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生与就业工作论坛

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

范瑞仙

[文章摘要] 现代化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方方面面,传统的道德在解构,新的道德 在生成,时代道德价值的体现和映照的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呈现了新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 容、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就以上内容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 词]现代化大学生道德特点道德教育

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的洗礼,尽管现代化启动化中的全球化不仅给青年大学生带来西方的价值

的历程短暂,但是二十多年来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观念,冲击了中国传统整体至上的观念,而且全球

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从物质到精化也要求人们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这就使得青年学

神,从器物到制度,现代化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子愈来愈关注自我素质与自我完善;网络化给青年

活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改革开放成学子带来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精神空间,改变了以

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生存方式的践行者、时往面对面接触的族群组合方式,可以成为“孤独的

代精神文化的体现者,最深刻感受和印证着时代的人”,更加注重个体精神享受;市场经济是竞争经

变迁,他们的道德价值观是所处时代道德价值的体济,个体是独立的,竞争有成功也有失败,每个人

现和映照。那么,现代语境下的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更加关注个人需要、个体利益。因此他们认可“每

有那些变化?表现出什么特征?又如何对他们进个人的命运是可以自己掌握的”,推崇的生活方式

行道德教育呢?作为一名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讲是“不断开拓创新,追求生活的丰富和意义”,在

授者,有责任通过观察、调查和总结了解大学生所学校最希望得到的荣誉是“被人称为有才华的人”,

持的道德观念、态度、意愿以及行为,为进行道德上大学期间所需费用依赖父母“感到惭愧”,希望

教育提供现实的基础,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用勤工俭学和打工的方式尽快改变这种情况”,

育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材料。乐观、进取、勃发、竞争精神空前高扬。其主体性

一、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的新特点意识在自我观、集体观、义利观、人生观、婚恋观、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成才观、事业观等全方位体现,在道德认识、道德

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选择、道德判断上自主性、独立性、自由性的特征

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也愈加明显,传统中无视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

诸层次在内的全方位的转型。”①中国现代化同样人需要的价值观念在青年学子那里逐渐失去其合

使人们的伦理发生变迁,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概念亦理性。虽然这或许带来不少利己主义的道德失范行

在悄悄地发生位移,并且将一刻不停的变化着,呈为,但作为教育者不必伤感、惊慌,更不用抡起大

现了新的特点。这虽然使我们对这种嬗变一时难以棒对其进行道德围攻。其实这只是青年学子在道德

作出全面的判断,但毕竟已开始探索,在此只选取价值上的理性和成熟,因为他们并没有否定集体对

有代表性的几个侧面。个体的意义,仍有许多学生愿意为集体做事,认可

1、主体性精神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性精“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

神在现代化的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渐增强。因为现代

作者简介:范瑞仙女基础部副教授 1

事”,认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道德不再超然和游离于利益问题。今天的青年大学

期盼在为他人、为集体的贡献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生,虽然他们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仍有

值。只是在这样一个追求效率、速度,充分竞争的较高的认知,有较强烈的社会正义精神、道义精神,

快节奏时代中,集体主义思想如何与主体性道德意但随着主体性精神的增强,追求个体价值、个体利

识相平衡、相协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益,在竞争生存的平台上,更倾向于在维护道义

这是时代留给青年大学生的道德难题。(义)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利益(利)的增加,

2、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突出。“契约”一词由实现道德上的“双赢”。如在“见义勇为”的问题

拉丁语contractus而来,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商上,大学生们面对“在光天化日下持刀行凶的歹徒,

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一种平作为一名目击者你将如何做”的设问时,有“7

6、

等、尚法、守信、正义的品格。我国传统社会是以3%的设法报警”,“挺身而出,阻止行凶的占

6、7%”,

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只有“

2、8%的事不关己,趁早躲开”。③虽然调查

情伦理身份社会,契约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契仅反映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应然状态,不是实然状

约成为调节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在现代化进态,但至少说明大学生们重义不轻利,他们取义但

程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在今天契约已被广不愿意舍身,重社会和他人但不轻自我的做法体现

泛采用,甚至可以说,它早已超越了法律层面的意了当今社会的理性规则。因为在战争年代,为了民

义,其所蕴含的平等理念、法律精神和信用机制早族的解放和人间正义(取义),敢于战斗、敢于牺

深入到青年大学生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意牲(舍利)是最高的道德,但在和平年代,人们的

识,且上升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其实“契约关系人生态度回复常态,不顾一切地牺牲(面对行凶歹

是一种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社会关系,它的出现标志徒空拳搏斗),只能是在特殊场境和特殊人群中被

着一种新的社会文明” ②。他们认可“亲兄弟,严格要求,是一种价值倡导,不可能是社会事实。

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面对“若学校设只有一名的专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人,牺牲精神表现为奉献精

项奖学金,你和你的同学成绩相当,你如何做?”神和关爱生命,关爱生命重新成为一切道德的基

时,80%的学生回答“努力争取,由组织做公正裁石,在这块基石上,道德要求最为关注的是利益增

人伦理”在青年大学生身上仍有所体现,但正在让长和利益平衡。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

位于契约意识、法律意识、制度公正意识。在社会义利抉择时,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灵活处理的

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问题上,更愿意在法律的框架倾向,这种过分的所谓“灵活”,实际上是一种对下去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主张集体主道德责任的逃避。如在上述材料中,在力所能及的

义的道德观,应该是具有现代法律意识的道德观。情况下,在自己的生命不至于受到威胁和避免盲目

3、权利义务观念变迁。义利之辩始终是中国蛮干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应该挺身而出,而不是仅

社会的伦理话题,义利观是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道仅报警,更不应该溜走。

德维度。中国传统社会在义利关系上历来强调“重

4、网络道德凸现。因特网已广泛渗入到当今

义轻利”、“先义后利”,甚至“舍生取义”。20 多年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

的改革开放,社会伦理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深刻变化,它使人类可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

实在中体验人生、创造自我、沟通未来。作为“网

络一代”的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方式深受网

络的影响,网络早已超越现代传媒的意义,成为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中的人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追

们的精神栖息场所。在这个“网络社会”里,网络求背道而驰。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

的虚拟性和自由化要求网络主体要保持较强的道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④ ,道德教育确

德自律能力,同时网络的信息鱼龙混珠、真假掺 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

和,关系还给人自己”。要以培养独立、自主、自立的

需要大学生们保持较高的辨别能力和科学利用网现代公民人格为价值追求,以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

络的态度。从学生写的作业“我的网络道德观”中价值为前提,使大学生能做到生存价值与生活意

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大学生大部分在网络道德上遵义、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

循诚实、自律和守法守规,网络观念是健康的。但和谐统一,真正促进他们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网络也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第二,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以“民族精神”、

向紊乱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削弱,其价值观念在网络“时代精神”、“荣辱观”为核心。《中共中央关于

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

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在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而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社会现实又会使我们教育者灌输的道德观念成为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

大学生众多道德选择的一种,传统道德的支配作用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就为我们进行

下降,由此产生的道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导精神”、“荣辱观”为主。但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际

致某些大学生道德选择的迷茫。因而客观了解、具中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一是道德理想与现实的

体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社会道德准则的关系。现代论理学普遍认为道德是

施加强和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被责无旁贷地提到有明显的层次性,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应有道德理

了重要的日程上来。想与现实的社会道德准则之分,社会道德不可简单

二、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点思考地统而论之。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现

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导引者,我们面临规范实的社会道德准则教育,也即坚持伦理道德底线,

他们道德生活并提升道德品质的历史使命。今天面在此基础上引向道德理想,义利真正统一。只讲道

对呈现新特点的大学生道德观念,我们的道德教育德理想而忽视道德基本准则,或只讲基本准则而忽

应该“教什么?”、“如何教?”,成了现代社会背视道德理想,都是不可持续的。二是道德教育与法

景下的高等院校道德教育无法回避的、重大的课制教育的关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入,法律得

题。它也预示着道德教育必须按青年自身特点和中到大学生的青睐,有的认为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就足

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与伦理变迁的客观趋够了,以法律代替道德,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忽

势,来设计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视自身道德的修养,甚至出现了道德相对主义和道

第一,在道德教育的宗旨上,坚持“以人为本”德虚无主义。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一

的原则。传统的道德教育更注重统治阶级的需要,定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使他们懂得

甚至把道德政治化,人是道德的工具,是“人为”道德与法律有不同的调整领域,二者不可偏废,守

教育,而不是“为人”的教育,道德教育丧失了对法只是道德的底线,只有把法律的他律转化为道德

人本身的关注,不仅导致道德教育的作用日渐式

微,甚至成了某些人我行我素的华丽外衣,而且更

3的自律,把外在的强制压力转化为内心信仰,才能

使人类完善,使社会和谐。

第三,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多种方法并举。

为了适应道德观念与内容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道

德教育的方法应采用多种方法并举。课堂教育由灌

输为主变为以启发为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

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等传统方法仍大有

可为,在现代化的今天有两点更值得我们身体力

行,一是贯彻“行为优先”的原则。以往我们更多

的是在进行观念教育,有些大学生是“知识”上的

巨人,行动中的“矮子”。现代伦理学中的一个重

要观念是“行为优先”,即“道德评价不仅要以行

注释:为为准,而且道德习惯的养成应放在首位” ⑤, 知行统一。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学生是 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积极利用者,尤其是现代 网络在大学生中已普及,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现 代信息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科技手段 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率,有利于养成和巩固道 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现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学生的道德变迁也 在地继续进行着,这是辨证的法则,我们作为国家 道德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内心价值世界的引领者,必 须合着历史的节拍勇往直前!

①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 1 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第 2 页。

②蒋先福著:《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22 页。

③曾盛聪等著:《伦理的嬗变》 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73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 第 443 页。

⑤张筱强:《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建设 》出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沿问题》2006 年版第 248 页。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大众语境下的影视批评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论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困惑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信访制度改革探析

敬畏自然:中国语境下的尴尬

语境填空

古诗词语境

古诗词语境

语境练习题

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
《现代语境下的道德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