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月夜刘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6: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思奇巧,情真意切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

东莞一中 陈丽红

教学目标:

1、鉴赏《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巧

2、鉴赏表现主题的传神字眼:独看、双照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4、拓展学习这种奇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重点:

1、传神字眼:独看、双照

2、艺术特色:构思奇巧

教学方法:

引导法、比较法、想象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导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望月倍思亲。月亮总是撩人思绪的,我想同学们最早学的望月思乡诗,应该是李白的《静夜思》了。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首诗好吗? 一个比李白小11岁的人,在他45岁时,叛军攻进潼关,他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听闻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他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一个夜晚,他望月思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这首诗,叫做《月夜》,这个人,叫做杜甫。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

【诗歌解读】: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问:这句写的是谁思啊?(抓住“鄜州、闺中”) 明明是杜甫写的诗,应该是“举头望长安夜,低头思鄜州妻”才对啊。怎么反而写妻子思自己呢?——不说己思家,却说家中妻思己,更见思家心切啊。 问: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可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怎么说是“独看”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颔联: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忆长安”的原来是妻子,孩子还太小,以致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又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更加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独”。

今夜只独看,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颈联: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妻子一个人久久望着月,她的如云鬟发大概也被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会不会受凉呢?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手臂上白玉般的肌肤,或許也感到一丝寒意了。 问:为什么会“湿”,为什么会“寒”?

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不知不觉就已经夜深了。

尾联: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发出了:“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呼声。“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问: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 独看: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反射出和平团圆的理想

小结:战乱时期,饱受相思之苦的又何止杜甫一家?杜甫只不过是发出了广大人民盼团聚、盼和平的共同心声而已。无怪乎称杜诗为“诗史”了。诗歌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结合起来,写出了乱离时代亲人别离的痛苦心情和强烈盼望,这种痛苦、这种渴望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这首诗歌也一直引起读者的共鸣。 (全班再次自读,然后一个同学有感情的读。全班背诵)

【重点鉴赏】

问: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和李白的《静夜思》是否一致?如果不是,那么又有何不同?

李白:直抒胸臆

杜甫:含蓄委婉,构思奇巧,不说己思妻,却说妻思己,不说己思儿女,却说儿女不解母亲之思。

这样更见己思家之情真意切。

其实像这样的侧面暗示、落笔对方的奇巧构思我们在以前的诗歌当中也见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抒写作客他乡的思家念亲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渡荆门送别》抒写诗人“辞亲远游”的思乡之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除了上面学过的,我再补充两首,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抒写羁旅怀人之情。“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让学生说出哪些诗句是落笔对方。)

【拓展练习】

同学们长年住校,一定常常思念家人,请用杜甫这种奇巧的构思写一段自己思念家人的文字。

【课后作业】

1、比较鉴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说《望月怀远》和《月夜》在艺术手法的异同;如何理解“披衣觉露滋”的“滋”。

板书设计:

月夜 杜甫

(线索)思念家人情真意切 月

落笔对方、构思奇巧

(此文获2006东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篇2:《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从化中学语文备课组 彭亚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明白知人论世对诗歌学习的意义

2、体会诗人的国难家愁,领悟杜诗的“诗史”特色

3、了解诗歌的曲笔手法(对写法、虚实相生)

4、掌握联系上下句读懂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炼字精准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 《月夜》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修内容,一般放到高二作为选修课使用。我特意把它放到高一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五首》之后,挪作课外拓展的内容。原因有二:一者,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诗词不会预习,不懂质疑;即便预习了,也是囫囵吞枣,没有养成释词、析句、统篇的能力。选修本的《月夜》恰恰是诗歌绵里藏针的典型。二者,《唐诗五首》其一是杜甫的《登高》,杜甫的作品是唐诗的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希望乘胜追击带领学生多学一首好诗。我把这首诗歌作为拓展教学,是想和学生一起欣赏诗歌,同时让学生学会就在在字里行间把一首诗读懂,培养他们细心读诗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千年的期盼 不老的情怀

同学们,大家印象最深小学所学的是哪首诗?“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管这是不是第一首,但它是我们情感记忆里的第一。月亮,是中国旧诗坛上空的常客。一轮明月,缺圆盈亏,自古至今,一路流转,走进了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她见证了天地间的沧海桑田,目睹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中国人对月亮怀着特别的情感,她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选修诗歌。杜甫的《月夜》。

二、预习检测:从提问看问题

1、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提问作业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2、小结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内容环环相扣,联系上下句仔细阅读推敲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回忆所学的诗人相关知识

三、初读诗歌,感知情感

1、学生齐读全诗,并说说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初步印象

2、纠正错误读音,展示创作背景(小结:知人论世的作用)

四、揣摩字句,理解情感

联系上下,逐联细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1)谁人何处看月?哪个词最能体现看月情感?

(2)妻子为什么“独看”(提示:联系下句)?颔联哪个字融入了诗人对妻儿的情意?

(3)诗人笔下的妻子形象如何(提示:抓字词)?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4)尾联哪个词和“独看”相呼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朗诵诗歌,深化认识

1、请学生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2、请一位学生根据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3、交流探究:同是睹月怀人的诗歌,杜甫这首《月夜》不但流传千古,而且被评作“个中龙凤”,你觉得原因有哪些?

4、教师小结:(1) 家国情怀,诗中圣哲,文为诗史

(2)富于想象 构思巧妙 炼字精准

5、教师总结读诗方法,强调习惯养成:

联系上下,析句统篇;揣摩字词,体会情感

六、课后作业(略)

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诗歌鉴赏技巧千万,但总离不开字词句的揣摩分析。有了这种习惯,诗词鉴赏的能力就能逐渐养成。高一的诗词教学,与其一篇篇囫囵吞枣,然后苦口婆心教技巧,不如在每一篇的教学过程中花更多心思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和兴趣。当然,只告诉学生鉴赏方法,而没有细读练习也没用。在这里,教师在诗歌解读上的示范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这节课如果说有什么实效,那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方法引导,一步步读懂了对基础薄弱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一首诗。想取得更好的成果,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持之以恒的训练。篇3:月夜教案

《月夜》教案简案 教学设想:注重依循诗歌内容,依托学生生活,发挥想像,真切体会诗歌意境,产生审美感受,得到思想陶冶。并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学习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意境

2、学习本诗的炼字精准

3、了解本诗的曲笔写法

4、了解此诗在当时的典型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

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引导学生想像、析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学生背有关明月的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得出明月能激起人的思念之情。

②背景介绍:身历安史之乱的杜甫也在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面对似乎能说话,惹人相思的明月,因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月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载,当时杜甫被“安史之乱”叛军俘虏,押到长安,而妻子和女儿因避乱暂住鹿 州。自己被俘长安,生死未卜,妻儿与自己长时间分离,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明月之夜,杜甫看着那一轮圆月,缕缕思绪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二)通过想像,体会意境

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注音释义:鹿 鬟(预习完成) 虚幌

1、“今夜鹿 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指的是妻子。“闺中只独看”这一句,哪个字最能突出杜甫妻子的形象?强调“独”,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 或:是一个“独”字,这幅大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我们能具体想像一下他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吗?大家闭上眼睛,和我一起想像:杜甫站在月下,望着明月,想像的翅膀飞到了鹿 州,飞到遥远的妻子那里,那是一个山野里的小村子,小村子的周围长满了许多阴森森的树,在树的包围中有一个破旧的草房,草房前是杜甫妻子那孤独的身影,月光透过树枝的空隙照下来,照在杜甫妻子的身上,只见这个孤独女人正仰首凝望明月,身后,在皎洁的月光照亮下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显得那么清瘦。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夜虫的鸣叫,还有远处传来的不安的几声狗吠。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些什么呢??? 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似乎又在回忆着什么,她回忆着什么呢?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①介绍曾在长安的时光并猜想杜甫妻子此时的心情: 安史之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其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

忆是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鹿 州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时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同看明月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妻子一人在凄凉孤寂的羌村独看明月,独自回忆与丈夫一起在长安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那一段岁月中,虽然丈夫仕途不畅,生活困顿,但夫妻可以共同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同赏一轮明月,共同商量解决生活困难的办法。那时生活虽然困顿,但夫妻俩会相互体贴,互相关爱,所以可以说,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酸楚,但也不无幸福;虽然有些艰难,但也生活得安宁,她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如今,却只有她一个人独在羌村,看月,孤孤单单;生活的困境,需要她独自一人承担。当房子坏了,需要母亲自己去修补;当家里人的衣服破了,需要母亲一针一线地去缝补;当锅里没米没菜了,需要母亲自己去地里一棵一株地种植??母亲必须承担家里所有的负担,更令母亲忧心的是,孩子们的父亲,自己的丈夫,现在何处呢,身体还好吗?在安史之乱中,在那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的日子里,丈夫是死是活呢?这正是她此时独自望月的忧愁啊,当她想到这些,她一定会——潸然泪下。(以教师说前句,学生说后句的形式) ②可是,明明有小儿女,为什么说她是“独看”呢?

虽然有小儿女,但他们能理解母亲的心吗?想想这帮天真幼稚的小儿女们,他们面对母亲的忧思,而对母亲的哭泣,也许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做些什么样的事?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与父亲离散后,母亲的辛苦?

回扣“怜”字。(炼字)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①从“香雾”“云鬟”“玉臂”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你能根据诗句,大体描绘一下吗?

教师用语言完整描绘:

②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明月)??动作

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语言

回扣“独”“怜”(联系资料信息)

4、虚:妻子这些独自望月时的可怜场景,诗人杜甫都亲眼看到吗?(想像中,是写) 曲笔:

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想像着妻子独在鹿 州望月时的凄冷形象,不由伤心落泪,于是发出长叹:“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典型意义:联系杜甫其诗其人,得出杜甫的思想境界,从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名句

“国破山河在??”

板书设计:

月夜

只独看

忆 怜思 香雾 云鬟 玉臂篇4:

3、春江花月夜(刘会贞)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第3页(共7页)

第4页(共7页)

第5页(共7页) 篇5:第八课《月夜》教案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月夜》教案 2011-11-30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关键词:追月 彩云 听辨 切分 彩云追月 民族乐器 板书 音节 下册 月夜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月夜”教案》摘要:能听辨出各种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 教学重点: 切分音:xx x ; 切分音节奏:xx x x x 。 教学难点: 处理好歌曲中含有切分音节奏的部分;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民族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板书皎洁... 相 关: ◇ 北师大:《栽蒜苗二》教学 >>详细 ◇ 北师大:《栽蒜苗二》教学 >>详细 ◇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详细 ◇ 一年级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八 >>详细

教学内容:小精灵网

歌曲《彩云追月》、欣赏《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学习切分音、切分音节奏xx x x x ,充分感受切分音的特点,并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含切分音的节奏。

2、怀着真挚的感情,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作者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3、欣赏富有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了解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并能听辨出各种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

教学重点:

切分音:xx x ; 切分音节奏:xx x x x 。

教学难点:

处理好歌曲中含有切分音节奏的部分;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民族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板书“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学生齐读板书。

今天,老师来当一回明月,邀你们这些彩云们一起参与这节音乐课。但是,首先得读准这个节奏哦。

二、认识切分音

1、出示节奏卡一。

节奏卡一:x x x x a、学生自己练习。 b、指名边打拍边用“da”读出节奏。 c、集体用“da”读节奏。

2、增加难度,在第二第三两个音符上添加连线,再请同学读一读。

节奏卡一:x x x x ↓↓ ↓

节奏卡二:x x x 再把中间两个半拍的音符合并成一个一拍的音符,出示节奏卡二。 a、第二个音:是前一拍中的弱部分。

第三个音:是后一拍中的较强部分。 b、这个一拍的音,是从前一拍子的弱部分开始,延续到后一拍较强的部分,改变了基本强弱关系的这个音叫做切分音。(x x x) c、学生读一读节奏,说一说什么叫切分音。

3、出示带有切分音节奏的节奏卡片,请学生读一读: a:x x x x x b:x x x x x x

三、歌曲教学

1、找出课本歌曲中带有切分音节奏的歌谱,并唱一唱。

2、听歌曲范唱,着重注意歌曲的节奏。

3、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4、请学生找出有困难的乐句,单独练习。

5、全班演唱歌曲,老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并练习。

6、分组演唱: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

7、小结。

四、欣赏教学

1、听听用民族乐器是怎样来表现“彩云追月”的?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一)、这首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有哪些特点?看课本相应的选项并做出选择。

(二)、主旋律部分用了哪些我们熟悉的民族乐器来演奏的?

(播放音乐,老师巡回提问:主题音乐用了什么民族乐器?)

2、讨论并回答问题

(一)。

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

3、讨论问题

(二)。

小结:第一三主题是竹笛独奏,二四主题是二胡齐奏。乐曲用竹笛独奏来代表明月,二胡齐奏代表彩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迷人景色!

五、结束课业!

《萤 火 虫》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萤火虫》

2、创设歌曲带来的表现夜晚迷人的意境——肢体语言

教学目标:

情感—— 让学生欣赏女声独唱《萤火虫》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启发学生从小树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认知——通过表演各种助人为乐的小品的过程,更进一步升华学生从小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合作能力。

拓展——通过一些与《萤火虫》相匹配的舞蹈肢体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即兴创作的多元化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欣赏女声独唱《萤火虫》,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启发学生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2、能哼唱《萤火虫》歌词,并能跟着音乐即兴舞蹈肢体的表演,表现夜晚迷人的意境。 教学背景:刚踏上工作岗位,见习期间,担任小学三——五年级的音乐

教学全息过程:

(一)导入 分 析

在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用歌唱的形式问好,似乎更好些。

让学生自己来想象夜晚的景象,而不是让老师来告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

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刻要给予肯定

让学生自己课外收集萤火虫的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让它们自己知道关于萤火虫的答案。

在歌曲的情绪回答中,学生的回答非常出色,在这里就能够看出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很丰富的。在此教师立刻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这里的歌唱不是学唱而是跟唱,因为让学生有预习歌曲的,在唱的过程中学生的节奏不稳定,教师就立刻纠正。以打节拍的形式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在优美的歌声中让学生总结萤火虫的优秀的品质。从这里接开始启发了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来编演,切入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灌输。教学过程很自然的就进入到学生的创编过程。 学生的创编内容就是一个“扶盲人过马路”,这个内容与萤火虫用光亮点燃来照亮黑暗的精神内涵很贴近,学生也很聪明的领悟到里这一点。他们表演的非常精彩,有的学生还用两个侧面来表演这内容,很现实化,也很具体化。

还有一组学生用对白的形式让大家一目了然。

预备铃声响学生进教室——背景音乐《月光曲》

(在进音乐教室后能够随意就坐,制造一种自由的气氛,仿佛孩子们就在田边等待萤火虫的出现。)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小小音符真的了不起,能够描写阳光,描写大海也可以描写 夕阳。你听:悠远的钟声里,有一抹晚霞滑过草地。请你们展开想象的 翅膀,有语言勾画一幅夜晚的景象?

生:有满天的星星,美丽的月亮、还有小小的萤火虫?? 师:大家说的很好,晚上的景色的确很美,星星,月亮,还有那些可爱的小飞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听《萤火虫》

(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 (二)欣赏《萤火虫》

教师:请听《萤火虫》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欣赏一段)

师:大家喜欢《萤火虫》这首歌曲吗? 生:喜欢。

《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2

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

刘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刘

诗歌《夜》和《月夜》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月夜遐想

月夜抒情散文

初春月夜

月夜刘教学设计
《月夜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