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施甸县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李正英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施甸县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李正英

李正英(1932--1975),老麦村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60年,任中共保山县委委员,1958年任保山县第四区公所妇女主任。

李正英,是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积极分子,是施甸第一个山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女社长,是施甸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

李正英,自幼家境贫寒,小学二年级,便辍学回家务农。在党的领导下,她家得到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年满18岁的李正英,在土改工作队的启发教育下,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党的事业。积极报名加入农协会和妇女会,带头参加减租退押,清匪反霸斗争。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站在运动的前头,亲自组织和发动农民揭露地主恶霸罪行,沉重地打击了农村封建反动势力,被称为山区妇女中反封建斗争的积极分子。

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开展互助合作化运动,中共保山县委决定,老麦为改造山区的试点,试办农业生产互助组,她坚定听党的话,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互助合作道路的信心,她一面做广泛的宣传动员,一面带头组织第一个山区农村互助组,被选为组长,继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全县山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选为社长。她带领60户农民推广科学技术,以改善生产条件。老麦村水源少,不能按节令播种,粮食产量低。面对这些困难,她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凭目测和土办法,发动群众开挖沟渠数公里,引水抗旱保苗,保证春耕生产按节令播种。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该社粮食生产翻了三倍,农业生产连续三年丰产丰收同时她又成为山区农业合作化的旗手。

1952年进行了土改。穷人有了地,翻了身,奔好日子的心气可足了。但一家一户毕竟势孤力单,不是缺牲口,就是少犁杖,再碰上天灾病祸,日子就更不好过了。1952年刚分到土地的农民中,有的开始卖地卖牲口,两极分化的苗头已经显露。为了广大农民的前途利益,党和政府发出“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的号召。

1953年春,李正英在老麦村组织起互助组、互助互利。有活一块干,打粮归各家,年终齐工找价。这样不误农时,扶危济困,初步显示出人多力量大的优越性。秋后李正英组织壮劳力上山割了七天荆条,卖给村民编筐户,挣了60多块钱,然后李正英到太和集市上买了犁杖、绳套、耧、耙、铡刀。有了生产资料后,第二年,李正英不但把老麦村的地种得好好的,还种了别的农民不愿种的地,共150亩左右,老麦村互助组在李正英的带领下在附近各村也有了名气。

1954年初,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了引导农民尽快走上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上级党委号召有条件的地区要在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保山县委领导又来到老麦村调研。他们对李正英的工作表示肯定,讲互助组不但要巩固,还要扩大要发展。当时老麦村互助组尝到了跟共产党走,搞互助组的甜头,表示:“共产党领导穷人翻了身,分了地,又给我们指出光明大道,我们打心眼里愿意抓好互助组建设”。

为改变山区荒山面貌,她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号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植树种果木。如今还流传着她的口头禅:“人若要富,养殖栽果木,才是出路”。现在,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桃、梨村。有一次山林失火,她率领群众上山扑火,带头封住火口,奋力拼搏,受伤了她毫无怨言,她为山区建设作出了贡献。1952年末,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云南第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

1953年,她又光荣的出席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群英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4年2月李正英又以保山专区的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归国,她返回保山后,巡回到专区机关、厂矿、学校及各县作报告23场次,对宣传动员群众,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作出了较大贡献。

李正英的一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顽强奋斗的光辉一生。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光辉业绩。党和人民给了她崇高荣誉。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抗美援朝解放大西南勋章各一枚。毛泽东主席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纪念章各一枚。

全国劳动模范李讨饭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

李英工作总结

李英工作总结

建党征文李英英

李丰英演讲稿

李英班主任工作总结

李剑英 英雄事迹

李英楠作业

李淑英(工作总结)

施甸县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李正英
《施甸县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李正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