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0.蚂蚁和蝈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设计:

20.蚂蚁和蝈蝈

育新

王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理解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的句型说话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劳动换取幸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生活态度。 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幸福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今天我又把他俩请来了。出示图片,学生说,师板书:蚂蚁和蝈蝈。

2、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找找答案。齐读课文。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节

1、出示插图1。

(1)瞧,蚂蚁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2)说的真好,看看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齐读

表演:搬、背、拉

观察:搬

拉(提手旁还有哪些字?如:打

扔 都是表示动作。)

2、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再读第一节。指名说。相机理解“满头大汗”(你有满头大汗的时候吗?)

(二)精读第二节

1、出示插图2。

(1)瞧,蝈蝈们又在干什么?指名说。 (2)说的真好,看看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齐读

观察:笑(这是怎样的笑?嘲笑,看图理解蝈蝈的笑) 指名说。

2、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再读第二节。指名说。相机理解“自由自在”(你觉得生活中谁是自由自在的?)

(三)精读第三节

1、夏天过去了,冬天很快到了,我们来读读书上这句话? 出示第一句:①师读

②“刮”字——“立刀旁”古人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叫“刮”;刮字用在这给你什么感觉?指名读。 ③“呼”——从“口”呼声,打呼、呼吸

2、蚂蚁怎么样了?指名读第二句。他们怎么过冬的?用上“有的„„有的„„” “

3、蝈蝈怎样了?指名读。(你在什么时候觉得“又冷又饿”的时候?)

4、我们看看书上怎么写蚂蚁和蝈蝈过冬的情景。齐读第三段

三、我们除了可以通过读来学课文,还可以通过演来学课文,想演吗?课本剧表演可是一门学问:

①.弄清角色,旁白串词,评委点评(观众、评委)

② .选择一个旁白,蚂蚁4人,蝈蝈4人(1分钟讨论商量) ③ .表演

④.评委评议(评演的怎么样?你想对蚂蚁蝈蝈说些什么?)

四、写字

1.“粮”(米字旁)——“米” ①.教偏旁;米找朋友组成新字。

②.结构,分析注意点(注意笔顺,把书翻到118和老师一起写) ③.师范写 ④.找朋友,组词 2.“汗”(三点水)

①.教偏旁(复习怎么写三点水) ②.结构 ③.师范写 ④.找朋友

3、生写《习字册》,师巡视,并指导。展示优秀作业。展示找找问题。

板书设计:

20 蚂蚁和蝈蝈

勤劳

懒惰

《20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育新

王云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课堂上本人注意实践以下几点。

一、采用随文识字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将词语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课堂上,本人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出段落和词语,如“夏天”是通过看夏日图引出,“冬天”是看图听北风的声音引出,“个个”是通过评价学生的朗读引出,“自由自在、满头大汗”是通过总结性谈话引出。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通过课文插图引出,第三小节通过看图说话引出。同时本人注意将理解词语分析字形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汗”和“粮”的字形记忆就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搬、背、拉”通过学生表演理解记忆。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

由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接受,因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十分感兴趣,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朗读声情并茂。

三、注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整合。

为了防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过于零散,本人采用以一个词为线索,组织教学。本人围绕“你认为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和蝈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一以贯之,从而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

四、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时导入,我设计了谜语的导入,自然地引出蝈蝈和勤劳的蚂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本篇课文的主角,起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同时蚂蚁的谜语激发了学生对蚂蚁的喜爱,为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范读,品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分组读、表演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六、挖掘教材资源,适度拓展,想象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如课文中“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只是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适度拓展,说说蚂蚁们有的( ),有的( )。并加上动作。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七、创设情境,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把故事分为两集表演,既让学生合作表演,又让学生当观众和评委,评价同学的表演。既让学生表现了自我,也在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

八、遗憾之处

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朗读地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地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总之,在教学中本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谜语激趣法,分角色表演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重视朗读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使学生喜欢阅读,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育新小学

王云

一、面临的问题

小学新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因为客观因素及主观原因,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既严重地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及对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如何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小学低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宁宁是一个性格内向,表现固执,依赖性较强的一个孩子。家里的百依百顺,让她很难独立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于是她选择了逃避。要改变,她首先需要经历“心理断奶”期,慢慢习惯不依靠别人,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老师和家长及伙伴的帮助下,慢慢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慢慢融入集体,融入小学生活。

二、可取的做法

1、获取家庭的力量 宁宁的入学不适应有其家庭教育不当的原因:父母从小包办厉害。又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阶段帮助孩子发展。以至于踏入小学,面临与父母的分离时完全不知所措,只有以哭应对。针对这些家教的误区,王老师及时与宁宁妈妈沟通,在讲清利弊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具体的家教方法指导,并帮助妈妈学会挖掘宁宁的进步面,以此鼓励家长。因此,她争取到了家长的协助,也为孩子的改变创造了较好了基础。

2、构建良好伙伴支持系统

在对环境的适应中,对新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重中之重。相对幼儿期,小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充分、良好的同伴互动,是吸引他们来学校,增进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宁宁是愿意和小朋友交往的(第一次接触就没有挣脱同伴的手),并能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有了伙伴后快乐了很多),但是她在交往能力的发展上是明显滞后的(有了伙伴后仍然只会被动接受邀请)。这可能是她从小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长期的家庭“呵护”又养成了她“小太阳”式的与人交往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宁宁到校后吵着要妈妈的行为,也可能有找不到玩伴,做不了“中心”的情感发泄成分在。

王老师及时区分了性格内向与交往能力不足的区别,并没有按照班主任的一般思路,让学习成绩好或者班级内的小干部帮忙,而是帮助宁宁选择了更为恰当的交往伙伴(热情、外向、能主动邀请别人一起游戏)。这些特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宁宁与同伴交往的难度,给了她一个适度心理缓冲。也有利于宁宁在与同伴的实际交往中逐步发展交往能力,形成对学校生活的良好心理,增进学校适应。

3、增加学校的吸引力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幼儿园教师会带着孩子来小学走走,引导他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积极的憧憬,从而为小学适应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宁宁不仅缺乏这一经历,而且没有好好上幼儿园,没有经历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过渡时期,这本就给她的学校适应增加了难度。而从宁宁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表现来看,也很可能已经形成了若干对集体生活的不良印象。因此,王老师带着宁宁认识新环境,感受新环境、熟悉新环境,这一做法既有利于利用教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帮助孩子解除莫名的紧张、恐惧感,又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并对其形成正面、积极的心理预期,从而调动起孩子自身的内在积极性。是帮助孩子解除“心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良策。

4、在集体中实施奖章竞赛

“微笑”奖章是全班性地竞赛活动,它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也避免了让宁宁始终处于特殊位置的尴尬,有利于她与集体的融合。同时,竞赛规则让孩子们明确了适应良好行为的具体表现,分散了他们对生活中不适应事件的注意,能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做出良好的表现。考虑到了宁宁的特殊性,在具体奖励条目的设置上有她能够完成的内容,切实起到了激励内心、塑造行为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宁宁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依赖性重的性格特点。处理不当很可能让宁宁从依赖妈妈,变为依赖班主任,或依赖个别学生。从而造成表面上适应情况有所好转,而实际上,学生的实质性问题没有解决,相关能力也未获得发展,并会一直占用班主任大量的精力。 “微笑”奖章活动全体任课老师共同参与。

在王老师的协调下,这个活动能让宁宁得到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认可和鼓励,既有效预防了依赖重心的简单转移,又能帮助宁宁对学校中更多的人和事建立起感情,拉近她与学校的心理距离,促进她的学校适应。

20.蚂蚁和蝈蝈教案(第二课时)

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

蚂蚁 和蝈蝈

教案《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教案

蚂蚁和蝈蝈 教案

《蚂蚁和蝈蝈》读后感

蚂蚁和蝈蝈12

20.蚂蚁和蝈蝈
《20.蚂蚁和蝈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20蚂蚁和蝈蝈 蝈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