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吴广崇:学习书法之体会(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3: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吴广崇:学习书法之体会

中国的文化和书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文字书写形式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中国书法是把中国特有文字通过一定的法度来发挥表现的,简单的点画线饱含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学习书法必须以深厚的国学基础为根底,从学习中国的文字起源和演变入手。纵观汉字的发展史,从汉字的初创发展到今天的简体字,书法艺术离不开文字,换句话说,书法艺术的起源亦与文字的起源分不开。《书概》开篇就指出了这一点:“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但文学的起源并不等同于书法艺术的起源,文字是记载的语言,交流情感的符号,并不等同于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而书法则是汉字的灵魂与中华艺术的精髓。

中国文字书法发展的脉络是:五千年前陶刻画符号——殷商时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东周青铜器铭文(属大篆)战国末期隶书的萌芽——秦代小篆(以西周大篆为基础)——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时通用小篆、隶书,官方正式文字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用小篆,一般文书与其它用隶书或有章书(由汉隶发展而来的章草);东汉时以隶书为主,“草圣”张芝就是代表人物,“章草”一词据说是根据史游作《急就章》的字体而得名。东汉末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字往来时趋频繁,书写的实用性越来越重要,为此书写更简单更容易的字体产生了,楷书开始萌芽,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至魏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钟繇、卫瓘、卫烁、“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至隋唐五代,是多书体并存和草书大发展时期,这也深深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宋金时期,宋代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大多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画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至元代,号称元代诗词四大家的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他们都是大书法家,赵孟頫更是鼎名,“荣际五朝、名满四海”。至明代,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和普及是明代的大贡献。行书、草书在明代占重要地位。明代帖字兴盛,丛帖汇刻成风,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寅、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清代是帖字和碑字交相辉映的时代,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大书法家,他们的推崇,大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明代的“台阁体”到了清代演变成了“馆阁体”。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被称为“乾隆四家”,官本位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近现代书法大家都熟知就不介绍了。

通过对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文字的发展简述,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书法是从书写功能逐步升华到了一门艺术。特别是今天书写的实用作用已大大削弱,而作为独特的艺术却越来越突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弘扬。所以我们今天重点是研究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作为艺术必须感染人,要达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境界。王羲之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是说书法的“玄妙”之处在于书法家要赋予点画线条以无尽的表现力,表现万千物象生动的意象。而这些,绝不仅仅是靠笔冢墨池的刻苦能获得的,更要靠灵心通透的启悟。中国书法之妙,就在于气的翕辟开阖,氤氲流转。这种笔墨间的虚灵之气,正是人的精神意志自由状态的表达。有青年同志问我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字。不是说字无百日工吗?原因也可能在于此。另有人常问我书法是正书好还是行草书好,其实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文字的表达与形式合为一体从而达到入境绝伦。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各书体尽可信手只是以心情和环境而定。书法之“契妙”,契于无为也。对于一个真正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一切传统的艺术定义和技法规则对他都不适用的,因为他的目的乃如梵高所说的,“创造一个世界,而不是重复一个现成的或已为别人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欧阳中石先生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初学书法者,建议从碑或帖入手,颜柳欧赵,可依个人

兴趣任选,我个人推荐柳公权《玄秘塔》帖,通过临帖、脱帖、背帖达到熟能生巧,所谓拙巧、巧拙形成特色。

中国书法是笔、墨、纸、砚的整合,通过有序的点画线的灵动而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中国字特有的结构和排列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书法者首先要通过潜心练习才能控制住笔墨和纸砚,让其自如结合。这时我们就要细心体味中国文字的结构了,中国的文字分上中下和左中右及十字花,它蕴含着哲理,是乾坤阴阳和谐的体现,为此须“意在笔尖”、“力透纸背”才能够妙笔生辉。习字如做人,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提高素质就要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这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的特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们就是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但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矛盾各方通过相互作用、磨合,最终达到了统一,因而就不断地推动发展。大家知道要写好中国字,必须要搭好结构,左右避让,上下结合才能一体,而我们处理日常社会问题同样应加强整合,当前社会矛盾应是分化有余、整合不足,这就是我们要时时把握的一个原则。只要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找准定位,方法有效,锲而不舍,必将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春华

发布时间:2011-6-20 17:02:55

学习书法鉴赏之体会

书法体会

小学生学习书法的体会

谈谈学习书法的体会

学习书法的几点体会

学习商务礼仪之体会

学习《创造学》之体会

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

关于学习书法的一点体会

书法入门学习一点点体会[推荐]

吴广崇:学习书法之体会(优秀)
《吴广崇:学习书法之体会(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