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官僚主义的缩影——苏联官僚体制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法学院

刘常友

2009214392

中国官僚体制的缩影——苏联官僚体制

中国现行的官僚制度与当年苏联的官僚制度是何其相似。当看到关于苏联官僚制度的文章时,隐约能看到中国官僚的现行。在八十年代,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变革当中,中国选择了经济改革,选择改革中的软柿子,并取得成功,苏联着手对政治进行改革,导致自乱阵脚,走向消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符合国情的政治体制,中国将获得更加长久的安定与繁荣,否则矛盾不知何时会转成解决矛盾最终行动。下面将大篇幅的介绍苏联的官僚制度,处于中国国情的人,也将在其中看到很多的现行状况。

从政治方面看,苏联解体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偶然因素与苏联长期存在并生长的官僚体制这一必然因素有关。

一、苏联官僚体制的形成

官僚主义是指贪图富贵,脱离民众,铺张浪费等等贬义词。在整个苏联历史中,有两种社会组织态度:官僚的和民主的。第一种表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种表现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第一种态度代表党和国家官僚阶层的利益,利用群众的革命情绪,以社会主义为幌子,为自己牟取利益。第二种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为人民服务。

列宁当政时,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但是斯大林时期,民主集中制原则中的完全公开性和一切职位经过选举的两个必要条件均被抛弃。在30~40年代,极权制度的具体表现为对意识形态进行统治和垄断、社会生活国家化及大规模的镇压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一党制,实行三权合一的国家体制,实行行政机关自我监督机制。自此列宁的民主模式演变成了斯大林的官僚主义模式,初步形成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一套政治阻碍机制,伴随其后苏联历史直至解体。

实际上列宁的民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倾向,当政权一旦稳定,就倾向于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的一套权力机构,政策由上层制定,下面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一模式逐渐从政党中扩展到整个社会。这些官僚阶层完全依附于上一级管理机构,并最终依附于党,形成了苏联特有的管理体制。

二、苏联官僚体制的顽固发展

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甚至强大到改变斯大林模式也变得异常艰难。即使后来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但是斯大林模式在以后的的实践中原封未动,党的垄断权力实际上是少数政治局委员的权力。这就严重阻碍了政府的视野,使他变成了专制独裁的政权,几乎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极力批判斯大林,并对官僚机构的臃肿和腐败有一定认识,精简苏联的政府机构,但是到执政后期,官僚机构再次膨胀,官僚主义生命力强大,仅仅是起到了某种冲击和修补作用。

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官僚机构并没有继续改革,反而倒回到斯大林时期的形式,实行干部领导任命制和终身制。这使领导干部老化,不正之风盛行,官僚体制得以更加顽固的发展。

苏联官僚体制是苏联政治体制严重变形的表现之一。一方面,权力代表机构从 属于权力执行机构,权力执行机构发生了官僚化,致使整个国家系统都在官僚主义的阴暗中;另一方面党与国家相对应,一党执政,党的等级制及国家的等级制,形成了脱离群众、脱离社会的专制制度。滥用权力,虚假道德成了党的官僚制度典型特征。苏共党内实行不是民主集中制,而是官僚集中制。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遇到官僚体制——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是一个精英统治的国家,限制公民的自由,政治经济都是有上层决定,决策是少数处在核心的高级官员决定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出发,但是受到官僚体制的制约,从而提出公开性和民主化,而这正是官僚体制所不能容忍的。改革遭到官僚体制的抵制,并加以利用,蚕食公共财务,把社会主义引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国现正处在改革政治体制的关键时刻,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政府人员腐败层出不穷,体制使无商不与官府勾搭,优秀科研人员看到中国大学的官僚化,叹息而跑到海外等等,官僚主义压制社会发展潜力。当这种官僚体制自身受到威胁,就会进行反抗,产生“森林效应”。官僚体制改革形成决议,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被官僚主义的层层行政机构消耗殆尽。现实中中国政府上层制定的决策,往往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偏离预先制定的目标。某些官僚把自己的家属搬到国外,自己却在不断的开凿中国共产党这个船,这个船的破与不破对其影响不大,船在他们可以继续挖,沉了就到国外,未来拿着钱回到中国还是华侨受到尊重。也怨不得“凿船人”,制度设计中存在漏洞,在任何个人面前放个肉,只有极少数人会信奉马克思主义或坚守个人操守,而不去拿此肉,这种先拿肉,不出意外不断拿,秋后算账的事情大多都愿意做。但是想对中国官僚制度进行改革,又会受到已有官僚的反对,不改革则直至消亡。另外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符合党内官僚的利益,因为决定党的领导班子及其政策的,不是党本身,更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已在政权中巩固了自己地位的官僚。

解决这种官僚体制,需要强硬人物的出现例如邓小平,并且改革应具有连续性。苏联有勃列日涅夫的倒退,也有戈尔巴乔夫仓促改革而导致的党内混乱,直至苏联解体。所以官僚体制的改革应循序渐进的进行,其反抗力量强大,所以不可一次性解决,需要一位强势领导人打头阵,改革中保持国内稳定,以后的领导人逐步进行改革。我们敬爱的朱镕基总理,曾进行过精简机构的努力,在打击官僚腐败方面,也做过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并被我们永远敬爱。但是机构改革就像弹簧一样,又会膨胀起来。希望即将上任的李克强总理,能够做些努力,对我们现行的官僚体制进行改革,让共产党这个“船”充满活力,带着中国人民航向美好的未来。

官僚体制读后感

韦伯的官僚制与官僚主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体制不完善是官僚主义蔓延的土壤

读后感——认识中国官僚主义

官僚制

中国八大体制

中国体育体制

根除官僚主义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解读

中国官僚主义的缩影——苏联官僚体制
《中国官僚主义的缩影——苏联官僚体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