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静马铃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新安县实验小学 刘静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时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设计思路确定为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提出推测,再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对推测进行验证,排除干扰因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操作上,更重要的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建立一种科学探究的态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加热液体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体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确定一种物体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马铃薯、酒精灯、蜡烛、小铁片、浓盐水溶液、食盐、白糖、味精、清水、大烧杯、小烧杯、勺子、筷子、玻璃棒、塑料棒、布、死海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片。课件播放关于“死海”的图片) 师:看了这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生:死海那么咸,连鱼都无法生存,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极了,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呢?这节课我们就借助于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实验,来揭开这个谜。(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二、观察发现,大胆猜测。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师:先出示A、B两杯容量相等的液体和一个马铃薯,让学生观察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师:操作实验(把马铃薯先后放入两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它的沉浮,结果在A杯中上浮,在B杯液体中下沉) 师:你发现了什么?谁的发现和他们是一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我们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猜一猜。 生:猜测(这两杯液体不同)

2、研究两杯液体的不同 (1)讨论研究方法。(同桌交流)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是不同的液体? (2)学生汇报,提出假设。 生:尝、闻、加热实验等方法。(在此教师提出对于不知名的液体,不能随便用尝的方法辨别)

(3)教师演示从A杯中取出的液体进行液滴加热,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谁的发现和他们不一样?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老师刚才做实验的过程,老师做实验的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材料?小组内讨论一下,讨论好之后,把所有的材料认真摆放在桌子上。

师:谁能起来说一下呢?生(回答)对,老师刚才就是这样做的。 (4)出示液滴加热的方法:(电脑出示)

1、用滴管从烧杯中取液体。

2、把液体滴在铁片上或(勺子中)。

3、在酒精灯或(蜡烛)火焰上加热。

4、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师: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呢?(出示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1、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实验器材,轻拿轻放。

3、实验时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4、试验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放回原位。

(6)分组实验:给B杯中的液体进行液滴加热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先指导从A杯中取液体进行液滴加热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做从B杯中取液体进行液滴加热的实验。)

(7)小组长汇报实验发现。

生:B杯中液滴加热后是白色粉末,一定溶解后有其它物质。 师:看来,这两杯液体的确不同,溶解了其他物质的液体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白色粉末可能是什么呢? 生:这些白色粉末可能是盐。 生:也可能是糖、味精等等。

老师今天也为大家准备了盐、糖、味精这三种物质,大家想不想试一试也来调制一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

三、实验验证、总结全课。

1、学生讨论做实验需要的材料(六人一组讨论)。

师:如果要调制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都需要什么材料?

2、学生挑选实验材料。

3、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的简单说明,。

(1) 第一次不加任何物质把马铃薯直接放入清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 分次逐渐加量,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4、分小组实验,结果填入记录单里。

5、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组长汇报)

6、师小结后提问: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什么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起来?(出示问题及答案)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现在我们来看,谁能解释人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不沉下去呢?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有名的“死海”。(师介绍有关死海的知识。)看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当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盐、糖或其它的物质时马铃薯才会浮起来)(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2、说说你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死海这样奇特的现象还有很多,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

3、播放图片,来了解世界的奇妙。

像这样奇特的现象,要想解释其中的奥秘,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去探索。

五、课外拓展。

把新鲜鸡蛋和陈鸡蛋分别放入清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教学后记】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探究欲。要让学生充分感知研究对象,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现象并准确概况出来。本节课让学生在研究马铃薯的沉浮和液体的性质关系时,给学生留言充分的观察、比较、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刘静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刘静

刘静心得体会

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 教学设计

蒋静教学设计

静女 教学设计

蒋静教学设计

刘昔静论文

刘静技术总结

刘静马铃薯..教学设计
《刘静马铃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