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四种理念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四种理念

郑绍莲

(仁寿中学 ;四川 眉山 620500)

摘要:随着“90后”成为高中生的主体力量。在教育要素发生变化的当下,如何适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来有效地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了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要素变化以及其对高中语文教师的影响,接着阐释了高中语文教师为应对此变化而采取了渗透教育的理念,强调只有把“德育”“人文关怀”“素质拓展教育”“美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要素;德育;美育;人文关怀;素质拓展教育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是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问题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语文教育要素的变化

㈠教育主体的“年轻态” 教育主体之一的教育者由以“50后”、“60后”为教育骨干力量转变为以“70后”、“80后”为教育骨干力量,他们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且他们和学生之间代级差比较小,比较容易和学生沟通,学生也愿意向他们敞开心扉,因此他们容易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但不容忽视的是,相比于上一代老教师,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教参和各种辅导书,不易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规律。从2006年开始,“90后”高中生逐渐活跃在校园,他们充满竞争精神、民主与平等意识,他们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他们是多元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一代。网络文化的触角已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网络用语成为部分学生的主要表达方式,“咆哮体”、“ 知音体”、“梨花体”、“红楼体”频频出现在他们的周记当中,玄幻小说和穿越小说成为他们的作文素材,传统语言习惯和写作方式逐渐被消解。

㈡教育客体的标准化

语文教育特别是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知识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技术手段、考试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语文新课标已经被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所接纳,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灯塔”。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高考本科上线率依然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考核中学的硬性指标的情形下,语文新课标可能被人为地等同于老的课程体系,其贯彻素质教育的功能可能被曲解为“还不是要提高升学率”,“老瓶装新酒”的错误思维使素质教育陷入了困境,也使高中语文教师陷入迷茫,语文新课标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㈢教育介体的现代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不外乎老师“口口相诵”,虽然各老师的讲授方法不同,有的是启发法,有的是灌输式,但基本上遵循的是老师→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轨迹,师生间互动不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技术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催生了电子教案、形象教学、模拟交互过程、网络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手段。它延展了延展了教育的效能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知识传递轨迹由单向变为双向或多向。当然,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展现《林黛玉进贾府》、《三国演义》等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胜于老师的语言描述,无形中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

㈣教育环体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开放性的增强,商业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化打破了校园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增多,甚至学生也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主体,老师的“知识权威”地位遭遇了空前的挑战。身处于微时代的“90后”高中生,成为了手机控、微博控,学校定时关灯政策限制了学生电脑上网,但限制不了学生手机上网,休息的不规律导致了部分学生迟到甚至旷课,另外,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打游戏,看小说、发微薄的行为明显影响了他们的听课状态,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二.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的理念

为适应教育要素的变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更好地完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即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四种理念。

㈠渗透“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并不是说高中语文课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是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理念,以消除多元文化对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以彭宇事件和小悦悦的事件为背景材料,我布置了作文,题目为:面对„„,我该怎么办?通过作文写作训练和讲解,倡导助人为乐精神,鞭挞见死不救的行为。同时,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不计前嫌,奉命游说秦军退兵,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分析利害关系,终于不辱使命;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重点讲解“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和“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向学生传达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要以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的思想,提倡他们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延伸阅读环节,向同学们重点推荐岳飞、文天祥、屈原、范仲淹、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人的文学作品,挖掘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资源。

㈡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 目前,“90后”已经成为高中生的绝对主力军。心气高、耐受力和耐挫性差,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素质较差,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挫折,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的选择退缩,有的选择以暴制暴,更有甚者,选择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把“人文关怀”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讲授《我与地坛》时,在介绍完作者我向同学们点题——这篇抒情散文的本质就是人活一线光,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课文中体现了哪两个主题?分别是什么,经过仔细阅读,同学们得出了结论,作者通过对地坛景色的描写、为什么去地坛?去地坛后作者思考的问题,来揭示“深爱地坛,感悟生命”的主题;通过描写母亲的苦难以及伟大、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来揭示“深爱母亲、感受亲情”的主题。最后归纳此次教学的的目的:活比死困难,因此人应该不断探索人生道路,完善自己的生命。在指导话剧社排练《生命之树》时,我先向同学们播放了故事原型“无腿老兵马三小的十年”的视频,通过河北省井陉县马峪村马三小“爬行”种植了3300余株杨树的故事,向演员以及观看的同学释放了明确的信息:不抛弃,不放弃,就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㈢渗透“素质拓展教育”的理念 素质拓展教育,就是以各种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拓展教育个体科学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为纠正当前教育工具理性过强、价值理性过弱的局面,我们必须坚持素质拓展教育。我本人既带文科班,又带理科班。虽然教育内容相同,但我会非常注意根据文理科的性质适当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我会增加他们课外阅读量,把我订阅的《意林》、《读者》、《飞天》等文学杂志借给他们看,并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能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对于文科生,我会适当增加科技文的阅读量,在讲授相应章节的时候,我会邀请物理老师、化学老师给同学们做好小实验,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锻炼了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有意识地通过QQ群向同学们上传了电子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百家讲堂”文本等资源,以此来增强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针对“90后”高中生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我积极组织并参与学生社团如辩论社、文学社、创造社、话剧社活动,来增强同学们对素质概念的认知,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并以此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㈣渗透“美育”的理念

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还要使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发现文学作品之美。通过诵读中国古代现代诗歌、国外诗歌,感知文字美和韵律美,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通过戏剧和小说中的角色扮演,感受人性美,如老舍的话剧《茶馆》。同学们通过文学采风活动,感受自然之美;同学们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感受环境之美。要把学生之于创造美、发现美、建设美的文化氛围中,“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好习惯”[1]。总之,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够增强同学们对美的认知,坚定他们对美的情感,形成爱好美的习惯,并由坚持不懈的意志。

三.结语

虽然高中语文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只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深入研究语文新课标,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坚持把“德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美育”等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就能摸索出促进“90后”高中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从而达到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朱光潜译.2008.5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理念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漫谈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共产党员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党员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企业需要四种文化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之初探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四种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四种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