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6: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三、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

1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欣赏。

(2)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3)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

2

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拓展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到。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

3

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反思: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四、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五、教学过程

5

(一)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二)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反思:

6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书中图片《水》。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4、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二)讲授新课

1、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7

2、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3、艺术实践: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4、展示评价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反思:

8

第4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欢乐的节日里》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对节日生活产生回忆和联想,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提高他们描绘节日场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欢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点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地运用刮刻版画的艺术语言。

三、学习材料

教学课件、节日资料、刮蜡画纸、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课题:在快乐的节日里

1导入:今天上课,我想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到这段音乐后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面。

9

学生欣赏回答问题。

教学意图:制造节日气氛,把学生直接带入气氛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在快乐的节日里。(板书课题、ppt出示课题)

3、新授:

介绍刮蜡版画:刮蜡版画是通过刮掉表面的深色来表现物象的,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ppt欣赏刮蜡版画)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的欣赏和教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刮蜡版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感受节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场面我们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中国传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 外国节日:狂欢节、圣诞节。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对节日氛围、色彩以及服饰等特殊性的认识,强调节日的与众不同。

5、出示范画:老师也用这种方法表现了一幅在快乐的节日里大家一起看一下,在这幅画中我运用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点,还有什么呢?

学生观察回答:线、面

教师出示点、线、面的提示图。我们在表现时要把这些结合在一起来使用。

10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确刮蜡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解决学生在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6、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合理构图 细致刻画 简单背景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边讲解边演示。

教学意图:教师的亲自演示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更进一步解决了学生作画时的难点。

7作业要求:用刮蜡的方法,用点、线、面的丰富变化,表现一个在快乐的节日里的人物,添加简单的背景。

教学意图:学生明确作业任务。

8、课堂小结:我们的教是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谁的作品最能打动你。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再一次感受刮刻版画的魅力。

9、拓展环节:版画的形式有很多种。有吹塑纸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都会接触到。

教学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

六、教学反思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手中的作品还在画着、刮着、看到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样子,我的心中感到很满足,孩子们的表现给这个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快乐的节日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本

11

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快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准备这节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刮蜡版画,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而且要表现快乐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内容指定为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的样子。这节课我觉得另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教师的现场演示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和消除了学生心里的畏难情绪,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也会这样的,学生表现的很好,兴趣很高,虽然是首次接触但完成的很不错。

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欣赏节日场面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应该重点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色彩方面的问题,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所以这个环节显得比较匆忙,不够深入。在评价环节也是匆匆结束,应该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刮蜡版画的魅力和问问学生在表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在一个就是应该建议学生购买刮蜡专用的纸张,这样绘制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不少,对以前美术课要求完整性和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设制有了更好的思考。对校长提出的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是了解学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12

第5课 有趣的字母牌

教学内容: 手工制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把握字母的特点与学会字母的装饰方法。引导学生将字母涂上漂亮的花纹和颜色。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课前准备:字母的动画、卡纸、颜色、字母卡片娃娃(范画)、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字母→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字母→字母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字母娃娃》。板书:有趣的字母娃娃

2.新课(1)如何使字母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字母?→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

13

的方法写字母(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字母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2)如何使字母变得有趣和美丽?教师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Y”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字母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演示使字母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Y”来问学生“Y”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2)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第二课时(1)(1)将铅笔画继续完成,并上色(2)教师点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14

第6课 飞天(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引导下欣赏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 领悟其韵味,学会壁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态度与情感: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艺术。

难点:学习飞天丝带的画法,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飞天梦想。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敦煌飞天壁画艺术资料、绘画工具、剪刀

(老师)PPT课件、飞天资料、手绘藻井作品展示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1、欣赏CCTV3广告《飞天少女》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广告,想一想,这段广告表现的是什么容。

播放广告

15

师:这段广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飞天)。看来同学们对飞天都有所了了呢,那么请你来谈谈你所知道的飞天?(生答)

教师小结,根据刚才同学的描述,老师来总结下,可以这么描述,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是佛教中的神仙。

师:那有没有同学知道飞天是怎么来的呢?(生答) 师讲述飞天的故事: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师小结:我们知道在古代,没有飞机没有飞船,飞天一直是古人的梦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人的梦想——飞天》

板书《古人的梦想——飞天》

二、自主学习,欣赏评述

(一)、整体感受

师:讲到飞天,就不能不讲敦煌莫高窟,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蓝色的小知识这块,用一分钟的时间看完,自学一下,谈谈敦煌莫高窟给你的印象,可以从内容历史规模等方面来讲。

16

小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敦煌莫高窟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二)、细节品味

师: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受了莫高窟的宏大场面,让我们走得更近一些,细细品味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的艺术特色。

1、欣赏动画片《飞天》,来讨论下敦煌的飞天是怎么飞起来的,或者说,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飞天在飞。(云彩、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播放动画片《飞天》

小结: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就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飞天形象。

2、因此在表现飞天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丝带的画法。丝带有正反两面教师示范丝带的画法。要表现出动感,轻盈感。

3、了解了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后,我们再来欣赏课本上的飞天。翻到课本第36页。带着问题欣赏欣赏榆林窟第15窟飞天:(1)、这幅壁画给你的感觉。(2)、该壁画表现的是什么题材。(一个飞天弹奏着乐器。该乐器叫“凤首箜篌”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从缅甸传入我国,是研究我国乐器史的重要资料)(3)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该飞天的色彩么(典雅清丽)造型(飘逸)(4)他的动态有什么特别之处(自然轻松)

4、出示莫高窟第407窟三兔飞天藻井,同样的四个问题。(1)、这幅壁画给你的

17

感觉。(2)、该壁画表现的是什么题材。(三只兔子在嬉戏,周围有很多飞天)(3)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该飞天的色彩、造型。线条(色彩华丽、造型新颖、线条流畅)(4)他的动态有什么特别之处(充满动感)

5、小结:刚才我们从内容、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欣赏了敦煌飞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年代敦煌的飞天也有其变化,但是整体上敦煌的飞天造型优美、充满动感。线条流畅。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①临摹书上的飞天。可线描也可上色。 ②造型优美、充满动感、线条流畅 ③注意丝带的画法④画完后用剪刀剪下

2、学生作画,教师再黑板上挂藻井展示台,巡回教师指导。亮点指出,不足处纠正。

四、展示评价

1、将作品粘贴在藻井上

2、学生自评互评你认为那个飞天最美。

3、教师点评,总评

五、教学延伸

1、师:今天我们全部同学合作的众飞众天齐舞藻井图非常的其实宏伟呢。但我们只欣赏了飞天壁画,敦煌这条艺术长廊上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欣赏的文化,这部分就请同学们回家自己找资料欣赏。

2、师总结:同学们,飞天壁画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艺术之美,也传递给了我们古人的梦想。今天我们把古人的梦想化为现实,神舟七号、嫦娥一号都飞上天空。所以,请我们的同学不仅仅要学着热爱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更努力的学习把古人更多的梦想变为现实!

18

第7课 飞天(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准备:

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中央综艺台的飞天视频,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9

1、师生交流飞天都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引出敦煌莫高窟。

2、以带领学生去旅游的方式参观莫高窟,让学生认识莫高窟、认识飞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展示)。

3.、教师介绍飞天的来历及飞天的风格特征。

4、引导学生分析交流:飞天没有翅膀也没有羽毛,她是靠什么在天空中飞翔的。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画飞天都是用的什么样的线条,为什么要用曲线而不用直线?

6、教师示范画飞天,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曲线的动感。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造型准确

2、姿态优美、线条流畅

3、可以是线描,也可以涂颜色。

四、学生作业展评: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作品。

五、课外拓展:

放映课件视频,让学生了解飞天在国际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0

第9课 猜猜我是谁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语言组织教学。

2、探究式学习活动,讨论:展示儿位本班同学背而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

3、板书课题。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

21

人的内心情感的。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赏析《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盂蜀宫伎图》。

5、赏析《未来世界》,时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6、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践,巡视辅导。

1、布置作业。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3、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4、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四、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州家进一步学习

22

第10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三、学习材料

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语言组织教学。

2、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23

(3)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3、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组际之间进行交流。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4、学生动手实践

二、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三、小结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2、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反思:

24

第11课 泥玩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应会: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教师用具:

泥玩具、实物投影仪、陶泥、颜料、民间泥塑玩具资料的课件。 学生用具:

网上或书中搜寻的民间泥塑玩具图片资料、陶泥、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25

二、资料交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四、分析探究。

1、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2、分析比较:

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3、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五、造型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六、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七、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1、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3、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26

第12课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应会:能用剥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汁、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探究、讨论中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刨盐能力。

(2)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除实用之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难点: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学习工具:剪刀、胶水。材料:较硬的卡片纸、水粉也、毛笔或彩色水笔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小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7

2、揭示课题。

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什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三、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结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

28

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应会: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J川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剥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学习材料: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到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1、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29

2、出示课题: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三、讲授新课 (l)提出问题:

“联想”这个词怎么理解?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

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打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①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②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③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④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日用品。 (2)大胆地展开联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4)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结合来完成。

五、小结:组织交流。

30

第16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

应会: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像创新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 学习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2、分析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发言:“我的现在与将来”

31

3、组织小组讨论:

谈一谈你的现在,想像一下将来。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2、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

四、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2、分析构图方法。

五、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展示人物参考图片。

六、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讲解评价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32

第20课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了解剪纸的特点。

2、初步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

3、激发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和学习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各种剪纸作品。

2、准备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剪纸作品,简单介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

2、出示色纸,这张色纸怎样才能变成有趣美丽的剪纸作品呢?

二、新授

1、示范剪纸的方法,提出注意线条要互相连接,不可断开。

2、出示“阴刻”和“阳刻”的剪纸作品,探讨不同的地方和制作特点。

三、练习

33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飞天》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新版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美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