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塑造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塑造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对中职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又要切合实际,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使学生自觉接受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确立起科学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建立长效机制,融入社会实践,推进实践育人。 【关键词】: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实践育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中职学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既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和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摆在我们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旨

(一)要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中职学校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我们应明确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重在抓践行、重内涵,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疆的人文情怀、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追求卓越的理想情感;重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育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课堂教育。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学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德育课程、主题讲座、学科渗透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注入正能量,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场所的作用,着力融入贯穿,创新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引领教师在全员育人的新环境下准确把握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精神内涵,将“三个倡导”渗透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及各专业教学等课程中,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真正形成能够被中职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营造和谐氛围,传递向上的正能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训练、专业训练、专业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同时注重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与具体的教育过程相结合,不断研究中职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更加注重环境营造和实践养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亲身体验中接受和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承担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具有特殊意义。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有助于中职教育领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确立学生科学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激发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学生显得尤为关键。

二、切实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职学生作为当代学生的组成部分,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是积极进取的一代,是非常务实的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即强烈的生存意识、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崇尚自我,注重实效,渴望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价值,渴望能被社会承认和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功底较低,认知水平和人文精神薄弱。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虽然人在学校,但他们不愿学习,学无目标,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他们有意无意地放松自我,缺少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尊重,迷恋网络视听游戏,有的甚至过早走进成人世界。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心智仍处在不成熟期,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价值观的确立处于动态的、不稳定的状况,价值取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惘或偏差,更不能深刻地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当遭遇个人得失与社会利益、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奉献与索取、权利与义务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判断与选择上,他们往往更多地选择从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自我意识高于一切,或是实际行动与价值认知不一致,比如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宽容合作精神,将“及时行乐”、“金钱至上”看成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漠不关心,对社会、父母甚至自己缺乏责任感;普遍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缺乏相关的礼仪知识和文明礼貌常识。一些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虽有一定了解,但实际行动却是另一种表现;有的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的满足,忽视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就为中职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加强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学生认同和接受上下功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启发和教育学生用主流价值观念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规范行为,通过示范引领,引导全体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谨守规范,常年坚持,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并形成坚定的信念。这是中职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功的根本标志。

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融入到中职学校的制度体系中,形成以德为先的育人导向,形成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只有强化制度保障机制,才能扎实推进。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中,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课、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制度规定、体制机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校园建设进程中,让广大学生在制度阳光下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暖。强化制度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职学校的校纪校规、班风班规、学生守则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根本遵循。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利用制度的力量扬善惩恶,向学生传递清晰的价值导向。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社会实践是中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要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也要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是否确立的标准。在中职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于增强学生实践行为养成,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中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在实践育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只有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不断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中职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坚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爱心公益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创新创造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才能使实践育人收到了明显效果。通过形式多样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全体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职生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试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塑造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塑造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