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卫生防疫学习题(本)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卫生防疫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

E.特异基因的测试

第2题: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

A. 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 腹腔注射>经口D. 经口>经皮

E. 以上都是

第3题:

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A.500万种B.300万种C.100万种D.10万种E.6~7万种

第4题: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

第5题: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

第6题: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 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 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第7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

E.仅使用单一性别

第8题: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

第9题:

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

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

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 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 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 第10题:

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决定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 第11题: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B.定量评定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D.毒性评定E.危害性评定 第12题:

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

A.N-5位B.N-6位C.N-7位D.O-7位E.O-5位 第13题:

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性大小C.推测毒作用机理

D.预测新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范围E.以上都是 第14题:

染色体畸变有( )。

A.颠换B.置换C.转换D.切换E.互换 第15题: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E.以上都不是 第16题:

N-羟化反应常见的化合物是()。 A.苯B.苯胺及2-乙酰氢基苯 C.黄曲霉毒素B1D.苯酚 E.羟甲基八甲磷 第17题:

协同致癌作用机理包括()。 A.抑制DNA修复

B.选择性增强DNA受损细胞的增殖 C.活化作用酶系统活力发生改变 D.上述AB正确 E.上述AC正确 第18题: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胃肠道B.唾液C.汗液D.母乳E.肾脏

第19题:

大鼠致畸试验中的给药时间是受精后()。

A.7~16天B.8~16天C.9~16天D.9~17天E.8~17天 第20题:

毒物动力学中室的概念是()。 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

C.是理论的机体容积 D.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单位 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 第21题:

常见的诱导剂有()。

A.苯巴比妥B.3-甲基胆蒽C.六氯联苯D.DDTE.以上都是 第22题:

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口腔B.胃C.十二指肠D.小肠E.结肠 第23题:

下列哪些化学物质易于从呼吸道进入机体()。

A.苯B.COC.SO2D.粉尘E.以上都是 第24题:

致突变试验的质量控制应通过()。

A.盲法观察B.设立阳性对照C.设立阴性对照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第25题:

常见的烷化剂有()。

A.N-亚硝基化合物B.氮芥C.硫芥D.烷基硫酸酯E.以上都是 第26题:

下列哪组致癌物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A.免疫抑制剂,无机致癌物,促癌剂

B.免疫抑制剂,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促癌剂 C.直接致癌物,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细胞毒物 D.激素,固态物质,无机致癌物

E.促癌剂,前致癌物,细胞毒物 第27题:

下列哪种作用是以DNA为靶的化学诱变作用()。 A.对有丝分裂作用的干扰 B.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 C.对DNA复制酶系的破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第28题:

危险度是()。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

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 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E.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第30题:

几种动物静脉注射的注射量范围(ml)是()。

A.小鼠0.2~0.5B.大鼠1.0~2.0 C.豚鼠1.0~5.0D.家兔3.0~10 E.以上都是 第31题

在研究某种毒物作用时,不单要注意在体外接触的数量,同时也要注意实际到达作用部位的() A时间和剂量B形式与数量C内容与数量D吸收与分布 第32题

生物转化对毒物作用影响具有()

A单纯性B两重性C 三重性D多重性第33题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数量B形式C性质D剂量 第34题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称为()

A剂量—效应关系B剂量—反应关系C 剂量—适应关系第35题

化学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为()

A最小致死剂量B半数致死剂量C最大耐受剂量第36题

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为()

A排泄B排出C 消耗D消除 第37题

血循环中化学毒物进入胃肠道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经过胆汁排泄B经过肝脏排泄C经过肾脏排泄第38题

经典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是数率论和()

A生物转化B损害作用C房室模型第39题

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A物理转化B药理转化C药物转化第40题

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称为()

A致突变作用B致变异作用C基因突变

二、判断题:

1、对DNA合成酶的破坏作用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

2、鸟嘌呤N-7位烷化作用的后果有脱嘌 呤()

3、胎仔检测内容有内脏检查。()

4、体外试验方法常用细胞器()

5、胚胎毒性作用是生长迟缓功能缺陷()

6、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相加作用()

7、染色体继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环状染色体形态学改变()

8、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生物半减期()

9、卫生毒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中毒机理()

10、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1所有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可促使代谢酶活性增加12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直观方法;二,宏观方法。D剂量—作 D绝对致死剂量 D经过胃肠排泄D环境因素D生物转化D致突变过程()()

13人类最早接触的毒物主要是动植物种的天然毒物() 14不同阶段的试验可观察化学毒物的相同毒性终点() 15在接触剂量相同的条件下,连续接触所致的损害强度要远大于间接接触时的强度()

1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17、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无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无权要求用人单位在所提供复印件

上签章。()

18、职业病人适宜从事原工作的,不可以要求调离。 ()

19、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者的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 20、用人单位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必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21、用人单位应当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应急时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22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23、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相关费用。()

24、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可以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

检查。()

25、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苯、甲苯、二甲苯”硫磺等。

()

26、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只需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27、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三、名词解释 1毒物2毒性 3效应

4绝对致死剂量 5生物转运 6生物膜

7、生物转化

8、危险性

9、安全性

10、阈剂量

11、温室效应:

12、尘肺:

四、简答题:

1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2贮存库主要有几种,分别简述之。 3简述Ⅱ相反应几种类型。

4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5李某体检时发现白细胞总数偏低,他可以马上到家具厂应聘油漆工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油漆中的挥发性物质苯、甲苯、二甲苯主要危害人的血液循环,李某白细胞总数偏低,属职业禁忌症,应过一段时间后复查,如正常,才可以。

题目:1993年6月13日,某校学生约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1.5~4小时内有232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

1、你对这起疫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2、当你接到这起报告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请你针对本次疫情设计调查方案

卫生防疫学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E

3、E

4、A

5、A

6、E

7、B

8、E

9、A

10、D

11、C

12、C

13、E

14、E

15、A

16、B

17、D

18、E

19、D20、C

21、E

22、B

23、E

24、D

25、E

26、B

27、E

28、D

29、略30、E

31、B

32、B

33、D

34、A

35、C

36、D

37、A

38、C

39、D4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5答案见教材

16、√17.×18.×9.√20.×21.√22.23.√24.×25.×26.×27.√

三、名词解释

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2毒性:指化学毒物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3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又称生物效应。 4绝对致死剂量: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5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6生物膜:是细胞外表的质膜和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的总称。

7、

8、

9、10答案见教材

11、温室效应:燃料大量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形成隔热层,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12、尘肺: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 为主的疾病

四、简答题

1、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2、

3、4答案见教材

5、答题要点:

1、初步诊断;食物中毒。

2、接到报告后,应采取的措施:(1)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2)对病人采取急救措施(解毒、排毒、对症治疗等);

(3)对可疑有毒食品采取控制处理措施(封存、追回、无害化处理等);(4)对中毒场所的处理措施:(根据食物中毒的性质,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措施)。

3、调查方案:(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4)调查表格的设计。

环境规划学习题

对联学习题

所得税学习题

医学影像学习题

土地资源学习题

养护学习题

医学影像学习题

卫生防疫

学生为本

地方政府学(本)

卫生防疫学习题(本)
《卫生防疫学习题(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