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做好流动党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2: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做好流动党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各乡镇党委、各村党组织在切实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流动党员底数、分布情况及结构特点,强化专人联系,确定联系对象,落实联系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对全县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登记造册,掌握最新的党员基本情况,新住址,联系办法的情况下,建议上级党组织乃至中央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党员网络管理系统,要像按照身份证管理公民一样管理流动党员,对流出党员建立编号,由两地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地进行考核和评议,流动党员参加的活动要如实记录在党员的网络档案当中,各级党组织可以按编号对流出党员学习教育、发挥作用情况进行查询,并对没有参加活动的要进行严格的组织处理,流入地党组织不接受流出党员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使流动党员无论在何地都能够正常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要依托外来人口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在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沿海务工集中的地区建立党组织。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管理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依托行业类型建立党组织。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对流入县城的党员实行行业归口管理,通过在不同类型、专长各异的党员中寻找事业凝聚点,在流动党员集聚地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议上级党组织确定统一的党员活动日2-5个,解决流出党员没有时间参加组织活动的问题,便于集中进行党员教育。

三、加强管理服务工作。要认真执行了报告登记制度,党支部及时对外出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完善定期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在外必须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思想,汇报材料存入本人档案。健全分工联系制,党支部委员必须分工联系流动党员,切实担负起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包括寄发教育资料,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建议上级党组织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开展实施党内温暖工程,建议以县为单位成立一个流动党员服务工作中心,对有一技之长、有发展项目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流入本地的流动党员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并出台一个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激励办法。

四、是建立目标要求管理。各乡镇党委要求流动党员做到“五个一”目标:即年初一次交齐党费,半年汇报一次思想,七一参加一次活动,每次回乡必须到支部汇报一次工作,每年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明确了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建议上级党组织建立接收流入党员的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目标管理体系,明确支部、流动党员管理目标,对流动党员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流动党员报到后的党组织不接收的等各种情形出台一个管理办法,从而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广州市推出五大贴心服务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针对“两新”组织较多、党员流动频繁的实际,广州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教育管理流动党员作为党建工作重点,依托各街道党员服务站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部,统筹辖区内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推出对流动党员的五大贴心服务,为广大流动党员营造温馨家园。

一是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在市委组织部和12个区、县级市委组织部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具备录音、留言、语音信箱、呼叫转移等功能,并在中国电信114查询台登记。设计制作了《组织部门受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登记表》,下发给各个区、县级市使用,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落实流动党员咨询的问题。

二是推行“全接纳”服务。对愿意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外来党员,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安排其参加社区组织生活;对未领证的外来党员,及时与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核实情况后发证,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因流动快而造成《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使用不能全覆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登记和反馈,每月登记一次,每季检查一次,每年向外来党员原所在支部反馈一次。

三是拓展网上组织生活。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大,过组织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积极开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实名登录、信息群发、积分管理等形式,既立足于增强党性修养,坚持政治学习,又立足于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接受党的教育,为流动党员营造一个温馨的网上精神家园。

四是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积极筹资设立党内互助金,为在生产、生活上遇到重大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各方面的帮扶。各区、县级市也积极探索党内帮扶新机制。白云区建立了特困党员帮扶专项资金;越秀区建立了党内互助金制度,积极开展“真情在越秀,互助促和谐”的党内互助金捐款活动,号召党员“多交一个月党费,多帮扶一名党员”,以实际行动为困难流动党员提供帮助。据统计,去年全市帮扶困难党员8658户,总计投入慰问、帮扶资金2856多万元(其中市管党费投入847万元),784名党员受帮扶后完全脱困。

五是突出“党员关怀”,构建和谐党内关系。实施亲情关怀,在流动党员生日、重大节假日、党员及其家属有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期,由党组织进行走访慰问;注重思想关怀,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实行定期学习、定期走访、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强调权利关怀,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认真维护和落实流动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

流动党支部:灌南人的“杭州之家”

在杭州有这样一个组织:中共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总支部委员会。在杭州打工的江苏灌南县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灌南县目前共有20万农民在外务工,其中在杭州的就有1.5万人。“以前连交党费的地方都没有,感觉像没有人管了一样。”创办这个党组织的支部书记邵中国说。这些党员身在外地,远离党组织,大家都感到一份难耐的孤独,都希望能在杭州有个“家”——流动党员党支部。几个老党员向杭州市朝晖街道党工委提出了想法,并请示了灌南县委组织部。这一想法得到了两地党组织的大力支持。

2000年6月,“江苏灌南县李集乡打工人员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朝晖街道黎园社区诞生了。2005年6月,在李集乡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总支部委员会”。目前,这个支部党员人数已经从13人增加到90多人,还有29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邵中国被选为杭州市人大代表。

流动党组织不仅仅是务工党员的家,也是在杭州的万千务工人员的家。近年来,灌南的农民纷纷涌入杭州城,文化不高的他们有的一时难以找到工作。此时,流动党支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为3000多名家乡人找到了工作。流动党组织经常教育引导务工人员诚实做人,努力工作。无业流浪汉周向阳曾一度生活没有着落,并沾有偷盗恶习。支部书记邵中国多次找他谈话,并为他找到工作。现在的周向阳不仅深受用工单位信任,而且生活也稳定下来,月收入近3000元。

灌南县流动党组织不仅从思想生活上关心来杭务工人员,更是成为打工者们权益维护的后盾。在2004年,一位在杭打工的灌南人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肇事者逃逸,用人单位也不管。在了解情况后,党支部拿起法律的武器,最终为这位打工者讨回了公道。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环卫所里的保洁员发现,报纸上公布的杭州市2004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00元,可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每月只拿到了400多元,环卫所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加班工资和法定节假日工资也不兑现。这件事被邵中国知道后,他就用灌南驻杭党总支的名义与翠苑环卫所党组织取得联系。仅过了一个月,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

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增强了民工党员的凝聚力。“每个月都要来支部几次才觉得踏实。”现在已是党总支部下设的共青团总支书记的陆庆兵说。这个曾荣获“下城区进城务工十佳青年”荣誉称号的青年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

7年来,在两地党组织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这个流动党支部先后有32名务工党员被用工单位评为先进个人,流动党支部年年被所在街道、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二)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一)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二)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三)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旗)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备案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要作出必要的组织处理。要鼓励创新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广州市东风街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于1993年,10年来,党员从13名发展到105名,组织设置也从党支部调整为党总支。街党工委认真指导流动党员党总支抓好基层组织和流动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探索与流动党员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机制,使总支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成为流动党员学习、交流、互助和参与社区活动的坚强阵地。

东风街党工委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实践中创新,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突出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学习制度,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式

东风街党工委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都很重视。流动党员党总支成立后,街道党工委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各时期的学习重点,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参考资料,上辅导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注意将市、区相关会议精神、工作重点、街道党工委工作意图及社区建设等情况及时向他们传达,让流动党员支持和参与建设文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重新正确认识自己,较快地消除了失业后的失落感。

每年年初,根据形势要求,街道党工委为流动党员党总支提供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在学习形式上,党总支一直坚持开例会和个别谈心相结合,集中讨论和电话交流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三个“保证”:保证每名党员都能参加学习;保证每2个月有一次学习活动;保证每名党员每年参加4次以上的组织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一是以党刊为基本教材,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等,使党员及时了解党内大事和国家经济建设状况。二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激励党员文明经商,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按规章办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党性观念。三是立足社区,让大家了解市、区、街发展情况,并围绕各时期社区建设的中心和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党员提建议、出点子。

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93年起,街道党工委积极帮助流动党员党总支不断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每年指定一名党工委委员联系流动党员党总支;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2次参加流动党员党总支的组织生活;党政办公室的同志负责做好日常的联系服务工作。流动党员党总支坚持了10年正常组织生活不间断。

一是坚持定期过好组织生活。党总支提出并始终坚持四个“一”制度,即: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支部书记“碰头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每月至少过好一次组织生活,每次组织生活至少保证有一名支委参加,负责主持学习。健全的组织生活,让离开了单位的党员没有被“遗弃”的感觉,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党总支书记率先垂范, 10年来,无论工作地点在东莞还是增城,他都坚持下班后赶回来参加组织生活,第二天一早又赶回工厂上班。有时为了赶时间,他宁愿多花点钱“打的”也要按时回来;为了保证让每位党员能按时过好组织生活,他甚至连妻子、女儿也动员起来帮他把党总支的通知、资料、计划装进信封,寄到上百名党员手中。党员卢星亮长期在外地工作,但只要是党组织的工作,他都想方设法,即使是请假也要赶回来。党员叶建青尽管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且身体多病,但仍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并协助党总支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是坚持做好党支部工作计划。年初,党总支把全年的组织生活形式、内容、时间、场地、主题安排好、安排细,认真分工,抓好落实,将计划发至每位党员手上,让大家心中有数,及早做好安排,以保证组织生活时间和质量。由于党支部计划周详,安排合理,10年来,党总支每次过组织生活都保证有75%以上的党员参加,有30多位党员10年来风雨无阻,坚持参加每一次的组织生活,从没有请假、缺勤过。

三是坚持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每月的组织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政治、理论、时事学习,又有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汇报;既有问题研讨,又有外出参观;既有党课讲座,又有思想漫谈。在时间安排上分两节进行,固定在每月的10日和20日晚上,除了召开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外,每名党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这样,党员即使10日晚没空,也可以在20日晚参加组织生活,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党员的欢迎。

街道党工委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流动党员党总支开展工作。一是为流动党员党总支长期无偿提供街道办事处最好的会议室,让他们过好组织生活;二是安排办事处的干部协助他们做好过组织生活的有关工作,如协助发会议、活动通知,复印学习资料等。街道党工委领导还经常深入到流动党员中,与流动党员促膝谈心,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并通过推荐再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强化流动党员自我管理能力,街道党工委坚持领导、管理而不放任,指导、引导而不代替,支持、配合而不包办,具体活动始终由党总支组织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街道党工委帮助流动党员党总支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党员情况不定期调查制度。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对党员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制作“党员花名册” 和“党员情况及联系方式表”,把每位党员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每月活动出勤记录等情况列表造册,以座谈、信访、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联系。三是建立出勤登记制度。设立“党员组织生活出勤和党费收缴情况表”,及时掌握党员出勤和交纳党费情况。每次组织生活和收缴党费情况都有登记,因事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事先要请假。流动党员也主动以书面汇报、电话联系等形式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四是建立资料保管制度。为使党内各种文件、材料、会议记录等资料保存好,党工委帮助流动党员党总支建立了资料保管制度。由于制度健全,党总支10年来使用、形成的各种材料,包括计划、会议记录、党员请假表、思想汇报、党员学习制度、党总支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都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资料,为流动党员党总支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五是建立党员评先制度。每年七月,结合纪念“七.一”活动,开展党员评议、总结、表彰先进活动。党总支多次被评为区、街先进基层党组织。六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为了把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街党工委规定凡连续两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总支委负责电话联系;凡半年没参加组织生活的,虽然能按规定办请假手续,但也要自觉向总支书记作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条件许可时总支委要上门家访。通过多种形式不定期检查、通报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可行的管理,有效地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我们虽然在抓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将借鉴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做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努力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邻水县“四个100%”做好流动党员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流动党员大排查,力争做到家底100%清楚。各级党组织认真对照年报党员人数,逐一核查每个党员目前去向。对不知去向的党员,采取与其亲朋联系、找相关知情人员了解等举措进行排查。

二是规范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力争做到情况100%真实。各级党组织建立本地本单位流动党员管理子台帐,每月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一次核查,实行动态整理,确保台帐的准确性。采取“人跟人”的办法,实行在家党员“一对一”负责联系外出党员,明确在家党员的联系责任。

三是迅速完成《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力争做到发证100%到位。各乡镇外出党员的《活动证》统一由乡镇党委发放,县级部门由县直工委发放,工业园区外出党员的《活动证》由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发放。各基层党支部负责做好流动党员摸底排查,各乡镇党委、县直工委、工业园区党工委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

四是加强流动党员的服务,力争做到流动党员100%纳入有效管理。按照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群众的“三服务”要求,在鼎屏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主题鲜明、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的活动。加大关爱外出党员及其家庭留守人员工作力度,关心照顾外出党员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切实解决外出党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党员进行维权帮扶、技术培训,让外出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搭建流动党员的交流平台,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县委组织部建立全县“流动党员之家”QQ群,并落实专人进行管理。

在白银区公园路街道流动党员工作

座谈会上的讲话

蔡红梅

(2007年4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够参加公园路街道流动党员工作座谈会,心里感到很欣慰,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区街道第一个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就要成立了,也标志着我们的流动党员从此有了一个可以理直气壮地亮出身份参加本地党组织活动的地方,也让流动党员有了一个有话找党说、有事找党办的地方。刚才,在座同志结合各自实际,就如何加强流动党员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谈的很生动,很实在。下面,借这一机会,与同志们再交流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不断增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流动党员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改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劳务输出等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就业形式、就业岗位出现了多样化趋势,致使人才流动相对活跃,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俗话说“万事皆有因”。由于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流出地党组织认为外出党员是“嫁出门的女”,不必管;部分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外来党员是“借店歇脚”,不是自家的人,怕麻烦,懒得管;部分外出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越自由越好赚钱,何必自找“紧箍咒”,不愿接受党组织管理。还有部分外出务工党员的流动性大,管理渠道、信息反馈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冷视态度,使部分外出党员长期找不到党组织接收,只好把组织关系揣在身上,成为“口袋党员”,造成外出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难、组织活动落实难、经常教育坚持难、权利义务监督难的“四难”现象和外出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的“四无”现象,形成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局面。从我区流动党员现状看,对留出的372名流动党员情况能够基本掌握,但个别党员仍无法联系确定其流向,甚至有部分党员还处于“半流动”状态;对于流入我区的外地党员,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全局的观念,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力争把我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吃透精神,把握实质,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求

在2006年中央出台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项长效机制中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我们今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是要明确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是要明确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同时对流出地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明确任务,大胆探索,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本着管好、管活的精神,理出重点,找出难点,突破弱点,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路子,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活力,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目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紧紧围绕增强党员队伍活力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建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构筑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紧紧围绕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积极探索依靠制度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新路子。

一要坚持做到“两个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关涉到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因此,全区各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即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畏难情绪;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实际,抓紧建立配套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领导和检查督促,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逐步解决好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二要坚持做好具体工作。对流出的党员,党支部要确定专人,每季度至少与流出党员联系一次,及时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并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流入的党员,党支部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确认其党员身份,加强对他们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好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特别是对流动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是认真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流出地党组织要及时了解其外出期间的表现,并按规定做好其转正工作。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流出党员和执《流动党员活动证》到本地报到的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得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坚决杜绝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流动党员管理相关规定的情况发生。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三有”。一要有联系。流动党组织的一个特征就是党员的流动性、联系的间接性。加强联系,党组织才有存在的前提。流动党员党组织要加强与党员个体的联系,通过经常联系掌握党员的所思所想所愿,关心党员的工作、生活,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要加强与家乡党组织的联系,通过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请求工作指导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加强与当地党组织的联系,融入所在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二要有学习。党组织承担着教育管理党员的重任,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要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党员开展政策法规学习,提高党员的政策意识,组织党员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学习,提高党员的创业意识。三要有活动。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各项党的活动,党的组织才有活力。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灵活运用“双结双培双促”和“双向带动”等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三要坚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组织流动党员活动工作。各党组织要抓住抓住流动党员回家过节、探亲等有利时机,采取定点发、专人送、邮寄等方式,认真组织《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并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流动党员活动,开一次流动党员介绍外出打工经验体会、见闻的座谈会,进行一次流动党员家访,向流动党员介绍一次当地发展情况,给流动党员上一堂党课,结合实际为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安排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党员人流动心不流动,在何时何地都能主动保持与当地和本地党组织的联系,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坚持教育流动党员主动用好《流动党员活动证》,认真履行好党员义务。总体上说,在座的流动党员都是头脑灵活、个体素质较为全面、有门路有闯劲、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都是在体现人生价值和发家致富方面小有成果的人,而且都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你们的长处,是你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好基础。因此你们更要严格按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要搞好创业致富,又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哪一方打工创业,都要自觉接受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参加好当地的党组织活动,认真地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外出前,应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地点及联系方式等情况,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后,应凭《流动党员活动证》,主动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应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季度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各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自觉做到“三有”。一要有觉悟。做到有觉悟,必须牢固树立党员的角色意识。作为流动党员,要处理好务工经商与参加组织生活的关系,切实履行党员的义务,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努力做好组织分派的工作。做到有觉悟,必须牢固树立党员的形象意识。要对“党员讲奉献”、“党员与普通群众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觉悟,必须牢固树立党员的先锋意识。在我们流动党员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二要有本事。 做成事必须凭本事,凭能力。我们说要“有本事”,就是加强劳动者自身的能力建设,重要的是创业能力的建设。要防止小富既安,歇一歇、等一等、看一看的自满倾向,始终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其次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参加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掌握一项技术,练就一门绝活,努力使自己成为技能型务工者、知识型创业者、智慧型经营者,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成为农民工中勤奋工作、艰苦创业、回报社会的榜样。三要有作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在职业上可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有的创业有成,当了“老板”,有的自主择业,被各类企事业单位聘用,然而,不管身份有多大差异,工作有多大变化,胸怀全局、自强不息,永远是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永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有作用的表现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是实现“双向带动”,一方面,要为家乡做贡献。另一方面,要积极为驻地做贡献。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明确领导责任,切实把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步骤,作为党委抓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强化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结合各自的实际,齐抓共管,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分工负责,协调行动。要加强督查落实,立足当前形势,联系各自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观念、务实的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要鼓励、指导基层党组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和推介基层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用典型来推动工作,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抓好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希望大家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和谐白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谢谢大家!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高庙王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精神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严格按照县委要求,自觉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了7个工作小组,深入调查摸底,完善组织设臵,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力求‚管住、管好、管活‛每一名流动党员。

(二)严格制度,规范程序。针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易流失的实际,我们专门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不流失‛。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乡党委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并上报上级党委备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信函和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委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臵、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组织领导和纪律作出明确规定,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对党员管理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强化他们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意识。

新街乡2008年上半年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适应党员跨地区、跨行业流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街乡党委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密切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一、加强流出党员的联系管理工作 新街乡共有流动党员101名,其中流出县外的69名。按照晋宁县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晋组“2007”37号)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流出党员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1、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

2、要求党员外出时,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告知联系方式。

3、党员外出期间,各基层党支部要定期联系、了解、掌握流出党员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情况。

4、教育、引导流动党员时刻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在流动党员集中返家时,抓住时机组织集中培训,开展流动党员座谈会等组织活动。

6、建立流动党员联系、目标管理、登记等制度,完善‚三卡两簿一证‛制度。

7、做好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8、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民主评议和不合格党员处臵工作。

二、做好流入党员的接收管理工作

对流入我乡的流动党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流入地党总支(支部)接收和管理,和当地党员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样的职责。今年上半年,我乡未接收过流入党员。于6月份配合新街派出所完成了对暂住人口‚政治面貌‛的信息采集工作。

三、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平台

以为民服务中心(站)为依托,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0871—7813453)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对101名外出流动党员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制定了定期走访和活动制度,对流动党员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加强沟通和联系,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提供必要的服务工作。为了杜绝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上出‚组织缺位‛现象,防止流动党员‚流失‛,建立了‚三卡两簿一证‛制度,构筑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台账。

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党员不主动告知党组织其去向及联系方式,造成党组织与流动党员难联系。

2、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住所也不固定,联系方式也经常变换。

西递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镇根据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主 要 做 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建立起层层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各党支部书记为流动党员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支部组织委员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并定期向镇党委汇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实行专人联系制度,流出地和流入地党支部确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管理,并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联系人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重点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工作及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

(二)全面摸底,健全组织。

创立实施了流动党员考核查询制度,通过召开支部会议清点人数,查看会议记录和工作档案,询问村民和职工等方法来掌握全镇流动党员底数,同时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党员的流向、职业及目前的工作、生活情况,对于相对集中的流出地,派人前往进行深入了解。在全面摸底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四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并按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建立档案。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大雪天气,全镇8名流动党员中只有3人返乡,其中2人流动党员证已验,1人尚未被当地党组织接纳。

(三)规范操作,流转顺畅。

一是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转正,由现所在地党支部按标准和程序对其进行教育和考察。预备期满后,由预备党员本人向所在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党支部召开支部会,按时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截止今年2月底,已讨论了通过1名预备流动党员的转正问题。

二是规范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我们根据流动党员工资收入按比例收缴党费。在本镇内的流动党员一般每季度交纳一次,在外地工作的党员每半年交纳一次。在日常工作中,镇党委加强了对党费收交的管理,认真做好党费收交记录台帐,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上缴党费。

三是做好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在县内流动时间6个月以上、比较固定、从业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我们将其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单位的党组织,未发生一例一级党组织拒收符合条件的党员转入申请。对于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我们都耐心做好了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及时办结了转接手续,今年年初有1名流动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浙江省杭州天堂伞业集团公司。

(四)针对实际,加强管理。

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凡外出党员必须到党支部填写†流动党员登记表‡,党支部及时向党委申报,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且无法办转接手续的,及时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入地党组织按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由党组织认真查验其活动内容。持证外出流动党员必须每半年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并采取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的形式,由在家党员负责联系和了解流动党员的情况。坚持每年在持证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确实不能回来参加评议的党员,由支部邮寄有关学习资料,流动党员本人实际写出自评材料,通过互评和支部评议后,再反馈给本人。

二、基 本 情 况

根据调查了解,我镇农村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主要是: 流出地相对分散。2008年2月底,全镇流出党员8人,其中艾丰村流出党员最多,达3人,西递村无流动党员,其他村5个村都有1名及以上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的年龄较轻。据统计,流动党员中40岁以下的7名,占77.8%。

流动党员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在流出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人。相当一部分党员都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在外地都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流动党员的就业单位基本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党员大部分在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流动性很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关系难着落。

首先,流动党员大部分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不具备适应新岗位的专业技能,即使就业也是一些临时岗位或非公有制单位;部分流出党员即使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但一些就业单位因为怕背包袱、难管理,往往故意抬高‚门槛‛,拒绝接收没有长期合同关系的外来务工党员。其次,长年不在家的流动党员,担心转出关系后与原单位接触少,失去原单位的关心,也不愿意转出组织关系。

(二)党内生活难组织。 流动党员数量的日益增多,也给党内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带来了直接影响。一是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正常。客观上,他们大多数工作不稳定,往往只顾忙于生计,或者原支部因单位经济效益不好甚至已关、停、破产,失去了活动经费来源,其自身活动开展就不正常。二是流入地所在就业单位的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了一定影响。有些流动党员组织关系一时未办转接手续,流入地所在就业单位党组织召开一些重要的会议需要表决时不得不考虑‚到会率‛。

(三)支部对党员队伍难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在地区间、产业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成为一支日益庞大的流动大军,这种不稳定性的特点,造成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相当大。比如有少数流动党员以工作忙、老板不批假或出差等理由不按要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能及时缴纳党费,或是流动预备党员也经常流进流出,不能随时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支部就难以做到准确了解情况,一一核实追究,因而从严治党的原则就难以全面落实。

西递镇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形势的发展仍有较大距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进一步创新制度机制,加大与流入地党组织对接,实行温情柔式管理,极大发挥流动党员的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双向带动‛作用,力争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周家桥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工作小结

根据社区(街道)综合党委的要求,我支部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大致情况汇报如下:

1、创新形式,建立MSN群。 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现共有党员32名,分布在社区近30个“两新”组织中。人员较分散、工作性质不同是开展支部工作的一大难点。如何将这些党员同志凝聚在一起并形成战斗力,是我支部开展工作的重心。针对支部的党员工作忙、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特殊情况,支部建立了网上MSN群,方便党员们进行网上沟通交流,为09年能够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作了铺垫。

2、精心培育,发展一名新党员。

流动党员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较为重视,由于流动支部的现实困难,对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表现不能直接获得的,我支部就采取定期走访,对有特殊情况的积极分子,我们还组织了专人到社区进行调查。

为了能够顺利发展新党员,我支部通过列席参与的方式让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党组织生活。今年,从入党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名新党员,为我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3、稳中求变,丰富组织生活的开展。

为庆祝建党87周年,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我支部特开展了一次专题组织生活,通过观看电教片的形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开展形式。

4、携手同心,组织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工作部署,我支部做好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的组织工作,大灾之前显大爱,我支部党员携手同心,众志成城,缴纳特殊党费共3620元。

总结过去,为了理顺思路、更好地展望未来。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在社区综合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提升党员的自身价值感,并在各自的岗位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文件精神,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中心党委积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修改†福建建筑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从制度上完善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

(二)认真落实党支部工作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新转入党员培训班,针对新转入党员年纪轻,党龄短,党性观念不强等问题,组织党章等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每年举办一期新转入党员培训班;做好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即坚持开展支委会、支部大会、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季度巡回党课制度;完善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制度;坚持按照‚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建立健全一套好的党建制度,形成一种好的思想作风,创建一流的工作业绩‛的要求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每半年对各支部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性教育、理论学习、缴纳党费、‘三会一课’、党员联系、发展党员、为代理人员办实事、宣传好人好事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等10大项进行半年量化考核和年度总评。上半年已有5个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其余为合格。

(三)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规范管理。今年1月8日经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党组批准成立福建建筑人才服务中心党委,3月24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委员会。中心现有党员698人,下设23个党支部(其中福州19个党支部,泉州1个,厦门2个,驻粤1个)正在筹划成立上海、漳州两地党支部。全年接收党员216人,转出党员125人。在北京、山东、上海、浙江、贵州、广州、深圳、湖南等省外城市流动党员48人,在厦门、泉州、漳州、南平、莆田、宁德等县市流动党员131人,外出流动党员中有50人已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另外有2名党员因私出国,均要求保留党籍。对外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及时督促他们参加所在地的党支部活动,并经常通过电话、QQ、电子邮箱和网络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心党委与党员电话联系达3522人次。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中心党委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和居住地变更,从有利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为出发点,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所属支部。中心党委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全年收党费36165元,已全额上交上级党委。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总结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区域流动日益频繁。在千百万外出务工的劳动者中,党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要在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党中央把流动党员管理摆在了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做为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流动党员经过的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具要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发挥流动党员重要作用的实际举措。要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城乡一体化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党建联席会或党建协调会制度,加强与社区内各单位以及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运转有力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着眼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统筹规划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模式,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经常化、规范化。

(二)建立流动党员协调服务机制。流动党员的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推进。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部门、流动党员流入单位、劳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协调服务机制。

(三)建立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机制。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责任制。加强对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对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不负责任、推委扯皮的,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作出组织处理。

(四)建立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要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重管理机制。要明确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管理职责,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经常沟通情况机制。流出地的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的现实表现告之于流入地党组织,使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全面掌握。流入地党组织要切实的肩负起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责,把流动党员纳入到组织生活中来,并把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进行反馈。双重管理、双向沟通,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五)建立党组织联系流动党员机制。农村、社区、企业等领域基层党支部成员,要分工联系本党支部的流动党员。联系人负责所联系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及时掌握所联系党员的外出流动情况。党员外出流动前,事先向联系人汇报流动意向;党员外出流动后,联系人应保持与党员的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掌握党员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对流入的流动党员也要采取组织联系的方式,作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党组织要把联系流动党员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明确责任,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三、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一)建立城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的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情况。要作到信息库定期更新,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二)建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县市一级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的办事机构,在镇街一级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在村居一级要建立流动服务点。层层建立服务机构,形成服务网络。使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作出新贡献。

(三)创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方式。要结合流动党员工作的实际,坚持党员经常受教育的原则,创新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方式。可以借鉴扎旗的先进经验,推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四课法”,即短信党课、网上党课、流动党课、春节党课。要采取切实管用的方式,使流动党员始终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训,不存在脱离组织的特殊党员。

(四)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相应的组织。可以尝试成立流动党员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流动党员较少的地方建立联合党组织。总之,通过优化党组织的设置,发挥组织的力量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作用。

四、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流动党员返乡创业。

在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下,为有一技之长、有发展项目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服务,是流动党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是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新思路。流动党员经过外出务工锻炼,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务工的流动党员,受到先进思想观念的熏陶,往往思想开阔,思维活跃,同时,具备一定的专长。他们是家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要优化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能人治村的理念,把流动党员中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人及时选拔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把素质较高、有发展潜力年轻的流动党员,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为后备干部,重点加以培养,适时进入领导班子。在政治上重视他们。对于流动党员手中好的发展项目,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启动的,要积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资金问题,探索建立创业扶持资金,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要利用好节日流动党员返乡的时机,主动与流动党员沟通,了解思想、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密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在感情上关怀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回乡创业的愿望,用家乡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业环境留住他们,让更多的流动党员在家乡建设中贡献力量。

华池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整体工作有了明显提升。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12月,我县共有流动党员183名,其中流出党员177名,流入外省的79名,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79名,省内流动的98名,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98名;流入党员6名,省内流入的6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6人。

我县流动党员中,35岁以下的89人,36—60岁的72人,60岁以上的22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5人,流动时间最短的20天,最长的24月,我县流出党员主要流入陕西吴起、志丹,宁夏银川,内蒙乌海和兰州、西峰、庆城等地,从事职业集中在建筑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流入党员主要来自省内兰州和本市其他县区,从事职业集中在卫生行业(支农队员)。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成立了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建工作和党组织负责人履行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了管理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度,实行专人联系制度,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全县共开通服务电话24部,靠实责任人48人,并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向流动党员公布,确保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随时沟通与联系。

(二)摸清底子,明确思路。全县各级党组织都能按照县委统一要求,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每月按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分类建立了管理台帐。及时登记新流出、流入党员和注销返回流动党员,从而做到了‚四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坚持流动党员月报告制,以党委、工委为单位,每月向县委组织部上报党员流动和教育管理情况。

(三)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服务。一是县委组织部主动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沟通,督促流出党员主动‚认亲‛,及时缴纳党费,确保了党员与当地组织的联系,确保了组织生活不间断。动员流入党员及时‚归家‛。联系协调为流动党员办理转接组织关系、代理承办缴纳党费等,还积极联系当地党组织,尽可能地为有特殊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服务。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流动党员回乡过节的机会,举办培训班,对流动党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今年共采取以会代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2期,受训流动党员35人(次)。三是流出党员和流出地党组织实行结对联系,通过书信或电话定期沟通,联系人每月向支部汇报所联系流动党员的情况。每季度走访一次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家庭,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家属的思想、生产、生活等情况,做好服务工作,以解除外出党员的后顾之忧。在全县开展的‚我帮联、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后为56名流出党员许诺3项12件,落实帮扶资金1.8万元。有4个单位党组织为流入我县的6名支农队员解决了看不上电视,吃不上自来水和冬季取暖等生活困难。四是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党员自评活动,侧重流动党员是否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在家乡和务工单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等内容,促使流动党员自觉履行义务,主动发挥作用。最近,我县结合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农村党员冬训,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报告,谋发展,送温暖、实用技术进万家‛活动,一些从外地务工返乡的党员都能积极投身活动,畅谈外地的发展经验、先进技术和自己的创业体会,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充分激发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加强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一是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由现所在地党支部按标准和程序对其进行教育和考察。预备期满后,由预备党员本人向所在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党支部召开支部会,按时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截止6月底,已讨论了通过4名预备流动党员的转正问题。二是规范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我们在督促流出党员按时按标准交纳党费的同时,根据流入党员工资、收入按比例收缴党费,并认真做好党费收缴记录台帐,据实填写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相应栏目,确保党费收缴工作规范运行。三是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对流入的党员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等组织关系凭证,做好流入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及时办理流入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确保了党员组织生活不间断,准确掌握流入党员的动态情况。对于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且无法办转接手续的党员及时颁发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开展了‚一联一‛结队活动,即一个在家党员(村组干部或党员致富带头人)联系一个外出党员。坚持每月交流一次思想、工作、学习和在外组织生活情况,在家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联系的情况。外出党员返乡后,由党组织指派专人,交流谈心,认真查验其活动内容,使组织对流动党员外出情况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今年以来,流出流入的党员关系接转正常、组织生活开展正常,县内未发生一例拒收符合条件的党员转入申请,各支部普遍向流出党员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出党员持证率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管理难到位。由于外出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转组织关系、不开具党员介绍信、不持流动党员证,使其在流入务工地后,当地党组织无法确认其党员身份,造成了原党支部去流不知情,务工地党组织不知晓,致使外出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导致这部分流动党员原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理‛,流入地党组织‚漏落管理‛。

(二)去向难掌握。部分外出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支部报告,有些务工地点变动快,不稳定,党支部对其去向没办法掌握。

(三)活动难开展。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流动时间又较长,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部分流动党员不主动亮明身份,不愿表露自己身份,使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造成了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难以落到实处。

四、几点建议

(一)要确定好流出地党组织联络人。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一挂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互通党组织和个人之间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

(二)要选配好临时党组织负责人。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三)要发挥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作用。要将†活动证‡的发放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流动党员的行为确保流动党员外出后,能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能及时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能及时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基层党委19个,其中乡镇党委17个;共有党支部277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45个;共有党员xxx名,其中农民党员xxx名,少数民族党员xxx名,妇女党员xxx名;在农民党员中小学及文盲半文盲xxx名。

截止2007年12月,我县共有流动党员xxx名,其中流出党员 xxx名,流入到外省的xxx名,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 xxx名,省内流动的 xxx名,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 xxx名;流入党员 xxx名,省内流入的xxx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 xxx名。

本县流动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 xxx人,36-60岁的 xxx人,60岁以上的 xxx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v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 xxx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xxx人,文盲、半文盲xxx人。流动时间最短的 xxx多天,最长的xxx个多月,本县流出党员主要流入省外的青海、新疆、西藏和省内的兰州、临夏等地,从事职业集中在打工、做生意等行业,xxx名流入党员来自省内临夏县,从事职业为牙科医生。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了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由2名组织员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的咨询服务工作,并设立了专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咨询服务点,设立了专用咨询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了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办公地点、工作时间和咨询服务电话。通过落实专人,靠实责任和大力宣传,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到了及时上报下达,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摸底登记工作。县上统一安排各基层党支部抓住春节、夏收期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专人负责,走村入户,逐社逐户详细进行排查摸底登记,杜绝了“空白点”和漏查漏报现象,除一些私自外出或外出时间1个月左右的流动党员没有发放流动证外,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及时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对流入党员管理上,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认真履行职责,把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与加强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企业管理等部门,于4月中旬采取了进门店、进工地、进楼宇等多种方式对流入我县的流动党员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

三是扎实做好流动党员信息档案建立工作。我县于今年4月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由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分别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帐,对每个流动党员的个人信息、流动信息、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实行月报告制度,每月10日上报党员流动情况,定期更新流动信息,并将党员流动情况及时上报州委组织部。

四是积极做好流动党员的联络工作。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充分运用党员联络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做到24小时开通,方便、快捷地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同时,要求各党支部积极开展“一联一”活动,根据实际确定了乡村党员干部联系1名外出流动党员,直接或间接做好流动党员的联络工作。

五是全面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冬训”的有利时机,从有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理论宣讲组,分赴基层进行理论宣讲,并结合全县劳务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教育和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培训,及时为冬季返乡的外出务工党员发放学习资料,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加强了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三、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二是活动难开展。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或从事流动性很大的商业活动,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此外,由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的要求难以落实。

四是身份难明确。在摸底中,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其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

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抓好教育。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或当面口头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向和时间。党支部在接到党员的申请后,要及时找党员谈话,加强对将要外出党员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动党员档案要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活动情况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党支部要确定一名正式党员对外出党员进行联系,明确职责。要求联系人要通过信件、电话等形式了解外出党员的从业与生活情况,定期通报本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督促党员主动汇报思想,按期交纳党费,参加从业地的组织生活。四是建立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对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可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介绍其参加所在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五是建立鉴定制度。外出党员在离开流入地之前,要求当地党组织对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和所从事职业的情况做出鉴定,并寄回原所在党支部。连续在一个地方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流入地党组织每半年对流入党员要做出一次鉴定,并寄回本地党支部,作为年终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出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提供其现实表现情况,原所在党组织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做好跟踪考察工作。

(三)创新载体,发挥作用。党组织可在每年春节期间和借党员回家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回乡党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育外出党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党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对丧失意志、观念淡薄、违法违纪等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直至党纪处分;同时党支部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外出务工党员送去组织的关心,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多数的在原支部。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既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又确保了企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促进企业沿着健康正常轨道发展。

(五)流入地要切实抓好流入党员的管理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入地党支部要与流出地党支部取得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流入地党委(党支部)要把流动党员吸纳到邻近的一个党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及学习培训,同时协调好流动党员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处理好劳动和学习的关系,让流动党员既安心工作、能赚钱,又可以正常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个党员找到自己的一个“家”,避免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对流入本地,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3个月以上,并持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由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负责登记,并报党委备案,同时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在本地工作或居住时间3个月以上,而没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没有《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证明信》)的流动党员,其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其居住地党组织要督促其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或发放《外出流动党员活动证》。

(六)建议上级部门组织研究跨省市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问题。“流入地”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十分重要,但很难解决党员的真实性问题和不暴露党员身份的党员管理问题。如何加强“流出地”对他们的管理,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如何建立必要的联系,形成管理网络等等需要认真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建议上级部门组织研究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问题,解决“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具体的、规范的、全国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便基层党组织操作。

2007年莫旗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中央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旗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措施,健全制度,加大跟踪管理教育力度,不断加强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将200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流动党员现状

截止目前,莫旗外出流动党员126名,组织关系在76个党支部,全部流动党员均已下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接收流入党员3名,其中2名来自黑龙江省,1名来自山东省。我旗外出流动党员有如下趋势。一是数量不断增加。全旗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数量从2005年的76人增加到现在的126人。二是范围不断扩大。126名流动党员,呼伦贝尔市内10名,区外116名。域外党员占外出党员总数的94%。三是时间不断加长。部分流动党员流动地点相对比较固定,有的已连续多年外出至一个固定地点,短时间、季节性流动逐步减少。全旗外出一年以上的流动党员102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79.1%左右。

通过长期调查和跟踪问效,发现流动党员有如下几大特点。一是发展型。这类党员有一技之长,在本地没有发挥特长空间,离乡外出谋求发展。二是学艺型。这类党员年轻、有文化、有进取心,想通过学习长见识、求发展。三是创业型。这类党员诚实本份,勤劳可靠。他们靠勤劳日子也还过得去。但他们在农闲时闲不住,外出寻活,寻找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四是求富型。这类党员大多家庭负担重,生产生活条件差,迫于生活压力外出。此类党员肯吃苦,有奉献精神。五是信念弱化型。这类党员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淡化。在家不带头,在外不联系,生产无心,干活怕累。具备党员身份,却又徘徊在党组织边缘。属于‚挂名党员‛中的典型代表。

二、问题和困难

1、流动去向掌握难。部分党员组织观念不强,认为外出期间是不是党员不重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原支部和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联系外出党员的去向,外出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及思想状况更是难以掌握。

2、组织活动开展难。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流动党员找所在地党组织联系比较困难,党员投靠无门,即使找到党组织,个别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也是不闻不问,有的甚至不愿接收,由此造成很多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

3、教育管理落实难。个别流动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外出流动党员没有与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教育培训很难得到落实,基本上长期不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4、及时收缴党费难。大部分流动党员每年,甚至几年返乡一次,党费多数都是一次性补交,或提前预交。有的还委托亲属代交,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或党组织联系比较困难。另外,流动党员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党费收缴标准难于确定,只能按原标准收取。

5、先锋作用发挥难。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党员外出期间求职与一般群众相同,有的求职本领甚至不如群众,党员不能用言行带动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有误区。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表现出轻视或忽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把流动党员管理视为额外负担,缺乏主动性。流入地党组织担心流动党员不稳定,不好管理,一般不太愿意接转组织关系,对流入党员情况不闻不问,很少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

2、党性观念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还有少数下岗职工的流动党员,由于对机构改革不理解,对单位和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3、组织设臵较滞后。流动党员绝大多数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但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适应不了党员流动性增强的需要,在非公企业打工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无法接转,党的组织活动不能参加,权利、义务无法履行,作用不好发挥。有的外资企业不但没有党组织,甚至不愿聘用党员。

4、教育培训需完善。外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教育需求多种多样。而目前对于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集中教育管理的办法,教育内容比较单

一、教育手段比较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许多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既不贴近外出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又不符合他们的思想需求。

5、管理措施要加强。管理方式上多数以流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管理措施主要采取电话、书信、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等办法,管理上要进一步协调统一。

6、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碍于情面,认为党员外出后不与组织联系,多数都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观上还是不想脱离党员队伍的,如果予以除名在感情上过不去。极个别害怕管理太严格,得罪人,不愿意采取措施,对外出党员总是‚睁一眼闭一眼‛。因此,对流动党员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造成了‚三不‛党员数量的增多。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 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树立流动党员是本地人才资源的思想意识,摒弃淡漠流动党员、视流动党员为包袱的观念,多些人文关怀,主动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外务工或回家带头致富的作用。

(二)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

从我旗实际出发,要积极构建流动党员管理三级联动、双边互动、多方联系的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动态网络。三级联动即纵纲:构建‚旗委组织部流动党员管理中心——乡镇、工商联党(工)委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村、社区、企业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的管理网络。双边互动即横纲: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双插入‛教育管理模式,落实‚双管‛措施,形成‚体制联建、工作同干、两地共管、责任共担‛的‚双边互动‛协作机制。多方联系即网点:建立外出登记、行前教育、定期联系和返乡教育等制度,在将‚纵纲‛与‚横纲‛交织起来,形成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网络。

(三)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增强党组织服务意识

1、健全管理制度。一是领导联系责任制。由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按流动党员的多少进行分工负责联系,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所去单位、地区的党组织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工作部署。二是登门走访制度。在外出党员回家期间,党组织要到党员家中走访,做一次认真谈话,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出要求、交待任务,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三是流动党员教育制度。实施四项教育:‚行前教育‛,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邮寄教育‛,各基层党组织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党员,组织党员自我教育;‚补课教育‛,抓住流动党员回家的机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流动党员进行培训提高;‚网络远程教育‛,在旗委、旗政府以及即将开通的组织部网站上开辟‚网上党校‛,为上网的流动党员提供学习园地,加强教育。四是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外出人员,开展‚双培一选‛活动,增强影响力。把优秀的外出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外出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外出优秀人才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对‚三不‛党员,经批评、教育仍不转变的,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增强服务意识。一是开展‚三服务‛活动,增强战斗力。明确要求基层党委为流动党组织服务,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服务,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二是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家庭困难。为每个流动党员安排一名以上的支委进行联系,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工作及其家庭生活情况,协调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流动党员感受‚党员之家‛的温暖,提高他们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管理的自觉性。三是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致富信息。由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将流动党员反馈的信息和党组织自身掌握的信息及时主动地告知外出党员,使他们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掌握更多的商业信息,促进他们的发展,使他们更加愿意与党组织沟通联系,以期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优选载体,强化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选派专人联系。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联系的主要任务是: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有关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等内容。

2、及时接转关系。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特别是对一些担心组织关系转出后与原单位接触更少,而失去原单位关心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后在外地定居党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定居地方的党组织,确保其虽然工作离退休,但党员组织生活不退。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实质性做好该做的各项接转工作。

3、加强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党员选配成为负责人。

如何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思考建议

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关于加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措施

流动党员承诺书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管理

流动党员先进事迹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关于做好流动党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做好流动党员工作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