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H9AE5S成果总结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6: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一:

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总结

研究人:刘庆君

2008年11月

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总结

一、课题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都迫切需要一批拥有高智商、情商和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经调查供求人才见面会和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是渗透于金融、保险、投资等多行业的,既精通会计知识,又懂得相关知识;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团队意识;既有创新观念,又有风险意识;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能进行流利的外语会话的会计职业人员。会计行业这种专家化、中介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我省持有会计人员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近30万左右,按最保守的估计,我省的会计人员缺口在15万人左右。如此大的缺口,主要靠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培养来解决。因此我省高层次、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

在此条件下,以沈阳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教研室为主体,集合了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院校会计学教师、专家共同组建本课题组。

课题组以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为依据,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特征,研究会计(高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其中特别突出对会计(高职)专业学生实践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前期以理论研究为重点,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同时研究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改革的具体理论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会计(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建立适合培养对象需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组织试点实施。通过总结改革实践经验,构建会计 (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

二、课题改革的指导思想

2 会计(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

会计(高职)专业主要培养在财会、金融行业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

财会、金融行业一线的职业岗位对其人员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分为二个方面:

(1)基本素质。主要有:基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忠诚、守信、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等;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

(2)专业能力。这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五种能力。

2.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

由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财会人员,并且要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因而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的会计专业那样,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具体到会计(高职)专业,我们认为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思想品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经济法律法规教育,以及微积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学科的教育,还应该包括会计学原理、会计实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收、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3.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型、技能型人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练顶岗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训课程既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又与理论教学同步。具体到会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原理能力训练,财务会计能力训练,成本会计能力训练以及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训练。根据部分院校教学实践的体会,会计高职专业

3 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30%以上。

4.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

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对学科体系大胆做出相应调整,如减少课程门类,整合相关课程等。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题改革的工作思路

以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的工作计划,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与适应性,努力创办符合高职教育基本特征要求的课程体系。具体思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确定培养目标

该专业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具备会计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要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即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这些会计人才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据此设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材建设。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之比达到2:1,建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采用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4.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以保证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

5.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成立

4 由教学人员、教管人员、企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把握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课题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经验与收获

会计专业(高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仅就我院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可总结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和收获: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高职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结合市场对人才知识素养的现实需求和将来的需求设置,以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要求为参照点,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成三个模块,每一个大模块有几个能力的子模块,然后再根据能力模块去探索适应能力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遵循了一条“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式的路径。2007年,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带队,各系教改骨干参加,深入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深圳考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2008年,又考察了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院校的课程安排。通过对南方开放地区的考察活动,开阔了视野,然后再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形成一条比较清晰的教改思路。另外,还成立了专业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组成,包括辽宁大学、中兴沈阳商业大厦、沈阳东基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经理和中介机构正大会计师事务所、华夏会计师事务所的法人代表等。他们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对会计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市场要求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中肯和切合实际的建议,使得课程体系的改革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和辽宁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在整个高职课程改革中走的是一条借脑融智、四方取经、兼收并蓄的路径,摒弃了固步自封、敝帚自珍式的狭隘思维,使会计专业(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和效果。

(3)动员全体教师参与高职改革。高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改革的全过程我们自始至终有广大教师有意识的、热情的参与,让教师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互动式、案例式、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

5 2.改革的特色

(1)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既体现人才市场对毕业生能力结构的需求,又突出了本专业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培养目标。因为学生的就业主要在辽宁地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除了适应市场需求,还要求专业改革能适应培养首都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环境下的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队伍的需求,从而满足辽宁地区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公司、企业和各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2)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既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为目标,又兼顾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兼顾适应性,强化实践能力和未来工作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企业(公司)会计岗位第一线技能和能力的需要进行安排,注意理论知识的前瞻性、专业技能的适用性,强调学以致用。

(3)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毕业前实习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采取加大实践课比重,而且将各专业课的随课专项实践与毕业前的综合实践相结合,构造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4)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增加课程的动态适应性。聘请各行业会计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修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使课程设置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经济。

(5)建设一支适应课程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同时,针对高职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聘请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技术性、实操性较强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

3.存在的不足

(1)缺乏适用的教材。良好和适用的教材是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出版多部高职教材,教材的编纂是以个别知名教师独立完成的,还未构成完整的会计专业(高职)教材体系。

(2)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按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完全脱离已经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为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条件,尚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4.进一步改革设想

(1)进行更深一步的比较研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应从不同途径获

6 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资料和成熟经验,系统研究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国外最新成果,找出差距和不足,结合中国现实,制定更加合理和先进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

(2)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不断微调。我国正处于迅速和巨大的变革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更没有绝对不变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在变化的实际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变化着的社会需求。

(3)组织人员编写一套比较适应高职要求的教材。未来几年,计划组织专业教师结合自己数年的教学体验,精心编写会计核算和纳税实务两个系列共十二部教材,形成会计专业(高职)教材体系。

(4)建立体验中心式的模拟会计实验室。准备投资40多万元,在硬件和软件上更新实验室设备,提供师生互动式,具有体验中心作用的操作电子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实验中心,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5)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兼职锻炼。在原来已经委派教师下厂实习的基础上,再计划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鼓励教师担任大企业财务顾问,在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6)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师资队伍。继续开发校外师资资源,吸收高水平、高知名度的企业财务经理,作为我院会计专业的兼职教授,为本专业教学教改提供智力支持。

应用型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课堂教学的基本法教育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平面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H9AE5S成果总结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H9AE5S成果总结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