敛,成果是一个北京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草案,希望得到试用推广。它同另一项目“馆员岗位培训内容体系”的研究均于2005年完成,并通过成果检验和考评。北京地区研究会2005年申报的北京市教委“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课题,已下达,并即将启动。

(2)网站建设

北京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门户,“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园地”(http://edu.lib.tsinghua.edu.cn)于2001年开通。目前有七个栏目,包括:图情教育、信息素养、电子期刊、图情论坛、图情工具箱以及研究会的介绍和信息通报等。最近充实了信息素养栏目,同时也开始制作一些英文版面。该网站得到海内外的关注,访问者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最新统计表明,每天的访问量平均在数百人次,最近的访问达到每天500人次,如图1所示,其中70.8%来自国内,23.2%来自美国。

三、和谐社会 务实求真

第三个问题: 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还是困难了?

1、崇尚和谐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大社会中的小社会,它以读者为中心,服务为主导,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它必须创建人和环境的和谐,包括馆员与馆员的和谐,读者与读者的和谐,馆员和读者的和谐,馆员、读者和资源的和谐。身处小社会中

6 的我们必须认识自己的位置,把握信息素养及文献检索课在高校大环境中的定位,使之达到外部和内部的和谐及协调发展。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我们要和世界接轨。

我们面临着机遇,并存着挑战,现实的日子并不好过。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由此带来的学制压缩、课程压缩、课时压缩,学分压缩,这时图书馆课程的遭遇经常是首当其冲的。以前我们抱怨过,无奈过,今天我们觉悟了点,聪明了点,也成熟了点,我们用理性而不是盲目,平和而不是浮躁,务实而不是忽悠,去正视问题,懂得思考,学习应对。

信息素养教育是全社会、全民的事,需要外部的支持力度和内部的改革力度。从2002年全国会议开始,几年来北京地区,七省市,十省市的信息素养专题研讨会,壮大了我们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势力。信息素养在我国图书情报界的响应、动作是最敏感、最快的,而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商业界的支持却很了了。但也有欣慰,我们感到周围的推波助澜之势,看到中国图书情报界三大学术机构,包括科学院、中信所和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上的张力,看到下至中学在信息素养上的活力(如北京中学的信息教育研究会的成立),看到上至UNESCO对全球信息素养的推力,对中国和国际一些信息素养研究合作项目的支持和投入,还有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声音和一致努力。环境对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和环境的协调是我们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和谐的构建也需要我们工作业绩的支持。

2、协调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改变观念,更加务实,变化形式,渗透精髓。比如正式的课少了,就开些非正式的课,必修的课少了,就来点选修的课,白天的课少了,就上点晚上的、周末的课。授课的对象从本科生、研究生扩展到工程硕士生,课程学时从

8、

10、12至

16、32不等。需要里应外合,形成开放、不拘一格的局面。我们在学校砍了大量本科生必修课后,每年的授课人数没有减少,一直保持在两千人以上。多元化的形式是一种趋势,为求大、求全、求正统而放弃了机会和可能是不值得的,不可取的。同时,图书馆的基础教育和用户培训必须加强,两者的交融形成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态势。我们这个小社会还要和学校院系这个社会结合、合作,这也是我们推进高层次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向,有图书馆员、教师、教学管理者的智慧协作,信息素养教育应当在高校奏出的进行曲中有其优美的谐音与和声。

3、一点建议

受北京研究会委托,在此建议:在高校图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会或信息素养论坛,并举办定期的研讨,这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各位老师,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追求给了我们同一首歌。今天我们在一起,沐浴着西湖的春风,荡漾起心中的春潮,明天我们将写下信息素养教育新的篇章。谢谢大家。

从文献检索课走来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

浅谈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文献检索课程

信息文献检索体会

信息文献检索填空题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

文献检索课心得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

文献检索课介绍

从文献检索课走来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
《从文献检索课走来向信息素养教育走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