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4[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之“宏观调控篇”

经济学 13003021 蒙丹红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微观主体(包括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其财富中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这部分数量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有收入状况、市场利率、信用的发达程度、消费倾向、人们的心理因素等。而货币需求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决定发行货币数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称为货币超发。

中国近年来一直处于货币超发的状态,然而超发货币没有引起物价同等幅度的上涨,这就是中国货币发行之迷。衡量货币供应异常波动的指标是货币化,即M2/GDP。中国的M2/GDP畸高,说明因为追求经济增长而产生的货币超发,已经越来越脱离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在这个不断脱离的过程中,过去十年的两大增长支柱——出口与投资,成为货币超发的主要“发源地”。其中,出口高速增长,使得央行通过换汇形式向市场释放大量人民币,这部分称作货币的“被动超发”。而国内市场投资需求的膨胀,则成为货币通过信贷体系流向市场的主要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在各地政府GDP绩效冲动下,城市建设浪潮汹涌,通过大型基建项目,使资金以信贷方式流入经济。这些信贷中很大一部分没有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只堆高了一时的地方GDP,同时留下一笔巨大的过剩资金,在市场上形成流动性泛滥的隐患。

美国经济学家对中国“货币迷失”现象的解释为,中国银行系统存在大量呆坏账,金融体系的“黑洞”让货币消失于无形。然而,尽管此后中国银行体系呆坏账问题获得有惊无险的化解,“消失的货币”却仍然不断增长。这一现象在近十年来愈发严重,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的反差之鲜明,远远超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解释范畴。随着这一问题的凸显,“货币超发”的概念也进一步升级为“中国之谜”。对“中国之谜”的探寻,实际是在追问:在经济高速增长周期中,这些超发的货币流向了何处?在物价上涨之前,它们在忙什么?解剖中国特有的货币谜局,要从多方位入手。其中之一就是从中国特有的渐进式经济转型中寻找。如果说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在“消费货币”的过程中缓解了流动性泛滥,那么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计划”推向“市场”的资源增量越来越少,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于“消失的货币”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对货币这一流动轨迹的“追根溯源”,是思考流动性未来应如何回笼,寻求通货膨胀根本解决之道的关键。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使我国的货币供给有很强的内生性,它会随着经济的热度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减而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内生性货币供给模式将至少带来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容易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第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第三,增加了国内货币投放的外部依赖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响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

外汇占款带来了许多问题和不良影响是毫无疑问的,目前我们需要做得就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将影响降到最低。解决措施有:

1、适度刺激进口需求,增加社会供给,减少外汇占款对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压力,减少社会货币存量,平衡社会供求;

2、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同时,中央银行应根据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加强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与管理,以免宝贵的外汇资源闲置;

3、逐渐扩大持汇企业范围和持汇比例,通过此项改进,有利于将外汇占款调节发展成为平抑经济波动的货币政策工具;

4、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能力,并让外汇市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外汇占款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必须引起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而对于外汇占款的解决措施仍需不断改进完善,需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占款带来的问题和不利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财政政策一起构成国家调节经济的两大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和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由于时滞的存在往往会使货币政策预期效应发生较大的偏差,因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如果为遏制某一经济现象发展而采取的货币政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效,那么,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时有利的。反之,则会失去其有效性,甚至可能成为扩张通货膨胀或加剧经济紧缩的助推器。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时滞的影响,以正确地选择实施的时机并预测政策实施的效果。而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经济行为者的预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抵消作用和逆反作用,从而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而鉴于经济行为者的理性预期,似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所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货币当局不可能长期不让社会知道它所要采取的政策,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效呢?事实上,在假定预期是合理的,但工资和价格具有变动上的刚性的情况下,无论是预期到的宏观政策,还是没有预期到的宏观政策,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货币政策在此时就是有一定效果的。

由此可见,中国当下想要实施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货币政策,除了吸取本国和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外,理论的基础是不能忽略的。中国货币当局需审时度势,根据实际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现象,在尽量降低时滞的影响及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这样,才能够保证宏观调控的有效进行,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学习心得金钱与信心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六六货币金融学

金融学14 货币需求

《货币金融学》学习总结

货币金融学简题库

华师大货币金融学——投资银行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4[优秀]
《货币金融学学习心得4[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