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建筑模型暨结构设计大赛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工学院第届建筑模型暨结构设计大赛策划

一、竞赛主题

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二、竞赛内容

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实验。

三、参赛对象和形式

对象:建工学院在校学生

形式:要求以组队形式参加比赛,每队3-5人,鼓励跨专业组队。竞赛分二级赛事,即初赛和决赛,初赛阶段包括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构模型制作和模型加载实验;进入决赛圈的参赛队参加最终的作品介绍与答辩,评比优胜选手。

四、参赛要求

(1)、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每位参赛选手只允许参加一个队。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参赛。

(2)、每个参赛队最终提交一份作品,作品必须命名,但作品名称不得含有任何有关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个人信息的内容,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期间,各参赛队必须听从竞赛委员会的安排,在规定的地带里和时间参加报名与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

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要求:

(1)、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对方案的构思、布局、功能、结构选型及其它有特色方面的说明(对已有实际建筑的模型仿制,请注明所模仿的建筑);方案图应包括结构整体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与方案效果图(提倡cad、3DMAX绘图);计算书应该包括计算模型、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09级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可以制作简单的受力与荷载传递路径分析)。

进入决赛圈的参赛队需要根据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及计算书制作ppt文档一份,作为作品介绍和答辩材料,作品介绍时间为3-5分钟,答辩时间3-5分钟。

(2)、文本封面要求注明作品名称、参赛学院、指导老师、参赛学生姓名、学号;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除封面外,其它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个人信息的内容,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文本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至竞赛委员会邮箱,并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交至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办公室,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

设计制作要求:

(1)、参赛队可以自行购买组委会指定的制作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选择地点独立制作完成竞赛作品。

(2)、模型制作材料为230克巴西白卡纸、棉线、白乳胶和硫酸纸(硫酸纸仅可用于制作外墙)。除组委会指定的上述材料外,参赛队禁止使用其它材料,否则,一经查实,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

(3)、模型包括应包括上部部分和基础部分。上部部分高度为1000±10mm,层

数不得小于7层。除底层外,每层必须设置楼盖,层间必须加设外墙,外墙材料只能用硫酸纸。基础平面尺寸不得超过280mm×280mm,基础最大埋深为200mm。加载时组委会将提供一个用于埋置基础的基坑,基坑尺寸为300mm(长)300mm(宽)×200mm(高)。加载时先将模型的基础部分放入基坑内,再用沙土填埋覆盖,以此模拟地基固定模型;填埋层的顶面作为上部结构底层的标高平面(±0.000)。底层不设楼盖,底层层高不得小于70mm。

(4)、模型顶部必须提供足够的平面尺寸,以保证乘放底面尺寸为150mm×150mm的加载物M1。同时模型顶部侧面还必须提供两个外法线夹角不小于120°的加载面,用于安放侧向加载挡板;两个侧面标上A、B符号,通过事先抽签决定模型加载挡板安放的侧面(A或B)。

(5)、模型的上部结构及基础形式不限,但需考虑通风、采光和竖向荷载及固定模型等要求。

加载步骤及要求:

(1)、各参赛队按抽签顺序进行加载。参赛队员根据事先抽签的结果安放模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用沙子填埋、固定模型。

(2)、竖向静荷载试验。参赛员自行在模型顶部一次性施加重量为80N、底部尺寸为150mm×150mm的加载物M1,以检测模型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3)、侧向静荷载试验。在维持80N竖向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侧向静荷载试验。规定最大可加载重量为100N,加载次数不得多于3次。规定第一次施加的重量为50N,若加载成功,参赛者可自行选择第

二、第三次的侧向加载重量(组委员会提供5个重量为10N的加载物供参赛者自由组合)。

(4)、侧向冲击荷载试验。在维持80N竖向荷载,卸下侧向静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侧向冲击荷载试验。冲击荷载由加载物M2自由落体产生的动力通过绳索与竖向加载物M1对模型的顶部产生的水平冲击力,加载物M2的自由落差为100mm。规定最大加载重量为50N,加载次数不得多于两次。每次均有参赛者自行选择,组委会提供重量分别为20N、30N、40N、50N的加载物供参赛者选择。

五、评分规则及分值

根据加载实验、建筑造型、结构方案、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和叙述答辩六个方面进行评审,总分为100分。

(1)、加载实验(50分,其中侧向静荷载试验25分,侧向冲击荷载实验25分)

加载条件:若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出现结构破坏,则认为该级加载失败,退出加载实验;若加载过程中侧向位移超过规定的限值,其中侧向静载规定限值为30mm,侧向冲击荷载规定限值为50mm,则认为该级加载失败,退出加载实验。若参赛作品在第一级加载试验中结构失效或侧向位移超过规定的限值,参赛作品淘汰,无法进入决赛圈。

计分方法:先按荷重比(F=Q/W)计算出各模型的相对分,其中Q代表模型所承受的最大侧向静荷载或冲击荷载(N);再将F值为最大(记为Fmax)的模型定为满分(侧向静荷载试验25分,侧向冲击荷载实验25分),其余模型的加载得分按(满分×F/Fmax)计算。

(2)、建筑造型(10分)

按构思新颖、外型美观、布局合理、楼层有效使用面积是否充分评分。

(3)、结构方案(10分)

按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 (4)、理论分析(10分) 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评分。 (5)、模型制作(10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评分。 (6)、叙述答辩(10分) 根据参赛选手的现场论述答辩,评委酌情打分。

六、参赛日程安排

七、经费预算

八、奖项设置

九、其他

建筑模型大赛策划书

建筑模型大赛策划书

建筑模型设计大赛

大学生建筑模型设计大赛

建筑模型大赛策划书1

建筑模型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建筑模型设计大赛策划书

大学生建筑模型设计大赛策划书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管理

建筑结构设计总结

1.建筑模型暨结构设计大赛
《1.建筑模型暨结构设计大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