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03-27 16:13:34 来源: 通辽日报 责任编辑:姜宇虹

“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双重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9亿元,年均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2亿元,年均增长21.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9:32.4:39.7发展到2010年的14:57:29。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60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7倍,年均增长29.7%;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特色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八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龙头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32万户,占总农牧户数的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36亿元,年均增长17 %。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铁路线路里程达到1138公里(新改建铁路773公里);公路线路里程达到172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8146公里),所有苏木镇通油路;“引乌入通”引水工程、霍-通-沙500千伏输电通道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电力通道设施项目如期完成。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科尔沁沙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累计减少沙化面积1150万亩。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4.1%和17.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如期完成规划目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899元和6295元,年均增长13.9%和12.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0.9万人,年均增长5.6%。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推出了一批科尔沁文化艺术精品,建成科尔沁博物馆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共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民族体育项目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牧区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以市医院为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主的新型用人制度。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累计招商引进项目资金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实现全面振兴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是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特别是蒙古族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繁重;四是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五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六是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领域有待拓宽。同时,更要看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我市有望加速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三是自治区逐步加大对蒙东地区的政策倾斜。

“十一五”是全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同拼搏,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就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富民与强市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在东北振兴中率先融入,在农牧业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通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总量与结构调整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推动和谐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大责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民生问题,谋划建设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旗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旗县市区实现特色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重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保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扩大市场空间,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三个率先”、“四个翻番”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体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高于全区和东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左右,达到2400亿元以上,实现翻一番。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自治区平均水平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年均稳定转移就业45万人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和16%,实现翻一番,达到全区中等以上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牧业设施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加活跃。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4:57:29调整到10:57:33。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05公里,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电力、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生态保护及治理任务2550万亩,科尔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得以较快恢复。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

——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0%。主城区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旗县城关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东北振兴取得新进展,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完成 “十一五”年均增长(%)规划 “十二五”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1 总人口 万人 320 0.6 330 0.7 预期性

2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60 18 2400以上 17 预期性 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31653 24 76970 19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2.9 36 256 20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50 24 1760 22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42 21.9 600 20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 16.7 4 20 预期性 8 城镇化率 % 44 6.7 50 2.6 预期性

9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6295 12.8 13220 16 预期性

年 2015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元 14899 13.9 30000 15 预期性

11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17000 13.0 18000 1.1 预期性 12 铁路营业里程 公里 1138 9.1 2705 18.9 预期性 13 森林覆盖率 % 24.8 0.65 28 0.6 预期性

14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 1.62 -4.1 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1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万吨 —— 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注:价值量指标2015年规划目标为2010年价格。 第二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应入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粮食增产任务。搞好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以旗县为单位集中连片,整体开发。重点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旱改水标准农田建设、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提高标准粮田比重,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0万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00万吨以上。提高畜牧业产品供给能力。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奶牛、肉羊、生猪和禽业,加快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搞好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秸秆饲料加工。牲畜存栏达到2000万头只,畜产品肉类产量85万吨、禽蛋产量10万吨、奶产量70万吨。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农畜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畜产品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链条,提高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水平。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补助资金扶持农牧民兴办和广泛动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民加入等措施,大力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30亿元,增加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2.4%。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继续大力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在奈曼旗和开鲁县创建国家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和果树标准园。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以上,力争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提高设施农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推进开鲁红干椒、库伦和科尔沁区食用菌、奈曼旗无籽西瓜和蕃茄等经济作物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使之逐渐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带)。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积极推广“三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扩大“三品”生产基地规模,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55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70万亩,提高“三品”在第一产业的比重。

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投入的契机,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田打井配套和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继续提高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继续推进“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鼓励农牧民增施有机肥,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继续加强畜禽棚舍、青贮窖池和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每年扶持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户场)100个。积极发展灌溉草场,重点提高饲草料生产和秸秆转化加工能力。

认真落实惠农惠牧政策。不断增加“三农三牧”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稳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农牧业补贴机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配套完善苏木镇兽医站,积极建设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站。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民间经济人等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牧民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生产服务。推进农牧业服务机制创新,积极推广种子种苗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机翻机播机收统一组织、农机跨苏木镇跨旗县联合作业。继续完善“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方式,重点发展村级服务网点,加大硬件投入,搞好信息收集、整理、编发。

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农业。粮食增产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秸秆转化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沙地衬膜水稻技术开发及种植模式推广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畜牧业。退牧还草工程、基本草牧场建设工程、科尔沁马匹繁育改良中心。

农牧业产业化。肉牛产业化基地、优质奶源基地、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优质肉羊养殖基地、优质草原白鹅基地建设项目。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农村牧区土房危房改造项目、移民扩镇工程、整村推进项目。

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人工草场、牧区节水示范工程以及西辽河、莫力庙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苇平等新建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第二节 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1]5号),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资源深加工和非资源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发展非资源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做大做强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特色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八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新型工业基地。

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坚持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原则,以霍林郭勒工业园区、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奈曼和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为煤电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高效清洁坑口电站,全力推进风电、光电和微网项目建设。形成年产1亿吨煤、1000万千瓦火电装机、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25万千瓦光伏装机生产能力,建成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

新型能源基地发展重点

煤炭。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为重点区域,以建设千万吨级露天煤矿为主,120万吨以上井工矿为辅,建成内蒙古东部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 火电。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科尔沁区和奈曼旗为重点区域,重点建设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源项目和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东北地区火电基地。

风电。以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科尔沁区和库伦旗为重点区域,全力推进八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建成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基地。

光电。以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5万千瓦。

微网。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为重点区域,建设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电解铝负荷的(超级)微电网项目,实现能源的清洁开发和利用。

打造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坚持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综合利用的路子,高起点、大规模推进。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煤化工园区和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煤制乙二醇、煤制苯胺、煤制天然气、褐煤提质等现代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抢占煤化工产业制高点,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使煤化工产业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点。形成120万吨乙二醇、100万吨苯胺系列、60亿立方米燃气生产能力,褐煤提质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与周边省区联合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区域性煤化工产业带,建成国家级新型煤化工基地。 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重点

煤制乙二醇、草酸及其系列产品。重点依托金煤化工企业,大力发展乙二醇、草酸及其下游聚酯树脂、合成纤维、草酰胺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煤制苯胺及其系列产品。依托吉煤集团、康乃尔公司,大力发展苯胺及其下游聚氨酯、颜料及染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溶剂等系列产品。

煤制天然气及其他产品。依托中海油集团等企业,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

褐煤提质系列产品。以辽宁国信、霍煤亿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煤炭提质转化,推进煤炭能源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

其他系列产品。根据经济发展、市场供求及产业政策,积极追踪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等项目,做好煤化工项目的规划、储备和建设工作,为今后项目入驻奠定基础。

打造国家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坚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下游产业的原则,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和开鲁县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突出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生物医药以及酒精下游系列产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打造“树型”产业链。形成30万吨味精、40万吨氨基酸、50万吨淀粉糖、20万吨变性淀粉、16万吨玉米溶剂、1万吨维生素及抗生素、120万吨复合肥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成我国北方地区较大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发展重点

氨基酸类系列产品。以梅花生物为依托,重点发展谷氨酸及味精、核苷酸、苏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等高附加值的氨基酸类系列产品。

淀粉糖类系列产品。以德瑞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结晶葡萄糖、果葡萄糖浆等系列产品。

聚乳酸系列产品。重点发展聚乳酸及其下游可降解塑料、新型纺织原料等聚乳酸产品。

变性淀粉系列产品。以万顺达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预糊化淀粉、酸化淀粉、氧化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等系列产品。

酒精下游系列产品。以顺通生物、利牛生物为依托,重点发展乙酸乙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聚氟乙烯、环氧乙烷等酒精下游系列产品。

抗生素及维生素系列产品。重点发展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产品。

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原则,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开鲁县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工业园区、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库伦旗库伦镇轻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肉类加工、乳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特色产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五大产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优质化、终端化、品牌化、基地化,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50万头肉牛、500万只肉羊、400万口生猪、3000万只(羽)鸡鸭鹅、20万吨蓖麻加工和日处理1000吨鲜奶生产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强势品牌,建成区域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发展重点

肉类加工。依托科牛、金锣、维尔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牛、羊、猪、鹅、鸡等精深加工,积极开发冷鲜肉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主导产品,打响“科尔沁”绿色品牌。依托长春皓月集团,重点发展以养牛为支撑,集养殖、屠宰加工、开发生化制药、皮革加工为一体的系列产品。

乳品加工。依托蒙牛、博王乳业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低温奶、超高温灭菌乳、功能性配方乳、功能性含乳饮料和替代进口的中高档婴儿乳粉等系列产品。

杂粮杂豆精深加工。依托谷道粮原、清谷新禾、泰尔诺食品、荞田生态科技等重点企业,突出发展葵花油、豆油、小杂粮等精深加工产品。 特色产品加工。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番茄酱、罐头、糖果、饮料等特色产品。

食品添加剂加工。依托梅花生物、昶辉生物等重点企业,突出发展氨基酸、木糖醇、红干椒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

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坚持向精深加工延伸、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原则,以霍林郭勒工业园区、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和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为铝及铝后加工重点布局区域,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区工业园区、通辽经济开发区和库伦旗工业园区为铜熔炼加工重点布局区域,以库伦旗工业园区为铅锌矿开采重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项目,促进有色金属产品链向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延伸,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形成300万吨电解铝、240万吨铝产品、180万吨连铸连轧、100万吨铜熔炼加工生产能力。建成我国北方地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发展重点

铝及铝后加工。工业铝型材主要立足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装备制造业的需求,重点发展汽车、轨道客车、船舶、飞机、集装箱等专用高精度工业铝型材产品,打造区域性铝加工及铝装备制造业基地。高精铝板带箔:主要依托万祥铝业、锦江集团等企业,引进技术先进的冷轧和热轧设备,重点在技术上提高铝板带的卷重、成品率,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提高铝箔产品的技术含量。电子系列产品:立足铝材在通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家电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依托霍煤伟豪电子铝箔等企业,重点发展铝制电器零部件、电子仪器及零部件、各种电容器等终端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铝线材、新型高档装饰板材、型材喷涂、铝基复合管等产品。

铜熔炼加工。高精铜板带依托九星铜业公司,重点发展接插元件带、引线框架带、电缆带、变压器带、水箱带、电真空无氧铜带、焊接用带、锂电池带等高精铜板带产品,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高精铜板带生产基地。精密铜丝依托库伦宏利铜业公司,重点发展裸铜丝、镀锡铜丝、镀银铜丝、合金铜丝(包括锡铜合金、银铜合金、铜包铝镁合金等)、铜箔丝等产品。 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重点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加工项目转移,促进铜加工产业链条延伸。建筑用铜管重点发展建筑用铜水管、气管、采暖管等铜管加工业,力争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的建设用铜管加工企业。铜拆解回收市场依托科尔沁左翼后旗九星铜业,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废旧铜拆解回收市场,用以满足铜加工企业用铜的需要,提高铜加工产业的集中度。

铅锌矿开采。主要依托香港协鑫集团,加快勘探、开采进度,尽快建成年处理矿石300万吨的选矿厂,达到生产铅锌精粉30万吨的能力。

打造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围绕风力发电、风电设备制造一体化,重点发展2.5兆瓦级以上风电成套设备。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向下游产业链方向发展,尽快培育形成从硅料到硅棒、切片、电池、组件的产业体系。加强与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合作,重点发展载重汽车、输变电设备、汽车配件和食品加工机械、矿山机械、压力容器等产品。风电主机、塔筒、叶片产能分别达到5000台套以上,光伏设备制造产业达到多晶硅10000吨、单晶硅10000吨、太阳能电池硅片4000万片、太阳能电池1000兆瓦、载重车300台能力,建设东北三省机械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装备制造基地发展重点

风电设备。以开鲁县、通辽经济开发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区等为重点区域,依托湘电集团、远大风机、中科风电和南车集团等重点企业,坚持主机与配套零部件发展相结合,着力发展2.5兆瓦以上大型风电成套设备,形成风电设备制造、销售安装、维修服务一体化的风电产业链条,打造东北地区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

光伏设备。以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依托晟阳光伏多晶硅、源源宏宇多晶硅、昌峰电子单晶硅、昌盛单晶硅、跃奇太阳能电池硅片、东旭集团太阳能电池等多家龙头光伏企业,打造以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建成内蒙古东部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机械加工。以开鲁湘电产业园和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霍林郭勒、奈曼旗四个装备制造业园区为重点区域,加强与东北地区风电设备、汽车、农机、机床、轨道客车行业骨干企业的合作,重点发展风电设备零部件、载重车、输变电设备、汽车模具和食品加工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压力容器等产品,着力建设东北三省机械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建材基地。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通辽经济开发区为玻璃生产重点区域,以奈曼旗工业园区、库伦旗工业园区为水泥熟料生产重点区域,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为硅砂加工重点区域,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霍林郭勒工业园区为发展新型建材重点区域,做大做深水泥、玻璃、硅砂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绿色、环保、辐射力较强的新型建材产业。形成1000万吨水泥、1000万重箱玻璃及深加工产品、400万吨硅砂生产能力。建成全国大型平板玻璃生产基地、内蒙古东部优质水泥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硅砂生产加工基地。

建材产业基地发展重点

玻璃。依托福耀集团通辽玻璃有限公司,采用世界前沿技术,大力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及低辐射镀膜玻璃、TCO基板玻璃、TCO镀膜玻璃、液晶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产品。

水泥。依托东蒙水泥、蒙东水泥等企业,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力发展优质水泥熟料和特种水泥,并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凝土等深加工产品。

硅砂。依托仁创、通辽矽砂、大林型砂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高档玻璃用砂、覆膜砂、孚盛砂及各种玻璃制品、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多晶硅等硅砂深加工产品。 新型建材。依托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丰富的粉煤灰资源,建设大型新型墙体材料企业,重点发展粉煤灰为原料的各种轻质、保温、节能、具有装饰功能的建筑砌块制品等新型墙体材料。

打造蒙药、蓖麻、染料化工基地。医药产业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库伦旗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以蒙药、化学药、现代中药为发展重点,积极与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品种,研发新药品,促进制药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染料化工产业以奈曼化工小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以活性染料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链。蓖麻化工产业以科尔沁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工业园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以蓖麻深加工为基础,逐步向精深方向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蓖麻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生物化工产业基地,以及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知名的化工染料产业基地。

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发展重点

医药化工。蒙药依托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库伦蒙药厂,积极采取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研发现代蒙药,重点发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伤科疾病和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化学药依托南开允公药业、康源药业、东北六药等企业,重点发展替代进口的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等系列产品;现代中药依托康臣药业、南开允公等企业,重点发展尿毒清颗粒及其二次开发产品,利用中药有效单体提取药物技术开发创新药物产品。

蓖麻化工。依托通华蓖麻、天润蓖麻等企业,重点发展三大系列产品:即蓖麻油及其下游精炼蓖麻油、磺化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等系列产品;十二羟基硬脂酸及其下游十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等系列产品;癸二酸及其下游癸二酸二辛酯、二丁酯、二甲酯、尼龙1010等系列产品。

染料化工。依托奈曼化工小区,加快引进产业链节点项目,重点发展以活性染料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链,尽快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和升级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整体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要求,以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合为动力,发挥优势,强化基础,整合资源,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建设扶持大项目,培育引进大企业,开放搞活大市场,构筑“一核、双环、六线”物流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以“一个内陆港、两大通道、四大网络、五大物流园区、七大物流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发展体系,提高物流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把物流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通辽打造成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使我市成为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发展。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3.8%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4%以上,达到300亿元,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年均下降0.2%,全市货运总量年均增长15%以上。

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物流发展体系

一核。加大对科尔沁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物流业的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功能完备,辐射力强大的物流园区,形成全市物流体系的发展核心。

双环。形成以甘旗卡镇、开鲁镇、鲁北镇、宝龙山镇为物流辐射内环,霍林郭勒市、保康镇、金宝屯镇、库伦镇、大沁他拉镇为物流辐射外环的双环发展格局。

六线。发挥通辽站铁路枢纽以及发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优势,发挥内陆港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区域合作,向吉西、辽西、辽北、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六个方向延伸,通过公路、铁路,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长春等连接,提升物流接续能力;与海路口岸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乃至天津港连接,建立货物海运通道;与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连接,搭建对俄蒙贸易平台;通过公路大通道和地方铁路与蒙中、蒙西乃至华北、西北地区连接,实现货物大进大出。

一个内陆港。指提升通辽内陆港综合服务功能。

两大通道。建设煤炭物流大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大通道。 四大网络。指进一步完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信息网,促进物流业发展。

五大园区。包括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通辽金港物流园区、霍林郭勒市煤炭物流园区、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区、科尔沁工业园区南区工业物流园区。

七大物流配送中心。包括日升日美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科尔沁民族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通辽市三元冷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通辽大华粮油物流配送中心、团结路贸易区综合物流配送中心、白音太来果蔬物流配送中心、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

加快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孝庄故里•魅力通辽”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以304国道主干线为轴心,以科尔沁民族文化、草原生态景观为特色,精心打造中部、南部、西南部、西北部、北部五大旅游板块。把发展旅游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村镇和一批优秀的旅游文化节目。提升“哲里木赛马节”、“霍林郭勒草原婚礼节”、“安代艺术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品质。建设高A级景区10个,其中5A级景区力争达到3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20个,其中五星级2~3个。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 旅游线路。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继续完善旅游精品线路。一是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孝庄园文化旅游区--珠日河草原旅游区--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草原文化和工业观光旅游区综合旅游线;二是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科尔沁博物馆--莫力庙民俗度假区--古榆园--奈曼清王府文化旅游线;三是科尔沁区哈萨尔圣地、吉祥密乘大乐林寺、集宁寺--库伦三大寺--奈曼经缘寺、青龙寺朝圣旅游线;四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伦塔敏查干沙漠--奈曼银砂九岛生态观光线;五是通辽市革命烈士事迹展 --开鲁县麦新烈士纪念馆—麦新烈士陵园红色旅游线;六是阿古拉--莫力庙羊场“农家乐”--珠日河草原 “牧家乐”--扎旗嘎达苏牧场民俗旅游线;七是科尔沁蒙牛生产线--蒙古王酒业--清谷新禾有机食品--霍林河露天煤矿生产线工业旅游线。

景区建设。重点建设大青沟、孝庄园、库伦“三大寺”、塔敏查干沙漠、奈曼王府、奈曼银砂九岛旅游区、珠日河草原旅游区、霍林郭勒蒙元文化中心、蒙古大营、扎鲁特旗山地草原十个高A级景区。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提升商贸业整体水平。建立、完善市、旗县市区、苏木镇(社区)、嘎查村四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活跃城乡商贸流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支持商贸企业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大力推动流通现代化,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企业。统筹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一批设施现代、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大型综合商品交易市场。加快粮食物流、成品粮油交易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

深度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深度挖掘科尔沁文化内涵。把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作为重中之重,把突出科尔沁蒙古族文化特色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和实施品牌战略的着力点,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建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以“一线一区、两节两场、三个中心、六大品牌”为重点,构建通辽市全新的科尔沁民族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蒙古族文化教育中心。积极开展科尔沁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全面发展金融业。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完善市场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进和组建股份制银行,增强服务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局面;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壮大担保规模;积极推进保险业和证卷业发展,提高融资能力;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提高直接融资能力。组建地市级村镇银行1家,县级村镇银行15家;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达到40家;担保公司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达到20家;培育20家拟上市企业,力争5家上市。

优化发展房地产业。以节约资源、绿色环保为导向,适应房地产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促进各类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协调、持续发展。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土地收购储备供应制度,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总量。加强住宅小区规划。规范基础土地出让金测算评价办法,加强土地出让税费管理,加强对房地产发展的调控力度,确保房地产投资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合理、交易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组织,增强服务功能。推动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转变。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便民商业、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文化服务、安全保卫、餐饮娱乐等产业。积极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支持社区服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现代化。

第三章 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发展格局明确,城镇化水平较高,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第一节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构建“一带三核两翼”区域发展格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一带三核两翼”发展格局,打造304国道沿线产业聚集带,突出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北部核心、科尔沁区和通辽经济开发区中部核心、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南部核心,以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和奈曼旗为两翼,突出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和支撑,发挥园区的集聚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实现带状拉动、区域联动发展。重点培育百亿园区,依托规划的12个工业园区,培育1个产值超1000亿的园区,3个产值超500亿的园区,4个超200亿的园区,4个超100亿的园区,实现每个旗县都有超百亿的园区。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百亿企业,依托规划的8个百亿级产业,培育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1户,超200亿元的企业5户,超100亿元的企业10户,超10亿元的企业50户。

区域发展格局

一带。国道304沿线核心产业带,包括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科尔沁区、通辽经济开发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向国道304沿线集聚,建设支撑通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示范带。

三核。北部核心:以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为核心区,依托自身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发展煤电铝及铝后加工、煤化工产业、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中部核心:以科尔沁区和通辽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依托丰富的农畜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以发展玉米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为主,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南部核心: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为核心区,依托境内矿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空间广阔,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两冀。东翼即科尔沁左翼中旗,全力打造风电能源、化工、林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西翼为奈曼旗和开鲁县,奈曼旗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染料化工、氯碱综合化工、羊绒皮草加工及电力能源为主,开鲁县以玉米化工、现代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第二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工业化城镇化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以主城区为依托,促进旗县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镇体系。

生态地区。实施以收缩生态脆弱地区农牧业生产活动,转移农牧民人口,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的收缩转移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采取“转(转移农牧民、转变发展方式)、封(围封转移、建设若干无人区)、禁(禁牧舍饲)、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建(加快舍饲现代畜牧业基础建设)等综合措施,减人减畜与发展

二、三产业并举,转移人口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并进,引导农牧民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转移,向非农非牧产业转移。 农牧业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稳定基本农田数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畜产品供给。根据农牧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科技创新,完善农牧业公益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积极保护农牧民权益,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功能定位

主体功能区划分 分布地区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重点开发区域 工业化

城镇化地区 科尔沁区☆ 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农业及人文等比较优势,建成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发酵工业基地、医药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冶金建材基地和现代区域物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加强电力、公路、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文化教育、公共卫生、餐饮娱乐、人居保障等服务功能。

霍林郭勒市☆ 立足煤炭资源,与乌拉盖开发区、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统一规划公路、铁路和民航及园区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打造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四大产业基地。按照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搞好矿山生态治理,避免人口过度增长。

自治区级重点开发镇,包括保康镇*、甘旗卡镇、开鲁镇*、库伦镇*、大沁他拉镇*、鲁北镇* 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和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引导区,周边农牧业人口转移的集聚区。

限制开发区域 生态地区 科尔沁沙地化防治区,包括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 以恢复沙地草原生态环境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发展农区畜牧业,建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区。

农牧业地区 西辽河平原农牧业主产区,包括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 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种植业要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养殖业要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等产业。

禁止开发区域 自然保护区 呈点状分布 为保护自然文化资源遗产的重要区域,点状分布的生态功能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和重要迁徙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区域,保护基本农田、安全饮用水的区域。

森林公园 重要水源地 基本农田 注: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域标☆号,国家级限制开发区中的镇标*号,已列入国家级限制开发区的旗县标注△。

第三节 积极推进城镇化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一河两区”城市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做大主城区,增强产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率先推进主城区城中村、城边村的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新老城区商务区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工程以及城镇供水、燃气、供热、道路、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

完善城镇化布局。构建“双心三区、一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通辽市中心城市为市域中心和霍林郭勒市为副中心、旗县区所在地为区域中心、中心镇和一般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城镇化布局

双心。以通辽中心城市为市域中心,规划将木里图、红星、建国、河西镇并入通辽城区,加快建成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新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以霍林郭勒市为副中心,辐射范围包括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北部以及邻近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的部分地区;规划将沙尔呼热镇并入城市,人口20万人。

三区。以西辽河平原为主体的中部片区,重点解决农业用地与城镇、工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交通组织;南部山前地带和科尔沁沙地为南部片区,重点解决农业发展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关系,通过强化各县级中心城镇的发展,合理布局人口和产业,缓解生态压力;以霍林郭勒市的全部以及除乌力吉木仁苏木以外的扎鲁特旗,鲁北、霍林郭勒两个城镇为中心的北部片区,重点解决围绕矿产资源开发而展开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对外交通组织的关系,保护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构建以资源型产业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区域经济。

一带。依托303国道和通辽至长春高速公路的横向城市发展带,横贯中部西辽河沿河平原,是市域的城镇发展核心地带。规划以通辽城区为中心,包括麦新、东来、辽河、余粮堡、大林、金宝屯、巴彦塔拉等重点镇的城镇发展带。

一轴。以国道304和通霍铁路、大郑铁路南段构成的纵向交通联系轴,重点发展霍林郭勒市、鲁北镇、通辽中心城区和甘旗卡镇等沿线主要城镇。

稳步推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完善生产移民、生活移民和生态移民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村牧区人口向中心村、小城镇聚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重点镇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加大对城关镇、重点建制镇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城镇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大国家级限制、禁止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泥石流易发区、煤矿采空区农牧民向小城镇、二三产业和设施农牧业小区转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在城镇化进程中,切实保护耕地和农牧民利益。

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综合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旗县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新区,加快城关镇和重点镇建设,实现城关镇提档升级。

加强城镇管理。理顺旗县市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权明晰、运作规范、相互配合、有效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文明执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市民理解城市建设、支持城市建设、参与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第四节 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总体部署,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大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实现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牧家”。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危旧土房改造工程,改善16.9万户农牧民的住房条件;搞好塌陷区调查、搬迁、改造。加快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推进电网改造、户用沼气等工程建设,解决7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大多数村屯能够用上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农村牧区联网公路,实现60%以上行政村通油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目标,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群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牧区。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措施。大力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改造苏木镇卫生院,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牧区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济和灾民救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场所、电影院线和广播电视基层台站等设施建设,完成好农村牧区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2131”工程,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通宽带,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

切实搞好扶贫攻坚。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加强牧区扶贫,重点向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和扎鲁特旗等蒙古族贫困人口聚居地区倾斜,实施“四个结合”扶贫措施。精心组织、大力实施扶持8万个贫困户,培育、发展20个国家或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培训转移贫困地区5万剩余劳动力,扶持40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8254”扶贫开发工程,全面完成676个重点嘎查村的扶持任务,使8万户、32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年增1080元,达到9600元以上,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进步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确立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确定为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目标;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合理优化就业结构,将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

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落实好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培训补贴、担保贷款、就业援助、财政投入、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提高促进就业资金使用率,促进和帮扶各类群体就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落实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创业后续服务,扩大创业规模。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基本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就业服务制度,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竞争的统筹就业新格局。

通过各种就业渠道安置城镇各类失业人员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每年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稳定在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第二节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居民、企业、政府收入协调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企业收益和劳动报酬合理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让农牧民获得更多集体土地的增值收益。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节。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普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积极发挥税收、捐助等制度对社会收入和财富的调节功能。

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让农牧民在农牧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积极发展专用粮食和蔬菜、林果、畜牧等收益较高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营销网络,提升产业化经营程度,带动农牧民增收。培植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牧区分散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城镇聚集,拓宽农牧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家庭工资性收入。

第三节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重点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就业人员的参保力度。养老保险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做实个人账户,实行市级统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万人,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实现100%。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关系接续制度,实现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域统筹,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人口,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失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3万人。加快推进工伤和生育保险,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0万人,覆盖面基本实现100%。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80%以上。

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以灾害救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为主体,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慈善援助积极配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的困难问题。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扩大医疗救助范围,简化救助程序,取消病种限制,取消起付线,提高救助封顶线,实现有病即救目标。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建立老龄化的社会配套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各类机构与设施建设,扩建通辽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项目,新建旗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养老机构拥有床位增加到1万张。改建通辽市军用饮食供应站、改扩建旗县光荣院。加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特惠政策,积极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实施10项康复工程。继续发挥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示范作用,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鼓励发展各类专项救助基金会等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引导组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慈善捐赠和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编制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坚持男女平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生存质量、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经济社会地位。重点加强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旗县市区逐步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嘎查村和社区建立为儿童提供各类服务的儿童友好家园。

第四节 促进人口科学发展

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30万人以内,年平均人口出生率预期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控制在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严格控制选择性别的生育行为,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水平,确保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加强和改善婚、孕检工作,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切实维护人口健康安全。实施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加强教育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断提高人口思想文化素质。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推动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的形成。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公安、工商、住建、民政、人社、卫生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齐抓共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节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统

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卫生监督系统,有效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全市各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旗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基础、嘎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中蒙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蒙中医药的适宜技术。

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全面实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健全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制度等多种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全市各医疗行业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逐渐实行限价及定价医疗;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实行非急诊患者社区医院首诊制度;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行业流动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六节 加强文化、体育建设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通辽市图书馆、苏木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所有苏木镇文化站建设。新建科尔沁大剧院、会展中心、青少年宫和综合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自治区前列,建设文化通辽、建成地级文化先进市。

完善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通辽市传媒大厦、各旗县市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内蒙古东部区蒙古语广播影视译制中心、通辽市城镇电影院线、通辽广播电视网站建设工程并继续推进市本级自办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村村通”、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和“西新”工程。市旗两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数字化和双向化,大力推进全市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通辽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发展,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逐步健全完善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和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80%以上的旗县市区实施“四个一工程”,80%以上的苏木镇(街道)建成一个不小于5000平方米的户外体育健身广场或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5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区公园、广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新活动举办方式。积极打造“中国马都”,建成努古斯台国际赛马场,扩大“哲里木”赛马节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创建体育强市。

第七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市民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控网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强化对食品、卫生等的检测和监管,进一步提高重点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建立全市权责一致、协调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统一高效的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灵敏快速准确的安全应急处理体系、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现代企业的信用体系和农村牧区监管网络体系。建设通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旗县市区多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和通辽市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信息系统。

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全市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联动工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认真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明显改善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

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体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安防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平安通辽。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保障能力。

第八节 健全民主法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探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和规范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创新,建设法治政府。按照“法制统

一、公众参与、注重质量”的原则,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设体系。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第五章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保护优先、收转并进的原则,大力推进收缩转移战略,促进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改善双赢。树立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草原保护与建设。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在草原区继续执行“以草定畜”制度,实施退(耕)牧还草、禁牧舍饲、种草养畜等工程。退化沙化严重地区或沙漠沙地边缘实行禁牧;中度退化沙化草原,以休牧为主,适度禁牧。半农半牧区旗县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积极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缓解天然草原过牧压力。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5%以上。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坚持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建设相结合。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全面有效管护,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推进禁垦禁牧区建设,减少人畜对植被的破坏,促进植被恢复。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

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加快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步伐。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示范区等工程,推广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及沙地治理,加快建设商品用材林、灌木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樟子松林业基地,减少沙化面积,巩固治理成果,建成名副其实的京津及东北地区生态屏障、生态产品基地。完成综合治沙25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0万亩,封沙育林400万亩,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400万亩,草原治理100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350万亩,收缩转移沙区人口4.7万人。森林面积达到2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

完善生态保护和建设补偿机制。突出搞好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用好项目资金。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和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确保生态补偿资金发挥效益。

第二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改善水环境质量。以西辽河、松花江流域为重点,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重点城市水源地地下水监测和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以电力、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加大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清洁能源的比例。以电力、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工业大气污染全面达标排放。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

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固体废弃物限量排放,实行清洁生产审计制度。积极开展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建立危险和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危险和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

加强农村牧区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护饮用水及其水源地、建设农村牧区清洁能源、建设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和修复土壤污染。

第三节 强化资源节约

强化能源节约。重点推进电力、有色、煤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大力推广绿色住宅示范小区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加大农村牧区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优化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加快风力、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产出。

加强水资源节约。推进农牧业节水工程,发展喷灌、滴灌、管灌、微灌,力争节水30%以上。大力开展工业节水,严禁高耗水项目建设,对现有高耗水项目限期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制定节水政策,实行定量供水和阶梯价格用水,奖励节水。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产业用水规定,严格控制开采使用地下水。力争实现保持地下水总量不减少,遏止地下水位下降,争取地下水位回升。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遵循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服务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原则,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年度利用计划,依法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拓宽地质勘查资金渠道,加大勘查投入,提高勘查程度和开发利用效率。以煤、石油、铜、铅锌、银、铁、水泥用石灰岩、天然石英砂、油页岩、铀为主攻矿种,大力加强地质找矿和勘查工作。开展科尔沁区周围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和通辽市水源地调查评价。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矿区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行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和公开竞争有偿出让制度,坚决取缔和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圈而不探、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循环型工业体系。以工业园区为重点,配套实施一批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工程项目,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3~5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煤电铝、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培育循环型企业。围绕煤电产业链,重点做好劣质煤、煤矸石、疏干水、粉煤灰和电厂脱硫副产品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实施疏干水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制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示范项目。围绕建材产业链,重点做好水泥余热的综合利用研究,实施水泥余热发电等示范项目。围绕食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做好淀粉企业和畜牧加工企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实施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等示范项目。

建设循环型农牧业体系。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实现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秸秆、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抓好农村牧区沼气等小型工程。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腹还田为重点,大力发展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循环经济。开展农作物全株收获机械、秸秆气化及秸秆生产低聚木糖、酒精等综合利用研究。推进秸秆生物发电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 建设循环型城市和社区。继续推进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城市小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中远郊区建立生活垃圾分检处理基地。健全城市垃圾回收设施,加大宣传力度,使居民能主动将生活垃圾做到分袋、按类投放。以政府采购和绿色产品推广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公众绿色消费,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商场”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活动。

第六章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创新型通辽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通辽。

第一节 实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战略

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发展壮大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园区和企业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等自治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科研机构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相互参股、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旅游部分内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