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常用静脉输液方法、静脉输液速度的计算及调节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此内容详情参考《2012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

(1)操作方法

1)密闭式输液法

①选择静脉,消毒,距穿刺点上方6cm 处结扎止血带。

②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固定针柄,“三松”(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如输液通畅,即可用输液贴固定。

③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开放式输液法: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但易被污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常用于手术病人、抢救危重病人及患儿等。

此条在《2012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中没有

3)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

方法: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持留置针行静脉穿刺,将套管送入静脉,抽出引导针,插入静脉帽旋紧,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开始输液,输液完毕,推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使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发现针管内有回血,立即用肝素液冲洗。

(2)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5)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局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7)保持输液器及药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

2.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劲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较固定,且行径表浅,易于穿刺,可以输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1)目的:

1)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

2)需测中心静脉压

3)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采用静脉营养疗法的病人。

(2)用物准备

注射盘:另加1%普鲁卡因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无菌手套、宽胶布(2cm×3cm)或无菌敷贴、火柴、酒精灯;无菌穿刺包;其他用物与周围静脉输液发相同。

(3)操作要点

1)去枕平卧,头偏向穿刺对侧并尽量后仰,肩下垫小枕。

2)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

3)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5°角,进入皮下后改为25°角。

4)硅胶管快速从针栓孔插入10cm。

5)输液完毕,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进行封管,并妥善固定。

(4)注意事项

1)置管后,如发现硅胶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2)每天更换敷料,并用碘附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3)拔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免硅胶管折断。

(四)输液速度的调节

1.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

(1)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病人输入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3)一般溶液输入速度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输入速度宜慢。

2.输液速度的计算

在输液过程中,溶液每毫升的滴数(滴/毫升)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个厂家生产的输液器滴系数不同,临床常用的有

10、

15、20、25等几种型号。静脉输液的速度计输液所用的计算方法如下:

(1)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预计输完所用的时间,求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输液所用时间(min)

(2)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每分钟滴数,求输完液体所用的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h)=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

3.输液泵的使用

需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如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抢救等。常用于输入升压用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并发症

12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试题

常用静脉输液方法、静脉输液速度的计算及调节方法
《常用静脉输液方法、静脉输液速度的计算及调节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