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海水利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6: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青海省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青海省已有发展成果的前提下,在经济全球化,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和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等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支持下为青海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会。

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立,青海湖、祁连山等生态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8%(十二五前已达到5.23%),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基本得到治理。

具体在农林水方面提出:

统筹推进引大济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重点水源、东部城市群综合供水网络四大骨干工程,实施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草原水利、农村小水电、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城镇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有效缓解城镇和工农业用水紧张局面,全面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显著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抗灾能力。到\"十二五\"末,全省新增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

水源工程。建成石头峡、扎毛、下湾等水库,开工建设蓄集峡、夕昌、马什格羊等大中型水库,积极推进三岔河、黄藏寺水库建设前期工作。

灌区工程。建成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西干渠工程、湟水北干渠二期和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水库灌溉工程,大力推进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水利配套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黄河沿岸三个百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

防洪工程。以城市和州府县城为重点,加快建设湟水、格尔木河等重要河段,西宁、格尔木及州府县城等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易灾地区山洪防治和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资源配置。建成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编制完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并组织实施。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先期开工建设调水试验工程。

加快产业调整,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把发展设施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全省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

1、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实施8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

到2015年,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0%。加强农牧业设施建设。

2、加快日光节能温室、畜用暖棚、饲草料基地、农区养殖场(小区)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5万座,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630个,畜用暖棚10万座。

3、大力推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00万亩,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农牧业园区建设:围绕特色,因地制宜,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大力推进海东高原现代农业、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将海东地区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将海北州建成草业与养殖业耦合发展、高寒地区牲畜良种化和现代畜牧业组织方式有机结合的示范区。积极推进海南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黄南有机畜牧业实验区建设,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全省高寒牧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示范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草场、牲畜、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着力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水平。

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野生动物保护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从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从单一手段向综合措施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探索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为2020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公顷、治理退化草场400万公顷,人工造林37万公顷,封山育林75万公顷。重点推进湟水流域、青海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到201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黄河干流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湟水流域好于Ⅳ类以上水体达到6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具体做好: 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青海省于9月26日-27日在西宁召开省委水利工作会议

在9月26日召开的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上,骆惠宁省长在讲话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三个新突破”:即力争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新增供水6亿立方米以上;全面解决农牧区128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要城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全面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任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00平方公里。力争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社会年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降低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以上,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到2020年,实现“五个全面”、一个基本目标:全面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在全国提前实现农牧区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力争提前实现国家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田渠系配套全覆盖。全面完成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治理,力争在改善浅山干旱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上走在西部前列。全面加快改善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在改善民生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工程性缺水得到有效解决,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科学的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的农牧区水利服务体系、完善的城乡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和谐的水生态体系、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实现从传统水利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配置优化、利用高效、生态友好、管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的重大跨越。

省水利厅厅长曹宏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关键在于水、保障在于水、希望也在于水。省委此次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紧密结合我省水利实际,为未来十年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特别是在“十二五”力争实现“三个突破”,“十三五”要实现“五个全面”的“一个基本”奋斗目标,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为适应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省需要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但目前水利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快水利投入,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必须抓紧抓好。

青海水利

水利案例点总结

青海选调生

青海公安

青海文化

青海导游词

青海导游词

青海美食

青海地震

青海方言

青海水利点
《青海水利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青海水利 水利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