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翼 》书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键入公司名称] 《金翼》书评

[键入文档副标题]

Acer [选取日期]

姓名:张琴 班级:社会学1302 学号:2013311201017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金翼》书评

一、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学术经历:

林耀华在闽东乡镇汉人家庭长大,念过私塾,,长期在民俗生活中耳濡目染,直到赴省城和出国深造为止。20世纪20年代,就读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先生,接受社会学、人类学训练。1936年,他利用从闽东田野调查得来的资料完成硕士论文《义序宗族研究》,驾轻就熟地将私塾国学知识、乡村民俗事象与社会学理论视角融为一炉,分析了中国宗族社会的结构功能,引起学界的重视。1937年,先生到哈佛大学转攻人类学,接受系统的跨文化研究训练。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利用余暇,根据他在闽东家乡的生活经历,以及1936~1937年之间做的两次田野工作,写成小说体著作《金翼》并在国外发表。《金翼》、《义序宗族研究》两本书成为汉人社会研究的学术经典。

学术贡献

30多年来,他应用人类学知识为新中国服务,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起源论研究,其著作《从猿到人的研究》使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转到新的方向。他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内容侧重中国,兼顾世界,是目前中国阐述原始社会史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辑成《民族学研究》一书。他自1941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中华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传记已被多种国际名人传收录,如美国《世界名人传》第

6、7版,英国《当代成功的国际名人传》和日本《文化人类学事典》等书。

主要著作有:《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凉山彝家》(194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二、写作背景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以福建闽江流域古田县岭尾村及所在乡镇的个人生活经历为蓝本,在哈佛大学完成的著作。该作品1944年以《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为题(TheGoldenWing: A Fami-lyChronicle)在美国纽约首度出版。后来,林先生接受太平洋关系研究所何兰德(W.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L.Holland)的提议,在成都燕京大学对《金翼》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新的一章(第21章)理论分析,并于1948年再度以《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6(The Golden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ChineseFami-lism)为名在伦敦出版。

《金翼》英文版一出,就在人类学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海外研究和解读中国特定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读物之一。吴文藻先生曾向日本学术界举荐此书并且英美日等国享有权威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广泛的评论、研讨和介绍,评价较高。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大学的人类学系还把此书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主要参考书。

三、主要内容: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故事两个主要人物是黄东林和张芬洲,东林是芬洲的内弟,在东林的祖父去世后,黄受到了大哥东明的排挤,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两人均因红火的店铺生意赚了钱,家族兴盛起来,并且都盖起了新房。张芬洲抢占了据说风水最佳的“龙吐珠”宝地不与东林分享,黄东林只好在旁边选了一块地。然而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本来处于同样地位的他们,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四、对我的启发

理论:

作者采用均衡论的视角,勾画了由竹竿和皮筋所组成的框架结构。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而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人际关系处在一个平衡的网络中,每一个点都代表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化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当有人死亡或者离开,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快失衡的位子会被取代,建立新的平衡。但如果作用在这个体系的干扰力太大以致干扰力被取消后个人或群体却不能恢复原状,则体系继续一种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确立。

作者将“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称之为变迁,然后分析了导致变迁产生的四种力量。分别是物质环境的变迁,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人物及班底的变换,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也会使这一体系中的成员受影响。这种力量伴随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交性动物,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社会,他总是会存在与各种各样的体系之中,(比如:家庭,学校,公司,国家…)所以每个人都身处在一张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力量推动变迁,所以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才是永恒,人类生活摇摆于均衡和非均衡之间。

借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本身: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学习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像所有动物一样,处于这些过程的控制之下。正如作者所说:左右我们命运的“风水”实指人类社会本身,而“上苍”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人即时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具有偶然性,但其实早已由他的善恶本性所决定了。就像主人公黄东林,正是他不屈不挠,善良勤恳的本性使得他能够在变迁*的乡村社会带领金翼之家走向繁荣,而他的这种良好品质来源于他的祖父并且又传给了他的后代,使得金翼之家可能继续繁荣下去。这种关于人类本身性的深刻命题撼动了我的心灵,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看,一些已走过人生大半旅程却依然平庸的人,常常嫉妒身边突然就“走运”了的人,报怨社会的不公平自己的机会太少,却没有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他们不俗的特质和抗争命运所做出的努力。

研究方法

作者采用了社会人类学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方法。他以参与者的身份,“自观”的进行研究(emic),直接的、从该社会内部进行的观察。这使我想到课本上关于阐释性的问题,作者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作为书中家族的一员,他亲身参与了几乎所有写下的的家族历史,所以他的体会是十分真实的,能够很好的向我们传达研究对象(30年代中国传统农民)的经验和感受,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人类学家在解释的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理解偏差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肯可能广泛借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类学家都有这样独特宝贵的经历。

同时,作者又运用了科学的方法,透过大大小小事件的叙述,从微观到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它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写作方法:

作者创新性的采用了小说体裁,将所有收集的社会学材料重新加以重组,有机地融化在故事情节里,使得原本生动丰富的历史事实不至于桎梏在艰涩的论著形式中。于是通过描写黄东林在城里的生意的经营"我们对当时市镇经济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描述黄家为建房准备木材而陷入的纠纷" 巧妙地旁释了当地的司法体制.通过家族内外的纷争冲突"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变迁意义.通过对张黄两家族的婚丧喜嫁的细致描写"我们对当地的礼俗习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不了解《金翼》的人觉得这就是一本小说,但是又有些不同于小说。不同于标准化分析的社会人类学论著,《金翼》所传达出的细腻细节更容易被读者所感知。在写作手法上采用对比了的方式,描写张黄两家的一盛一衰。指出了这两家的盛衰并非偶然的“风水”,而是由这两个家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法、个人的特质和适应能力所决定。

五、批评与反思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曾尖刻地评论《金翼》,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他们的眼光看来已被私人而不是公众的经验产生的偏见所歪曲了”。他实在批评《金翼》作为人类学作品却采用小说体裁的的虚幻性。尽管林耀华在序中强调了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包含了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历史,并且书中所描绘的每个事件从本质上讲都是真实的。但既然称作小说,评判就应该遵循小说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尽管小说来源于生活,但它并不是完全与现实生活重合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想象、夸张和虚构等艺术手段,也就是说,小说不是现实,而是作家个人的心灵世界,这种心灵世界是不能和现实世界对应的,是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它具有不真实性。在序言中,弗思称之为集真实的观察和想象的再现之达大成。问题是,当一个人类学家在实地调查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时,是否还符合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原则?这样写出来的著作还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吗?将文学创作与人类学研究相融合,这既是《金翼》的最大亮点然而也是他的致命弱点。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金翼》

《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牧业年终总结

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 》书评
《《金翼 》书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金翼之家 书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