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一,教学观摩课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曲《美丽的凤尾竹》。 二,教学重点:

1.全曲内容讲解。 《美丽的凤尾竹》全曲有:

(1)引子(1至14小节)——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节日的早晨。

(2)第一段(15至133小节)——为优美的“舞曲”。有巴乌的“领舞”,有巴乌、高胡的“对舞”,有全乐队的“群舞”,有其他乐器的“伴舞”。展示云南各民族的青年男女欢乐、愉快的情景。此为全曲的风格部分。

(3)第二段(第138至192小节)——为快板。强烈的舞蹈节奏情绪与强音的快速演奏,在最短的时间里渲染出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此为全曲的主体部分。

(4)尾声(第193至204小节)——欢乐、热烈的“群舞”情绪中结束全曲。

2.全曲演奏的技巧分布讲授。 (1)引子(第1至14小节)。

弦乐——颤弓长音演奏,细密、柔和,如清晨云烟雾帐,茫茫一片,给大地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以衬托巴乌风情描绘的演奏。 巴乌——平缓的三度、二度园滑的连音进行,描述云南民族风情与清晨万物复苏的情景。准确地演奏1-6或6-1的连音,系把握演奏好傣族风情音乐特征的一个关键技巧。

扬琴——和弦琶音的演奏,如小石击水掀起的涟漪,透出清新、明亮的气息,充满生命的勃勃生机。琶音演奏注意前疏后密,低音进行舒缓,高音紧凑,这是此类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 (2)第一段(第15至133小节)。此为不同节奏的舞曲表现段落。 A.第15—24小节,巴乌用声音刻划“领舞”的音乐形象,其

6和

1的滑音演奏都能体现傣族的音乐特点,应注意把握。其低音与弹拨组成的节奏伴奏要演奏出柔美的情绪;

B.第24—33小节,巴乌与高胡及弹拨乐的三重奏,有如舞蹈的“双人舞”,巴乌、高胡二者之间要求相互呼应、衔接,宛如情

1 人的窃窃私语,表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爱慕、羞涩、喜悦心情。其间,低音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伴奏须注意与巴乌、高胡在音量上的协调,不能“渲宾夺主”,而是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力度。 C.第32—56小节,是巴乌与高胡、二胡、笛子的重奏,直至全乐队的“群舞”性演奏。此间,声部错落有致,互相衔接,此起彼伏,形成一个小高潮。故各声部要注意交错、呼应。

D.第57—64小节,再现巴乌与高胡的二重奏,要求如前;低音要注意在电子琴上演奏pizz(拨奏)的效果。 E.第65—74小节,弹拨与管乐的对奏,一连串的和声叠置下行,第71和72小节的“变调和弦”的运用,造成曲调的色彩明显变化,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F.第75—133小节,是一整段3/4拍子的、与前面旋律主题有异的第二主题的乐曲演奏。电子琴用双簧管音色模拟笙的演奏效果,要注意手指如气息般地“呼吸”。

其中,第93——109小节,弦乐与巴乌、高胡的对奏,要求有层次感、起伏感。

在第75—133小节的此段中,低音与弹拨的圆舞曲节奏感,要注意不要“跳”,而要“拖”的感觉,以塑造脚步“擦地”旋转、舞动的一种舞姿形象;扬琴的“分解和弦”演奏要象流水、波浪般起伏、流畅。打击乐的“0 XX 0X”要轻柔,有轻盈感,即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G.第134—137共4小节,系由3/4转为2/4的过渡,以便转入全曲第二段。

(3)第二段(第138—192小节)。此为快板的段落。 A.第138—157小节,为强烈的“踢踏”舞蹈节奏感。

B.第158—173小节,为弦乐与笛子具有开放性的主题旋律;弹拨与低音的进行要流畅,体现一种向上、向前的情绪。

C.第174—188小节,为情绪激烈、欢乐的16分音符演奏的高潮。其中,由弱渐强,再由弱渐强和密急的16分音符,特别是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等,是此曲中,同学们演奏最难的部分。演奏要求:平稳,清楚,且随音乐情绪变化而有强弱的变化;半音进行要注意音准,清晰而准确。

D.第189——192小节,变节奏为3/4拍子。此段应认识:一,管乐、弹拨强烈的“踢踏”节奏与弦乐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

2 二,低音的节奏与旋律声部所形成的综合节拍(实际上的3/8拍子)

全第二段的演奏要注意:乐器发音清晰,节奏稳妥,表现力丰富。 (4)尾声(第193—204小节),是在第二段演奏基础上,一鼓作气,造成最后的高潮和全曲的结束。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保持全曲的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楚、准确,情感要充沛、激动。总之,要保持塑造《美丽的凤尾竹》的完美艺术形象的高度兴趣,最终造成全曲至此的最热烈的情绪和最大高潮。 3.全曲演奏。

找出演奏中的差距,以利继续训练。 三,教学方法 1.分段训练;

2.不同乐器组合训练;

3.重点指导个别乐器和分部乐器; 4.突出转调部分;

5.讲解快速16分音符演奏的特征、方法; 6.贯穿乐器间的协作、配合。 四,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总的说来是贯彻“教书育人”的总体思想。这仅是一首合奏曲的教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最终教学的长远目标。但,作为教学,须有长远的目标和最终目的的思考与准备。这种思考应贯彻于教学的每一步骤。下面就是关于最终目的的一些要求。

1.增强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

2.增强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

在“独奏”中敢于“一马当先,当任不让”; 在“重奏”中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合奏”中做到“不苟且偷安,坚守岗位”; 在“伴奏”中做到“能作人梯,甘当绿叶”; 在休息不演奏时能做到“保持情绪,伺机参与”。

总之,培养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在与人合作中,在自己“不能参与”等的各种环境中,都能正确地对待,并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参与,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成熟、完美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

3 学生有质量地参与社会,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茉莉花》

教学对象: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笛子合奏课小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合奏练习,培养学

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吹奏、评价、调整,准确生动地塑造音

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复习单吐与双吐,学习颤音和上波音的吹奏方法,

完整地进行乐曲合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成合奏练习,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

吐音技巧和颤音、上波音在合奏中的运用;吹奏音准及切分音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阶段目标:基本练习训练学生吹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而且通过二声部训练培养相互聆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通过聆听监控合奏的效果。学习双吐的吹奏方法,为后面的演奏做准备。)

1.过渡语: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音乐的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上竖笛合奏课。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合奏曲《小鸭子》的第二乐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乐段,先来做基本练习。(出示课件)

2.二声部音阶练习:请1组同学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注意四小节一换气,希望大家相互聆听,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 (1)你用了怎样的吹奏方法?(连音吹奏)

5 (2)请同学们从音准、气息、整齐、和谐等方面回答我们哪些地方吹奏的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回答)

(3)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提示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再来奏一遍,听听是不是更加和谐。(二声部互换)

3.师:要将旋律变得跳跃、轻快起来用什么演奏方法?(断音吹奏)。 出示:单吐练习

学生单吐练习,注意先上行,后下行,速度要平稳,两小节换气。

老师评价

4.双吐练习:双吐注意吹得要均匀。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5.师: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更加有难度,注意一小节换气,要求清晰、平稳。 出示: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6

复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练习过程中的相互聆听、配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过渡语:刚才的练习中,同学们非常认真而且做到了相互聆听。我们把上节课练习的合奏曲《小鸭子》第二乐段复习一遍。要求:还是注重听,既要听自己声部吹,还要听其他声部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和谐统一。

2.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老师钢琴伴奏 学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一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乐曲《小鸭子》,将不同的表现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入到乐曲中,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欢快的情感,体验合奏的快乐。)

1.过渡语:同学们吹的很到位,注意„„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续写小鸭子的故事。

出示: 小 鸭 子

2.我先给大家吹一遍,你们来体会一下这个乐段表现了小鸭子的什么形象或什么动作?(老师范奏) 学生回答形象。

7 3.我们再划拍唱一唱,边唱边感受。因为F调比较高,我们用D调来视唱。

集体划拍演唱。(老师弹琴) 第二课时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4.演唱和演奏会让人感受出不同的效果,我们再拿竖笛用F调视奏一下,注意双吐吹奏要准确、速度平稳。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5.我们来看看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长一短),在音高上呢?(一高一低),在力度上呢?(一强一弱) 6.同学们唱一唱前四小节,把力度表现出来。(老师钢琴) 7.再用竖笛吹吹,注意力度变化。(集体吹奏,老师钢琴) 8.其实我们总结的这些特点也就是整个乐段所体现的特点:清晨,小鸭子们从窝里走出来,它们有的互相问好:“哎!你好你好!”有的在眨眼睛,有的摇头摆尾;有走的快的,有走的慢的;最后走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我们再来完整的把小鸭子的形象塑造出来。同学们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准确表现出了刚才总结的特点。请木鱼和铃鼓的同学来给我们伴奏。

集体吹奏 集体评价

8 9.大家初步体会到了小鸭子的不同形象,我们再分别把它们的形象表演出来。 出示:合奏谱

(1)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二声部作为织体,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三度音程配起来非常和谐、动听。同学们拿起竖笛来视奏。 (师弹琴)

(2) 哪个地方是难点?谁能帮大家解决难点。

师吹一声部,集体吹二声部。木鱼伴奏

(3)师:第三声部作为低音让整个乐曲更加丰满。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练一练。

老师指导学困生。

老师弹奏

一、二声部,集体吹奏第三声部。

(4)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三队小鸭子的音乐形象。这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吹、边听、边唱,“唱”是指在心里歌唱。

合奏乐曲(老师钢琴) (四) 认识上波音和颤音: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和对比学习上波音和颤音,掌握其吹奏技巧,并把两种装饰音加入到乐曲演奏中,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音乐形象。) 1.过渡语:听到同学们的笛声,我好像看到了池塘边的小鸭子们正一步一步的向我走过来!你再来听听这两种演奏又表现了小鸭子什么形象?

9 老师吹奏:第一种不加上波音的sol,第二种加上 学生回答

2.师:音乐非常神奇!我们来认识音乐中的两个好朋友! 3.认识上波音: (1)上波音定义:(请一位同学快速读一遍)上波音是装饰音的其中一种,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出示:

(2)教师范奏,学生练习,提醒时值要吹够。

(3)我来考考大家:老师吹一个基本音,学生吹一个上波音。

老师教3和4的上波音吹法。

(4)我们再一起来表现这部分旋律。(二声部上波音合奏) (5)通过刚才两种吹奏,对比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还有一个朋友也能表现生动的画面,听我给大家吹奏一段。看看它表现了什么? 老师演奏:乐曲《化蝶》引子部分。

(6)你知道这是哪一首乐曲吗?它表现了什么?(它表现的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7)我是怎么吹的?这是什么音乐记号? 4.认识颤音:

10 (1)颤音定义:(同学们快速读一读)颤音是由主要音符和它上方相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演奏而形成的的一种装饰音。颤音用tr记号来标记,如果演奏的时值较长,则用

记号来标记。

出示:听我吹一吹,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在演奏颤音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3)两个同学一组练一练,互相检查。 (4)我们来吹这几个音:学生吹颤音

(5)小鸭子可以先后出现,还可以一起出现,我们来吹吹这个乐句。

集体合奏三个声部 5.完整演奏乐曲:

(1)师:好,让我们带着波动的旋律,一起来完整合奏这一乐段!注意我们总结的特点和装饰音。

集体合奏乐曲第一乐段,吹完后学生评价

(2)完整合奏乐曲:天刚朦朦亮,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从窝里走了出来,它们不停地拍打着翅膀,左右张望着。终于,它们看到了自己的小主人,紧赶慢赶地跑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把小主人围了起来,

11 它们一起唱着那动听的歌!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竖笛来表演这个生动的画面吧!(出示课件) 集体看合奏谱,完整合奏乐曲。(老师钢琴)木鱼、铃鼓伴奏 (3)大家表演的太好了!我们班有一个小乐队,乐队的同学为了这首乐曲在课下进行了排练,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表演,我们将会听到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老师指挥集体演奏)竖笛合奏+乐队 (五)小 结:

今天我们通过集体合作,用竖笛合奏塑造了小鸭子的形象,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了“小音符”和“小竖笛”的神奇,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生动的事物,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炫丽。

本节课学生不仅在合奏中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发合奏的乐趣,更是培养了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总结。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新、更有效的器乐教学方法。

大班民乐欣赏:紫竹调 民乐欣赏《紫竹调》 (大班)

设计意图: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让孩子初步了解基本知识,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结合现在孩子学乐器热,特设计此活动。希望以点带面,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体验乐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乐,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1.《紫竹调》录音(独奏与合奏)

2.古筝一架

12 3.图片四幅: 高楼大厦 热闹的马路 江南

田园风光 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4,录像 (1)热闹的街口 (2)江南美景、(3)

合奏《紫竹调》 活动过程:1.欣赏民乐《紫竹调》

幼儿可以闭着眼睛欣赏

2.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

“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出示古筝,了解它的简单知识

“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 (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3)熟悉古筝音色

“古筝的音色特别好听,现在,你可以过来弹一弹, 听听它发出的声音。”

(4)“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3.欣赏乐曲第二遍(老师弹) (1)提问:你听了感觉怎样?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缓慢、优美的乐曲。

(2)出示四幅图,教师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这四幅图中,有二幅表现的就是乐曲的内容,请你再次欣赏,然后把这二幅图选出来。”

4.欣赏乐曲第三遍

(1)自由讨论

(2)幼儿回答

(3)“接着请你边听音乐边来看两段录像,看看到底适合什么内容。”

提问:这下你知道了吗?再次肯定录像与图片内

容。

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正是描绘了江

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

觉。

5.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民族乐器,象二胡、琵琶、笛子等,这些乐器除了可以进行独奏,还可以进行合奏. 现在请大家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你可以学一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也可以轻轻地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来表现。”放录像配音乐

“民间音乐中还有很多好听的乐曲,我们下次再来欣赏好不好?”

器乐合奏训练之我见

创意节目(器乐合奏)策划

小学器乐合奏的组织编排

观摩课教案

观摩课教案

观摩课教案

观摩课教案

从合奏课程视角探索器乐演奏教学的新思路

器乐教学教案

民族器乐教案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