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球和地球仪反思0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高城中心学校:王玲

今天我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地理这门课,但内容都很简单且学生都刚刚已经上过了,在这上了这堂课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现具体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我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较简洁,实用。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例:在讲到地球仪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的特点,然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这样不仅这个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很牢固,其他学生也印象深刻。对学生的点评得当,多鼓励性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课堂气氛热怀。教材的重点难点深浅度把握适中,难点的突破方法比较好,既直观,又连贯,教学效果好。特别注意学生在本节课课堂活动的参与率,教学目标达成率高,学生在小组成果展示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组多次展示,而有的小组却很消极。通过多次鼓励,终于几个学生不困难的小组的成员也愿意发面自己的看法了。也注意了把地理知识联系实际,比如:讲到在海上看帆船的时候情景,发生月食的时的情景,也培养学生持久的地理兴趣。

不足之处

一、课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让学生带着幻灯片上的问题预习课文时,就呈现了这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一直展示到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后。时间过长,没有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时本来计划给大约10分钟的时间学生预习,分组讨论。结果我发现由于学生刚刚上过,基本上都知道答案。预习没有实效,流于形式,学生也没有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而是在等待时间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匆匆结束了预习活动,进入了下一环节,这也是最后造成这节课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的的重要原因。

二、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尽管我在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这样就造成尽管知识目标暂时实现了,但学生是被动的在学习,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就谈不上能力目标和情

1 感目标了。

三、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这们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感觉得学生好像是为学习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 而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为学到知识现时学。

四、没能因材施教,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今天的作业的设计就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

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给足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更能突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另外要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今后需不断加强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取长补短,终身学习,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碗水,一桶水,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

六年级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_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反思0
《地球和地球仪反思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