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

发布时间:2020-03-03 12:39: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婢益的。

陷阱一:无中生有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如2008年全国卷第10题D项: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此项“善于审案”无此信息。原文相关信息是最后两段,主要是结尾“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命题者以此前的惩罚一官吏的行为故意说成是“善于审案”,其实那事例是要表现韩延寿勇于改错。

陷阱二:张冠李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如2009年广东卷第8题A项:

李迪本来是赵都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他(李迪)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李迪的曾祖”而不是李迪。

陷阱三:弄错时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我们来看2009年高考全国卷D第IO题C项:

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也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大旱之时,郭原平否定具官的建议并没有引农田水注入瓜渠,因此他帮助别人应该不是在当次,此项在时间表述上混乱。

陷阱四:颠倒顺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做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做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如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C项:

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旗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而是有了“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之后才有“与刘尚的队伍会合”,明显故意弄错了事件的先后顺序。

陷阱五;故意误译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如 2009山东卷第 12题D项;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卡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比照原文“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日:‘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道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逐句一分析关键词发现,“遣”在文中为“打发过关”之意,却错解为“罢免”。

又如 2008湖南卷第 12题B项:

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B项考查点实际上是对“其视人狴牢就任格,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的理解,这里是言其入狱犹如穿戴整齐躺在竹席上一样恬然自安,而非“人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的行为,关键要注意一个“视”字,是将之“看做”的意思。

陷阱六;事件杂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的观点态度,使考生头绪难以理清,正误难以分辨。如 2007年湖南卷第 12题 B项:

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当然是治国有“术”的表现。但“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却不是。相应的信息是:“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

土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由“故”可知“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的后果是“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即群臣士民说的话显得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是不好的方面,怎么是有“术”的表现呢?

陷阱七:言过其实

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如 2008年重庆卷第 10题D项:

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文中三个典型例子都表明晏子是一个贤能有德、机智幽默的臣子,但并没有表现出其具有“刚正不屈”的品格。文中没有表现晏子据理力争、忤逆君王的情节,他只是在委婉地规劝。

陷阱八:强加联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性联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如 2008年高考广东卷 B项: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原文信息点是:“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罪之。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由原文可知: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蒙冤不会忍气吞声”的直接结果只是:“帝不罪之”。其后成为“扬烈将军”也与“帝不罪之”无关,所以此题是强加因果,以误导考生。

陷阱九: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 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0题C项:

郑廉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此项“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今朝廷举孝弟敦行者”;“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这就是故意将只属于“郑氏”的内容强加为“两族”,以偏(郑氏)概全(两族)。

高考志愿:九大易混易错专业

高考英语考点典型陷阱题分析动词用法

高考英语跳出单选陷阱题

高考英语陷阱题总结归纳——被动语态

高考英语陷阱题总结归纳(时态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译文(高三)

名词性从句九大高考热点分析

高考英语单项填空典型陷阱题透析

高中高考英语陷阱题总结【it用法题目】

高考历史易错点分析总结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