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师:毕美丽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为此,不论实验教材还是传统教材都是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图形的学习。但新课标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具体安排这块学习内容时,却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不同:①关注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感知整体——深入剖析、特征建构——分析应用。如分阶段安排:一年级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二年级再深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探索;②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有机联系,同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强化对比感知。如:本册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课时学习两种图形特征。二者同时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特征认识问题,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整理与建构。这也是符合及时强化的学习心理要求的。

这种变化及安排蕴含着如下几方面意图:①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质量。同一堂课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特征,能够给学生一种整体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及时区分其各异特点,而完善其认知结构。②关注教学思考,教学思想的渗入教育。本节课看似研究两种图形的特征及关系,但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索认识,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在这种探索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学习方法,体验一种实验、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学习方法迁移(策略),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学生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于演示的特点化难为易,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试一试,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三、练一练,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说一说,

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沙滩上,积木走过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判断它的形状。认一认并进行分类。

2、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板书课题。

1、动手操作,探究边、角的特征。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每位学生准备牙签和火柴) (2)、学生投影演示所拼图形,说出拼摆之前是怎样想的?选小棒有什么要求?

在介绍中,通过对话出示“对边”介绍“长”、“宽”、“边长”。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的对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 。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对相同角是什么角的猜测。做好发现记录。

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电脑出示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角,都是 角。

2、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①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彩色长方形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②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③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呢?(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要求:画得精细,位置摆放适中,设计美观。 ① 按要求画。

画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② 剪下来,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③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④ 试试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吗?

2、给小动物排队。

36个小动物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它们要排一个整齐的队形,给他们一个建议吧。在方格纸中画下来。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认识?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已经有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用积木走路留下的痕迹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心理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摆活动,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去回顾、思考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对长方形长、短边有初步认知。为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建立长、宽的概念。

二年级小朋友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是一种探究意识、习惯方法的培养。此时老师不可太放,任由学生去探。为此,我为学生明确指出探究主题及方法揭示。目的是为促成学生探索行为及行为习惯培养。

生动活泼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情趣。

通过折一折、想一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给小动物排队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脑、动手中主动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发展。

点评:

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李老师在本次预案的设计重点力破学生探究活动绩效性及时间控制问题。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

1、针对性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

如何让学生直面长方形、正方形新的学习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选择点。一般设计,往往是让学生“认图”入课。这样,学生第一关注点时,发现所学内容已学习过,便会对后续探索的希望与热情启而不发,动力不足的。为此,让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或由教师适时引拨新的认识点?会激发学生探求的渴望与激情。预设中,以让学生自主选“棒”拼长方形、正方形引课。

此意:①让学生动手,迎合小朋友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②学生独立操作,必将促使他调动原有认知,考虑什么样图形才是长方形、正方形?③为后续交流埋下时机伏笔。是后续师生交流的“话柄”生长点。④过程中势必充分暴露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是李老师后续组织教学的观察点。

2、本课设计主要着眼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关系的整体入手组织教学环节。从最初的摆图形,说基本特征开始,主要引起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四条、四边”特点关注,这已渗入了二者的共性认识。其次在内容的主探究中,将二者同时以问题呈现,学生边探索长方形,又探索正方形。无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自我对比感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实践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提炼知识的本领,形成整体的能力。

3、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李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画正方形与长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