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一个接一个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12:04:1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个接一个 教学设计

3一个接一个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课前准备

1.(1)配乐课文朗读。(2)踩影子、跳房子游戏的相关视频。(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游戏吗?

(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

2.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游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游戏视频。

3.玩游戏很快乐,快乐的事就这一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继续,连续的意思。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导入,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踩影子”游戏的有趣,揭示课文题目。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 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 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

)=梦

羊+(

)=样 中+(

)=种 取+(

)=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③“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①“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

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3)指导书写:

①“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②“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圈点,主要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多问,增强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意识。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阅读课文的情况,灵活地教学,以至于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同时,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让同学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有哪些经历? 3.出示填空。

月夜,正玩着____________,就听大人叫着:“__________________!” 正做着____________,又听见大人在叫:“_____________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__________,操场上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记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哦!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精读内容

1.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

(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游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第二和第三行诗。

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第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4)孩子不高兴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 【教育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5)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①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②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 (2)指名读第二小节。 3.自学第三小节。

(1)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4.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课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

一、二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三小节的“模子”,因此,第

一、二小节的教学是关键所在,必须渗透相应的学法。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几个环节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时学有所依,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

三、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2.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相似的事,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推荐第2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你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吃饭、睡觉、做游戏„„)

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对于你不喜欢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一个接一个》。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对待这些事的。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师范读后,生汇报,相机板书:踩影子 睡觉 起床上学 上课)

2、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3、检查生字:瞧!生字宝宝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带拼音)。(自由读)

齐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相机认识

1 / 5

“卩”旁)

5、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现在它们去掉了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6、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

7、开火车读。

8、认读词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过 各 种 样 伙 伴 这(指名读)

2、用字组词、扩词。

3、指导书写

“种、样”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等大),示范写,边写边提示各个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各”指名书空,范写并提示:撇和捺交叉的地方在田字格的中点位置。生写。

“过、这”分析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重点指导“辶”。

“伙、伴”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写的时候右边的偏旁在超过中间竖线。

4、学生练写。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字宝宝又回到了家,你能把句子读流利吗?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每一自然段可多找几名同学)

3、回顾课文,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回顾内容。

1、认读词语。(齐读、开火车读)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教师引导,教给方法。(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3、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2 / 5

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失望、伤心)指导朗读。

4、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5、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变化。

三、运用方法,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思考: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2、汇报交流。

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 起床上学

3、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第三小节。

5、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没有上课铃 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6、指导朗读。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再读课文,读出心情变化。思考:诗中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新事情时一开始的想法的?把它们找出来,集中读一读!

生(读):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3 / 5

2、这里面用到了两种句式:“我好想„„”和“要是„„就好了”。这两种句式可不可以互换呢?试着变换句式说一说。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改为:唉,要是不睡觉就好了。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改为:唉,我好想多睡一会儿啊。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改为:

3、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事情时后来的想法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生:不过,去了学校,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生:不过,听老师讲故事,

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师:这些句子,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它们是不是都表达了一种比较相似的心情呀?

生:这些句子,都用一个“不过”开头。它们表达的都是一些很高兴、很开心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背诵)诗歌。A: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B: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C: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

五、对照自己,拓展延伸。

1、齐读第四小节思考: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2、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汇报交流。

3、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4 / 5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5 / 5

推荐第3篇:《一个接一个》赵佩红

《一个接一个》教案

单位:商丹高新学校 姓名:赵佩红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五指游戏》

大拇哥来倒香油,二贤弟来炒豆豆,三舅娘撒点盐,四阿妹来加点醋,五小弟来尝一口,嗯,酸溜溜!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手指头是从大拇指到小拇指每个手指头都用上了。大拇哥下来是二贤弟、二贤弟下来接的是三舅娘、三舅娘下来接的是四阿妹、四阿妹下来接的是五小弟。引导学生说:五个手指头是“一个接一个”。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一个接一个》。听听这篇课文讲得是“什么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课文中什么一个接一个?(师范读后,生汇报,相机板书:踩影子 做好梦 跳房子 讲故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自己读了。(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2、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3、师生一起读。(师生一人一句轮读) 生:一个接一个

师: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生: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师: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重点讲:唉(第一节中含有口字旁的字:唉、啊、呢)

师:正做着好梦,

又听见 大人在叫:“该起床上学啦!” 生: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不过,去了学校,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哪!

女: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 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男: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齐: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师: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

4、学习新字词:

(1)读生词:做梦 伙伴 有趣 这样 再 却 一个接一个 各种各样

(2)多音字“觉”(jue)觉得 (jiao)睡觉 (3)却 单耳旁(卩)去+卩=却 即

(4)说一说新生字里哪些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却 做 再 这 梦 种 样 伙 伴 趣 接

5、看图读课文

(1)教师出示(踩影子的图片)并读课文第一节。 (2)说说怎么玩踩影子。

(3)同桌之间玩“踩影子”(在自己座位旁边玩,座位就是同学们的家,要注意听老师的提示) 师:快回家睡觉了。

师:谁还想多玩一会?(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老师) 生:唉,我好想再玩一会儿啊。

(4)说说自己都做过什么梦?(吃、玩)(有没有跟玩有关的梦?) 师:同学们说了:“各种各样”的梦。 (5)师生再读第一节 师: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生: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师: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六、玩游戏读生词

1、(踩影子游戏:读一个脚踩一下)读:做好梦 再见 各自 火种 伙伴 趣事 却 这样 接力 睡觉 。

2、(跳房子游戏:一个字单脚跳,两个字双脚跳)读:趣 伙伴 接 这样 再 做梦 各种各样 七:学习生字并练习: (1)学习生字:

各 上下结构(6) 上面为“折文”下为“口” 过、这:学习“横折折撇”和走之(重点讲“走之”) (2)学生练写:各、这、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过 各 种 样 伙 伴 这(指名读)

2、用字组词、扩词。

3、指导书写。

“种、样”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等大),示范写,边写边提示各个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各”指名书空,范写并提示:撇和捺交叉的地方在田字格的中点位置。生写。

“过、这”分析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重点指导“辶”。 “伙、伴”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写的时候右边的偏旁在超过中间竖线。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字宝宝又回到了家,你能把句子读流利吗?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每一自然段可多找几名同学)

3、回顾课文,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回顾内容。

1、认读词语。(齐读、开火车读)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教师引导,教给方法。(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3、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失望、伤心)指导朗读。

4、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5、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变化。

三、运用方法,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思考: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2、汇报交流。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 起床上学

3、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第三小节。

5、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没有上课铃 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6、指导朗读。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再读课文,读出心情变化。思考:诗中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新事情时一开始的想法的?把它们找出来,集中读一读! 生(读):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2、这里面用到了两种句式:“我好想„„”和“要是„„就好了”。这两种句式可不可以互换呢?试着变换句式说一说。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改为:唉,要是不睡觉就好了。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改为:唉,我好想多睡一会儿啊。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改为:

3、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事情时后来的想法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生:不过,去了学校,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生:不过,听老师讲故事,

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师:这些句子,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它们是不是都表达了一种比较相似的心情呀?

生:这些句子,都用一个“不过”开头。它们表达的都是一些很高兴、很开心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背诵)诗歌。A: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B: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C: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

五、对照自己,拓展延伸。

1、齐读第四小节思考: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2、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汇报交流。

3、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推荐第4篇:《一个接一个》的教学反思

课文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课文前三小节。本课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点,即读好这首童谣,理清情感主线。通过老师重点范读第一小节,重点指导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多次读,找准确完整的语句,读好独词感叹句“唉”,进而说说“我”的心情变化,有几个孩子能说出情感变化:开心――沮丧(难过)――期待(很想)。我就发现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就是在说这种效果吗?我通过引导找出跟“沮丧”和“期待”意思特别相近的已知词语,用表情符号板书情感主线,孩子们也很新奇,当然这节课就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下课了。童谣的题目是《一个接一个》,所以内容上环环紧扣,通过老师读前一小节最后一句,学生接后一小节第一句,让学生感受题目中的“一个接一个”,感受童谣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的环环相扣。

课文教学第一课时课文教学第二课时,完成童谣最后一小节,还是在多读中说说“我”此时的心情是“好奇”,补充完成板书。本课的重点是看图说话,分别找出课文插图所对应的内容,再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提示: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这些人在干什么?)结合插图,给孩子两个新词语灌灌耳音。比如第一副图告诉学生,月光下,周围静悄悄。第二幅图,老师讲故事时,神情并茂,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尝试运用四字词语或成语。

课文教学第二课时本课教学亮点:

1.把表情符号设计成板书,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孩子带进课堂;

2.尝试教给学有余力的孩子运用四字词语或成语。

不足:

1.读的形式太少,课堂插曲太多,组织课堂教学占用时间过长。

2.课文教学占用课时太多,没有紧凑按预订课时完成教学。

推荐第5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推荐)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会写“过、各”等7个字。学会多音字:觉

2、认识一个偏旁:单耳旁“卩”,夕字底“夕”

3、认识笔画:横折折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

2、体验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读好课文中的感叹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遇到过不如意的事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孩子遇到了一个接一个不如意的事情,你知道他是怎么处理的吗?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一个接一个》,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jiē jiào zài zuò ɡè zhǒnɡ yànɡ mènɡ huǒ bàn què qù zhè ɡuò 接 觉 再 做 各种 样 梦 伙 伴 却 趣 这 过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梦:音节:两拼音节,偏旁:夕字旁“夕”。 认识偏旁夕字旁“夕”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多音字 种:多音字

zhǒnɡ 种子

zhònɡ 种地

觉:多音字

jué 觉得 觉

jiào 睡觉

着:多音字

zhe 看着

zhǎo 着急

反义词

快——慢 那——这 好——坏 各种各样——千篇1律近义词

开心——快乐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单耳旁“卩”, 夕字底“夕”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我会读(课后朗读)

1、学生一起朗读。

2、开会车朗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过——( ) 种——( ) 样——( ) 伙——( ) 加偏旁

半——( ) 文——( ) 去—— 反义词

这——( ) 坏——( )

七、升华学习

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1个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推荐第6篇: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 教案

课文

第二课

一个接一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学情分析】

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课前准备】 1.(1)配乐课文朗读。

(2)踩影子、跳房子游戏的相关视频。 (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游戏吗?

(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 2.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游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游戏视频。

3.玩游戏很快乐,快乐的事就这一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继续,连续的意思。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 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 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

)=梦

羊+(

)=样 中+(

)=种 取+(

)=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③“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①“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

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3)指导书写:

①“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②“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有哪些经历? 3.出示填空。

月夜,正玩着____________,就听大人叫着:“__________________!” 正做着____________,又听见大人在叫:“_____________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__________,操场上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记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哦!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内容 1.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

(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游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第二和第三行诗。

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第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4)孩子不高兴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 【教育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5)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①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②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 (2)指名读第二小节。 3.自学第三小节。

(1)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4.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2.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四、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一个苹果教案

教案

一个苹果(第二课时)

作课教师:杨黎 学习内容: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31课《一个苹果》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

2、读课文,能正确勾画出文中描写干渴情况的句子,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一、板题示标。

导语:这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故事。1952年秋,敌人为了占领上甘岭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千米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背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他们没喝一滴水,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这时,大家都需要这个苹果吗?为什么有没有吃完?这就是这节课我 们要解决的问题。(板题)

出示目标(见前)。

二、出示自学指导。

1、

想一想:默读课文4——11自然段,想想大家需要这个苹果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2、

议一议: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同桌讨论,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分钟后,全班交流,比比看谁说得好!)

三、学生自学

学生读书自学,批画语句,教师巡视监督。

四、交流释疑。

1、班内交流解决问题1。(1)指名说说所画语句。

(2)小组合作演一演让苹果的情境。 (3)分角色朗读演一演。

(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每位战士在拿到苹果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班内交流解决问题2.(1)同桌讨论问题2。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境。 (3)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3、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骄傲的幸福的泪花”的体会。

板书设计:

五、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六、当堂训练。

1、(必做题)完成练习册。

2、(选做题)你还知道哪些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3、阅读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个苹果 捡

爱 让

谦让 分

关怀

推荐第8篇:《一个苹果》教案

《一个苹果》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

2、

理解当时艰苦的环境和战士的真挚友情;懂得要处处为别人着想,要团结、互助、友爱。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

教学难点:理解当时艰苦的环境和战士间的真挚友情;懂得要处处为别人着想,要团结、互助、友爱。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在几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了许多战斗英雄,发生了许多感人事迹,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苹果》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 二)

新知

1、

初读课文,浏览整体感知(5’) (1)

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①

同桌互读勾出的词语 ②

师出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③

抽生读词并适时纠正读音

(2)

你对文章写的事有何初步了解,用一句话说说(什么人的什么事?)

2、

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

略读第1-6段,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生谈自己了解的信息) 2)

细读第7-15段自 ①默读7-15自然段,思考:这个苹果在大家手中传递了几次?传递路线怎样的?(抽生说,师板书路线)

②苹果这样传下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吗?(非常需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四人小组一起探讨一下。

A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a勾出相关句子(当时情况、外貌)。b读一读。c与组员交流体会并作简单批注 B全班交流

C师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每人身体状况也都需要吃,可他们谁也没有吃

③师: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苹果呢?

A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人拿到苹果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选一个人物分析一下(再交流)

B战士们的想法和做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最后,还是在“我”的“动员”下吃苹果的,可结果如何?

④指名读第13-15自然段(剩大半个)勾出那句话(“这样„„大半个”。) A这与前面第6段的一句话形成了对比,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读一读。(对比读“这会儿„„一口气吃完”与“这样„„大半个)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B大家在吃这个苹果时,都在想什么呢?(体会8个战士的心理) C为什么一个苹果让8个干渴得受不了的人吃,还剩大半个儿?(找原因) D这传递的仅仅是一个苹果吗?那还有什么?抽生谈自己的理解。

⑤这种情谊、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此时大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最后一段 a抓重点语句,体会战士的心情?(怎么想的) b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 三)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推荐第9篇:教案《一个苹果》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体现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描写苹果传递了两圈还剩下大半个的感人情节,充分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设计理念 设计朴实、扎实的课堂,教真实,真正的语文课;引领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感受阅读的魅力;用师者的激情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感悟阅读带来的快乐;从学习文本中获取写作方法,更加热爱阅读;透视人物品格,提升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4、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第二课时(详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板书:“水”,并用“水”说一句话,擦掉水,请同学用“没有水”再说一句话。【本单元主题是“水”,设计这样的谈话,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水对于人的重要性。】

2、可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可是有一群战士他们七天七夜都没喝到一滴水,已走到了生命的最边缘。

3、【课件播放】这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故事,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就在这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板书课题】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师简要叙述本文的时代背景,课件同步播放上甘岭战役中战斗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同时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4、读好课题,强调“一个”。

5、质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有了一个珍贵的苹果,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问题:

1、这个苹果是哪里来的?

2、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

3、只有一个苹果大家怎么吃呢?)【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学贵于疑,小疑小进,大

疑则大进,同时质疑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朗读课文。

2、解疑。

3、相机引导:这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圈?(板:传递)说说每圈的传递顺序和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圈: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连长——司号员——卫生员——小蓝——连长。

结果:还是一个完整的苹果。【课件出示图】

第二圈: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结果:还剩大半个。【课件出示图】

4、苹果在战士的手中传递了一圈后,依然是一个完整的苹果,看着这个让人馋涎欲滴的苹果,你有什么疑问?(预设:

1、他们为什么不把苹果吃完?

2、难道战士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5、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他们需要,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他们都非常需要这个苹果。在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装备齐全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三、抓住重点、品读细节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跑洞,走进可敬可爱的战士们。认真默读课文,你认为谁最需要这个苹果?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2、学生汇报,预设如下。【学生汇报到那位战士需要苹果,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我认为连长最需要:“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①理解“烟熏火燎”。(形容干极了的感觉,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②谈体会。

③连长渴成这样了,谁能读出他非常干渴?(强调烟熏火燎、一口气。)指名读。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连长需要苹果?(板:心理)

(2)我认为火线运输员需要:“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地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我们透过火线运输员的外貌也可以看出他也需要这个苹果。(板:外貌) (4)步话机员小李需要:“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

(5)伤员小蓝需要:“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外貌描写)

4、看来每位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的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些滋润;可是他们吃了苹果吗?(没有)他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

(1)语言描写。(连长对火线运输员说:“你太辛苦了,还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连长对小李说:“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小蓝对连长说:“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板:语言)

(2)动作描写。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想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

(3)透过他们的语言、动作你体会到什么?(板:动作)

5、正因为这样,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此刻,他们传递的仅仅是苹果吗?是什么?学生板书。(情谊、关爱、友情、幸福、生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说明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战士们关心体贴别人的崇高品质。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以读促思,深化主题

1、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这是多么可敬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吃了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2、请同学当连长作动员。(你是一位称职的连长。)

3、经过连长做工作,同志们勉强开始吃苹果了,苹果又在战士们的手里转了一圈,结果呢?你又有什么疑问?【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学生的提问更能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与参与,也能调动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自主提出的问题,即用“这会儿,不用说一个„„一口气吃完”与“这样一个挨一个„„苹果还剩下大半个”相对比,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在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解决,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手段,让孩子在交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分析,处理信息。】

5、小结: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他们总想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此时,战士们互相关心,友爱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人都有一个金子般的心,正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让这个苹果变成了一个金苹果!

五、引导体会,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战士们的崇高品质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格外沉静)

3、“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了?(因为每一位战士心里都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的流泪了。)没有更好语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泪是(幸福、骄傲)的泪,为什么?指名回答。

4、你现在就是防炮洞里的一位战士,告诉大家你的泪为什么是幸福、骄傲的泪。(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六、总结全文、拓展提高。

1、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就意味着让出了生命,让我们饱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肯定许多许多内心深处的话,对志愿军叔叔说,请同学们说出来。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推荐第10篇:一个苹果教案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3、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准备

上甘岭战役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舒适的学习,能够悠然自得的走在笔直的马路上,能够在游乐场无忧无虑的玩耍,这一切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本节课就让我们回到那段峥嵘的岁月里,了解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

一个苹果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派飞机轰炸我国的东北,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在保家卫国旗号的召唤下入朝作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朝鲜战争的视频资料。

看完了资料我想每个同学对这场战争都有了一个认识,当时的美帝国主义号称武装到了牙齿,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很落后,在上甘岭一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此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珍贵

宝贵

救命 )

教师过渡:如此珍贵的苹果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抓住重点、品读细节

学生汇报,预设如下。【学生汇报到那位战士需要苹果,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我认为连长最需要:“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①理解“烟熏火燎”。(形容干极了的感觉,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②谈体会。

③连长渴成这样了,谁能读出他非常干渴?(强调烟熏火燎、一口气。)指名读。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连长需要苹果?(板:心理)

整整,突出了时间很长

(2)我认为火线运输员需要:“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地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我们透过火线运输员的外貌也可以看出他也需要这个苹果。(板:外貌)

(3)步话机员小李需要:“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

看来每位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的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些滋润;可是他们吃了苹果吗?

正因为这样,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此刻,他们传递的仅仅是苹果吗?是什么?板书。(情谊、关爱、友情、幸福、生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说明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战士们关心体贴别人的崇高品质。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他们总想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此时,战士们互相关心,友爱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人都有一个金子般的心,正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让这个苹果变成了一个金苹果!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来感受战士们那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品质。播放音乐 三

以读促思,深化主题

1、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这是多么可敬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吃了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2、请同学当连长作动员。(你是一位称职的连长。)

3、经过连长做工作,同志们勉强开始吃苹果了,苹果又在战士们的手里转了一圈,结果呢?你又有什么疑问?

4、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自主提出的问题

5、小结: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的战友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师小结:此时看似平静却非常不平静,每个人都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爱在,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时,请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第11篇:一个苹果教案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了段。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最想吃这只苹果呢?

板书:最需要吃最想吃

自己读读第二段,划划句子,圈圈词语。

(分析:以此思考展开以下教学过程,旨在间域大,解答距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已见,培养其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生:(自读第二段,划句子,圈词语)

师:你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观点吗?

生1:我认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师:(随即出示该句)

生2:我来说说这句中描写脸色的词。“黑黄黑黄”是“ABAB”形的重叠词,说明脸色很难看,小蓝缺乏营养,很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3:“干得发紫”表明干渴到了极点。

师:小蓝是伤病员,嘴唇应该没有血色,怎么会“发紫”呢?

生4:这是因为他缺少水份,嘴唇里仅有的一点血也仿佛凝固了。再问“深细”上点。

(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体会“干渴极了”的程度,不妨可以将学生未答到点处。)

师:说得真好。所以,这句话写出了小蓝干渴到了极点的样子。我们真应该读好它啊。

板书:干渴极了

生:齐读此句。

生:我发现小蓝也很想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小蓝拿起苹果正要吃,忽然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小蓝的动作很干脆,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他真想吃这只苹果。

师:刚才,我们通过找句子,通过句子中的这些词,体会到了小蓝干渴极了,需要吃这只苹果,也想吃这苹果。

(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

(分析:及时点拨学习方法,寓教于“无意”之中,让学生轻松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

谁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分析:鼓励学生继续各抒见解,并以此问作为教学过程的承接。)

生:我认为小李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子,脸上都是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师随即出示此句)

小李干渴极了,嘴唇都裂了。所以他最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好几道”不是一道,两道,说明“血口子”很多。

生:上文中“他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句话也说明小李干渴,声音都哑了。很需要这只苹果。

师:对呀。小李是步话机员。别人渴了,哑了,可以不说话;小李不行,他必须不停地说话,因为他要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说多了,声音就-?(齐答:沙哑了)说多了,嘴唇就干得破裂了,出现了口子,渗出了血,血干了,就成了-?(齐答:血口子)

小李又干渴,又疲惫,很需要吃这只苹果。刚才,我们就是抓住这些词体会到的。(圈出重点词)写得这么好,读好它。

(分析:再次点拨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的方法。并有意识地指导朗读。)

生:齐读此句。

生:老师,我还认为小李很想吃这只苹果,这句话可以启发我们: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师随即出示此句)

小李看着我,他大概想吃吧,可是他后来没有吃。

师:这里有“三看”,(随即圈出)

你认为他们的意见重复了吗?自己轻声读读,体味一下。

(分析:学生找出此句后,课堂气氛凝静了几秒钟,学生在思考,却又无从表达。这时,需要教师巧妙地点拨,让学生抓住三次“看”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培养其想象思维。)

生:(各自轻声读此句,思考)

生:小李出神地看着我,也许他在想:我有苹果吃啦!可以解解渴啦!

(师:他很惊喜)

小李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这是他在看别人有没有苹果吃,他发现只有自己有。

(师:他开始犹豫。)

小李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这时他认为小蓝比自己更需要吃。

(师:他决定了)

生:“出神地看着我”,他也许还会想,哎呀,连长真好啊,自己不吃,把它让给我吃!他被感动了,所以要出神地看着连长。

(分析: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贬评价,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是学生思维的延续或总结,要求简练准确,由此,也可以体现出师生共学,共同探索的教学气氛。)

师:说得好极了。这就是小李当时思维的过程,复杂的心理。作者没有写出来,而是用了三个“看”,朴实的字眼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来,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此句)

生:我觉得连长也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整整几天,他没有喝过一口水。他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燎似的。

(师随即出示此句)

师:这里也有一句写连长的,比较一下哪一句写得好?

(出示句子:七天了,我没有喝过水。我的喉咙干极了。)

(分析:通过比较,再次训练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生: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七天就有168个小时,用上“整整”,表示时间长。

(师:这么长的时间滴水未进啊)

生:“烟熏火燎”表示像烟在熏,像火在烤,干得嗓子都快冒烟了,这个词具体写出了干渴时嗓子的感觉。

师:对呀。这些词是多么的朴素,不起眼,但是用上它,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连长干渴到了极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此句)

生:其实,连长还很想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师:所以,干渴,不仅能从声音反映出来,嘴唇、脸色、喉咙的感觉也能反映。写得这么好,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

(分析:在总结以上教学过程的同时,渗透一种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一种东西。)

师引读:

小蓝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小李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连长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师:防炮洞里有8个人呢,你认为还有谁也需要吃,也很想吃呢?

生:我认为司令员也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等到胜利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行啊。

生:我认为卫生员也需要吃。因为她日夜照顾伤病员,又累又渴。

生:我认为运输员需要吃。因为在他行军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生:我有个问题:运输员将这只苹果交给连长的时候,为什么一身尘土血迹斑斑的,他会把苹果擦得干干净净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走进当时的环境中,一起来想象体验一下。

(师:随即出示: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怎么做?)。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

(分析:此操练是从学生理解“运输员很想吃这只苹果入手”,让学生以课文中现有的词句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其发散思维。)

生:(小组展开讨论)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急忙跑过去,捡起苹果刚要吃,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把苹果放进了口袋。

师:这位同学设想了三个动作:跑、捡、放。真好。但是,苹果怎么会擦得干干净净的?是不是有些细节也应该抓住的?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苹果,放到嘴边刚要咬,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又用袖口擦了擦苹果,把它放进了口袋。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连忙跑过去,捡起苹果,用衣角擦了擦,放到嘴边刚要咬,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拿起苹果闻了闻,又用袖口擦了擦,放进了口袋,继续赶路。

师:同学们一个比一个想得好。这样看来,防炮洞的每个人其实都非常需要吃苹果,也都想吃苹果啊。老师的板书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生:把“最”擦去,改为“都”。

(师擦去最改为都)

(分析:教师顺其自然地修改了板书,用一个“都”字进行了归纳总结,简洁形象。同时,揭示了至此的教学思路其实就是一种聚合思维的过程。)

师:但是,结果如何呢?

(随即出示: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

让我们带着这个思考,一起读读课文的

二、三段.师引读

二、三段。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苹果转了一圈,大家都没有吃。

(师随即板书:转了一圈都没有吃)

(分析:此练习避免了教师的繁琐提问,让学生在读读、想想中理解,用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述出来,缩短教程。)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大家最后也都只咬了一小口,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师随即板书:又转了一圈,都只咬了一小口)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他们觉得别人比自己更需要吃,应该让给别人。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他们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互相推让。

师:这就是战友间的关怀,战友间的深情。

板书:情

防炮洞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份情,又都被这份情感染着,都激动地流了泪。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份情中去。

(配乐,学生在心中默读,体验情感)

生:(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师:下课。

(分析:让学生在心中跟着音乐朗读,留给学生一份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课堂中暂时由音乐代表语言,效果很好。)

第12篇:《一个苹果》教案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我校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发生的年代虽然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但文章叙事清楚,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难度应该是不大的。但要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克服时代背景遥远的困难,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你简单介绍。

2、生介绍

3、这个苹果来自哪儿?(战场上)

4、激情谈话: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一个苹果。学生齐读课题。

这个苹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背景。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课件出示)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课件出示资料):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坑道内,遗体不能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弥漫令人窒息。最缺的水。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压缩饼干根本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饼干放入嘴里时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谁能给坑道内送进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也不一定能送得上去。最后送进一号坑道的只有一只苹果!于是,“一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在坑道里产生了。

5、出示课题,齐读。

6、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7、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二、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这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每次是什么结果?这是为什么?

2、师小结: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

2 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3、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4、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炮洞,走近可敬可爱的战士们。迅速看看课文,在第一次传递苹果的过程中,对几位战士进行了具体描写?你认为谁最需要这个苹果?

5、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这位火线运输员。找一找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需要水,需要苹果?在画线的地方可以批注上自己的体会,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重点让学生自己谈理解,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火线运输员图片 预设交流以下语句:

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连长,„„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谈体会。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苹果来之不易。“固执”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什么?他为什么说谎?

(课件出示)叙述运输员的文字,学生读

6、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本文的主人翁___连长。找一找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需要水,需要苹果?找到之后批注上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里交流。

(课件出示)连长图片

(课件出示)叙述连长的文字,学生分析

7、刚才我们对两个人物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回忆回忆,我们学习的方法。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先自己找、读句子——然后抓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批注体会——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8、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自学其他人物的描写。

9、汇报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需要水,需要苹果?

从“他的嘴唇„„血丝。”你读出了什么?小李出神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伤员小蓝,它可能在想什么?(课件出示:填空)

从“黑黄黑黄、嘴唇干得发紫”你体会到什么?(指导读,要求“干得发紫”等词语读出重音)从“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10.看来每个人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二)学习13——16自然段,第二次传递苹果的过程

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自读13——16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

2、(课件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引导学生阅读这两个句子, 。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3.思考: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战士们心里此刻在想些什么?

4、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教师引读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

4 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课件出示):。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4、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放炮洞里格外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是战士们心里真的很沉静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他们心里极不平静,流着泪,这是什么的泪水?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

5、此时的沉静与战士们内心的不平静交融在一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带着我们深深的敬意,读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间的感情。(生读)

五、拓展延伸

师:其实,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让我们感动的何止这些啊! (播放课件)

师有用身体档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还有跳进冰窟窿里救人的罗盛教,:还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是许许多多舍生忘死的英雄换来了祖国大地的安宁。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再来读! 六,课堂小结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爱在,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时,请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师:这是我们从《一个苹果》中读出的情,希望同学们课下走进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相信这本书会让你领会到更加丰富的人间真情!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让苹果

一个苹果 吃苹果 互相关怀 互相体贴

内心感受

第13篇:《一个苹果》教案

31《一个苹果》

一、教学要求

1、能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3、能正确勾画文中的描写干渴的句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准备 上甘岭战役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板书课题 一个苹果)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派飞机轰炸我国的东北,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在保家卫国旗号的召唤下入朝作战。当时的美帝国主义号称武装到了牙齿,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很落后,在上甘岭一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此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珍贵 宝贵 救命 )

教师过渡:如此珍贵的苹果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 抓住重点、品读细节

学生汇报,预设如下。【学生汇报到那位战士需要苹果,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我认为连长最需要:“嗓子哑了,已经几天没喝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①理解“烟熏火燎”。(形容干极了的感觉,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②谈体会。

③连长渴成这样了,谁能读出他非常干渴?(强调烟熏火燎、一口气。)指名读。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连长需要苹果?(板:心理)

(2)我认为火线运输员需要:“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地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我们透过火线运输员的外貌也可以看出他也需要这个苹果。(板:外貌) (3)步话机员小李需要:“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

看来每位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的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些滋润;可是他们吃了苹果吗?

正因为这样,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此刻,他们传递的仅仅是苹果吗?是什么?板书。(情谊、关爱、友情、幸福、生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说明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战士们关心体贴别人的崇高品质。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他们总想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此时,战士们互相关心,友爱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人都有一个金子般的心,正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让这个苹果变成了一个金苹果!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来感受战士们那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品质。播放音乐 三 以读促思,深化主题

1、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这是多么可敬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吃了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2、请同学当连长作动员。(你是一位称职的连长。)

3、经过连长做工作,同志们勉强开始吃苹果了,苹果又在战士们的手里转了一圈,结果呢?你又有什么疑问?

4、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自主提出的问题

5、小结: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的战友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五、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六、作业:

1、积累本课感动你的词语句子。

2、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小结:此时看似平静却非常不平静,每个人都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爱在,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时,请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第14篇:一个苹果(教案)

《一个苹果》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但由于本课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学生需要提前对那个时期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上甘岭》,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 前段时间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 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重点检查:卸完、撕开、润喉咙、烟熏火燎、翻来覆去、眼眶、沙哑、面颊、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感情朗读,探究文本

同学们,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1)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例如:(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渴:“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渴:“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渴:“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小结: 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吃这个苹果。

2.讨论: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1)首先要了解苹果在战士们中间推让的经过,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战士在拿到苹果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想到连长嗓了哑了,应该吃了这个苹果润润喉咙,就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想到步话机员小李声音已“沙哑”,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小李;步话机员小李想到伤员小蓝失血过多,需要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2自然段。

小结:最后战士们在“我”的带领下开始吃苹果,可是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这是为什么呢?

3.指名读13~15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1)引导学生将“这会儿,不用说一个……一口气吃完”与“这样一个挨一个……苹果还剩下大半个”相对比,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的崇高的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2)同桌互相朗读

14、15自然段体会体会志愿军的这种崇高的精神。

4.齐读最后一段。

(1)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2)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2.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困难面前,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第15篇:接山乡新农村建设“一个不能少”

接山乡新农村建设“一个不能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工作的生命线,是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而后进班子整顿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市“五个好”先进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接山乡党委立足农村工作新形势,坚持党要管党,把后进班子整顿当作基层组织建设中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建管并重,创新内容和形式,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后进班子转化升级,确保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让一个农村支部班子掉队。

纵向指导:“五步走”梯次推进

乡党委加强对后进班子整顿工作指导,推行选人、用人、立制、干事、发展的后进班子转化“五步”工作法,推进后进班子解决无人管事、无能办事、无章理事、无钱成事的问题。

宽视野选人:近年来,他们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在乡土人才库里选人用人。乡党委作出规定:各村发展党员、

1 推荐农村后备干部,必须从乡土人才中筛选。对乡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其“双带”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情况进行备案,以此做为推荐农村后备干部、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先后有14名乡土人才推选为后进村的支部书记。

大力度用人:使支部书记真正选得出、用得上。一是推行支部书记任前试用期制。对后进村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实行“试用制”,即公布为副书记主持工作,先进行试用。在试用期内,乡党委采取老同志带,工作组帮,部门扶持等办法,对他们进行帮扶。对于工作有起色,经受住考验的,及时任命为支部书记。对于不能扭转工作局面的班子进行调整。近年来,有14个村的支部副书记顺利通过试用,走上了支部书记岗位。二是为新任支部书记撑腰壮胆树威信。党委、政府一竿子插到底,主要负责同志夜间到村开座谈会,加强思想沟通,消除新老支部委员之间磨合期。三是对离任干部实行“考验期制”。规定了三年考验期,如考验期内支持村里的工作,可享受退休待遇,如经不起考验,中间掉队,给支部出难题使绊子,则取消退休资格。这一办法的实施,调动了卸任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 严格标准立制:建立健全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对支部书记实行“三站式”管理,即任前进行“试用”,任职期间实行绩效激励的“经常化管理”,卸任后经历“考验期”。乡里每年拿出30万元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进行表彰奖励。每项工作根据各村的考核成绩排出名次,一项工作进入前二十名的村除奖励外,支部书记工资浮动一级,连续两年或四项工作进入前二十名的村除奖励外,将支部书记浮动工资固定。建立了“领导蹲点,乡直部门帮扶,政策上倾斜”等三套后进班子帮扶制度,切实解决阻碍后进村发展的问题。

凭干事聚心:为鼓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乡党委建立了绩效激励机制和督查调度机制,每项工作都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考核,工作成绩与支部书记工资奖金挂钩。各项工作分线作战,高密度督查调度。通过干事创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凝聚了人心。

靠发展翻身:把后进村转化的落脚点放在发展上,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到后进村召开座谈会,领导干部包村等形式,帮后进村分析落后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理清经济发展的路子。依托致富服务中心、乡土人才,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问题。

3 横向帮带:“联席会”稳步提升

整顿后进班子是动态的,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五步走”工作法,使后进班子很快转出来,但班子整体水平不高、不全面,工作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而单靠村支部班子自身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乡党委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使农村支部班子尽快成熟升级,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就必须发挥先进班子帮带作用,形成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和唱”。为此,他们推行后进班子整顿“联席会”制度,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贫村,好村与差村对接帮带,进行联席会诊,借鉴先进村好的做法,齐心协力整治农村支部班子,确保整一个成一个,整一个变一个。在具体工作中:

一是号准脉搏,分清症候。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具体整顿方案。今年3月份,乡党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全乡52个农村支部班子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发现有的支部班子整体素质高,各项工作比较出色,但也有部分支部班子此消彼长,工作不平衡。具体表现在:有的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有的发展欲望不强,工作思路不

4 清;有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表现账目不清,办事不公,服务稀松;有的畏难发愁,精神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制度不健全,作风不正。针对以上问题性质,采取不同的整顿办法,有的放矢,注重整顿实效。

二是肩上落担子,身上压责任。在管区内部或管区之间实行村与村对接帮带,安排管区书记或包管区领导干部做为召集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领导力量,在被帮带村进行联合办公。要求帮带村的支部书记在安排好本村工作的前提下,全天候在所帮带村办公,放下架子,热心真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被帮带村的村干部,要消除抵触情绪,虚心向先进村学习,深刻剖析问题,落实整治措施,乡党委与每个“联席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三定一考核”,即定目标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对整治班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杜绝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把责任落实到每位联席会成员,确保蹲得住,沉得下,帮得准,带出来,不改变面貌不脱钩。

三是对接帮带,联席会诊,辨证施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帮哪里的原则,进行联席会诊,抓关键,摸实情,出实招,解难题,帮到点子上,带到关键处。常庄三村因班

5 子软弱、财务管理混乱、宅基地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为解决群众关注的遗留问题,安排苍

一、苍

二、常庄二等三个村的支部书记到该村联席办公,走访调查农户120多户,摸清了问题的根源,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调整了支部班子,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推选年富力强、致富本领大的乡土人才协会会长赵济运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村里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着力解决宅基地、财务管理等问题。姜庄村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高,班子战斗力强,但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缺乏套路。为解决这个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安排“十佳”双强支部书记李玉春对这个村进行帮带,李玉春同志进驻该村后,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并开展大讨论,分析贫困的原因,找出经济发展路子。目前,通过李玉春牵线搭桥,引进泰安苗木花卉项目,投资240万元,占地110亩。发挥地瓜资源丰富优势,新上淀粉加工厂一处。董广平是前寨子村今年新调整的支部书记,工作有热情,但缺乏工作经验。为帮其尽快成熟,打开工作局面,安排担任支部书记40多年的中套村支部书记李丙贵和经商能人、夏谢四村支部书记邱德才对其进行帮带,给他教法子、找路子,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合作医疗筹资仅三天时间就完成任务,

6 他组织党员干部整修街道2华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鄣城管区的鄣城、席桥、刘所三个村,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三个村联合办公,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修订了“村规民约”,完善了各业经济合同,实行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落实治安联防措施。

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不掉队”

通过纵向指导,横向帮带,实现后进班子整顿工作梯次推进,稳步提升,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增强了支部班子战斗力。通过综合整治,使几个软弱涣散班子强筋壮骨,焕发斗志,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了支部班子的整体水平。下遂城是新建班子,通过北遂城一段时间的帮带,支部班子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狠抓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制订了任期目标,规范工作制度,使该村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二、找到了发展路子。通过富裕村帮带,使贫困村看到

7 差距,找到贫穷的根源,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本村实际,理清了发展路子,大部分村落实了致富项目。前寨子村在帮带村的指导帮助下,选准了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这条路子,先后引进兴旺畜牧开发公司和金泰建材有限公司2个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目前这两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村级管理制度,着力解决了制约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些拖了几年的棘手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化解矛盾,理清了情绪。共处理财务不清问题4个,各业承包遗留问题145件,宅基地纠纷27件,解决吃水、用电、行路等问题11件。

四、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通过整治后进班子,使所在村党员从中受到教育,党员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宗旨观念得到增强,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姜庄村为改善村容村貌,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奋战45天,行动机械150台次,动用土石5万方,铺垫街道2万余米,砌垒排水沟2800米。

第16篇:《贵在一个新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什么是“新”,复习学生文科知识,并增加其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对“独立思考”设置反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质疑探索精神。

3、通过对禅学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白权威不一定正确,重新审视价值观世界观。

二、教学设想

独立思考是每个学生,甚至是每个人皆应具备的品质,青年人理应独立思考,但绝不是封闭思考。这里我所说的“新”,即“更新、推新”而非仅仅是创新。世界上不乏创造者,但是在现行制度下要求或者是期待学生恐怕是不切实际。我们只有利用现行的工具、理论进行运用,提高。这或许就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吧。新的独立思考,就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独立思考。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求同也展异。

1、重点

(1)对于本篇文章的重点是一个“新”字的理解。比仅停留在含义,还要知道“新”的作用。“新”字在各个领域里先锋性的作用,从而鼓励学生去维新,推新,甚至是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联想能力为主。

(2)本文的第二个重点是理解独立思考。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这句话揭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把独立思考定义为“新的独立思考”是否定封闭性的独立思考,而要走向兼容的开放的独立思考。有两大要点

1、积累、实践、汲取

2、质疑、探索、论证,之后充分准备,则进入“新”的阶段。

2、难点

第三版块中有一段对于禅宗的误解辨析,由于涉及到哲学领域,或许学生难以理解。一细致的问题去提问,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程类型

讨论型为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学期新气象,新同学新老师;你们学习着新知识,而我正获得新的经验。如果你们蓬勃向上,你们将获得新的成功;如果你们停滞不前,我将遭到新的失败。

你们有没有信心获取新的成功,一起回答?(有)

我看到了一股新的精神,贵在一个“新”字。

2、理解什么是“新”及体会其意义和作用

问题 什么是“新”?(2—3位同学)

回答 对于“新”字的理解,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有所不同。俗话说“以史为鉴”,我们就来看看人类的发展史,看看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一步步迈入新的辉煌的。

跨越时空,驰骋想象,飞翔至茫茫的密林,葱葱的草原,远古的神秘。

问题 谁知道人类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回答 众说纷纭:有说猴子的,有说猩猩的,甚至还有说乌龟;科学的解释是这样的:有一支猿类因为气候变化,树木变少,不得不从树上下来,进行采集觅食,通过恩格斯所说的劳动,逐渐变成了直立人。

还有一种歪说:有一个猴子从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改走路了。

人类进入了漫长的新的生活。

问题 人类分成哪几个社会?(1位同学)

回答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前四个是我们已知的社会,每一个社会都书写了自己新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脚步不断迈前。

分组讨论 将同学分成四组。将我们已知的社会按四个板块来讲。主要在练习学生的思路,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注意说出每个社会新的地方,象生产力,社会制度,或者从医学,哲学,物理,生物等方面来讲,能从文学方面来讲自然最好不过。

例:原始社会 火,石器 仰韶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周易 武丁,姜子牙的故事

封建社会 铁器,航海 唐诗宋词 朱由校 木匠的故事

资本主义社会 3次工业革命 “人” 法国大革命

补充:以开放度来划分的社会

氏族血缘关系

地域化社会

市场化社会

问题 大家都知道“乌托邦”(莫尔。英),和三大社会主义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在中国还有陶渊明。大家来想象一下,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呢?可以从思想上物质上或是其它方面来讲。周边的同学可以交头接耳一下。

(大家可以想写小说一样来讲)

(社会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总结:人类发展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可谓是不断涌现,文明之塔也是越堆越高,耸向新的天空。你们也是呀,你们就是拉动这车轮的马达,将来必然有一番新的天地属于你们。

2、“新”的独立思考

问题文章说,“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许多同学都喜欢独立思考,但往往是为了解决题目。请同学们看看书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告诉我,你有过独立思考吗?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2位同学)

新独立思考 基础 积累、实践、汲取

质疑、探索、论证

从而达到新的结果(更新、推新、创新)

问题:翻开书本,咱们来看看笛卡尔,他说“当我完成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之后,就发现自己被许多疑点和难点困住了。从这些疑难和错误里,除了曰甚一曰的看清自己的无知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其他任何收获。”下面又说:“他的缺点是独尊理性,否定感觉和经验。。。。。。怀疑过了头。”请大家思考,笛卡尔的质疑态度值不值得我们学习?怀疑是不是该有个度,请取出一个正面例子。(1—2位同学)

回答:其实笛卡尔的怀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对这种质疑精神,应该给与肯定,与此同时要把握一个度。笛卡尔所在的时期,经院哲学大行其道,主要是宗教神学。当时的新发现,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曰心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论等等。一切的一切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笛卡尔又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当初就像唐。咭呵德一样带着个仆人去参军。但他跑了大半个欧洲,是一场仗也没打,但是他充分了解了各地科技的发展和深刻的现实,领悟到了科技的力量。他的创造,离不开上述两点,是一种开放的思考。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但也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虽然与宗教进行了6次辩论,不断的进化自己“人”的观点,但最终怀疑过了头。

问题:大家看看第三部分,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唱到书店看书,(书店,即刈肆,书肆)那时候的书店比现在书店开明(竹简),可以让顾客阅读,结果就造就了王充这样的人才。

思考讨论:多读与成才有无必然联系?(4位同学)

我的观点:没有,缺少思考的多读就是白读。郑渊洁童话大王中《舒克和贝塔》贝塔说,“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可是一点儿也不去想。我不爱看书,但我哪怕看到只有一句精彩的话,也会点燃我思想的火花。”

总结:笛卡儿就是要我们质疑、探索、论证

王充就是要我们质疑、探索、论证

新的独立思考就是一种能推动你向前发展的思考,即使你的认识得到一次完整的更新

飞跃的思考。它不局限于题目,解题,也不局限于课堂、书本。多读书,是你思考的坚石;

多思考,质疑和探索是你向“新”领域迈进的步伐。

3、试着独立思考

问题: 书本第四部分 “心,灵物也;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请大家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谁先来翻译一下?然后展示你的想法。

我的观点:不用不是会贬值吗?电影《相煎太急》里李连杰***师兄就因为隐藏武功,最后武功贬值,以致身亡。后面两句话,不是有大材小用,事倍功半来反驳吗?

其实古人的话,总是应着积极的一面,我们有恒心就一定能得到收获。

故事:我很喜欢看《科幻世界》,上面曾经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贫困的学子,每天仰望着星空,幻想着他的非线性跳跃理论。曰子一天一天过去,为了理想,他不顾含辛茹苦的母亲,恳求他原来女友的好友帮他出书。书出来了,就卖掉了两本,其余的都堆在了家里。他默默地在书堆上饿死了。那两本书,一本在他的母亲那里,一本在他的原来女友那里。两百年后,宇宙飞船进行时间非线性跳跃失败,有位科学家从典籍的角落里翻到了这部作品,惊讶的发现,问题早在两百年前就解决了,他的理论领先了整整两百年。这个人叫林夕,合起来就是一个“梦”字。

大家只要有恒心,不要怕失败,一定会获取回报。当年的易卜生不也是如此吗?

课堂迁移

课外知识:惠能是禅宗六祖,有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着文字,口传心授,为什么?他们提倡“顿悟”。不是一味的去死钻。

有一则公案:有位大师未入禅前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入禅后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30年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其实同学们不有时候也有顿悟的时候。比如解题的时候,怎么解也解不出来,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茅塞顿开。

问题:既然我会顿悟,那我还坚持什么,甚至学习什么,不如呆在那儿,像老和尚坐禅,等开窍了不是很好吗?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回答:禅宗也是需要不断修行的,即使是天才,还是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是吗?

我所举的这个例子,一是要大家有恒心,一定会有回报,思想是逐步成熟的。二是我们的思想长期被权威,教条所束缚,哲学的天堂很多,即便是唯心,也有很多学习之处。93年复旦大学针对台湾大学代表队提的“荀子‘性本恶’说错了。”说了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认为荀子错了,荀子就错了,那还需要在座的这些儒学家干什么?”这里也是如此,我们要开放的思考,兼容并包。

4总结语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个要点“新”和“独立思考”

要创新,就必须独立思考。

我们要学着开放的新的独立思考。

贵就在一个“新”字。

四、板书计划

-------------------“新”--------------------

| ^ |

| 融 |基 |推

| 汇 |础 |动

| | |

| 独立思考 |

| ^ ^ |

| | | |

V | 产生| V

积累、实践、汲取 - ----------〉质疑、探索、论证

(王充) (笛卡尔)

原始社会 火,石器 仰韶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周易 武丁,姜子牙的故事

封建社会 铁器,航海 唐诗宋词 朱由校 木匠的故事

资本主义社会 3次工业革命 “人” 法国大革命

补充:以开放度来划分的社会

氏族血缘关系

地域化社会

市场化社会

五、课后作业

1、独立思考上课时不懂问题,与师生、生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教学后记

由于班级的不同上下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不足有三:

1、启发力度力度不够,有些同学知识面比较贫乏,因此,说的时候可能卡壳,结果我帮他说了许多,锻炼不够。

2、时间把握出现问题,总的来说,第一堂课有的脱了一点,第二堂还行。

3、提的问题自我感觉比较弱智,基本没难度,对于事物的开掘力还欠火候。

出现的问题

1、有的同学太积极,一个人想回答全班问题。

2、有的观点太偏激,想不到好词纠正。

3、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封建社会什么都讲不出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却头头是道。原来他们正在学,历史知识太贫乏。

第17篇:送你一个微笑教案

送你一个微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到“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

2、能力目标:

养成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能力,知道怎么样去善友乐群、欣赏别人。

3、过程与方法:

小品中的情境,生活中的问题都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让学生发现微笑的作用和力量。

4、行为目标:

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微笑,鼓励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集体生活中相互理解和鼓励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集体的温暖和互帮互助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熟悉的朋友。(动画人物)我们一起来看图片,他们都有怎样的表情?(板书:微笑)

二、感受微笑:小品《迟到**》

1、思考问题:

(1)如果你是苏晴,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话以后,会有怎样的感受或想法呢?(分小组回答,每小组1人)

(2)你更喜欢哪种态度?为什么?(板书:宽容、理解)

2、编小品结局:听到同学们的指责与理解,苏晴会有何表现?排练还会继续进行吗?比赛结果如何?

3、小结:苏晴同学不是故意迟到的,我们应该谅解她,送她一个宽容的微笑。这个宽容的微笑,能给苏晴同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微笑的作用课真大阿!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送给别人一个微笑。(板书:送你一个)

4、齐读题目:送你一个微笑

三、学会微笑:

(一)在我们学校生活中,老师看到了这样的镜头,大家来看看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1、乐乐因为爸爸生病,所以好久都没了笑容,伤心的哭了!

2、体育课上,小明的实心球测试总是及不了格,他都快要急哭啦!

3、莉莉有个题不会,找想了好久都想不出来。

4、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刚的成绩不理想,他一个人坐在操场上,难过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二)随机板书:帮助、鼓励、关心

四、听故事、编故事

1、教师讲述“大雁”的故事。

(天渐渐转凉了,大雁们决定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在老雁的带领下自由自在的飞翔;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可飞着、飞着,一只受伤的大雁掉队了„„)

2、学生思考:此时如果我是掉队的大雁,我的心情会怎样?

3、生交流讨论。

4、这只大雁掉队了,接下去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编。

5、生编故事。

小结:科学家告诉我们,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五、寻找微笑天使

1、听完大雁群飞的故事,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有过孤独无助的时候吗?当你孤独无助时,有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让你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谅解)

2、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微笑天使

3、给微笑天使发微笑的笑脸

3、老师小结:同学们,以后我们要向我们的微笑天使们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谅解。

六、微笑快递

1、刚刚我们在我们班找到了这么多微笑小天使,微笑也需要传递,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微笑传递。

2、齐读微笑卡上五句话:

(1)你知道吗?你是最棒的!

(2)别担心,有我呢! (3)我知道,你一定行! (4)有困难,来找我! (5)能跟你做朋友,真好!

3、游戏介绍: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直间相互说悄悄话,传递微笑卡上的五句话,那组最先说完那组就赢。

4、学生游戏

5、师生互动;

(1)当我遇到困难时,你们会对我说---------

(2)当我对自己失去信息时,你会对我说-------------

(3)同学们,看到你们充满温暖和力量的微笑,我想说:“能更你们做朋友,真好!”

小结:感谢你们送我的微笑,其实就像“人”这个字(课件出示:人),正是因为有一撇一捺想支撑着,才能稳稳地站立在大地上!生活中,你给我一个微笑,我送你一份力量;我送你一份鼓励,你还我一个微笑!正是因为这份爱的支撑,爱的传递,我们的世界才这么美好!(画心型)

七、齐读诗《微笑》

微笑,

是心灵无声的问好, 是淡雅、友爱的花苞, 是一抹和煦的阳光, 是寒风中温暖的拥抱。

有了它,家庭便充满幸福; 有了它,生活处处有欢笑; 有了它,劳碌者消除疲劳; 有了它,绝望者重燃希望的火苗。

人与人之间, 最好的礼物就是微笑。 人生的旅途上,

让我们给每个人都送上一个

灿烂的微笑!

第18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都江堰市紫坪铺学校

李燕

(在都江堰市第十九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练习写课文提纲,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初步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练习写课文提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谈话。

2. 读:地球

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标出自然段。

②自学生字词,注意运用工具书。

③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的中心段是哪段。 2.抽读8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3.出示: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找出中心词: 可爱 破碎 4.浏览课文:找出“可爱”和“破碎”的相应段落。 5.指导标注第一自然段要点:可爱 总结方法:概括性词语标注。 6.指导标注第8自然段要点:保护 总结方法:勾画文中关键词。 7.生标注2至7自然段要点。 8.生根据自然段要点练习写课文提纲。 9.出示填空,根据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四.品读“美丽的地球”。

1.自读第一自然段,勾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指导朗读。

2.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 4.体会地球的渺小。 五.总结

1.引读“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2.课后作业:①搜集地球遭到破坏的资料。 ②完善课文提纲。

板书

可爱

}保护

破坏

第19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要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引起思考

1、同学们,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同学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呢?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地球。学习一篇和地球息息相关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2、课题为什么不以“地球”或是“我们的地球”为题?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指出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先留个疑问等学完课文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1、课前已让大家预习了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找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情况,(课文分别从“地球的外观”“地球的资源”“移居外星球”和“呼吁保护好地球”等四个方面来写的)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太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了地球的“可爱”,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的“太容易破碎”?

三、细读地球“可爱”部分,了解地球的外观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想一想,哪里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 着重理解“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纱衣”“母亲”“摇篮”等词语。 (蓝色的为水,白色的是陆地,“纱衣”指的是大气层,水和大气层是别的星球没有的,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的特点;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教师先出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感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读一读,体会到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后评议。

3.感悟地球“容易破碎”。

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四、学习“资源”部分,了解地球资源短缺情况

1、请大家仔细读第

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了解地球资源短缺情况)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地球是无私的„„枯竭,是人类自己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造成的。)思考:为什么说人类如不加节制在开采将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这里你特别注意的是哪个词语?(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是的,一个“不加节制”,把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明显地对比起来了,你能读好这句吗?(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2、还有吗?“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段也告诉我们伤害地球的是人类。看哪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们不能再生,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灾难?(水、森林、生物、大气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才导致与上述问题的产生。)

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本来”一词体现了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子说说吧!(三年级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不光这些,请大家看看这份资料。

4、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五、学习“移居外星球”部分,了解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讨论:如果地球真的出了问题,人类有没有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达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六、学习课文最后

1、2段

1、重温“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联系全文说说对它的理解。(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2、讨论:保护好地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造福孙后代造福人类自己)

3、回应课题,说说课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4、读读宣誓语。

七、作业:

自主选择

发环保倡议书、制作环保手抄报、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公益广告、

写自己的感想„„

第20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的: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蓝色地球》片段。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蓝色地球》片段,学生欣赏导入。同学们,这首《蓝色地球》优美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美丽,活泼的大自然中。他告诉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同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我相信大家脑海里会冒出许多奇妙有趣的问题,现在,就带着问题把课文自由读一遍。

生:(读)

三、细读品味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课文一开始作者就给我们描述了宇航员眼中的地 1 球,读一读有关语句,想象一下那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己读,老师点名读,大家评读)

教师:大家想不想和宇航员一起到太空中一读地球的风采?

(播放课件《美丽的地球》) 教师:看后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说)

教师: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读课文?自己读一读。 学生:(朗读)

(二)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阅读课文

教师:下面我要提一个问题,这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答对吗?想要答对我的问题,同学们要好好读课文,怎么读呢?同学们先自己猜猜我会提出什么问题,按照你猜的问题使劲钻研,钻研的越透彻越好,现在开始读书。

(学生认真读课文)

教师:回答我的问题有把握吗?猜猜看我会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如果没有猜到老师亮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我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涩——你心里是哪一味?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哪一段

2 使你感到心酸、苦涩?并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地球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理应回报她。可是,人类不但不报答母亲还一个劲的伤害她。

(播放课件《环境危机》,从各个方面显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污染及其后果)

教师: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联系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来说。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假如你就是一只小鸟、假如你就是一棵大树、假如你就是一条小溪等等,看到人类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时,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习说话,然后分组练习,最后老师指名发言)

(四)探讨性的感悟课文

教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以后,心里除了酸、苦等等这些滋味意外,有没有感受到一丝甜味?哪一段使你感到甜?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你心中的情感。

四、延伸课题,畅谈环保设想

教师:学了课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呢?

(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大家精彩的合理化建议寄给环保部门或在社会上提出倡议,让更多的人假加入到我们的环保队伍中来,一起精心保护我们可爱而又脆弱的妈妈。

一个接一个教案
《一个接一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