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上品社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临邑博文学校 徐敏敏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

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2、出示**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查,让学生观看了“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视频,补充了关于鸦片和鸦片花的图片。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通过组织课堂“小辩论”锻

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火烧圆明园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影片赏析: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欣赏后说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深化认识: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附注于实际行动。

第二学习主题:悲壮的抗争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共分两个活动主题“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培养爱国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教学准备:

1.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 2.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过程: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寻访刘公岛

一、导入

中国控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了解黄海大战和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爱国将领丁汝昌。

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2、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解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活动二:

1、观察14页上的三张图片,结合三张图片学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

2、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思考:马关条约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观看影片〈〈甲午风云〉〉

2、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资料的内容归结成几个方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思考: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 3.请写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

二、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活动三,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活动四:

1、请会唱歌曲〈〈Ma——cau澳门〉〉的小朋友唱一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六年级第一单元《悲壮的抗争》教学设计

临邑博文学校

徐敏敏

知识目标:

1、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2、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活动准备:教师、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等。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

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

二、讲授新课: 一:黄海大战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己的所闻与感想。

2、教师谈话: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4、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战场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战争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 二:战败原因分析

1、教师谈话:邓世昌等将士死的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狠狠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黄海一战中,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这是问什么?

2、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交流中国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谈话:面对这样的政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在及其不利的处境下,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辱的历史吧。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马关条约》的签订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活动二:《马关条约》的内容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思考:1)《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2)《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国外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4)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三:《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对我们的启示

1、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清政府签订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

2、学生小组讨论研讨。

3、学生交流《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危害。

4、教师小结。

5、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呢?从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什么借鉴意义呢?

6、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小结。

三、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一批清军爱国官兵奋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了。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中国人民掀起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高潮。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抗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故事会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故事资料。

2、教师出示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阻击战胜利的资料给学生观看。

3、学生交流观看的感受。

4、教师小结。

活动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资料。

2、播放有关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音像资料。

3、思考: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沈重的灾难。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活动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辛丑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

2、学生班级交流。

3、教师出示《辛丑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同时思考:《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4、教师小结。 活动四:阅读闻一多的诗

1、课件出示闻一多的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

2、学生朗诵,交流

3、小结。

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探求救国之路

董家镇全节河小学

徐业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戊戌变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失败的原因,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故事、人物传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一)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清政府是怎样的落后?怎样的腐败?

2、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的?

3、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负。

(二)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经过及结果。

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

3、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

三、补充“戊戌六君子”的资料材料,进一步明理。

四、导行。

导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会失败?

五,总结全文。

1、本课重在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2、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压迫,挽救中国都无从谈起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启示。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2、

教学准备:

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较少,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资料,孙中山的资料、故事。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影像、图书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理。

(一)辛亥革命故事会。

1、各组汇报搜集的辛亥革命故事资料。

2、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故事员。

(二)辛亥革命成败研讨会。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辛亥革命成败的看法。

2、教师做总结。

(三)学生总结会。

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三、深化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强国的意识

1、观看辛亥革命的有关电影片段。

2、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斗争,毫不气馁,矢志不渝。每位同学都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1.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欣赏、自由发言。

2、师: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也叫鸦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美丽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

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说明,边讨论边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示,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原因,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准备】

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

学生1: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中国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身体衰弱、家破人亡„„

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 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价。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准备】

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引言:鸦片走私给英国的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大的、惊人的暴利,这些魔头从中发了暴财,然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又是什么结果呢?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图片资料。

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鸦片危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讨论,把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在便于掌握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引导下,理解吸食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从而创设学生发自内心的民族气节。】

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边朗读有关的知识,边思考,在交流、探讨中理解炮子谣的真正含义。 预设:

学生1: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大炮和火箭。

学生2: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不仅仅是肉体、精神的摧残,更使人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学生3:鸦片让人们瘦骨如材、撕心裂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现实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初步理解鸦片对人们的危害。】

3、研讨: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学生根据所搜集文字、图片资料认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掌握学生的研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真正掌握鸦片走私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研讨、交流,理解和掌握鸦片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危害。】

4、学生交流研讨结果。 预设:

学生1:鸦片大量输入,鸦片战争前40年从中国掠走大约三四亿银元,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学生:2: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

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结果,进一步了解鸦片侵蚀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热忱。】

活动三:我眼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1、播放《林则徐》影片片段。

学生边观看《林则徐》影片片段,边思考相关的虎门销烟的原因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片段,初步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学习林则徐的民族气节,争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面及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做法方面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教师作指导。

3、学生班级交流汇报。

部分学生自觉起立进行提问,另一部分则对问题发表看法、理解。不理解的当堂解决。

4、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视视频资料,了解虎销烟的经过、结果等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教师让学生发表感想,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相关的评价。

5、学生研讨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按小组类别,由小组长阐述本组研讨情况,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共同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视频、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以及清政府、清朝官员的做法,增强学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认识。】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活动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学生阅读课本5页内容

1、小组内交流鸦片战争经过、结果。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 预设:

生1:由于禁烟的原因,英国以荒谬的借口侵略中国。 生2:英国侵略者厚颜无耻,颠倒是非、黑白。 生3: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值得称赞。

生4:清政府软弱无能,清朝官员昏庸贪婪、不思进取„„ 生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告终。

2、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教师询问学生感受? 预设:

生1:丧权辱国,没有尊严。 生2:没有民族气节。 生3:卖国求荣,没有羞辱感。 生4:真是些无用之才,太丢人!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梳理,指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相关资料后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民族自豪感,对清政府、清朝官员的丧权辱国的无耻做法,也让学生产生憎恨。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气节。】

三、情景对话、感悟表达。

1、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作为清朝国民、清朝政府官员、清朝政府皇帝你应该怎么做?

2、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

3、回到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过激想法等,教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要从做人的基本道义和原则出发,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亲自体验鸦片战争的危害,珍视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并通过学生的感想、感悟等,进一步树立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爱国爱家的思想,争做有骨气、有气节、有能力的新时代的社会栋梁。特别是回到现在的设计,更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

四、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罂粟花图片

师:现在看到这美丽的罂粟花,你又有何感想? 生:自由发言。

2、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师挑选部分作品班内交流。 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重新审视罂粟花,培养学会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

五、小小外交官

模拟《南京条约》签订现场,中方代表、英方代表如何进行唇枪舌战的!

(在讲台上摆几张桌子,两边站好各自的队员) 学生进行辩论,下面的学生也分成两队进行助威。

【设计意图:既模拟了当时的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情景,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我成长、我快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能评价自己或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自身感受到:不仅学习到了先关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还收获了课本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继续。】

第二活动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

学生默读,自己体会诗句的含义。

师:雨果的诗句里说的是什么事件?它说明了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学生试着叙述,不足的学生可起立直接补充,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雨果的诗句,初步体验美丽的圆明园,让学生感悟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东方建筑是如何的让人为之赞叹和震撼的!】

二、观看视频、交流图片

1、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焚烧场景视频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必要时可做些记录! 学生就观看情况谈看法、想法: 生1:这些侵略者太没有人性了! 生2:简直是禽兽不如!

生3:他们根本不是人,损人利己! 生4:不论黑白,只为自己的私欲„„

2、小组论坛

分析小组,各自交流、体验所收集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谈感受:

生1:如果圆明园遗留下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生2: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

生3: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丽宫殿竟然被无耻的强盗付之一炬!既可恨又可气!

生4: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

师: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三、合作探究,感悟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 重点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 生1:英国人蛮横无理,不分黑白! 生2:颠倒是非曲直,简直是强盗! 生3:清政府软弱无能,任人宰割! „„

小结学生讨论情况。

2、自学课本第9页内容:

观察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分析清政府腐败无能。 讨论鸦片战争的走向,研究英国人的动机。 学生根据资料探讨交流,集体总结。

3、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详细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当时清政府的社会现状及中国的社会变化!

4、班内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交流探讨情况,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感知、探究,让学生深刻领会颠倒是非地、罪恶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强国意识。】 4.深化认识、展望明天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付诸于实际行动,以自己的学业成绩和渊博学识来建设美丽而强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结合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感想,提高学生的民族气节,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

课堂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圆明园的残恒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附:

板书设计:

血泪国耻

屈辱的开端

内: 有志之士

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战

清政府腐败无能

妥协退让

签订不平等条约

外: 帝国主义虎视眈眈

发动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既展示了教学过程,又重点点明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内外对比突出了鸦片战争的血泪国耻,教学目标明了,效果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组织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亮点:

1、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自由、自主、自信还给每一个学生。本节课通过组织“情境引入——互动交流——感悟表达——深化认识”

四个活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四个活动互相联系,互相递进,使本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展示出学生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2、遵循“开放生成”的教学原则,让个性、灵动、精彩在课堂里闪烁。 教学时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课前收集,班内展示汇报,最后知识深化、提升,把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德育渗透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达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的,根据课程的特点,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话如泉涌,情感越发丰富起来,课堂也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不足:

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重点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经历、体验感悟,了解鸦片战争真正原因,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激发爱国热情,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使用建议:

本课我引导学生按照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老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邻国国土、岛屿争端引入,实行倒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六年级品社第一单元

六年级第一单元品社试题

六年级上册品社

六年级上册品社

六年级上册品社

六年级品社第一单元复习题2

六年级品社上册教案三四单元

六年级品社上册简答题第三单元

三年级上册品社第一单元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品社试卷

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推荐)
《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