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7、《背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7、《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②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③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明确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②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

2、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

四、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

2、朗读录音、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积累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明确文章的线索,学习四次背影描写。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父亲给我们的印象是严肃,所以我们都喜欢母亲,其实,父亲给我们的爱是无声的、是厚重的、更是伟大的,下面,请大家欣赏歌曲筷子兄弟的《父亲》。歌曲欣赏完了,我们带着对父亲崇敬的感情走进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

2、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荷塘月色》。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3、明确学习目标。(ppt出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②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③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三)检查预习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PPT出示生字词) 读准下列词语。

1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须掌握的词语。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

去。典:当。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 勾留:逗留、羁留、耽搁;短时间停留。 踌躇:犹豫。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②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2)纷纷落下的样子。(簌簌)

(3)乱七八糟的样子。(狼籍)

(4)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5)衰颓败落。(颓唐)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播放朗读

2、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①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送别。)

②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 全文共写到父亲四次背影,课文结构如下: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③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 ④齐读课文第六段 ,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

(五)作业:

1、第六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文章主题。

(二)温故知新: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2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三) 问题探讨。

1、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先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再想一思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1)外貌:

①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②父亲的体态:肥胖。

作用:表明行动不便,艰难。

(2)动作:

①走路的姿势:蹒跚

作用: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②爬月台时的动作:攀、缩、倾

作用: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老师点评: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意;平淡的话语里往往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

儿子上车前: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儿子上车后:

①“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②“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小结:同学们写作时,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情感;选材时,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过渡语: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下面我们再一同来感悟一下作者所写的“父亲送我上车”时的情形。

2、质疑

(1)父亲在怎样的情况下送我上车的?

(2)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聪明”?

(3)父亲穿的是用什么做的衣服?我穿的又是用什么做的大衣?从这穿的衣服说明了什么?

(4)作者这样写父亲送我上车有什么意义?(为写背影作铺垫)

3、阅读最后一段后,探讨:

(1)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4、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3

■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

■ 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5、文中到底写到几次流泪?这几次的所流之泪有何不同?

(四次流泪: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

(四)主题

《背影》以小见大,将父子间的挚爱凝聚在背影里。

从这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处处都流露出浓浓的父子之爱。难怪朱自清父亲读《背影》有言: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七、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你父亲(或母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3、课外阅读写父爱或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八、板书设计

7、背影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

九、教学反思

4

7 背影 教学设计 教案

7、背影

7《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7、《背影》教学设计
《7、《背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