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甘肃省水资源公报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南省水资源公报》编制情况报告

海南省水务厅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九日)

海南省水资源公报是反映全省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自1994年水资源公报编制发布以来,在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规划管理、用水结构合理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编制单位在编制公报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公报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全国水利普查以来,普查成果与水资源公报的数据衔接更加重要。根据水利部办资源函[2013]261号文件要求,现将我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报》编制工作基本情况

海南省水务厅负责水资源公报的审查发布工作,海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编制任务,省水务厅在水资源费中给予了必要的经费补助。在多年的水资源公报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水资源基本资料,总结了一套水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水资源公报编制人员,参与编制人员12人。

(一)数据来源。公报中的国土面积以国家公布的行政区划面积为准;人口、产值、产量采用省统计局的数据;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来水、蓄水、用水、水质统计分析所需资料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文局实际监测的资料为主,并收集其他有关部门的资料及调查的资料进行补充。正常情况下,水文数据在5月前可以获得;经济社会指标和用水量数据一般在5月或6月通过各级统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获得。

(二)编制方法。按照水利部颁发的《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制水资源公报,提高了《公报》编制的科学性;公报中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规定的分析计算方法。涉及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均统一采用1956~2000年平均值,确保了数据变化分析的一致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各地区统计上报数据基础上,参考取水许可管理,采用定额指标分析、典型调查等方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三)基本计算单元及编制流程。我省公报基本计算单元是地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二级区。主要由编制单位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收集汇总各类数据,分析编制公报,必要时反馈各市县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每年省水务厅均组织召开水资源公报审查会议,邀请省水务厅水利年鉴编制等部门专家进行审查通过后向全社会发布,公报分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珠江流域水资源公报编辑部、水务厅各处室、各地县级行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直有关部门。

二、关于《公报》与普查数据差异原因分析

与水利普查数据比较,2012年水资源公报全省总用水量少5.6719亿m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偏大2.5212亿m³,农业用水偏小15.5892亿m³,工业用水偏大6.3381亿m³,建筑业偏大0.8382亿m³,第三产业偏小1.4615亿m³,生态环境偏大1.6813亿m³。总体来看,总用水量差异不大,但行业用水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造成水资源公报成果与水利普查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统计方法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基础数据不一致。

(一)农业用水量差异原因分析

1、公报的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公报所采用的农林牧渔灌溉面积、牲畜头数等指标及其用水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省及市州水利部门或统计部门,同时根据定额法、典型调查或趋势法,结合降水量的丰、枯情况和历年用水量变化统计计算。

2、公报与水利普查的差异: 2011年公报农田、林果、草场灌溉面积及鱼塘补水面积合计1873.93万亩,较水利普查耕地、非耕地面积1911.95万亩偏小38.02万亩;公报农田灌溉、林牧渔灌溉用水量较水利普查耕地灌溉、非耕地灌溉用水量偏小15.59亿m3;公报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53 m

3、林牧渔灌溉亩均用水量172m3,水利普查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598 m

3、非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321 m3,公报用水指标偏小。

3、差异原因分析:水利普查农业用水量偏大主要是内陆河流域普查面积增大,另外2011年我省河西地区内陆河地表水来水量普遍偏丰,灌溉水量增加。

4、水利普查为单个年度用水调查,较少考虑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多年情况的关联性。

(二)工业用水量差异原因分析

1、公报的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公报所采用的规模以上、规模以下及其火(核)电工业增加值均来自统计部门,用水量来自市州统计上报并结合典型调查和取水许可水量,采用定额法或趋势法估算。

2、公报与水利普查的差异:公报2011年工业用水量较水利普查偏大6.3381亿m3,公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9 m3,较普查值51 m3偏大。

3、差异原因分析:普查工业用水量偏小,主要原因是以往统计主要按照取水许可水量为基础进行统计,我省有许可量大而实际用水小的情况,还出现重复统计现象,另外近年来火电厂空冷机组淘汰为风冷机组的情况,实际用水量小于许可水量,还有一个原因是高用水企业不景气和转产,用水量出现偏小情况。

4、普查可能存在漏报、少报现象。

(三)生活用水量差异原因分析

1、公报的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公报所采用的城镇和农村人口采用统计部门数据。居民生活(城镇、农村)和城镇公共用水量(建筑业、服务业)的数据来源于水利和城建部门,同时,结合行业用水定额采用定额法估算修正。

2、公报与水利普查的差异:公报2011年城镇和农村人口与水利普查一致;公报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较普查偏大2.5212亿m³、公报建筑业用水量较普查偏大0.8382亿m³,公报服务业较普查第三产业用水偏小1.4615亿m³;公报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较普查偏大。

3、差异原因分析:公报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较普查偏大,主要是公报采用较为普遍的定额统计方法,采用定额较大,而在普查时,根据城镇和农村不同用水户开展用水调查,代表性相对较高。普查建筑业用水量偏小,是因为以往统计是按照现场搅拌混凝土计算,近年来建筑业大部分为混凝土企业输送混凝土到施工场地,现场用水定额减小,用水量偏小;普查第三产业用水偏大的原因是近年来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用水量增加幅度较大,以往统计较粗放,用水量统计不全造成;

(四)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量差异原因分析

1、公报的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公报城镇环境、农村生态用水量主要根据城镇和农村绿地灌溉面积和定额推算。

2、公报与水利普查的差异:公报2011年城镇环境与农村生态用水量较水利普查城镇环境用水量、河湖补水量偏大1.6813亿m³。

3、差异原因分析:生态环境用水公报数据较水利普查偏大,分析主要原因是公报采用面积及定额较大;而普查按照园林局和环卫部门提供的生态面积和生态用水量确定,相对准确。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公报相关数据统计上报机制不够健全,影响公报发布时间或编制质量;二是我省大多数河段取水口未安装计量设施,造成水文站的还原水量比较难以掌握,影响了公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公报数据如何更好地与水利普查数据衔接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对下步改进《公报》工作、为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面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报相关数据统计上报与汇总机制,建议每年召开市县级上报和汇总协调会议;二是加强取水口水量监测,每年对比较大的用水户(农业年用水量500万m3,工业用水量在5万m3以上)开展抽样调查;三是尽快解决水利普查数据与公报数据的衔接问题,建议以2011年水利普查数据为基数,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开展调查评估,确定年度用水变化增减的数量,为做好公报编制创造条件。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资源公报

湛江市水资源公报(摘要)

2002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重庆水资源公报重庆水利局

2004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

甘肃省水资源公报调研材料
《甘肃省水资源公报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