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2年9月27日)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现就加快推进重庆农业现代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市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三化”进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进“三化同步”,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顺应重庆农村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人口多资源少、山地多平坝少、条件差基础弱,是重庆的基本农情。基于这样的基础条件,必须走出一条集约利用资源、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出效益的发展路子。特别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农村资源人均占有量提高,为农业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有效地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了“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的科学判断,欠发达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群体的绝大多数是农民。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局的繁荣稳定,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市的全面小康。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才能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4.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农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探索有特色、高效益、切合重庆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5.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城涉农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市农业现代化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耕地保有量32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00万亩,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0%,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区域性农业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农业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产品优质率、商品率分别达到73%、67%,农业土地产出率增长40%以上。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多元化的农村融资体系基本形成,“三权”抵押融资、农业信贷担保能力分别达到1000亿元,农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达到5%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全覆盖。农业经营体制更加完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有组织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6.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现代化跟上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城乡互动、资源共享、要素对进。

——坚持确保供给。守住口粮基本自给、耕地面积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条底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坚持效益优先。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建设竞争力强、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合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7.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两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渝西”现代农业示范带和主城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烟叶等11个产业,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两翼”地区打“绿色”牌、走“生态”路,重点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渝西”片区成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建设,打造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保供基地。主城郊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8.稳定发展基础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10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和20个市级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保障口粮自给。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渝遂高速沿线为重点的优势蔬菜产业带、以武隆为重点的高山蔬菜产业带、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加工蔬菜产业带,建成主城、区县城和集镇三级蔬菜保供基地。大力推进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稳量提质发展生猪,年出栏量保持在2000万头左右。 9.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做强做大柑橘产业,新建标准化果园100万亩,改造老果园20万亩,晚熟柑橘达到120万亩,总规模达到30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配套加工能力。大力发展以牛、羊等为主的草食牲畜,年出栏肉牛120万头、山羊400万只,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禽类产业。加快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养殖,打造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在“两翼”地区新建中药材基地50万亩,积极发展农业生物医药产业。

10.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坡耕地等,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伏淡季水果面积达到300万亩,产量达到300万吨。实施茶业“振兴计划”,规模化建设现代茶园,打造渝东南高山名优绿茶区、渝西特早名优茶区和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区,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提升辣椒、花椒、金银花等特色产品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蚕桑、烟叶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支持每个区县重点发展2—3个特色产业。 11.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特色产业同步发展,扩大产地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深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中坚作用,带动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

12.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的要求,扎实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10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增强其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信息的聚集效应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强招商引资引智,进一步扩大农业开放,促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

四、推进技术集成化,切实增强农业科技支撑

1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比例。建设现代化农业科研院所,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融合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各类经济主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由首席专家领衔、300名高级专家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团队,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集成,努力在品种改良、节本增效、循环农业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14.加强良种繁育和新技术推广。建立完善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良种繁育体系。实施农业良种创新工程,引进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农业新品种。在种植业方面,建立100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快海南南繁基地提档升级;在养殖业方面,建设100个原种场、1000个扩繁场、10万个扩繁大户,形成引、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启动建设30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实施“121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完善区(县)、镇(乡)、村三级示范基地。加强动植物遗传资源和珍稀特色资源保护与开发。

15.强化基层农业服务。全面完成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启动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创新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管理机制,探索“服务在乡、管理在县”模式,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制度。加强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确保5年内涉农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以上。推进“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推行专家大院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0万户。

1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办好一批农业高职、中职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涉农专业。建设4000个农民“田间学校”。深入推进“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00万人次。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五、推进农业信息化,全面活跃农产品市场流通

17.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完善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乡镇4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将双福农贸城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区县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作用,加快推进“两翼”17个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逐步完成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主城冷链集散中心、区县冷链集配结点和产业基地小型冷冻库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企业,打造长江上游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到2017年,全市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到45%,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5%以下。

18.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全面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大力扶持农产品市场流通,减免与食品、农产品有关的市场建设配套费等税费,降低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摊位费和租赁物业费。发展100个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培育100万名农村经纪人。推行订单农业,广泛开展“农超对接”等直销模式,着力发展社区直供直销连锁店,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直接对接率达60%以上。办好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各地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挥农畜产品交易所的作用。新建一批重庆农产品对外营销平台。

19.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建立完善供求信息预测预警平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实施“金农”工程,构建市、区(县)、镇(乡)、村4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12316”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政策、市场等综合信息服务。

20.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监管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基层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现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社、检测全覆盖。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注重农业品牌培育,鼓励创建重庆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

六、推进发展机制科学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21.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示范带动基地,推行“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

2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范办社、农民为主的原则,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多类主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产权明晰、平等民主、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经营模式。采取项目补助、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土地附着物、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入股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社,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3.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明晰完整、资产量化到人、管理科学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加强涉农贷款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发展涉农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扩大“三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规模,探索建立“三权”抵押资产回购机制。以农村土地交易所等资产交易平台为基础,加快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稳妥推进“地票”交易,累计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24.建立完善农业风险防控体系。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政府补贴保费的70%、农民承担30%的基本缴费标准,在重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建立主导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建成达到国际标准的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推进植物检疫防疫系统建设,开展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快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七、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化,努力改善农村面貌

25.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全面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新建改建干线公路6000公里、农村公路5万公里,到2017年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90%以上。支持开展县、乡道联网工程和自然村连通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不断改善农村交通和农民出行条件。

26.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农田水利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原则,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国土整治、综合开发、“沃土工程”等,完成土地治理42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700万亩。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基础,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整治,新增有效灌面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新增小水电装机120万千瓦。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

27.提升农业装备水平。重点发展农业小微型机械加工制造业,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蔬菜、柑橘生产和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建设。抓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农机具推广普及。实施“千社一条龙”计划,扶持发展100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立足现代农业园区,开展数字化、精准化农业技术应用,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28.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环境整治和基层民主管理。推进文化进村入户,办好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实施宜林荒山植树造林和庭院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开展环境连片整治,着力美化村容村貌。充分发挥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建设人行便道。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农村现存D级危房改造任务。搞好乡村规划,引导农民合理、集约建设住宅。坚持依法治农,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千百工程”,启动新农村示范县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镇和示范片。

29.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大力推进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扶贫攻坚。扎实开展三峡后续工作,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快推进整村扶贫,稳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创新扶贫机制,进一步强化集团式扶贫、“一圈两翼”对口帮扶,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将扶贫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倾斜。

八、切实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30.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工作的统筹力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县、乡镇领导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百万民兵投身农业现代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度;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狠抓落实。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各级部门农业骨干人才到农业区县挂职副县(区)长、副乡(镇)长,指导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31.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原则,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快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财政设立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每年财政用于特色效益农业的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并力争做到每年增加20%。各区县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从事食品加工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在2017年前全额补助企业;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7年底;金融机构对农业新增贷款产生的营业税地方所得部分,给予等额财政补贴。 32.加强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整合各方面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加强对各项“三农”投入资金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方式,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分解到年度,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具体任务细化到田块,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计划落实到农户。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宣传、指导、激励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将“三农”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农业现代化进程专项考核制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改革的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当前破产企业有关

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