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四章 教育口语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教育口语训练

第一节 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和方式

(一)教育口语的含义与特点

这里所说的教育口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使用的工作用语。

教育口语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要对症下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想到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想到对象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一定要得法,切忌简单粗暴,要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复杂性

学生的心态有一致性,但由于家庭、社会、交友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心理也有很多差异,就一个学生而言,不同时期也可能心态不同。因此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都是个性的问题,小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大到触犯刑律,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教师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将心比心,用爱心耐心地去教育感化学生,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3.长期性

教育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的长期性。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做好了,又有下一时期的教育重点;送走了这届学生,又迎来了下一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来了。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双铁肩担教育、一副笑脸看学生的良好素质,树立“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敬业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二)教育口语的方式 1.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按照客观实际进行分析,一个集体有落后的也有先进的,一个人有缺点也有长处,所以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生硬地进行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又不放过其错误,这样就可以防止教师简单粗暴,又可使学生心悦诚服。实践证明,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很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2.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教师要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向全体学生进行各种规范的正面教育,以优化整个集体的素质,使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这个基础上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态,对个别生要随时做好各种工作,没有错误则以提高为目的,有产生错误的可能,要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目的。只有创造一个好的集体环境,才容易使个别同学改正错误,不断进取;只有把后进同学转变为先进,才能够使集体变为先进。

3.教师与家长相结合

进行家访和开家长座谈会,多年来在中小学普遍使用,这是教师与家长互通信息、互寄希望、互相负责而进行双向交流的极好方式。教育一个学生,教师和家长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全包起来,只有相互结合,共同对社会负责,才能保证学生在各方面不断进取。

※第二节 教师教育口语的几种有效方式

(一)说服

说服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于对错、好坏、美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并为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积极努力。

运用说服的方式要注意: 1.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教师在说服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说服工作。

2.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教师在说服学生时,不能用强制、压服和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坚持正面诱导,启发自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夸大、吓唬和无限上纲,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讲明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态度,用亲切温和的语调,帮助学生分清是非,使其心悦诚服。

3.热情诚恳,灵活得体。教师在说服时要“一分为二”,既要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又要善意地耐心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没什么成见,感到老师既严格而又友善和温暖。对年龄、个性、心理上有差异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育语言,可以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可以措词严厉,单刀直入,可以迂回包抄,步步深入,总之,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能够并乐意接受。

4.通俗生动,寓理于事。教师说服学生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生动而充满情趣。不能用“官腔”、“大话”像审讯犯人那样,也不能用“套话”“假话”去诱骗学生。讲话要叙事清晰,推理严密实事求是,合乎情理,肯定否定毫不含糊。教师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说了不算,出尔反尔,以丧失学生的信任感。

教师进行教育,可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常用的方式有讲解、报告、谈话、座谈等等。这里着重就有代表性两种说服方式——讲解和谈话加以扼要介绍。 1.讲解:这是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政治、思想、道德问题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一种集体教育方式。多用于思想品德课、班会、校会、早会、晚会、少先队活动等集体场合。讲解的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总之,讲解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和鼓动力,以求收到潜移默化之效果。

2.谈话:这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经常采用的一种说服教育方式。谈话应围绕一个中心,解决一个主要问题,不可漫无边际,主次不分,想到哪里,谈到哪里,这样往往是耗时劳神,达不到目的。谈话可分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个别谈话时往往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在与差生谈话时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尊重学生,不可因无人在场说话随便,以致造成师生对立。集体谈话往往是解决一部分人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谈话时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可武断轻率,更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能听得进并照着做。

(二)疏导 疏导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性说话时,对学生进行疏通和指导。疏就是要把阻塞变为顺畅,导就是要在学生不知该怎样做的时候,给予导引并指明方向。疏导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进行指导,把教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我们常说教育者是塑造灵魂的人,实质人它就是在“塑心”,即诱发心机,以拨动受教育者心坎上的和弦,让一切道理、学识、技能都在心领神会中实现内化与反馈。

疏导也是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思想表现,又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教育语言,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身的缺点。

在进行疏导性说话时要注意:

第一,把握脉搏。摸清教育对象在想什么,还要善于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细微活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循循善诱,导而弗牵。思想教育非常复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疏导要有总体设计,又有分步计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打通一个个关节,并把他们的思想有意识地引导到积极的方面来。教师还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教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能通过一件事的教育,触类旁通,开启思想。导而弗牵的优势在于创造条件,搭桥过河,修渠引水,使其前进道路通行无阻。总之,疏导就需摸清思想,循循善诱,提高认识,促成转变。

(三)鼓动

鼓动多用于集体场合。教师要以充满感情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和动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要以昂扬豪迈,节奏明快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地去做好一件事或开展某种活动。

(四)表杨

表扬是对学生的长处、好的思想行为,予以肯定的评价。表扬一方面是对个别学生或集体的先进思想或模范行为进行表扬,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是对思想品德不良而有某些进步的学生或集体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表扬尽可能的在公众场合进行。表扬的人和事应当是具体的,力求做到恰如其分,不随意夸大,不任意拔高,收到夸而有信,夸而不浮,夸得得体的效果。表扬的语言也应该是容易为听者接受、理解和受到感染的。

(五)批评

批评是对学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也是为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时,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不要以尖刻的指责、讽刺挖苦、上纲上线,或粗话漫骂、行动失态来代替教育语言。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治病救人”,“与人为善”。既要严肃,又要热情,既要肯定成绩进步,又要指出缺点错误,还要鼓起他们改正的勇气。要使思想教育如和风细语,滋润心田,使受批评者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

以上约略谈到向学生进行教育时几种常用的方式和应该注意问题,但在教师进行教育时,还必须依靠精辟、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去实现。广大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创造了许许多多典型的范例,这里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但“窥一斑可知全豹”,同志们看过后定会受到很多启示。

※第三节 教师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

1.启发激励

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决定,思想认识能力还不强,难免对一些问题有模糊认识,甚至有时犯错误,这些并不奇怪。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事理,激励他们按照道德和纪律的规范约束自己,健康向上。 2.正面交锋

如果学生犯的错误性质严重,或属一犯再犯,而且影响极坏,这时教师不能回避,要敢于正面交锋,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公开批评,以教育本人,提醒大家,消除影响,也树立教师和学校的威信。这种批评语往往措词尖锐,语调激烈。当学生感觉到错误的严重性时,要及时诱导,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3.提醒暗示

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是一般性的、无意识的、影响也不大,就可以使用提醒暗示的方法,使学生终止错误行为。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做小动作,并不影响别人,也不影响教学,只要看他几眼,目光暗示即可。若学生没看老师,可以找机会走到他跟前,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情况不必中断教学,干扰大家。如果这个学生经常不注意听讲,课下找时间诱导一下就行。 4.疏导说服

不论是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还是言行上的错误,不论是严重错误,还是一般错误,都离不开疏导说服这一环节。特别是属于思想意识、思想水平、思想觉悟的问题,更是这样。如有的学生过于注重穿着打扮,有的过于注重化妆,甚至早恋,有的同学助人为乐的观念差,有的同学集体观念差,有的同学对社会不抱希望,对生活感到无聊等等。进行疏导就是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实际,针对错误的事实,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运用学生容易听进去的语言,循循善诱,讲明道理。说服就是在疏导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错误,心服口服。 5.灵活应变

灵活应变主要运用于处理偶发事件。偶发事件是未预料到的突然发生的事情,处理偶发事件是教师胆识与智慧的体现。如在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僵持局面的时候,教师要沉稳,可以采取谐趣的方式淡化气氛,以便于疏导。又如,如果一个虚荣心较强的女同学犯了错误,教师就不要当面过火地批评,而是事后请她帮老师做些工作,分散她的注意力,当她没有了戒心的时候,再婉转地进行批评指正,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有时顽皮的学生会故意捣乱,甚至不承认自己所为,那就真好像破案一样要灵活应变,采取一些“攻心战术”。

※第四节 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从教育口语的表达方式来看,经常用到的有沟通语、启迪语、暗示语、激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等等。

一 沟通语

教育口语中的沟通语是在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认同的话语。教师空洞的说教、冷漠的态度、轻率的训斥以及谈话时紧张的气氛和不适宜的时间或地点等等,都是不利于教育谈话的。要消除这些障碍,就必须掌握设计和运用沟通语的技能。

(一)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

了解是沟通思想认识的前提,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的愿望、要求、个性、情绪,才能“对症下药”,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了解是避免教育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的必经步骤。不仅要了解,还要理解学生。理解包含师生感情上的沟通,也包含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热爱并熟悉学生,是理解的必要条件;真诚平等的态度,是理解的心理基础;有了理解,才能搭起师生间思想情感流通的桥梁。这样的教育,才能是卓有成效的。

(二)缓和与化解紧张气氛

学生在有教师的场合,尤其是做错了事,想到事态后果,他们的心态常常紧张拘谨;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闯了祸,甚至会先摆出对抗的态势,对老师的教育谈话采取戒备和抵制的态度。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教育谈话的顺利进行。因此,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就成为消除双方心理隔膜的首要步骤了。

说一句轻松幽默的或者亲近友好的话语,是驱散紧张气氛,沟通双方情感的常用方法。

(三)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

师生是否心理相容,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和语气密切相关。导致心理不相容的可能是话语内容,但也可能仅仅是不恰当的句式、语气和语态。比如在感情较冲动的情况下疑问句就不如陈述句平和委婉,反问句就更加生硬。直问句的语气,往往带有咄咄逼人的意味,会给对方造成强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造成“没气生气”、“越听越气”的不良后果,成为妨碍沟通的障碍。

二 启迪语

启迪语,是指教师开启学生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我教育,并按正确原则行动的教育口语。

启迪语引导学生自我践约;帮助违约学生实行自我反省,诱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激发他们的内趋力并付诸行动。启迪语的特点是老师用点拨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强化语言回应能力),帮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运用启迪语要做到:

(一)切合实际、直观生动。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水平,选取学生最易接受的角度和直观形象的事物,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二)易于联想,便于对比。启迪语要使学生能产生联想,发现并认识自己思想、行为与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差距。

(三)积极赞扬,促进转化。赞扬是有指向的启迪,积极评价学生的思想转化能增强学生内心的愉悦情感,促进他们去行动。

(四)理论升华,提高境界。用概括、总结的口语把学生思维上升到理性高度,强化对规律的认识。

启迪性讲话从感情色彩上看分为理性启迪和情感启迪。

理性启迪是通过分析、说理来启发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它从提高理性认识入手,使学生知正误、明是非,但要注意不就事论事,对“事”或问题的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练、延伸,运用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加以渲染、表述,使事理得以升华。

情感启迪是用浓郁的情感激发学生,在师生情感交融中实施教育。唯有真诚才有感染力,因此,老师要动真情、说真话,善于捕捉容易使学生情绪激动的时机,激发他们的动情点,要积极创设使情感能够顺利交流并获得成功的氛围。

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

(一)提问

提问是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思维的正确方向的口语表达方式。提问的方式很多,可以有诱导式、过渡式、比较式、追踪式、揭疑式、辐散式、创造式、转弯式、点睛式等等,但要注意,千万不可以把提问变作责问、盘问、追问、逼问等。

(二)类比

类比是用举例来说明事物,讲清道理的口语表达方式。这种口语可以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还可以比较出两种事物的异同,对于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实用。

(三)设譬

设譬是在教育口语中运用比喻,说明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理解较深刻的道理,促进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设譬时要注意选譬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要过于深奥和晦涩。

(四)分析

分析是在教育口语中通过分清事物的主次、表里、本质与非本质等,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三 激励语

激励语,是指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口语。

激励语要针对学生的动情点给以刺激,把教师或社会的期望变成被激励者的动机或兴趣,从而增强荣誉感、责任心和奋发精神。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赞扬性强,刺激性强,效果明显。

运用激励语技巧主要是:

(一)赞扬: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或赞美。恰当而准确的表扬,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发进取心和增强荣誉感。

(二)榜样鼓励: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来激励学生。

(三)忠告勉励: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

(四)反话刺激: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迅速奋起。激将法在具体运用中有“明激”(针对学生状态直接了当给以贬低否定的语言刺激,激怒对方,促其奋起改变现状)、“暗激”(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暗中贬低对方,激发学生超过第三者的决心)、“导激”(贬中有导,用明确的诱导性语言把学生的激情引导到所希望的方向)和“自激”(褒扬学生过去的优点和成绩,刺激其改变现状)等方法。

(五)教训陈说:讲述教训,启示学生不可重蹈覆辙,从反面激励学生慎重大胆地前进。

四 批评语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的教育口语。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主要用来指出缺点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正确的做法,以达到学生修正错误、提高认识的目的。 采用批评语对事物加以分析比较、评定是非优劣时,应使话语具有准确性、分寸性、亲切性和激励性。应做到:

(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善、真诚使用饱含爱心富有情感的语言,创设学生易于接受批评的氛围。

(二)批评的内容客观公正,分析的观点正确鲜明。

(三)批评有节制,恰当有度。

(四)批评方法多样,讲究艺术:或严厉斥责,或委婉含蓄,或寓批评于幽默之中,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常用的方法有:直话曲说(用委婉的方法批评)、明话暗说(用暗示的方法批评)、硬话软说(柔中带刚)、正话反说(说反话寓庄于谐)、严话宽说(用宽容话语为被批评者创设自我纠正的条件)等等。

(五)批评语要文明,不讽刺、不挖苦、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有:

(一)正面交锋:这是一种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的批评口语。批评的对象,有的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用激烈的话语严肃批评,以示警戒。

运用时做到:批评目的明确,批评事实单一具体,语言准确、简洁、有冲击力,表情诚恳严肃,批评和诱导相结合。

(二)以褒代贬:这是一般用来针对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伤的后进生。老师在批评其缺点错误时,表扬他的闪光点,用老师的温暖使冷却的心升温,诱发学生积极上进。

运用时要做到:态度真诚,指出闪光点要实事求是,不牵强附会,在表扬前提下批评,或批评基础上表扬,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劝导指引:这是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批评语,委婉地劝导指引学生改正错误。

运用时注意:劝导中有警诫;态度郑重,言语委婉;点明即止,引其自查。

(四)忠告提醒: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

五 暗示语

暗示语,指教师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学生以启示,激发其潜力的教育口语。

暗示语的特点和要求是:

(一)暗示语内容含蓄,表达委婉。它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只说出与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让听者通过联想去理解其真正含义。

(二)通俗易懂,能诱发学生联想。暗示的思维基础是联想,通过语义的联系去理解事物。能否为学生理解是运用暗示语的前提条件,教师运用暗示语要旨隐意明、通俗易懂,易引发学生思考。

(三)时限性强,受情境局限。暗示语只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和发挥作用,抓准时机十分必要。

(四)暗示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宜用于需要充分而深刻说理的教育活动。

从暗示信号发出的方式来看,有以下两种:

(一)直接暗示:把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于人,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受到暗示。直接暗示常用直陈式的说明。如有个别学生早读迟到,老师说:“明日早读进行纪律检查,各小组评比。”这种启发自觉性和集体荣誉感的暗示比直接批评效果更好。

(二)间接暗示:把一事物的意义间接地借其他事物或行为提供给人,使人迅速而下意识地加以接受。比如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施加影响就是一种间接暗示,常借用故事、寓言、笑话、赠言(格言、名言、警句)等给学生以暗示。 1.故事暗示。即讲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有连贯情节又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来暗示。

运用故事暗示,选择的故事要寓意明了,有针对性,能引起被暗示者的联想,要把握好暗示的时机才能较好地达到暗示的目的。 2.笑话暗示。即用引人发笑的故事暗示,在笑声中使被批评者摆脱难堪保持自尊,愉快地接受批评。

选择暗示的笑话要有教育意义,既是非分明又充满善意。由于暗示的对象是学生,因此笑话的选择更要有分寸感,不要选讽刺敌对面的笑话。

3.寓言暗示。寓言往往隐含着劝喻或讽刺,用暗示法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暗示教育所选用的寓言往往只叙述故事,寓意留给听者体味。运用时注意寓言特点,寓言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寓意的表达方式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4.赠言暗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能启发暗示的名言、格言、警句等进行暗示。

运用赠言暗示要注意时机的选择,适应对方的认识能力,赠言要简洁,语言富有哲理性,能引发学生思考。

从暗示信号发出的方向与暗示目的的关系来看有顺向暗示(正暗示),还有逆向暗示(反暗示)。顺向暗示的特点是二者一致,逆向暗示特点是二者相反,如说反话。老师本来主张某一种观点,即提出相反的观点,刺激学生,让学生反思或反驳,使本意得到阐明。有一个班获得“优秀班集体”称号。但有少数同学不守纪律,个别同学之间不团结。在班会上,老师提出:是不是把学校发的奖状摘下来?经过讨论,大家理解了老师的用心,班集体更加坚强了。“请将不如激将”,也是一种反暗示。

除了用语言暗示外,态势语在一定的情境下也可以起到暗示作用。

※第五节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

教师作为教育者始终都是同具有一系列个性心理特点的学生个人相处,而这些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兴趣、个性、能力等等的差异,对不同对象进行教育,就是认识教育对象的差异、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学和教育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按照每一学生的不同条件进行教育,使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面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人的个性包括有兴趣、习惯、智能、气质和性格五个方面,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我们所指的“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性格这一个核心而言的,所谓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在待人处世时表现出的如何对己对人对事对物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对于老师的语言,不同性格的学生感受理解有差异,回应的形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教育口语。

(一)面对性格外向学生的教育口语 性格外向学生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反应比较敏锐。但是直觉判断占主导地位,易于接受外部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对这类学生运用的教育口语,常用的方式有: 1.直接说理

直接说理是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讲述道理,或者在说清道理的前提下直接表扬或批评。教师运用这种方式时,语言要简洁,语气要肯定,适当增强用语的指令性。

2.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指教师运用口语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类用语要注意口语的用词选择。如学生取得好成绩,可用“老师真为你高兴”,“祝贺你”等褒义词,语调可上扬一些,节奏快一些。在学生冲动时,教师要用平静的语调、劝戒性的词语使学生平静下来,比如:“慢慢说”,“老师相信你”,“别火”、“别急”、“问题总会解决的”等等。

(二)面对性格内向学生的教育口语

性格内向学生的心理活动倾向内心世界。他们对批评、否定性的语言特别敏感,容易产生偏执、自卑的心理定势,情感含蓄,表现欲望不外露。对语言的回应比较迟缓,一般不善言谈。

对这类学生常用的教育口语方式是: 1.诱导式

诱导式是以用启迪的语言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必须找准影响学生前进的思想障碍,用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打通“关节”,打开学生心灵的锁。 2.委婉暗示

委婉暗示是用暗示、婉转的言辞说话。运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主要是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刺激对方,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如“错误”、“毛病”、“缺点”意义相近,但有轻重之分,选用时要慎重。提问要多用商询的语气。

除以上两种方式外,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要多用激励语,诱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用明确的目标激励学生,用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对他们说泄气、失望的话,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在言辞的选择、语气语调的表达上,始终保持对他们的信任、关切和期待。

(三)面对其他个性差异学生的教育口语

其他个性差异“指学生在年龄、性别、家庭环境、道德信念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教师对年龄小的初中生说话,语气应亲切和蔼,多用提问诱导,注意形象化词语的运用,多表扬少批评;对高年级的女生说话,要照顾其羞涩心理和自尊,年轻男老师和她们应有一定的距离感,批评应委婉,多用暗示语;对生活在不同家境中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针对其病因进行疏导;对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说理和用语要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

二、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因材施教”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优秀的教师总是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教育,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也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所谓“不同水平的学生”,是指他们在智力、能力和道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达到的高度及其与其他个体的差异。这一差异就是我们选择和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教育依据。

教师对不同水平学生运用口语的共同要求是:

一要用饱含爱心的语言,唯有真诚才能使学生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是态度公正,一视同仁,不对优秀生偏爱,不对差等生歧视。

三要采取积极教育的方式,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

四要因材施教,选择学生可接受的语言。

(一)面对后进生的教育口语

后进生指智力、能力或道德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对后进生,我们应多用积极的教育口语,发现学生的长处,想方设法地激励他,调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积极地投入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这是一种主动的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消极教育口语往往是限制学生,不准学生干这干那,一旦学生有了错误就给予批评。这种教育容易束缚学生,使其处于被监督的地位,引起情绪压抑,限制个性发展,丧失上进信心。

教师对后进生讲话要做到:

1.不能只追求语言的技巧,重要的是对学生有真实的的感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能厌恶他们。

2.采取“肯定的评价”的语言策略,不讥笑、不挖苦、不斥责,不说过头话,当宽容时则宽容,当抚慰的就抚慰。

(二)面对中等生的教育口语

中等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自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奋进的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动力。针对这种心态的中等生,教师在施教中,就应以激励的谈话方式鼓励他们上进。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上进的要求,就要抓准时机,及时给以激发,开启他的动力点。

(三)面对优等生的教育口语

优等生通常学习刻苦,有进取精神。由于成绩好,一般也比较自信,甚至自傲,遇事还好自作聪明。与这类同学谈话进行教育,可采用暗示的言辞委婉提醒,诱导说理,有时也可采取“响鼓重捶”的批评方式,促其自省,使其认识不足。

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做到:

1.适当提高话语中信息的含量和讲解的深度,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较多地运用精当的点拨语、诱导语,推动他们主动探索,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3.用哲理性强的语句启迪思维,用暗示语委婉提醒或用直言批评,启发其自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4.评价注意分寸,不使其飘飘然,又不伤其自尊心。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

英语演讲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训练论文

雅思口语训练

普通话口语训练

教育管理第四章

10级文秘 第四章实践训练

企业管理章节同步训练第四章

第四章  教育口语训练
《第四章 教育口语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育口语训练 教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