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京郊十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感言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6: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京郊十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感言

2008-1-22 阅读次数: 382次

今年三月以来,北京农学会受市科协的委托,先后对延庆县里炮村、石佛寺村,密云县蔡家洼村,门头沟区冯村、樱桃沟村、上清水村,顺义区北郎中村,平谷区凋窝村,房山区琉璃河村、庙儿岗村等10个村进行了调研,收获颇丰。我们深感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方针政策的英明,广大农民和各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推进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回顾试解

“新”农村是相对解放前的“旧”农村而言,所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是“推进”。党中央此次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正是在对我党建党以来、建国以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精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而拨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新农村建设早就开始了,我们理解,党的新农村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区、根据地新农村建设。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农民当家作主,打土豪分田地,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主要任务是政权建设。这个时期从土地革命一直持续到1949年全国解放,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农民在人民战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第二个时期是全国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个时期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使翻身农民走出苦海。之后,对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要求过快、过急。党在农村采取的一些政策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致使生产力受到破坏,大部分农村山河依旧,农民苦不堪言,1977年贫困农民达2亿,谈何富裕。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起至今,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转机,涌现出了江苏华西村、北京窦店村、天津大邱庄村、河南史各庄村等为代表的许多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他们的经验已具有“20字方针”的萌芽,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这种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仍是局部的,甚至是极个别的。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免税、农机直补、粮食直补、城乡统筹„„等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坚冰已经踏破,航向已经开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艘巨轮,正在破浪向前。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一)数字的表征

1.10个村中,2006年人均收入大大超过同期全市农民年人均收入水平的有9个(90%),只有一个村(10%)低于同期全市农民年人均水平。这是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的标志。

2.这10个村15年前毫无例外都是穷村,其人均收入都低于同期全市农民年均收入,有4个村收入在年人均100~200元,甚至零收入的极端穷困村。五年奋斗之后,除了冯村、北郎中、石佛寺3个村之外,其它7个村仍低于同期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水平。可见农民由穷到生活宽裕经历了整整10~15年,如果从我们党执政时算起则经历了40~45年,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在这10个村中,因其发展所采取的对策,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纯农业型4个(樱桃沟、里炮、北郎中、庙儿岗占40%);

(2)农、工、商并重型2个村(冯村、蔡家洼村占20%);

(3)民俗旅游型4个(川底下、凋窝、石佛寺、将军关占40%),这里要指出的沾“农”字共占6成,完全占“农”的有4成。

(二)数字的内涵

我们从上述简单而耐人寻味的数字中,看到10个村脱贫致富的大致脉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10个村有共同的特点和经验。

1.干部是决定的要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有勇、有谋、先人后己、心系集体的致富带头人,门头沟樱桃沟村就很有代表性。1990年樱桃沟村农民在百花山下长期处在贫困之中,1992年,转业军人李在军放弃到西城区端铁饭碗的机会,带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美好愿望和决心,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山民生活。他凭着在部队中锻炼造就的坚强意志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好作风,说服群众认清樱桃沟长樱桃的传统优势,把个小、味差、低产的山樱桃改造为个大、味美、高产的洋樱桃,在李在军的带领下,全村农民依靠科技搞了一场大樱桃革命,经过了近7年的努力,上千亩大樱桃基地建成投产,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城里人上山采摘、尝鲜„„山村人民终于送走了贫困,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好生活。樱桃沟虽古已有之,但樱桃沟美名扬天下只是近几年的事。如今,山村人民无不喜笑颜开,无不夸他们的村支部和李书记。这10个村几乎都有如此动人的带头人的故事。他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动员、带动、组织这支农民主力军,去从事自己解放自己,劳动致富的伟大事业。

2.经济是基础。选准致富的支柱性产业。我们所调查的这10个村,都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和致富的产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从他们的经验中要选准致富产业,关键在一个“准”字。如何在“准”字上下功夫呢,他们各村的产业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首先看准已有的资源、已有的优势,也就是先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下手。例如延庆里炮村苹果产业已有历史,群众对苹果栽培技术了如指掌。延庆国光苹果,特别是小国光素负盛名。里炮村的党支部,特别是张秀云书记提出要防止“捧着金饭碗要饭”,还是要从这个传统的产业做起,他们几乎到了中国所有的苹果产区去参观、

学习、比较,他们发现小国光时代过去了,红富士成了希望之星,于是支部动员、组织、帮助所有愿意改接红富士的果农迅速实现苹果良种化和新的节水栽培、修剪技术,同时在无害化上下功夫,进而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终于使红富士成了里炮村的摇钱村,苹果使里炮村有了名气,观光采摘也像樱桃沟那样很快红火起来„„没有苹果就没有这一切。里炮村优质苹果产业的兴起再一次证明唯有选准了产业才有生活宽裕,才是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基础。

石佛寺村选定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则是一个特例。石佛寺是在八达岭路上听琴峡旁的一个小山村,历来靠山货维持生计,保持山区森林的原生态就成了石佛寺村民的共识。水关长村从村前沿坡而上是八达岭景区的最雄伟的一段,这里游人如织,林果所的树木标本园至今保存完好。90年代中期水关长城修葺完成开放,风景与古迹融为一体,这就成了八达岭景区内最富特色的一个景点,成了石佛寺村民赚钱的旅游资源,支部和景区管理局给每户一个售货摊位,另外,幽静林郁的山村成了世界建筑博物馆的藏身之地,形色各异的建筑标本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踏来„„石佛寺村的村民还能不富吗?石佛寺的情况说明民俗旅游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有特定的旅游资源为基础,石佛寺有水关长城,川底下有古民居,平谷凋窝村拥有湖洞水,石林峡两个著名景区,这些村因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才成为农村旅游的热点。

3.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课题

10个村的村支部都能高瞻远瞩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收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效果,农民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高度解读了循环经济。

庙儿岗村是北京市知名的食用菌村,房山食用菌的产量占北京市的60%(约年产6万吨),而庙儿岗村的食用菌产量占房山区的60%,庙儿岗是靠种植食用菌富起来的。但是几乎同样重量的废弃的菌棒怎么处理,就成了庙儿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难题。庙儿岗支部特别是朱仲志书记四处调研,向科学家寻求资源化处理的良方,最后为废弃菌棒找到三种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第一是进一步发酵做成堆肥回收、培肥地力;第二是作为城市屋顶绿化的轻质培养基;第三作为本村汽化炉的燃料,变废为宝,完成了从资源——产品——再利用的循环。另外,该村旧村的改造也随着生产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集体经济的壮大,旧村农舍也在逐步得到改造。村支部明确规定旧村规划蓝图如旧、道路如旧,只是各家在原有的舍址上按照各自的习俗进行房屋个性化修葺或翻新,由村集体为每户村民安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太阳能装置和下水管道,既实用又不损及耕地,又充分体现了农户的需要,走进庙儿岗宏观上和十年前没有变化,道路依旧、街道树木依旧,整洁而朴素,但走进村民的院子却和住楼的居民没有差别,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这种旧村改造的方式值得大大提倡,而不做造别墅一类表面文章,重点是提升农民生活现代化内涵,极大的保护土地资源。

再如北郎中村,闻宝恒书记坚持以农为本,他认为没有农业哪有农村?更认为没有发达的畜牧业不可能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北郎中村是京郊农牧并重的农村,它拥有全市最大最现代化的养猪场,数千亩(果树、花卉、特种玉米)农场,一项现代化的沼气工程把如此规模的农牧业融为一体,彻底地实现了全村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环

境、能源、肥料三丰收,产品实现了有机化。北郎中村提出的绿色的理念、绿色的环境、绿色的产品“三绿”战略值得广大农村效法。

三、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几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农村城市化与马克思主义有关消灭三大差别的理论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各地出现了不少新的口号和做法,诸如“农村城市化”、取消农民户等等,目的是消灭城乡差别。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三大差别是指全人类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一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这里指的更重要的差别,是指城乡、工、农、知识分子在生活质量、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别,即阶级与经济的差别,而不是消灭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永存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从而也是在加速消灭三大差别的历史进程。有的地方不惜损及耕地,借贷为农民盖别墅、盖高楼,甚至大量建小产权房,搞农村房地产开发,为农民修大广场、修长安街那样的宽马路,把农民的户口改为城市户口,更有甚者,竞提出来几年之后消灭农业,以无农为荣等„„以为这样做就叫做“农村城市化”了,“消灭城乡差别”了,如此下去,有可能把对农村建设搞成一场损害农民根本利益的灾难,这是与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根本相违背的。我们认为这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左”派幼稚病,是十分有害的。我们所调查的密云县蔡家洼村,号称农村CBD,十多家环保型的外企落户蔡家洼,但是该村党支部提出,耕地不减反增,果园不减反增,甚至不惜花重金从山东购买大樱桃树来种植,没有农业就没有农村CBD的特色,农村经济越发达越要重视农业,这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如果农村都城市化了谁还来光顾农村呢?

(二)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同样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没有终点,即使我国农业到了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程度,也仍然在发展,美国从来没有宣布过它的农业现代化了。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过程,这过程应该体现为二个子过程,第一是由于城市现代化的需要一部分农民到城市务工,追求更高的收入,农民数量减少,致使在农村的农民生产规模相应扩大的过程(在正常发展的基础下,务工农民的土地转移给当地农民);第二是由于农村农民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正是反映了这种社会进步的需要,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效益的需要,因此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永远只有两个字“效益”。不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是样子货,农民是不欢迎的。农业生产在GDP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但现代农业的绝对效益是不断提高的。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首先着眼于把农业搞好,着力提高农业生产

的效益,这是农民眼前的产业,也是农民最熟悉的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以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例如日光温室有效益,就建日光温室,实现良种良法能提高效益,我们就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安全是有效益,我们就推广无公害、绿色,甚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等等。这就是在搞现代化,谁能说清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子,加州大学农学院训练绵羊到葡萄地里除草,算不算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个别地方的领导,都把农民视作群盲,一切都按公司加农户来操作,也就是政府拿支农资金交给某个公司替农民来运作,农民把地租给这个公司就行了,公司赚大钱,农民得点地租钱,仅此而已。我们不理解这么做是为什么?难道公司比农民还会种庄稼、养牲畜。我们所调查的十个村,没有一个村是委托外来公司当家的。相反他们自己却创办了属于农民自己的大公司,都是农民自己来当老板。例如门头沟区的冯村就创建了上市公司——北京旅游,北郎中村创建了由农民自己入股组成的北郎中科贸集团公司,他们把农民自合作社组建以来的任何一点投资,都算作股金,农民除了按劳取酬,还按股分红,农民的公司农民当家作点,一点一滴都是农民的收益,这是在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天才创造。我们的政府首先要把自己看成是“推进”的外力,而不能代替农民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更不能委托外来的公司来搞新农村建设,动不动要依托公司来办,这种推进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农民要搞规划,也必须找有资质设计院来承担,他们既不懂农业,又不懂农民,而且动辄就要几万、十几万的设计费。政府的责任是制定好政策,为农民创造宽松的大环境,让农民自己来干。因为只有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主人翁。

(四)首都现代农业的特征

调研组的成员从此次对京郊新农村建设的考察中,深刻认识到首都现代农业也是农业,它和其它地方的农业一样,不是种植就是养殖,同样都得按中央关于农业发展的10字方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来办。因为北京是首都,它的农业如果说有区别于其它地方的特征,只能是首都现代农业应成为全国最准确、最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央发展农业方针的楷模,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农业的窗口。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首都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这是任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全国最安全的农产品。这是最体现以人为本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北京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2.首都现代农业是附加值最高(含农村旅游业)的农业,农民从农业生产获得的效益是最最高的(对全国而言)。

3.首都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代表,是最规范的循环农业,是中国建立最早、最好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

四、小结

北京农学会于2006年春和2007年春,在前后4个多月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对北京郊区做了20个村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郊区农村干部和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的理解和贯彻越来越得力,更贴近政策的初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原因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四要

一是要立足于产业,首先是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有一个好的村领导集体,他的领头人应有先人后己、聪明睿智、会团结人的品格;三要壮大集体经济,要有调动农民主力军积极性的经济组织,让农民当家作主;四要有政府全力支持,加大政府和社会推进的力度。

(二)三不要

一不要长官意志、行政命令;二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如一律硬化村内路面等,不以耕地换暴富,着力保持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三不造模式,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顺势发展。

作 者:北京农学会 陶铁男 袁士畴

新农村建设调查感言

问十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新农村建设环境调查个人感言

新农村建设环境调查个人感言

新农村建设调查

新农村建设调查

新农村建设调查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感言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感言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京郊十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感言
《京郊十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感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