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对于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 2.写熟悉的生活,会讲有点特别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

写熟悉的生活,运用适当的手法,写有点特别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和他富有而且对宗教极其虔诚的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当这个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决定要一辆梦寐以求的进口跑车作为毕业的礼物,考虑再三,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毕业那天,父亲参加了毕业典礼,递给儿子一个草草包装的礼盒,说:“我很高兴给你这份礼物,我希望,你能享用一生。”儿子打开礼物的包装,发现父亲送的并不是他梦寐以求的车钥匙,而是一部崭新的《圣经》!失望迅速变成了愤怒,年轻人用不相信的眼神看着他的父亲,大喊:“你怎么可以给我这个?你知道我要一辆新车的!”他把《圣经》高高举过头顶然后扔在他父亲脚上,用尽全身力气尖叫说:“这就是我对你毕业礼物的态度!我讨厌它!我也讨厌你!”然后他转身跑出礼堂,身后,他的父亲大喊道:“等等!你不明白……这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个年轻人永远听不到他父亲剩下的解释了,因为就在他已经跑出了大楼的时候,他的父亲捂着胸口瘫倒在地,最后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

这个年轻人直到中年,父亲的朋友转交了父亲当年给自己的那本《圣经》,这个中年人拿起那本有些褪色的《圣经》,一页一页地翻看这些发黄的纸张。当他翻看的时候,他想起了他父亲在毕业典礼上的那次“食言”,他也想起了多年前几乎烧毁他的那把怒火……直到他翻到《圣经》最后一页的时候,发现最后一页的封底上竟然绑着一套生了锈的新车钥匙! 时间仿佛都停滞了,他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脑海里重演了多年前他父亲心脏病复发而去世的那一慕。然后他开始大哭起来。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故事曲折,引人入胜。主旨: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只看我们想看到的东西,也只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东西。如果我们进一步地看清事实,我们需要思想开明地去挖掘表象背后的东西。

教师启发:写记叙文关键在于:善于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要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二、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一)、下面是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举行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中讲到的几个故事。你感觉这些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

(1)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有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1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点评1: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蕴含着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一句最朴实的话让我们读出了母亲的善良、宽容、伟大。点拨:故事因真实而可能特别,故事因传神的细节而特别。 (2)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点评2:没有大道理,一“端”一“倒”有足够的震撼力,影响“我”的一生;“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母亲轻轻的一句话,让“我”后悔一辈子)点拨:比起说教,比起大道理,平凡人真实而又耐人寻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显示故事的特别。

(3)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点评3:真实的莫言!伟大的母亲!点拨:写点缺陷又何妨?真实的缺陷是故事的特别之处(4)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点评4:有意蕴,启人深思,是好故事的条件之一,是故事的特别之处。

(二)、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莫言在他的演讲中有这样几段话,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1)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

(2)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

2

(3)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点拨:

1、努力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实的生活,写“我”,写“我的”。

2、讲故事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方式。

3、故事可以以生活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

(三)、下面的故事或故事的片段或故事中的细节有的是名著故事梗概,有的就出自我们学过的教材,有的出自高考佳作,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1、小女孩在花园里挖了一个窠,小心翼翼地把妈妈的相片放进去,再用土小心地盖上,我问:“孩子,为什么把妈妈的相片埋进土里呀?”小女孩望着我:“那样,妈妈就能想种子一样长出来,我就有妈妈了!”

点拨:特别的举动体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关键在于符合生活的真实)

2、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爸爸给病中的女儿送康乃馨。 点拨:人物性格特点与所做之事形成反差

3、《边城》的故事情节:在依山傍水的边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们过着勤劳而安闲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为活泼可爱的翠翠找个好婆家。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同时都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捎话给老船公提亲,而翠翠不爱老大,却很爱他的弟弟傩送。船总有意让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够和有一座崭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当兄弟两人发现都在爱着翠翠时,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老二在暗中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于是赌气之下就离开了桃源。老船公忍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地雷电暴雨袭击的一个夜晚,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业,继续撑船摆渡客人,她怀着对老人的哀悼和对傩送的挂念,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等着,等着。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点拨:

1、曲折是故事有吸引力而显得特别。(点评:作者并非想以曲折复杂的三角恋情来招徕读者,而是借这一曲爱情的哀歌歌颂湘西劳动人民的道德品格和思想灵魂。)

2、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写民俗让读者觉得特别。

3、不圆满的结局使故事特别。

4、外貌奇丑无比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受养父、副主教克罗德的指使,劫持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被人发现而受笞刑的故事.对于伽西莫多受笞刑一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真正的主谋克罗德看见伽西莫多受笞刑,远远避开,不闻不问.观众刚开始对伽西莫多也是哄笑、咒骂.而只有爱斯美拉达不计前嫌给伽西莫多送来了水,伽西莫多流下了眼泪。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巴黎圣母院》

点拨:故事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艾丝美拉达给一个害过他的人水喝,这是内心矛盾冲突的结果,更显人物的善良。

5、家有件宝贝,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

赵家人世代经商,长期在外地奔跑跋涉,家业,产业兴旺,长久不衰。村里的人都相信,这是赵家的宝贝在保佑赵家。

现在的赵家,由赵普的父亲把持。赵父荣归故里,帮助村民摆脱饥饿,修缮道路,将村里的青年招入门下做工,村民们都十分敬重他。

村里人多次恳求赵父将家传之宝拿出来让村里人供奉,但都被赵父婉言谢绝了。

但村里人也不能明白,赵父为何对赵普如此不心疼。赵普功课做不好时,老先生拿他没办法,赵普的父亲却一点也不宠着赵普,举起马鞭就是一下。有时老先生也看不下去,只会 3

请求赵父手下留情。赵普有一次被几个野孩子打的头破血流,赵普哭着要父亲找人教训那些孩子,赵父却生气的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然后甩手走人

总之,在村人眼里,赵父是位好人,但却不是一位好父亲。………… 赵父对赵普十分满意,决定将家宝传给赵普,以让赵家基业长传不衰。

赵普的父亲对赵普说,我们赵家的男人,只有变得更加明智,更加坚忍后,才可以有幸得到家宝,现在你做得到……

第二年,赵父走了。

赵普十分悲痛,立志要将赵家基业发扬光大。

赵普由于父亲的教管,早已养成了天不亮就起床的习惯。他起早贪黑,凡事躬行,他有时会陷入商业衰退的深渊,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将家业更加的发扬光大。

有一天,赵普拿出了家宝,他还没看过呢!他打开了盒子,是一个包裹,他一层一层耐心的打开,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布上有两排隽秀的大字: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原来赵家世代传递的不是家业不是真宝,而是世代不衰的人业。

——选自高考佳作《传递》

点拨:故事结局出人意而显得特别

6、

因为我是女孩,母亲生下我就说我来的不是时候。果然,父亲本来是打算回来看我的,只是在听说是个女娃后,就继承了山里一贯的做法,寄了点钱了事。于是,我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过父亲的身影。

而我最早的记忆却是和猪连在一起的。后来知道母亲在我满月当天买了头小猪仔,指望着以此来改善家里的经济窘境。母亲对待猪像对待我一样宝贝,或者说我的待遇也不过就和咱家的猪持平。

母亲的改变在我十岁那年。 这十年间,我在母亲的抚养下茁壮成长。而猪,除了只会消耗咱家的粮食和母亲的精力,并没有给家中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母亲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或者说她拒绝接受。当时的网络已经开始普及,母亲居然成为咱村上网第一人。

那天我中午放学回家,只见满院子都挤满了人,笑意在每个人脸上蔓延。但我却能感觉得出这不是善意的笑,嘲笑的味道弥漫了周围的一切。我听到一阵音乐声,奋力拨开人群,我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地,竟然是猪圈。

母亲微笑着拨弄录音机,丝毫不介意耳边传来的议论:

“我们都养了几十年猪了,还没听过给猪放音乐就能养肥的。” “就是,自家水平差,还找偏门。”

“哈哈,幸亏有录音机。这哪天要是没电了,难道还唱不成?”

我站在那儿,尴尬得说不出话来。那微弱的幼小的自尊方式仿佛已忍受到极点。三天!整整三天!我不愿和母亲多说一句话,因为她让我在村头的小学里成了笑柄。

然而,母亲在这件事上再次表现出了她的坚决和勇气,一如当年决定生下我一般的坚定。

如今,我应该很庆幸她的坚持,无论是于我还是对猪。 我的改变在我十一岁那年。

那年之后,我的生活是在众人的羡慕中走过的。母亲养的“音乐猪”一举成名,全村开始效仿。只有我了解她的艰辛,我曾亲耳听到她在那个雷雨之夜为猪唱歌,因为全村停电。

我也依然享受着和猪一样的待遇——母亲要求我每天也听20分钟音乐自我放松。 母亲在众人的吹捧声中并没有迷失,她私下跟我说,只是不愿走他们的老路。母亲说的时候一脸平静,正如她今早送我出门的神情。

4

“孩子,不要紧张,妈对你有信心。你也是妈养的爱听音乐的猪,而且是最聪明的那只。” 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转身踏上母亲给我指的那条路。

——2011年江苏高考佳作《拒绝平庸》

点拨:人物所作所为、所言所行与众人迥异。(点评:用音乐养猪,把女儿当猪养)

■课堂探究

□学生展示,师生合作感知、总结,教师点拨 □探究:怎样写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

1、学生结合自觉预习和上面环节所得以及自己的阅读、写作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点拨(多媒体展示)

选材:写熟悉的生活,写有价值的真实,重视细节(点拨:要关注生活中有点特别的人、事、物);写只属于自己的事,写出乎意料的事,写不合常理的事,写让人遗憾的事,写算是缺点的事,写不好意思说的事,写算是秘密的事,写刻骨铭心的事,写点民俗,写关乎灵魂的事,写有意蕴的事……

手法:着眼于故事的部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超常组合,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与事件的超常组合;着眼于故事的部件写出曲折的经过、出乎意料的结果;写好冲突、矛盾,写出反差等;善于在符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虚构(情节、细节),善于运用“张冠李戴法”、“杂取、合成法等”写一个有点特别的人物……

■ 当堂检测

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材,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优化学生讲的故事,实现能力提升)

■写作实践

写一到三个有有点特别的故事。(字数不少于800字)

讲一个故事

一个老人的特别告示故事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小学老师讲的故事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讲古代故事教案

一个很特别的人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学讲一个传统故事”活动方案

道德讲堂之尊师重教: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教案
《“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