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悠悠愁情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悠悠愁情

——古诗词中的愁绪赏析

一、导语:

有人说诗伴愁怨而生,愁乃诗之源,《诗三百》中近半写愁。《楚辞》则纯粹是忧愁。《古诗》之基调亦为“悲愁”。愁由诗入赋,由赋至文,沿袭至今。因此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愁造就了文学、发展了文学、丰富了文学。

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遨游于文学的殿堂、诗词的海洋,去感悟、体验文人墨客那浓浓的愁情吧!

一、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听不到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绪转化为有重量,有长度,有色彩,有音响,有生命的形象,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构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1、“愁”的长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横江欲渡**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将抽象的愁转化为“三千丈”白发和一线万里长江,“愁”有了长度。

这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笔下,又翻新意出新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比“白发三千丈”更为深远广阔,不仅有了长度,而且有了动态。不可见的愁绪成为流不尽,淌不完的滔滔江水。

“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郑城将愁绪引向高远莫测的苍穹和流动的浮云,写出了愁的新意境。

2、“愁”的体积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的笔下,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的群山高峻突兀,却抵不上“愁”的一半,“愁”的体积有多大?世间无物可比。

3、“愁”的重量

“愁”在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笔下更有一番新的情趣:“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竟会有重量,凝聚,滞重,连船也载不动。诗人超常的想象力可察可见。

4、“愁”的数量

朱敦儒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漫山遍野的飞花衬托出“无数”之愁,无尽的愁思立刻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眼中,春江水是愁人泪,怎流得尽淌得完呢?

二、“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从“愁”的内容来看的。

(1)有思念故乡的愁,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有思亲怀友的愁,如韦应物“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寄李儋•元锡》)。友人不在眼前,孤独的滋味让诗人万千感慨。

思念丈夫愁绪深重莫过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抒写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托了对夫君似红花飘落、如河水闲流、绵绵无绝、遥遥无期的浓浓相思和深深眷恋,真可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贬,心情沉重,就让清风明月带去对友人思念思念和牵挂吧。 (3)感时伤己之愁。陆游《卜算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黄昏暗淡时,凄风苦雨中,独自一人,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鸟在空旷的秋山黑夜凄凄啼叫,冷漠悲凉,这是凄苦的愁;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成追忆,眼前空余孤独的自己,这是无奈的愁;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愈感凄清,这是寂寞的愁;

(4)别离苦恨之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虽别离,但情深不断,情感越深,诗人之愁情更令人吁唏不已。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对别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咽难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友人一别,天各一方,举目四望,寸断愁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直抒离别之苦,凄凄愁情。

(5)忧国忧民之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世上疮痍哀伤悲叹,民间疾苦经年忧愁。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则是诗人借用传说表达自己化鹃啼归的眷眷心愿,表明自己虽然不得已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谓哀苦忧愁之至。

三、愁”字的写作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愁”写得川流不息,无尽无休。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愁”写得深重幽长。 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名单看“白发三千丈”真叫人无法理解,说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固然而长,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突出了内心深重幽长的愁绪,并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渲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3、运用移就的手法,把“愁”写得无比凝重。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之深重,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了。

4、运用似人的手法,把“愁”写得富有人性。 张先在《天仙子》中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诗人本想借听歌钦酒来解愁,但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喝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睡过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清,愁却未曾稍减,句中赋予“愁”以人性,使“愁”像人一样具有感情。

5、运用衬托的手法,把“愁”字写得苦闷难吐。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屋楼。爱上屋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中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回顾少年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苦难吐的心情,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词人以苦衬会,以有写无,以无写有,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无处倾吐,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诗人的心情往往在苦闷中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度,他们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不被愁完全束缚住,从愁情中挣脱出来,铸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以李白为例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豪情万丈地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榭又清发。

意气奋发地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洒脱达观地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五、诗人 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所以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磅礴的词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 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所以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磅礴的词句。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总结“愁”也就成为诗人笔下恒定的感情浪潮。

悠悠助学情

悠悠学子情

悠悠母校情

悠悠母校情

悠悠母校情

悠悠端午情

悠悠同窗情

悠悠父母情

悠悠母校情1

唐宋词愁情赏析

悠悠愁情  教案
《悠悠愁情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