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临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临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2009-2012年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淄博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实现全区基础教育现代化服务,特制定《临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2009—2011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着力培育全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电化教育队伍的技术支持与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形成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

(二)主要任务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依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中的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标准要求,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

通过“农村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全区中小学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比达到小学15:1,中学12:1;专任教师实现人手一台办公用计算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班班通”,其他农村小学至

少配备1个公用多媒体教室或配备1套移动多媒体设备。到2011年底,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其中30%的学校达到“信息化校园”设备配备标准。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等课堂教学信息化设备;倡导有师资条件的中小学申请、创办学生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学班,探索信息化运转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筹措机制,为学生发展成长搭建信息化平台。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学校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参与学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重视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组织好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考试和题库建设,探讨教学实施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和校本研训,创新学科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水平。

广泛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重点参与全国全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抓好主题网页、电脑绘画、机器人竞赛、DV创作、动漫创作等面向信息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完成3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加大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学校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5、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尤其对切合教学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通过课题带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项目、示范教师、示范学校,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深入开展利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交互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教学研究、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应用研究、作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研究、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应用研究、网络教学班等一系列教育技术课题(项目),逐步转变教与学方式,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加大优秀课题(项目)实践研究成果的推广普及力度。

6、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建立区、乡镇、学校分层管理的网络教研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化链接软件、开源软件,拓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时空,探索教师群组基于网络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平台的无缝学习模式,形成更大范围的同侪互助,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逐步完成覆盖中小学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建设。落实专项资金,选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鼓励学校创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架构基于网络的学校—家庭—社区互连互动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活动,拓展教育的时空,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学习、交流。

三、重点项目

(一)农村初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

多方筹集资金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小学、初中配备信息技术设备。补助教师办公用计算机购置,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达标,逐步解决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进一步缩小城乡中小学信息化差距,完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

设施配备,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效益,让农村中小学的每一位学生接受更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让农村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更方便地使用技术开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实践,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全区中小学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

本着“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由教研、电教部门牵头组织,以国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区中小学现行版本的教科书为基础教材,由我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广泛参与,共同协作,逐步完成覆盖中小学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区教育信息中心和区属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同步录播系统。

围绕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三)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

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拓展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学校和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展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有效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形成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特色,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制定《临淄区信息化校园建设标准》,争取三年时间30%的中小学达到信息化校园建设标准要求。2009年全区5%的学校创建为示范性的信息化校园,2010年全区15%的学校创建成为信息化校园,2011年全区30%的学校创建为信息化校园。

(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项目

举办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校长研修班,通过开放协作、差异性对话、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学者专家讲座与实践反思、定期研讨、会诊指导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工作,提高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意识、理性认识、规划设计实施、成效评价能力,积累信息化校园建设、技术支持创办优质教育的典型个案和发展经验,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

(五)课改信息化建设项目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新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

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理念的实践化、模式的时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

(六)教育“一卡通”项目

按照《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一卡通”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利用教育“一卡通”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学生持卡进行入学注册,在学校上网管理、图书借阅、家校互动、餐饮管理、电子档案、学业水平考试等方面应用,同时在医疗保险、科普教育、公共交通等领域中应用,实现教育内外一卡多用。

四、保障措施

(一)行政推动

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各乡镇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对于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校园创建等重点工程,要加大行政推进力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相关职能部门要联手联动,普教、教科研、教师教育、计财、督导、政工和电教等部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都各有分工和相应职责,要协调合作,统一规划安排,各司其职,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大投入

落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各乡镇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把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加强电教费、信息技术教育费的使用管理,专款用于学校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校园网络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

鼓励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要做好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网络高效运行。分层次做好对学校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网络管理教师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机构建设,探索

实施中小学网络管理教师队伍的区域化管理模式,提高区域教育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水平。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设,结合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组织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新一轮认定,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促进有效应用。建立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工作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课题(项目)带动

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和专家智慧,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增强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加强督导

加大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督导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设计初探

临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临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