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1: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下称《金翼》)是林耀华教授1940年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陪伴他患病的妻子,余暇时间根据其对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的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本人在1936年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的一年半时间的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

一, 《金翼》内容概括以及本书目的

《金翼》是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家度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故事梗概: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

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二, 本书提出的理论以及思考

《金翼》是从历时的角度去描写的,又阐述了共时性的研究。一方面他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再有表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稳定的一面。共二十一章内容。看似是以黄东林为主角根据其年龄成长所经历的事情所写成的小说,实际上是顺着时间的路线,把农村可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详细的阐释。

本书最后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两个有联系的家庭的详细历史。这是用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所进行的研究。作者希望这本小书能为人际关系的深入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原理。 问题一:从两家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出什么呢?应该怎样通过对家庭历史的剖析来解释支配人际关系的那些原则呢?

作者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他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的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当这个框架结构被破坏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这

种体系的平衡(东林的祖父去世)。

但是有时候拉断了橡皮筋或者抽出竹竿时候用的力太大,会使整个人或者群体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东林祖父去世-被哥哥排挤取笑-闲逛-卖花生-和姐夫认识-开店)

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和纷扰之间,摇摆于平衡和非平衡之间。我们除了了解人们为了保持均衡,通过不断的调整内部关系以便彼此联系之外,还应看到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技术,行为,符号以及习惯的影响,这些总合称为“文化”。这些技术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及环境不同而异,它们制约着每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与其他哪种人往来,因而也就为他的体系和结构的组成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在我们研究人际关系时,自然不能只看到那些处于均衡状态的人们及其相互联系,还应注意到影响和干预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文化环境。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详述张,黄两家的故事,仔细描写他们的日常活动并小心的剖析各个人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勾画出张黄两家各自命运的变迁,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

问题二:我们所说的“变迁”就是指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那么是什么力量能导致变迁产生,即破坏存在着的体系呢?

有四种力量能使平衡垮台,体系破坏。

第一,物质环境的变迁促使适应于它的技术变迁,结果带来了这个体系内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二,由于一种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也会导致人们日常关系的变迁。

第三,人物以及班底的变迁也会促使人际关系变迁。

第四,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时也会促使这一体系之中成员间关系的变迁,并波及这一体系的所有成员。

三,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什么,能从本书中获得什么

1,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一板一眼,描述的每个场景都像画面

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管是在店里做买卖,还是在家里

和家人相处,或者是出生的仪式,结婚的仪式,死亡的仪

式,都恰到好处的描述到位。十六万字的篇幅,却涉及到

了一百多号人近四十年的家族成长历史,而且叙述之详尽

全面。

2, 在写作体裁上,运用了小说体裁,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中国旧社会的农村,与同类著作相比,在内容上不仅系统全面的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文化现象,而且还描述了这个社区的历史变迁,最突出的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社

会观念的进步两个方面。

3, 在写作角度上,后来作者接受采访说,本人就是书中的小

哥。作为一位出色的人类学者,作者将自己家族的整个发

展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用他者的眼光站在他者的角度上观察自己的家族。

参考文献:

【1】 王兴周 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金翼》评价

【2】 庄孔韶 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2004年1月

【3】 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4】 石峰 民族志文本的本土实验——评《金翼》与《银翅》

贵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读书笔记120321

《金翼》

《金翼 》书评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