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7: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生字组词,找一形近字并组词。(小组探讨识字方法)

2、由题目猜一猜《宿石邑山中》讲了什么?

3、请学生默读古诗,想:诗中谢了哪些事物呢?(有浮云、山、月亮、银河、树木等)

4、结合你对诗意的理解,想象画面,你的画面中至少有两种有关联的事物。(石邑山看起来比云都高;云气围绕着石邑山;月亮飞进了树林里;银河在向西沉,被山峰挡住了)

5、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得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6、小组合作学习。

7、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学习情况。

你想汇报哪句就先读这句,而后说你们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评价。 “望转迷”想象山中云气围绕的景象,此时你想四周能看到什么,感觉怎么样?(看山若隐若现,看到太阳、晚霞或浓或淡,或明或暗;看大树颜色有时深有时浅„„ “迷”是分辨不清,你猜到原因了吗?

首先是有云气的原因,其次是天色已晚,天要黑了。这也是作者投宿的原因。 月亮怎么会飞进树林?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现象? 当人走动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作者已经出发了,又开始了他的旅程。“飞”说明作者走得很快。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作者很辛苦,没有作伴的也很孤独。

8、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宿石邑山中》。同学评价。

9、想象画面试着背诵古诗。

1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诵《宿石邑山中》。

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

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4中秋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3、揭示课题:《中秋节》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

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

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关键词语

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

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

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

(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

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

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

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

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

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

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

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听写词语。

2、大家收集了哪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3、根据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诗句进行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

3、过渡语:同学们,中秋节人么不仅赏月,还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

6、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7、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

8、你还能背诵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诗吗?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3、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

5母亲的纯净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敢于直面生活的困难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习课文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指导从读学写。

二、教学重点:

领悟写作方法:从身边小事入手,感悟爱心,选择典型事例反映生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亲近文本。

⒈教师导语: 纯净水——对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母亲的纯净水》。看看课文中母亲“纯净水”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写母亲的纯净水的目的又是什么。

⒉板书课题,齐读,释题。

二、默读课文

1、思考:(1)课文写了一件事?

(本文记叙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凉白开而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 (2)母亲的纯净水有何特别之处?“我”前后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尽量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

(3)你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吗?“我”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吗? (4)评价文中的母亲和女儿。

2、小组合作交流

师:母亲的纯净水有何特别之处呢?为了不让女儿在班上同学面前丢脸,用凉白开代替了纯净水,然而,女儿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呢?分析女儿心理的前后变化。理清本文是以女儿心理活动为主线的特点。

引出母亲的话,理解穷的意思。

(1)母亲的这段话非常深奥,极富哲理,你能读懂吗?请大家认认真真地把这段话读3遍(穷只是日子的一种过法,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如看不起自己,那可就真穷了。)

重点理解三个“穷”字的含义。

第一个:物质上、经济上的贫穷、贫困,不宽裕。 第二个:思想上、精神上的贫穷,即“看不起自己” 第三个:希望破灭,精神匮乏。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完成补充填空。引导学生讨论正确看待穷和富? (3)朗读指导:语境、语气、语调。

3.过渡:母亲的话,如春雨一般,默默的滋润着女儿,影响着女儿,最终女儿听懂了母亲的话,引读“那天晚上”,理解“如果„„那么”。

三、思考:女儿长大后,变富了,她为什么还喜欢喝“凉白开”呢?在文中找句子回答。 体会母亲的教育,体会“纯净水”的两层含义:(1)凉白开(2)净化心灵的水,质朴、纯洁的思想教育。理解本文结尾“一语双关”的特点。

四、对文中“小女孩”或“母亲”进行评价。

掩上书卷,我们眼前仍然浮现着这位母亲和女儿,这两位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女孩:很懂事(隐隐不安、母亲是对的);听从教导(想明白);从母亲的纯净水事后,她能正确地认识“穷”与“富”;心中永远铭记着妈妈的教导„„ 母亲:一向节俭;善于理解人(体育课拿纯净水,与女儿的对话);言传身教(听听我是怎么想的);心不穷„„

五、、结束语:一篇《母亲的纯净水》,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爱不会是轰轰烈烈的,它是在平淡中显现出来的。母爱所在的价值,其实蕴含在是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去观察、感悟,如果再用上这些方法,我们也一定能将过往事情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写得真切感人,生动具体。

板书设计:

母亲的纯净水

(爱) ——“纯净水”——(教育)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北师大语文五年级下)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版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