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影》教学(导学)案例设计

【案例构想】

孙仲良教授说过,课堂的终点与学生的起点重合,课堂无效。真正高效的课堂要研究文本的教学价值,要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背影》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按照常规上法,无非是这样几步:

1、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2、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3、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来并说说哪一次最感人?

②作者在文章中流了几次泪?并说说他流泪的原因。

4、教师小结,归纳梳理

四次背影 四次流泪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

结尾思念——再见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

5、领会主旨,升华情感

你感受到了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什么情感?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思念父亲

6、品味语言,理解深情

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练准确,朴实深情。如:文章中父亲的几句话语

这样上,过程很清晰,但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整堂课几乎都是在我的牵引下带着同学们的思路走,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而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做倾听者。因为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很表面的,老师不讲,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找到答案,那么,这堂课的教学价值就不大了。一位特级教师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要将语文课文像做阅读题一样教给学生。”传统框架中这些问题的设计已经框住了学生的思路,所以同学们不得不追随在老师后面,倾听老师的讲解。我又一次翻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再一次细心阅读与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新观念——即教师要懂得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与倾听者,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读书体验,努力地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高效的语文课程。我设想把这些内容有选择地设计在导学案上,作为自学自探部分,为课堂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这堂课,我主要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深入探讨,

1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2.通过探究讨论理解深厚的父爱,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表现主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抓住“背影”体会深厚父爱。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围绕“流泪”感受作者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心路历程。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朱自清先生(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论雅俗共赏》等。

2.名家谈背影——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

《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产生极大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的为人。

3.每个小组补充1-2则与《背影》相关的材料,可打印张贴,拓展交流。

【学习过程】

一、自学自探:

2 1.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分别组一个词。

①差( ) ( ) ( ) .②丧 ( ) ( ) .2.在括号内为下列两组形近字注音,然后分别组词。

①栅: ( ) 删( ) 姗( ) ②簌: ( ) 籁( ) 癞( ) 3.请你在括号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踌躇( ) ②颓唐( ) ③惦记( ) 4.从字形的角度辨析字义:书籍的“籍”和狼藉的“藉”有什么区别? 5.独学思考,整体感知。 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位父亲到火车站送儿子并买桔子给儿子的故事。

⑵本文以“背影”为线索构思文章,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来并说说哪一次最感人? 明确: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中看到父亲爬月台买桔子的那次背影最感人。 ⑶作者在文章中流了几次泪?请找出来并说说他流泪的原因。 明确:四次流泪,原因见后。

二、合作探究:

1.欣赏“背影”,激情导入。

师:汪国真有一首诗: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背影/总是很含蓄/含蓄/是一种魅力。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有关背影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带给你的感受。

(同学们发表对图片的感受:如感动,震撼,悲伤等)

师:是啊,即使是不曾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铮铮铁汉朱自清也曾为背影而潸然泪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感受父亲的《背影》。

2.朗读课文,巩固成果。 3.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明确:四次背影 四次流泪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

3 结尾思念——再见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 4.品读精段,感悟“背影”。

朗读课文第6段,请按照下面的方式赏析这个精彩片断。 最让我感动的是 ,因为 。

(教师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对这段细节描写进行深入体会,可从外貌、动作动词、作者情感、父亲语言等多角度进行赏析理解)

5.设置情景,探究情感。 ⑴ 设情景,引出话题。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七成多的中学生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认为作者的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认为他爬月台的动作不够潇洒、缺少美感,故希望把这篇课文踢出中学语文教材。这种可怕的幼稚,应该源于中学生严重缺乏“亲情”、“爱心”和“感恩”等人文素养。

这篇文章不足1500字,写的是父子间的普通事,用的是最朴实的语言,但自发表以来就感动了无数的人,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有两位读者谈了他们的看法:

甲:《背影》一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读了此文,感受到父亲在身陷生活的困顿和挣扎中的拳拳爱子之心。所以朱自清的《背影》成为了讴歌父爱的经典。

乙:《背影》一文其实是作者体会父爱的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文章写得十分坦诚,作者在文章中前后心理是不同的,起初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暗笑他的迂,后来看见爬月台的背影,才良心发现并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内心的那份深沉,真挚的爱。读了此文,感受到了儿子几经周折,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父爱的全过程。所以《背影》一文是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⑵ 寻情感,展开探究。

你赞同上面哪一种观点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寻情记,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探究要求:①表明自己的观点;②结合文章内容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具体依据;③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友情提示: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可以是精妙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是环境描写的烘托等……)

4.展示交流:交流方式可多样,可全组展示,也可派代表,要有表明观点、朗读片断、分析方法等环节。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4 ⑴同意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是赞美父爱,讴歌父爱的。

依据一:从父亲的几句话中可以感受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所说的话,并请同学们读一读,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体会话语中的情感)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③“我写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依据二:文章对父亲的几处动作描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在文章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请同学读一读,体会在这些动作中所包含情感,对典型动词的品味来体会感悟。)

①他再三嘱咐菜房,甚是仔细

②他忙着照看行李。……他便又忙着讲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茶房,照看我。 ③我看见他戴着黑色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低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抓上那月台可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身子向左倾斜。

④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依据三:课文第6段

⑵同意第二种观点: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依据: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从不理解——顿悟——感激——怀念 具体体现在:

①“不理解”部分——年轻时对父爱的态度

我那时真是太聪明过分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描嘴不可。 我心理暗笑他的迂……难道还能照料自己吗?

②“顿悟”部分——对父亲的理解并感悟父爱(可结合四次流泪的经历体会) 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打动了我,并流了泪

③“怀念”部分——父亲来信

5.评价小结,升华主题。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感觉你们读懂了父亲,也读懂了朱自清,更向朱自清学了不少的表现 5 自己情感的方法和途径。亲情有时是直接的,火辣的,它可能是唠叨的叮咛,愤怒的巴掌。有时是含蓄的,深沉的,它可能是窗口前的关注,月台上的背影。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懂得。

三、反馈检测:

结合生活体会父爱亲情,小组合作创作。

仿写:送别时,父爱融在背影里,望着他,情切切。

站台上,父爱藏在桔子里,吃着它,甜蜜蜜。

四、布置作业:

1.欣赏歌曲《懂你》MV,展示歌词。

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2.学习第6段的写法,抓住“背影”,描写一个亲情的细节画面。200字左右。

五、课后反思:

1、通过自学预习和资料搜集,学生掌握相关字词、写作背景和文章大意,理清了思路和脉络。

2、创意“话题”的探究讨论是本课的主体,掀起了思维的高潮,学生依据文本有话可说,深入理解了主题,同时对自己进行了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热爱自己的亲人。

3、在探讨交流中,理想的状态还能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品味朴实中的深情,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如细节描写等。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处于新课课程和高效课堂改革下的每一位教师都应重新审视教学的意义,重新构建新的教学观念,自觉变革自身的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行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创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而要想创造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感悟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新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学生读书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只是设 6 疑、倾听,几乎没有过多的言语,而学生却有了交流的时间,这样的改进便遵循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新理念。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诱发出疑难问题,进而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来解决疑难,这才是真正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一点在《背影》的教学设计中也有所体现,整堂课通过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去体会。就是在这样的一步步引导下,才有了后边学生自己提出的有关父亲的背影描写、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的动作描写,而这一切的提出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只是在旁边引导和传达,也许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创造开放富有高效的课堂,做新课改时代的领潮人。

2012年4月

附幻灯片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背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 7 背影0 备课说明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