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理念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8 09:03: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解说: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以人为本是永恒的教学主体理念。

推荐第2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的。

教学经验: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后到华南师范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及科研组长工作,在教学中,善于发掘教材深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个性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提升。辅导的学生作文曾获得“广州市„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广州市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

推荐第3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课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这两种艺术品种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这两种艺术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认识上的、实践上的目标。学生在感受,体验探讨的过程当中拓宽了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这一节课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来展开、深入到总结归纳。音乐课我觉得应该要做到具有音乐性、艺术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更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

2. 学生能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

3. 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翻阅大量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阅读的相关书籍有《色彩美学》郭廉夫、张继华著,《音乐文化趣谈》余开基著,《艺术教育论》郭声健著,《国家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杨力、郭声健主编,《音乐

课程标准解读》,《艺术世界》85年第三期,课件中的图片来自《世界美术大图典》、《中国水彩》、《中国美术》。学生分三组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赏两幅抽象画

① 张英洪的《致爱丽丝》

② 斯图尔特·戴维斯的《布鲁普斯和伊夫斯》

2.聆听两段音乐

①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② 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3.乐配画

4.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会这样选?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导入新课,展示《音乐与绘画》的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联想画面——音乐中有画面

①《节日序曲》施万春作曲

②《苗岭的早晨》

2.讨论与总结音乐的个性特点

首先,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流动性与时间性。音乐主要是靠音响、旋律、节奏、音色来进行“绘画”的。

音响——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获得视觉形象及画面。

旋律——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钩出来的线条。

节奏——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

音色——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如:横向的调试色彩、纵向的和声色彩。

3.欣赏四幅画联想音乐——画面中有音乐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欣赏感受,再联想到音乐的一些语言要素。

4.讨论与总结绘画的个性特点

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

绘画的基本语汇是线条、色彩、造型。

线条——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色彩——是人眼接受外界色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造型——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位置。

5.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绘画的对应关系

① 媒体展示国画《雄鸡报晓》图,然后听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公鸡与母鸡》,让学生对比对同一事物的描绘,音乐与绘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 划线题

请同学们找出音乐借用绘画的专用名词:

和声色彩 绘画节奏 旋律线条

调性色彩 色 调 线条流畅

③ 连线题

音乐语言要素与绘画语言要素当中哪些要素具有对应关系

音乐语言要素 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 色彩

和声、音色 构图

曲式、节奏 线条、造型

三、思考与探索

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墓地上空》、《奔马》三幅画,每一组选择一幅画,播放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莫索尔斯基的《伏尔加船夫曲》、《赛马》三段音乐,让学生分析本组的这一幅画应该选择哪一段音乐更为合适,讨论后派代表到讲台上来发表意见,老师作补充说明。

四、实践与创造

① 观看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象片段,让学生感受看得见的音乐。

② 聆听音乐,展开想象,绘出画面,播放笛子曲《牧民新歌》学生作画。

③ 学生作品赏析,继续播放《牧民新歌》作为背景音乐。

五、归纳与总结

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对应,相得益彰。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

音乐表现绘画的作曲家:

1.俄国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是作曲家1837年在他看了亡友画家加尔特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为悼念亡友而作的钢琴组曲,全曲共分10段,每段以一幅图画为创作依据,并各有标题。如《牛车》、《两个犹太人》。

2.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他运用各种音响来表现大海的宏伟磅礴,变幻无穷的景色,通过音乐的各种音响材料描绘出对色光的感觉,又结合声态、动态、制造出一幅幅绝妙的大海图画。

在美术史上也出现过许多用绘画来表现音乐的大师和杰作。

1.美国早期画家华尔特狄斯纳,他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了三幅画,使欣赏者看到这些作品就好象听到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的奏鸣。

2.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近代著名绘画大师惠斯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他把自己创作的《白衣少女》称之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则称之为《夜曲》,他的画中除了大量用音乐术语命名外,直接以音乐为素材明明的有《钢琴房》、《音乐室》、《小提琴》、《二重唱》等。

绘画是给人看的,却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是给人听的,也可令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

六、小结与作业

最后我想用德国作曲家舒曼说的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都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文字、音响、图片),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设计理念 :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课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这一节课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课,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来展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 2.学生能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 3.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翻阅大量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学生分三组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欣赏两幅抽象画(课件出示)

① 张英洪的《致爱丽丝》② 斯图尔特·戴维斯的《布鲁普斯和伊夫斯》

2.聆听两段音乐 (片断)

①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② 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3.学生为音乐选配画面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选。

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导入新课,展示《音乐与绘画》的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联想画面——音乐中有画面

①《节日序曲》(施万春曲)②《苗岭的早晨》 2.讨论与总结音乐的个性特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具有流动性与时间性。音乐主要是靠音响、旋律、节奏、音色来进行“绘画”的。

音响——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获得视觉形象及画面。

旋律——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臵上钩出来的线条。

节奏——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

音色——音乐中音响组合的各种手段。如:调式色彩、和声色彩。 3.欣赏四幅画联想音乐——画面中有音乐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欣赏感受,再联想到音乐的一些语言要素。 4.讨论与总结绘画的个性特点

绘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

绘画的基本语汇是线条、色彩、造型。

线条——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色彩——是人眼接受外界色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造型——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位臵。 5.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音乐与绘画的对应关系

① 媒体展示国画《雄鸡报晓》图,听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公鸡与母鸡》,让学生对比对同一事物的描 绘,音乐与绘画在表现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 连线题

音乐语言要素与绘画语言要素当中哪些要素具有对应关系? 音乐语言要素 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

色彩

和声

构图 音色

线条

曲式

造型 节奏

三、思考与探索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墓地上空》、《奔马》三幅画,学生每一组选择一幅画,播放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莫索尔斯基的《伏尔加船夫曲》、《赛马》三段音乐,让学生分析本组的这一幅画应该选择哪一段音乐更为合适,讨论后派代表到讲台上来发表意见,老师作补充说明。播放音乐时不说明乐曲名字。

四、实践与创造

(1)播放笛子曲《牧民新歌》,学生聆听音乐,展开想象,尝试学生作画。

(2)学生作品赏析,继续小声播放《牧民新歌》作为背景音乐。

五、小结与作业

德国作曲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都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文字、音响、图片),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推荐第4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结合四年级小学生好动且比低年级小学生更具备一定的表现舞蹈的能力及知识面的特点,我主要“以情入手”、“以动激情”、“以图激趣”,调动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唱、欣赏、学跳产生共鸣。舞蹈中内在的旋律流动感、起伏感、强弱感等与本课教材丝丝相连、密切关系并切合《小步舞曲》的本体风格的多种可利用的因素,使《小步舞曲》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第5篇: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我认为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产生了共鸣。传统的教学,都是先教后学,许多教师搞满堂灌,结果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间非常少,效率非常低下.学习洋思中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根本在于改变教学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结合学洋思的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该重实质而不是只学外表。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生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效果明显。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先学”的阶段,就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质疑、课后及时复习等好习惯.三.教师要学会“后教”,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未能掌握的,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学习内容,一概不教;教师的教并不只是就题讲题,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要寻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通过引导,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防;教的艺术在于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并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学到东西。四.“让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如果学生每节课像考试一样紧张,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一定会更加认真,课堂效率一定会不断提高。总之,洋思中学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多启示,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第6篇:教学理念陈述

教学理念陈述

摘要:教学的本质始终是教学问题研究下最为关系的问题。关于教学的本质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四种:(1)指导学习说(2)实践认识说(3)师生关系说(4)教学生活说。教学目的的达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就像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期待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互信的关系。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学的主体都是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认知及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达成的好坏。持琴姿势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首要环节,如果持琴姿势不正确,整个身体在演奏过程中就失去了平衡。大提琴持琴有三个要点

关键字:教学学习师生关系大提琴教学

本人从事大提琴教育多年,与各条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一样,内心里都在领悟教学和学习的本质及它们外延出来的概念和如何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展现自己对教学的理解。

教学的本质始终是教学问题研究下最为关系的问题。关于教学的本质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四种:(1)指导学习说(2)实

[1]践认识说(3)师生关系说(4)教学生活说。这里不详述各种学说的基本内涵。这些学说通过关注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了教学的本质,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理解中的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如下: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老师教,学生学。教与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或修养提高的目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加,教学中师生关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的达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就像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各自扮演的角色和职责不同,老师负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教授知识和技能,并且把关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达成的可能性,学生则认真领悟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掌握技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与学生互相信任和配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一达到目标的动态的过程就是教学。

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学习。学生自主能动性和悟性的高低决定了学习质量。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请教他人。如果二者制定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那么学习活动就变成了教学。

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学的主体都是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认知及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达成的好坏。在教学开始前需要对学习者进行评估分析包含学习的准备,包括其一般特征和初始起点能力。其中初始起点能力涵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预备技能及目标技能;学习风格。初始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起点的确立,一般特征和学习风格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 学习者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其学习的准备和学习风格有很大影响。 教室中的学习者比其他环境中的学习者有更纯粹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但是其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性却比其他环境中的学习者偏弱。教室环境中的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当然还包括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在教室中展开教学的成人教育和培训课程。但通过本人这么多年的观察和授课实践,教室内的学习者在课堂时间内难以保持专注和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成人教育。

结合大提琴教育的实践来分析学习者。首先本人会了解教学环境,第二,在第一课开始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音乐基础及测试音乐天赋和动作的协调性等。获取信息后,本人将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策略,同时向学生阐明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与之也是异曲同工。 下面本人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展示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把控能力。

2007年本人带了一个5人的大提琴入门学习班。一共24个课时,学生上课时间为每周星期天下午。学生都是在读小学生。

大提琴的学习入门有几个基本要点:(1)持琴姿势(2)右手的正确

[2] 持弓(3)左手基本姿势。 持琴姿势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首要环节,如果持琴姿势不正确,整个身体在演奏过程中就失去了平衡。大提琴持琴有三个要点:第一要点是演奏者要坐在琴凳的三分之一处;第二个要点是琴身下角处正好要在两腿膝盖的内测;第三个要点就是琴身和琴颈交汇处,应该正好抵在胸前的柔软位置(即胃的上方位置)。这三个点放好,演奏者

[3]就会感觉到琴在自己的身上非常的稳定。

右手的握弓姿势对于大提琴学习者来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握弓姿势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演奏者将来的演奏技巧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说的直白一点,一个人琴拉的好坏,右手的运弓与握弓姿势占有70%的决定因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右手的握弓技巧比左手的技巧啊要难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教学内容的要点和关键点,这是教师必须明确的问题。把握住了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同时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可以给出正确的引导。 第二,我们要明白学习者的基本状态

我的这五个学生,有一个来自音乐家庭,父母都会乐器演奏,家里从小也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同时她自己也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其余四个孩子都是顺着家长的意思来报班,其中有两个小孩连大提琴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五个孩子年龄在8-10岁之间,正好是初学的好时机。 鉴于儿童的发育特点,在大提琴的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轻松学习的环境。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创造一个轻松如游戏般的学习环境,8-10岁的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效果非常明显。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儿童对学习大提琴保持长久的热情。被誉为20世纪大提琴艺术丰碑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帕勃罗.卡萨尔斯的童年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中对音乐想象是这样论述的:“音乐想象对人的音乐行为、思维有三种影响:音乐的聆听,音乐的回忆,音乐的创造。”音乐的想象教学在练习音阶过程中起到很重[4]要的作用。

(4)调整学琴孩子家长的心态,这也是我在教授儿童大提琴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过高,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大师级人物,导致学琴的功利性过强,从而产生急躁心理、攀比心理,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对于音乐艺术忠贞不渝的感情,不利于发掘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因此,端正家长的心态,也成了我关注的要点之一。

通过抓住大提琴学习的要点和学生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练习一些短小精致的曲子,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教授拉琴技巧的过程中让

[5]他们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领悟。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五个孩子学习能力有高低,同时学习的间隔时间较长,孩子动作也必须经常给予纠正。 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期待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互信的关系。平等关系,是为了激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平等,学生不畏惧老师,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会到平等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我平时与学生相处都表现得像小伙伴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来跟他们进行沟通,让学生没有畏

[6]惧心理,这也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造了心理条件。互信关系,是为了让学生信任老师所教授的和给予解答的是真诚希望学生获得真知识,同时互信关系也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他的探索精神。因为他相信老师会给他解答,他相信老师乐意看到他成长。 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是良性的关系,显得非常的难能可贵。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最大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潜能。

以上内容就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所陈述的教学理念,当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作为一名大提琴教师,我的教学追求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大提琴走进音乐的殿堂,同时能够有自己的音乐梦想和独立思想,而不是为了仅仅会一门音乐技艺。能够真正的把大提琴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感谢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我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探索。感谢这么多年以来教授过我的老师,是你们让我不断的提高。

引用:

【1】杜尚荣、郑惠颖李森.再论教学本质:复合型特殊交往说现代教育管理 2013年第3期

【2】娜木拉 .大提琴教学琐谈----提高大提琴教学的几个要点小演奏家 2009-02 【3】刘美娟怎样提高大提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2003 【4】(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王毅等译.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推荐第7篇: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的收获。

这次学习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改进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先进经验,我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现场考察,虚心请教,新课改 “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理念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如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能正确地吃透教材,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格和不同程度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风格,合理的、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不要一味的依附于课标与相关的教学辅导用书和现成的教案,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二度创作;教学内容安排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恰当。

.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是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采取激励性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学习;采取自主性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采取探究性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的大胆提问与发表个人观点,并重视他们的疑问与观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团。

.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新型音乐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要求更加完备、全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其基本素养主要有: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演唱、创作、作品鉴赏分析以及音乐美学、音乐批评、艺术史等基本功与一定的文艺理论水平和人文修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如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等;具有现代教师的观念,如高尚的人格魅力、关爱与尊重学生,民主平等的作风和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和做出反思性思考,包括音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及时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8篇: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走进高效课堂

——赴凤翔县儒林小学学习总结及心得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应是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应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就在高效课堂的口号已铺天盖地,在我县我校的实施亦蓄势待发,而我辈尚停留于纸上谈兵之层面,不知其为何物之时,个人十分荣幸的被派随校团于2014年3月5日至6日奔赴宝鸡市凤翔县儒林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高效课堂”主题参观学习。两天时间,除却路途占时,在儒林小学实际学习时间仅一天,本人随团参与及自主选择的学习参观活动主要有三:一是听取“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经验介绍;二是翻阅大量文字资料,观摩高效课堂成果;三是观数学课三节并参与互动交流活动。现基于个人见闻及感受就本次学习进行简要总结。

一、经验分享促使理念更新

在杨校长所做的学校概况及历史过往简介和康校长所做的题为“走进问题导学,创建学本课堂,引领师生成长”的工作经验分享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学校概况的了解,该校的教师工作负荷和敬业精神着实让我惊呆了,2100余名学生,班均人数80左右,在岗教师仅52人,工作负担可想而知,搞高效课堂的教改项目推进的难度和效果也是难以想象。而老师们面对工作依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让我校本来工作负荷就很重的老师们情何以堪?我没有资格再认为自己的工作很累了。二是该校对“高效课堂”项目的部署十分精心,因地制宜,周密安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面对实际,他们克难攻坚,从理论学习到自主研修,从制度更新到评价改革,特别是能结合实践抓重点攻关,使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以及“五步六化”(自主预习前臵化、导学订正基础化、问题生成重点化、展示交流多元化、训练拓展精准化,师生评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资料浏览彰显教改成果

因为参观学习,儒林小学预先将诸多可以体现高效课堂成果的文本资料在多媒体教室予以展示。名目之多、资料之丰让我大开眼界,理论篇、学习篇、实践篇、制度篇、成果篇等丰富内容均予以分类整理,从中可见,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人人出力,个个实践,无论虚实,记录详尽,方才有如此文本规模。因时间及陈设因素,我仅仅浏览到了所带数学学科的几本教师所编撰及使用的导学案及配套的导读单、训练单等,据介绍,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由最初的一案三单、两单逐步改进为现在的一案一单。欣赏着数学学科导学案,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整册教材的导学案编写十分齐全,每节课经教导处审核签字方可投入使用,既有集体备课的框架,又有教师个人使用的批注及反思。最重要的是透过导学案,可以看出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切以学生为本,分组学习展示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最新教学理念,同时可以看出现今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自主预习这一前臵环节对课堂的高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观课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两天的时间我共参与了三节数学课堂的学习。第一天数学组全体老师观摩了市级教学能手刘永梅老师展示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第二天我自主选择学习了张丽琴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倒数》和谭小琴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观课,传说中的高效课堂的“围圈圈、发单单、站边边”有幸让我亲眼目睹,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对这种现象的调侃,又是对这种生本课堂模式的真实写照。他们的课堂看似波澜不惊、不事雕琢,但处处匠心独运、时时亮点闪耀,展现了儒林小学教改的实力和教师的风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既注重对个人的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灵活的教学形式,自由的学习氛围,是该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示,是当前大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每节课的“学术助理”基本代替了传统课堂的教师角色,教师言语不多,仅在必要

时刻进行引导。80人左右的大班大多被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均有一华丽组名、一励志口号,黑板上有一块属于本组的领地进行实时的学习展示。每当学术助理安排一学习任务,各组成员立马凑在一起讨论交流,之后各组均有代表进行展讲和交流,此一刻,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几位高涨,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真的是令我辈啧啧称赞。

在互动交流及研讨环节中,两校的领导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十分积极而实在的互动。限于时间安排,我校的领导及教师就高效课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儒林小学的老师请教了十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该校的领导、老师均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无私的分享。关于数学学科我最为感兴趣的问题有二:(1)、吴校长所提出的“结构化预习是如何操作的?”(2)、我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丽老师所提出的“高效课堂中如何处理数学课预习与学生自主思维的矛盾?”

遗憾的是对于吴校长所提出的问题该校教师主要就语文学科做了经验分享,作为数学老师,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

而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方教师的解答也较为模糊,而且其观点我个人并不赞同。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也许是基于此,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成为高效课堂模式中教师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个人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绝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倘若安排学生预习,课堂学生对知识没有了新鲜感,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因为小学数学的内容并不是很深奥,而且教材的编写很适合学生自学。不利于课堂随机资源的生成,学生经过预习后,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了了解,也就很难出现课堂生成的新素材,常常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多解性方案也很难呈现。学生的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一旦学生对 论已然知晓,他们很难有耐心退到思维的零起点,也很难进一步思考了。基于个人的这种想法,小学数学从教十四载,我从未安排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我想若真是个人的这种观点再不断坚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效课堂”浪潮,我该何去何从?

人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在激动与困惑中,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定会因地制宜,明确要求,做出特色。我愿在学校、年级组及班上的领导及安排下努力学习,按要求认真负责的做好高效课堂的相关工作。

推荐第9篇: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当今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达4000多万,而据最新统计,我国艾滋病患者也已达到了70万,正处于艾滋病的暴发期。因此,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常识,加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唤起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已经是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青少年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对他们开展预防艾滋病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艾滋病防治常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抵制和消灭这一比癌症更可怕的全球性疾病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还要培养他们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生活态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学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情感,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互动和感悟,激发积极的情绪,努力做一个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病人的人。

难点:改变学生们对艾滋病的态度与看法,并真正地在生活中关注艾滋病病人。 【教学准备】PPT课件,调查问卷,宣传片视频,红丝带 【教学方法】情绪体验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学生一起伴着音乐进行扑克牌传递游戏,音乐停止,传递结束。问同学们红桃A在谁手中,并向这名同学表示祝贺,因为红桃A在扑克游戏中一向都是“好牌”,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接下来,再了解都有哪些同学在传递过程中接触到了红桃A。开始时,这些同学都为自己能拿到或接触到红桃A而沾沾自喜,可当我向同学们宣告,在这节课中,红桃A代表的是HIV病毒时,课堂气氛顿时由轻松愉快变得严肃而紧张起来,而刚才还自认为很幸运的同学,更是面露恐惧和不快。我即时采访了这几名同学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病毒就像游戏传递过程中的红桃A一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那么当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时,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观看了由濮存昕和彭丽媛拍摄的2009年艾滋病公益广告,并告知同学们,一旦怀疑得了艾滋病,不要犹豫,要立即去进行艾滋病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要扼制艾滋病,就得了解艾滋病。那么同学们对于艾滋病到底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设了四道有关艾滋病的选择题目并引入几组数据——中国及辽宁抚顺近年来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病例,让同学们意识到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如果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再次让同学们感到危机的存在,并引发同学们对于艾滋病知识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正式导入课文——HIV/AIDS: ARE YOU AT RISK?

二、教学主体

1.以教材为载体,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 我对课文内容只是作了简单的处理,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和正误判断三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病毒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原理。

2.影片播放与讨论,增强情感体验

接下来转到下一个环节——视频播放《好死不如赖活着》。整部影片聚焦于一家艾滋病患者的小院,通过记录家庭成员陆续死亡过程中发生的事,反映生命的平等和尊严、母婴传播对生命的残酷戏弄,希望社会能够理解艾滋病患者不是异类,他们比正常的生命更需要理解和支持。这是一段实时录相,很多同学在观看录相时热泪盈眶,它使同学们真实地了解到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生活的艰难,唤起了他们想帮助艾滋病病人的决心,从而把这节课的内容推向高潮——我们,作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能为艾滋病病人做些什么?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到小组展板上,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宣布结果。同学们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洁身自爱,艾滋病到我为止;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常识并帮助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拥抱艾滋病患者,来表现出对他们的关爱;与艾滋病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并全力配合治疗;捐款以作为艾滋病研究和教育资金……

作为全国第一家青艾小屋,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艾滋病公益宣传实践活动。在2009年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前,抚顺二中心理社团“青艾使者团”90多名同学在白云阁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宣传册、传系红丝带和万人签名等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同学们的爱心公益之举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及相关媒体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关注,对学生自身也是一次难得的生命教育实践体验。借此机会,我对参加活动的部分同学做了现场采访,邀请他们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公益实践中的感受。同学们声情并茂的分享,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爱亦在无声中传递! 3.爱在凝聚,主题升华

最后,我用一曲《爱的奉献》结束了这节课,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将别在自己胸前的红丝带粘在了红丝带爱心墙上,形成了一个大的红丝带,它象征着小爱将凝聚成大爱;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关爱艾滋病患者。“红丝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连接着我们和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的心,真正体现出健康人对艾滋病患者这个弱势群体关心爱护的宗旨。这是这节课的主题的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后访谈,深化主题

课程结束后,我们又对班上的一些同学做了采访,请他们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 张鸿达同学表示:“我们应该马上就行动起来,真正地去做些什么,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的建议上。”

龙腾飞同学对于他错过了2009年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深感遗憾,而这节课带给他的启示,不仅是要保护好自己,更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全社会都去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面对挫折、死亡,我们应该学会积极乐观而又坚强地对待。

参加艾滋病公益宣传实践活动的于坤池同学,活动中深深地为某些市民对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的冷漠态度感到难受,而这却更加坚定了她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的信念与决心,在多次被拒绝后依然坚持到底并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杨帅同学表示,现代高中生在努力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更要肩负起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作出自己的贡献。这节课,尤其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影片中的故事,带给自己的震撼将永远难忘。 陈志鹏同学希望能借助自己的力量,发动起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家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帮助市民们了解艾滋,预防艾滋。

小结:课前、课后先后两次我对我的学生们做了同一份试卷调查,结果有很大差异。课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血液病,15%的学生不知道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 12月1日,9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10%的学生认为握手会传播艾滋病,5%的学生认为同桌吃饭会传播艾滋病,5%的学生认为不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游泳可以预防艾滋病,只有10%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而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的人数竟高达75%。课后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对艾滋病人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的人数降至16%。鲜明的数据对比坚定了我将抗击艾滋进行到底的决心。当然我们知道,在艾滋病防治进程中,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一节生命教育课已经告一段落,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示。我为艾滋病患者所遭受的痛苦而感到震撼,为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爱心奉献而感到自豪与欣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不仅要教育我的学生们学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我更应该将他们发动起来,将知识普及,将爱心传递。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

推荐第10篇: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阅读教学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及“以教师为中”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主要从课内、外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拔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为了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当一个人“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不着边,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起初由于问题提的多,课堂教学时间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问题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看,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人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意义是一样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有的同学是这么写的:“其实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不仅是人,动物也有亲情。”“亲情真伟大!”……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昧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昧地讲解。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如,我在教《乌塔》一课时,让学生就“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么做对不对?”一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阅历、视野的种种不足,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所列理由并不充分,而且非常局限。于是我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经过交流,在后面的小组汇报中有持赞成观点的,他们的理由是:“外出旅游可以增长见识”“自己外出可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各个国家去旅游可以看看外面的景色,了解当地的风俗。”……也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乌塔毕竟还小,遇到危险怎么办?”“她虽然作了准备,但有些危险是她想象不到的,如果她能找个朋友一起去就更好了。”等等,面对如此充分的理由,我又何必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阅读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开拓视野,自觉地在书海里遨游,汲取丰富的养料。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

从三年级起,我每周就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读书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利。

第11篇: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阅读教学

永善县示范小学

杨忠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这样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实的搞好阅读教学。

因为我认为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浅谈: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拔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为了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不着边,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起初由于问题提的多,课堂教学时间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问题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看,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人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意义是一样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有的同学是这么写的:“其实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不仅是人,动物也有亲情。”“亲情真伟大!”……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昧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昧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如,我在教《九色鹿》一课时,让学生就文中的国王、王妃、调达及九色鹿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有生说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坏蛋;有生说国王是一位明君,能知错就改;还有的学生说王妃为了自己的漂亮,不惜牺牲别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虽然爱美之心人人都有,但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大家都喜欢九色鹿,因为它漂亮,还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呢!说着说着,急欲表现的孩子还迫不及待的要起来读出喜欢的人物……看到孩子们在讨论中既悟出了文章的道理,又能自主的提出见解,我也感到非常欣慰。这时何需我多言呢?

二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用明朗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语言的特殊阅读,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一朗读为主的语感训练。

范读,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流利的朗读指导下,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节奏,在一定的语境中自然而然的感受课文的言语形式,体会语句字里行间的丰富意蕴。这里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教师的语音必须是标准而规范的普通话,倘使教师本身基本功不过关,字音五花八门,读出来的是带有本土方音的“半普”这就会对学生造成语义含混或是出现字的歧义理解。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不但使作品失去原来的美感,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误导下失去朗读的兴趣。

因而,教师的本身素质非常影响学生!如果教师有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那不但对于学生平时的语感训练有帮助,而且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也是很有作用的。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阅读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开拓视野,自觉地在书海里遨游,汲取丰富的养料。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

从三年级起,我每周就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读书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平时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练笔本,有时上完一篇优秀的文章,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学生的所思所想,则要求他们写一小段话。或者身边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都可以写一下。“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他们善于去寻找,总是会有收获的。

总之,只要我们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就能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利。

第12篇:学校教学理念

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

1.琅琊路小学

实践愉快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塑造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的小主人!

2.力学小学

学校紧跟改革步伐,以学生为本,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拉萨路小学

拉萨路小学以“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依法治校,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领先”,确立了全新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外语、计算机、数学活动课程为特色的智慧教育模式

4.北京东路小学

学校逐步开展了以作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课程改革为特色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未来世纪创造人才

5.南师附小小学

学校以实验为办学宗旨,一批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担任领导工作,开展教育实验。1958年学校进行五年制学制改革试点,并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斯霞老师总结了随课文识字的经验,培育形成了分散识字流派。

6.长江路小学 学校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引导学生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发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丰硕的成果。

7.游府西街小学

学校积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法。对于学习阶段检测,实施开放式检测,既有学生课内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既有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也由于家长、同学合作的项目。这种形式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真正做到了“考试”也快乐,同时,学校还率先提出了免试生制度。

第13篇:钢琴教学理念

钢琴教学新理念

5月20日,潘老师海南师资培训教学笔记!

1、第一节钢琴课主要讲的内容包括: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观点、介绍所用教材、教学目的、学琴的未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弹琴习惯,包括:坐姿、手的摆放、上课纪律等。收费、迟到、请假等问题也要在第一节课上说明!(潘老师说,定好规矩,以免日后扯皮,哈哈)

2、头三个月在琴行练琴,使学生有个过渡,在陪练老师的指导下,养成好的习惯练琴!(这三个月若练得好,可

以让家长以买琴作为奖励,激励孩子!)

3、入门(巴斯蒂安第一册)可上2个学生的小组课,小朋友竞争意识强,效果也更加明显!一周上两节,让两个家长分摊一节课的费用,这样家长觉得划算!同时也养成学生上一周上两节课的习惯。有助于学得更快!对于小朋友,要有礼物作为鼓励。

4、巴斯蒂安的课程可一周安排两节,一节上基础、演奏、技术;一节上乐理、试奏、欣赏。

5、巴斯蒂安第一册,注重自然,放松地演

奏,要求手型不要求音量。第二册加大音量,注意乐句的对比,连线。第三册再叫学生高抬指。

6、试奏抓住音的形状。

7、注意乐句的方向性,流动性,以及乐句之间的呼吸,要从很小的乐曲就开始要求小朋友。

8、手指断奏、手腕断奏、手臂断奏、身体断奏的弹法。

9、多用儿童的语言,及教具辅助孩子更快乐的学琴。

10、重视音乐会的开展及学生的拓展活动。

11、充分利用网络,例如;QQ,微信,微博等工具开展教学宣传

工作!

12、一个老师能教出好的学生才是能耐!让家长觉得老师严而不凶!做一个会教学,会沟通,会学习,讲方法的合格的钢琴老师!

第14篇:教学理念辨析

教学理念辨析

“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通俗地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教学理念的层次

顾明远(2001)在《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将教育理念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宏观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论述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介绍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③] 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使人们既能从宏观上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同时,这也表明教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回事。相对于教育理念而言,教学理念是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包涵了教学理念。此外,这种层次划分方法还说明教学理念是处于最低层次的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这种层次划分对人们更好的理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些绝对化,因为即使是处在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其原理性、指导性和理论性也是很强的,而且我们有时很难将一个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严格区分开来,他们在很多情境下就是一回事,因为我们很难将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区别开来。

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等三个层次的教学理念。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

1

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学习和学生的总的、一般的看法,它摆脱了具体的一时、一事、个别情景、具体学科的复杂性,达到对教学、学习、学生等的理性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念对教学、学习、学生、知识的理解更综合。有人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但他可以谈他对教学的看法、观点。也就是说他有理论。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当我开始思考教学的时候,我想起了马克▪土温的一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不能仅仅靠说教、死记硬背、简单的直线式计划来得到的(即,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句话,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的问题解决者,这样他们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成为有效的竞争者。[④] 这是一个一般意义上,或理论层面上的教学理念,反映出这位教师对学习的看法。理论或观念层面的教学理念对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具有方向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现在,大多数的教师都能非常容易地说出很多时尚的新词,比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研究、问题解决式地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等,但是当他面对学生的时候仍然是控制学生、讲授式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所拥有的这些新理念仍然是片断的、凌乱的、浅层次的。一方面,没有上升到观念、信念的层次,另一方面,又缺乏操作性,不足以指导他们的教学活动。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的、心理学的或者学科的理论,把某种理论具体化、实践化。

教师为了能够把教学“转向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而将其理论层面的理念转向操作层面的理念,即怎样具体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

精心准备教学;

熟悉我所教的学科;

了解我的学生;

必要时进行个别化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

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使用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使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的有用性;

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得最好;

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创造一个公正但有严格要求的学习环境;

做与教学有关的研究;

使学习成为愉快的活动。

学科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理念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活动等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因为对学科的看法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科教师间互不相让或互不往来的现象就是由于教师的学科教学理念不同而造成的。毫无疑问,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过分地或者片面地夸大学科的作用、知识的作用,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学科理念,要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就能达到的理念。同时,还要明确学科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

总而言之,任何教师都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有时候,教师的教学理念是综合在一起的,既可以是观念性的,又可以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理念在表达对学科认识的同时,必须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理念的表达

教学理念能否指导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教师的教学行动指南,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表达得越简洁、越有条理, 3 就越能对行为起到向导作用。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他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实际上,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就是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最好用隠喻表示,比如“学习就像……。”

什么是教学?

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这个目标?

实现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为什么是这样的目标、用这种方法、达到这种程度?

每个人表达的教育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教学理念应该是个性化的,有些比较笼统,有些比较具体。一般来说,都使用第一人称、陈述句。教学理念的表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或一段话。迄今为止,最长的明确表达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要数杜威(1897)的《我的教育信条》。杜威在阐述他的教育理念时在每一段的开始都用了“我相信……”这样的句式。

另外,每一个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包罗万象,下面的提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为什么我用这种方法教学?

为什么我要当一名教师?

什么动机驱使我选择教书这个职业生涯?

我怎样定义一个好的教师?什么样的经验形成这样的定义?

我对学习和教学的信念是什么?

我希望学生从我的课堂上获得什么?

为什么我选择这样或那样的教学策略、方法?

为什么我要选择特定的作业要学生完成?

我用什么样的隠喻表达学习和教学?为什么?

4 总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他们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教学理念有层次之分,观念层面上的教学理念虽然较为笼统、一般,但却更能达到本质,更具全面性、原则性;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更具指导意义,但却比较零碎、片面;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学科作用的认识,更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的认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对“知识是什么、学习是什么、学生是什么”这几个根本问题的回答。

我的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经验上可以说是不太熟悉的。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的求学,不断的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来 。我认为:

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教育灵魂的意识。

2. 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3.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4. 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5. 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6. 必须强化应用意识,把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

7. 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在前瞻性理念的导引下,我们应注意:

1. 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

5 2.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3. 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4. 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它学科知识沟通的统一。 5. 传统的媒体教学与现代技术整合的统一。 6. 研究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民主参与的统一。 7. 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8. 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统一。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

究者几实践者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教学的新思路,深入研究怎样实施新课程标准。 1. 课标解读、把握理念 2. 备课指导、解剖教材 3. 课堂教学 4. 确立标准 5. 典型示范 6. 观摩研讨

7. 课题研究、敲定方案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程教学必将使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诸方面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作为教研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改革的潮头,跟上课程改革的 发展形式,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培训者。

第15篇:作文教学理念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第16篇: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实践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一、要注重课程意识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传统课程观要发生重大变革。

所谓课程应理解为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组合,这就决定了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应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都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二、要注重以活动为主线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转自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与其他各份一一比较,通过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再要求学生观察一条绳子,不动手,想象把其平均分为3份,用手比一比,每段多长,学生想象平均分绳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原来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在脑中留下分数概念的表象为支柱,通过想象,实现了思维内化,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2、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如看到“多”字,就想到加,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

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

四、让学生经历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学习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有效教学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

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有意识地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转化为探究性知识(为什么),改变先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法则后再指导学生巩固练习,而采用先让学生自学例题,再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笔算时从低位算起,而不从高位算起,学生通过两种算法优缺点的比较,领悟了计算方法。

2、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改变教学程序,教师不教,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并在不断“尝试一纠偏再尝试一再纠偏”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当然,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教师不教,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究能成功,教师一要预设学生的“未知”,为学生选准探究内容、探究重点;二要关注生成,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说出相应变动,或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或调整教学进度,或将差就错,变学生错误为新的学习资源。三要适时点拨、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把握时机,疏通探究途径,拓展探究成果。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这个“魂”和“味”指的是数学课是否让学生思考,是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是否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是否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

第17篇:诗歌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

诗歌,不仅承载了人类的文化成果,而且具备许多提升人们综合素养的价值。诗歌作为一种具有很高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文体,本身就散发着审美信息,因此,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我针对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以下这三个策略:

一、诗歌诵读的教学策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诗歌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如此重要,因此我们要抓住诵读来开展诗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诗歌诵读的美,并且通过诵读来把握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诵读。

2、教师范读,学生感受。

3、学生自读,教师引导。

4、小组合作,诵读比赛。

4、熟读成诵,积累运用。

二、激发想象的教学策略。诗歌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歌教学可以通过诗歌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歌教学是培育学生诗性智慧的肥土沃壤。

三、培养悟性的教学策略

1、诗歌鉴赏应由象及意。即由意象到感悟作者的情感。

2、知人论世,设身处地。

3、联想比较,以诗教诗。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第18篇:新课标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作如下要求: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这个要求体现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也要让学生落实一种汲取精髓与智慧,研究策略与方法,提升个人素养与道德的学习过程。

具体到本单元四篇文言文来说,诵读是第一要素。以读为主,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要汲取精髓与智慧,这第一步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收获,对文章的理解。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要设计出精彩的导入语,滴水不漏的教学过程,严密的教学步骤,面面俱到的课堂训练,教师的备课详细而周全,辛苦异常。我们辛辛苦苦设计了一个一个的“奇伟鬼怪非常之观”,把“险以远”的障碍扫除变成“夷以近”的条条框框,但我们的学生不买账,教师备课备出了十个点,苦口婆心口干舌燥交给他们,但下课时已经所剩无几,在不久的将来就完全还给了老师。因为他没有享受到攀登的乐趣,没有满足自己探索的好奇心。我们精心打造的精彩课堂除了留给学生的惊叹或喝彩之外学生只是观摩或观赏很少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他们没有捡拾到自己喜欢的珍珠、宝石和钻石,即使你反复强调,要求他们珍惜你所给与的一切,但是他们视之如粪土,弃之如草芥。所以,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的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策略的尝试、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生成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提问。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分享。教师备课的目的应当改变,备课不是为了给自己准备下一堆教学任务,然后逐个去完成,而是等待学生发问,尽量少的避免学生问到的我们不会。但同时要允许教师不会,教师也要大胆而真诚地说“我不会”,我甚至不切实际的想让教师和学生同时接触新课文,同时学习,各自谈论自己最新的体验。在让学生发展的理念下,我计划在完成第三单元四篇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第一步:诵读《寡人之于国也》时学生如果能汲取一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就大加表扬;阅读《劝学》能明白一些“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积土成山”“用心专一”的道理我们就大加表扬,阅读《过秦论》能够为一个王朝的兴衰变化而感慨唏嘘我们就大加表扬,阅读《师说》能够意识到老师的作用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就大加表扬,我们欣赏或鼓励学生从他的眼睛中发现的一切,那比我们交给他的任何一切东西都要更有意义,因为那是他自己发现的。有一位专家说过:从整体感知入手会相对简化进入文言文门槛的进程,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都会得到一个初步的感知结果,无论它有多么幼稚,都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先从内容上精神上让学生有所发现,劳动有所收获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然后进入第二步,研究策略与方法,通过朗诵,发现并解决生字生词,可采用个人查字典、小组成员帮助的办法,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个步骤可自我调整,课内、课外、预习、检测均可。最后回顾反思时一定要重视复习,再认知、再提高,而且要落实到书面上,从而进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领悟渗

透层面。

但是在教学当中,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教师:放不下。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一下三点:

1、把困难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消除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恐惧心理。

2、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消除遮羞怕丑的虚荣心理。

3、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消除教师大包大揽的心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探索、自己成才。 语文学习的性质决定了它潜移默化和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朗诵和默写我主张课堂上完成,不是整篇整段,而是名句名段,不但要写出原句而且要写出个人的理解与发挥。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室主任郑国民教授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课文内容,解决生字生词;

2、摘录自己喜欢和应当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并交流、分享,写一写,背一背;

3、让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挑选二三个问题全班交流分享;

4、再读课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这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就是“读、写”,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达到了新课标的目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成为了学习最大的获益者。 最后,配合同步训练或学案完成对知识点的检测。

说明文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此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恰好为课标理念的达成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学生科学品质的渲染,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些功用甚至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模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僵化。明确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了情感要素。这不仅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教学中要贯穿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散文作为文学的“轻武器”,轻盈灵活,极善于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世界,而强烈的主体意识,必然外化为浓郁的抒情色彩。一篇散文犹如一幅画、一首诗,它的执笔行文,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字里行间,负载着人生的品味体验,流露着个人的情韵情趣。因而,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一个从感知、体味到领悟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联想和想象、始终伴随着强烈情感活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享受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整体的文本感知,强调欣赏、体验、感受、经历,注重语感、重视朗读等。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意境,从形象中探求真理,寻求景物与作者的志趣、情感的联系。这样让学生的情感融入散文的意境,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不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

.小说

在所有的课文中,文学作品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小说最能感染学生,但在所有的课文教学中,小说却并不是最好教的。说小说最能感染学生,是因为小说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与学生自小听大人们讲故事、看卡通看漫画、观赏影视剧的经验最为接近。但也往往是这种最容易接受故事的特点,使得学生停留在看 热闹的层次。看着太容易的东西往往学起来无法深入,这在很多学问技能上都有这样的矛盾。把小说文本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超越看热闹的层次,学会内行看门道,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说法就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小说并不是最好教的,除了上述小说文本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小说文本篇幅容量较大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造成的客观原因。时间少会造成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造成文本解读的简单化。选入课本的小说动辄三两千字,若是学生预习不充分,单是上课时让学生熟悉内容情节就得花两课时,当然剩下一个课时就得抓紧分析小说人物主题语言特色之类的,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根本谈不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读小说当然还停留于看热闹的层次。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紧扣住两点理念优化小说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小说文本的有效教学,其一,紧扣小说文体特点,用小说“三要素”感受和剖析小说文本;其二,坚持把阅读感受转化为表达。第一个理念来源于对文体素养的思考。所谓文体素养,指的是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度解读的能力和根据文体要求得体写作(表达)的能力。文体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读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养,就能根据阅读的目的与需要选择相应的文本;阅读不同的文本,也能摆正阅读姿态,选择适当的读解方法,达成适度而有效的解读,不致误读文本,浅读文本。因此,文体素养的弱化,对小说文体特点的不熟稔,必然导致对小说文本的浅读甚或误读。比如教师简单地搬运教参中的分析与结论,缺乏自己的感悟;比如经常出现学生把小说中的“我”误读为作者本人的低级错误。所以在小说文本的课堂教学中,紧扣小说文体的特点,用小说“三要素”感受和剖析小说文本,才可以正确而有效地解读文本。第二个理念来源于对阅读教学本质的思考。《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作评价”“说体验”都要求学生表达阅读感受。新课标还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即是“对话”,当然以个体的表达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不能转化为表达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勿庸置疑,小说教学紧扣“坚持把阅读感受转化为表达这个根本,才能获得教学的实效。以下试通过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设计来阐述如何贯彻这两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不外乎由旧及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入新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由远及近,从宏观和角度说到眼下的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习的难度;或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较快进入学习状态。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导入,各有高招,但笔者为了节省时间,更喜欢直接入题,就用小说“三要素”来提问。要求用“三要素”把小说文本的主体内容用几句话甚至几个词归纳起来,这么问,既可以考察学生预习的情况,又可以较快速地让学生熟悉文本。实质上是把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和整体感知文本合三为一了,大大节省了时间。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文本量大与课时偏短的矛盾。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用小说“三要素”学生就能轻易地梳理出文本的主体内容,如“人物——祥子,坐车人;故事情节——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挣扎;环境——夏天(六月十五)20年代的北平。”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其上,接下来,再请学生

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归纳小说内容,就显得容易多了。学生稍加提醒一般都可以相对完整地把小说的内容概括叙述下来。如果这样的归纳多做了几次,请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是不是就更简单了呢?特别是再创性复述,紧扣“三要素”的复述特别不容易跑题。

紧扣“三要素”除了可以节省时间感受文本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小说内部,对小说人物情节甚至语言进行探究。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用“三要素”归纳完了之后, “人物”这一栏中学生罗列出了“于勒、菲利普夫妇、我(若瑟夫)”等人物,笔者问“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时提出一个观点: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才是主人公。于是换一个问题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为了解决后一个问题,补充介绍了小说选入课本时被编者删节的首尾内容,让学生明白这是个若瑟夫口述的故事,明白若瑟夫为什么每次给乞讨者五元钱的原因。然后再介绍对本小说解读的三个主题,即“金钱关系说”“同情说”“”,由此回到“谁是主人公”的问题,通过这么一番介绍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有了深入了解文本的强大欲望。至此,仍是引而不发,而是进入局部分析的环节,让学生寻找文中精彩的人物

描写段落,品味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最后才得出“谁是主人公”的结论。在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小说“三要素”,让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所想及时表达出来,真正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其次说说表达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表达并乐于表达,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学生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会阅读与思考,学会自信愉悦地表达。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复述是一种表达,分角色朗读也是一种表达;那么布置课后作业,对小说的结构或语言技法进行仿写、对情节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就更是一种表达了;至于写读后感,乃至写文学评论、编演课本剧,无疑是高层次的表达了。复述与缩写其实可以在检查预习时就实现了;分角色朗读是深入文本语言,

剖析人物、主题的进而领略小说艺术之美的基本手段,重点在局部研析的环节中使用;编演课本剧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就布置,课上表演,学完课文后再修改完善。其它作为课后作业的表达练习,一定得在课内多些铺垫和引导。

让学生有兴趣去表达,最主要的还是懂得怎么去表达。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了解了整个情节内容之后,忽然有位同学长叹了一句:“唉,怎么是这样的嘛,故事还没讲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是这样的,那你认为应该怎样的呢?”于是那位同学说于勒发了大财,水手打扮卖牡蛎,只是装穷试探菲利普。当然马上有同学反对,认为这样的结局太俗套,不如让残酷的现实继续上演,让于勒客死他乡,让姐姐被退婚等等。不同的设想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想志趣,反映了不同的欣赏观念。借此,我们不妨顺势引入接受美学、完形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思想,完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观念,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还可以怎么认为?”逐步使学生达到审美的层次,而不再停留于看热闹,这时,如果让他们写读后感乃至评论,一定是有话要说的,更不消说续写改写情节之类的练习了。说小说而学小说,有时也会觉得太单调地,或者说太浪费了。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写作的角度来学课文,是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深入文本语言的内核从而真正地落实语言的学习呢?如果领悟了文本中语言的特色,进而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与体现,这算不算是一种更有积极意义的表达?

如何选准一个视角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就是一般在大体了解了文本内容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比如《故乡》中的对比手法比怎么比?《变色龙》中的细节描写怎么写?《在烈日和暴雨下》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依此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追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学会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以上两个所谓理念,其实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从文体切入学习文本仅是方法, 而表达却是方法也是阅读教学(文学教育)的目的,还需明确的一点就是,所谓的“三要素”

也仅仅是针对传统的以反映论为哲学基础的小说作品有效,对于现代主义各个流派的小说,简直无能为力,还好,初中课本还不涉及。

第19篇:办学理念、教学理念

第一章 仁荣中学办学理念与宗旨等

一、办学理念:为民办学、奉献社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二、办学宗旨:回报社会,扶贫助学;创建名校,培育新人

三、校徽:

四校训 :文明、奉献、诚信、高尚

五、校风:

守纪、勤奋、立志、拼搏

六、教风:

严谨、求实、敬业、爱生

七、学风:

谦虚、刻苦、灵活、好学

八、教学理念:和“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合作探究,德才兼备”的教学理念

(倡导自主学习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九、校歌:

莲花山下,龙津河畔,

有一座美丽的校园。

荔园映日,

鲜花芬芳。

文明之树在这里培育,

智慧之花在这里开放。

我们团结拼搏,

我们勇往直前。

莲花山下,龙津河畔。

有一座美丽的校园。

荔园映日,

鲜花芬芳。

时代新人在这里造就,

社会栋梁在这里成长。

我们开拓创新,

我们迈向明天。

第20篇: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 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不久,有可能说的不好,有的还不敢说,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The teaching design principle:the main miion of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stage English course stirs up and trains the interest that the student studies English.Therefore, at the 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the teaching means is very important.The thinking that to primary school livings has to obviously keep the view,image.The applied real object,picture,Chien\'s brush stroke,the 幻 light...etc.keep the view teaching means, can stir up English study interest of student\'s mightine.The circumstance of the student is analytical: the age of the grade three student is about 9-10 years old, the born nature alacrity moves so much, like to keep the view image thinking, to the game,contest,paint specially interested in.The student learns English soon, probably saying of not good, have of also dare not to say, want to take give public recognition as the lord on the claroom,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 of develop the study English, encourage their brave to say and actively do,work hard to sing.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I say the contents of the leon is the primary school is grade three to descend the volume the third unit Leon 16, this leon is the social intercourse training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type of the function type, my asking for help the teaching means of a teaching adoption diversification will be heard,said,played,played,sung to diolve in the integral whole, stiring up the studen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wishes of English, making the student pa the cooperate learning experience feeling of honor and achieving the feeling to thus set up the self-confident heart, developping the ability of the independent study, becoming the first step to carry on the ability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in English in brief and usually.Combine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and outline put forward of the total target of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stage English course with concretely request me to design this leon teaching target as follows

三.教法

在新授单词时,我避免了传统教学所生的抽象性效果,像举第一个单词basketball时,我就拿了一张姚明的照片,问大家,他是谁?这样就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感受所学单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物体。

依照交际法的教学特点,在本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使学生在掌握了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在由我设计的情景中,培养学生正确地面临临时场面进行交集的能力,将所学句型化难为易,生动形象,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Three.teaching method while lately teaching the single phrase, I avoid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abstract sex result living, being like to raise the first single phrase basketball, I took a photograph with clear 姚 , asking everyone, who is he?Can stir up the interest of the clamates so, let student\'s oneself feel the single phrase learn to be one object in the daily life.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method, in this leon, I still designed some games, make student in control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guage knowledge, in from the scene that I design, train the student to with accuracy face the temporary condition to carry on the ability that hands over to gather, turn the sentence construction learn difficult is easy, vivid image, and the comprehension and the memory of the easy to student

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结合“TPR”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演,

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下面,我分析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这一目标要求,现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I take a teaching as the outline, combining\"TPR\" teaching method, paing to hear, say, read, write, play, draw, singing to wait a series of teaching activity, train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tudy, encouraging the clamates brave usage English to participate to practice to combine to in time give public recognition to make them acquire the achievement feeling and pleased feeling of English of study with the encouragement.Below, I analyze the teaching target of this leon.《English course target 》put forward the total target of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stage

English course\'s ising the comprehensive language usage ability that trains the student, combine this target request, design this leon teaching target as follows now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point out:stir up and train the student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y English, make the student set up the self-confident heart, develop the good good study habit and become the valid study strategy, develop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and cooperates the basic miion that the spirit is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hard analytical teaching material, I aim at the student physically, teaching target of this leon hour and heavy, the crux makes sure as follows: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猜谜、调查、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he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train the student transfer the student,the study is English of the active is the teaching poin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ognition regulation, I adopt the gam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iion a teaching method, letting the student pa the reading and considering,gueing at riddle,investigating,communicating with cooperate etc.method study and use English, complete to study the miion.2.learn the method instruc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 set out from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tudy,life experience and the cognition level, initiate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participate with the study method for communicate, train the student\'s English to synthesize the language the usage the ability, active thinking, the brave practice, becoming the ability of the independent study.3.the teaching mea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leon teaching material, in addition to the teaching means of the adoption normal regulations, I adopted the multi-media modern teaching technique in the meantime, making the student

教学理念 范文
《教学理念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