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万在红 向 瑛

2013-1-8 17:03:02来源:2013-1-7 人民论坛(总第388期)

【摘要】采用新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育实现教育与职业高度衔接的必由之路。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新形势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实现“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协调发展,形成培养“双师型”、“双证结合”、“双领导制下的新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模块;培养模式;人才评价体系

传统技术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仍沿用了以理论知识授课为主,以考试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教学水平“区域化”、“老化”现象明显,没有突出的办学特色,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少;三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全方位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新形势下,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来解决与日俱增的行业新情况和新问题。此时,就需要打破传统技术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三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坚持将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三大方面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构建课程建设新体系;打造一支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真正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社会适

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性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综合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

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一,随着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需求也会随之调整,相关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专业定位也须做适时的调整。及时增加市场新需的专业课程,删掉无需求的课程,适当压缩无关紧要的课程时长。形成“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知识”多方面、多学科知识既交叉渗透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新体系格局。第二,按照教育部专业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及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程比例,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地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建设与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新体系。第三,建立创新特色课程体系。首先要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其次,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形成以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为核心的一系列课程体系,开发出一系列本专业特色精品课程和专业的校本教材。积极开展与同行的交流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发表高水平教学专业论文,形成一批有示范性、辐射性的教学成果。

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一,采用“三大模块”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包括教育部要求的相关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科学素养”为主题,以引导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核心,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系统性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专

业技能方向培养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它,学生才能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在行业实践中解决相关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培养,该模式形成职业与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原则:培养的人才既有专业特长同时兼有岗位适应性和创造性。

第二,在分方向培养的时候,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考证的需要,让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拿到学位、学历和岗位技能证书。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教育,并针对不同的行业岗位设置匹配相应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比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三个培养方向:应用电子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培养“信息处理技术专业”方向时,应根据这个岗位的要求开设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形成了学以致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新方案。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将学位、学历教育与岗位从业资格证相结合。建立“工学交替”的培养新模式,教师要熟悉相关专业学位考试内容、岗位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灌输这些知识,并定期举办相关考试的专题讲座,进行技能上岗证书培训,或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或一线实践,重视学生学位、学历教育证书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吸收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制定与时俱进的“教育-市场”一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设立“人才培养模式指导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管理人才培养的所有相关事宜,这样才能真正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与大学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贯穿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就业竞争

力的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加强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指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理念、积极进取、勇于创造,阅读面广,专业知识过硬;喜欢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时代信息结合起来,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接受新知识,在社会中不断丰富、完善理论知识,将教育和时代紧密结合;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在新形势下,本着“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应积极打造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跨地域、跨国际”教师交流、进修培训计划。根据现有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内、国外的相关高校进修、学习、访问,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有结果的人才培养经验。积极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知识,不断调整、完善、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全方位、分层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打造高素质、硬专业的教师队伍,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创造条件,开展与相关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合作,分批次、分阶段组织中青年教师到这些一线的电子信息类企业考察、挂职锻炼、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分配适当的员工工作任务,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这些教师以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的身份和心态,积极参加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换一种角度感悟教育,升华自己。

多方案并行,加大优秀教师的储备工作。实施“行业兼职教师人才库”方案,在相关专业企业中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优秀工作人员来校担任兼

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同时实施“高学历”人才引进方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精匹配的方式引进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性、高学历人才,形成以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为带头人的集教学、科研、实践相互融合的师资队伍。

实行“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办学实践特别是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竭力追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与企业积极互动、既能提供就业又能为创业做准备的教育模式,培养既有较好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实行“双领导制度”。设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工程”项目,该项目的负责人由高校和合作企业各自选派一名相关人员担任,全权管理该项目的一切事宜: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等。

校企共同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内专业实验室”。合作企业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场所,同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高校按照双方签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提供相应的平台供学生实习,这是目前实现教育与职业无缝对接的最佳选择。

建立严谨、可操作性强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师德高尚、才能突出的教师,应该树立为本校的典型,根据他们为教育教学所作出的贡献,授予他们“德育标兵”、“教学能手”

等光荣称号,在校内宣传并组织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在全国各种专业设计大赛中取得成绩和名次的学生,可以颁发奖状、荣誉证书、奖品,减免学费等;给予相应的指导老师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将教师职称的评定、奖金、津贴以及晋升与学生的培养相挂钩,这样师生一体,可以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长期开设科技创新专栏,及时更新、展示创新成果。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校园网、多媒体平台、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创新成果、表彰在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应用大赛中的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同时,对获得创新设计大奖的产品应高度重视,并在本校的大学生创业园中孵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产品。随着创新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同时,创新的成果必将不断提高。

(作者均为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09-7-29)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大学英语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材料)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