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一些调查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一些调查和思考

易钊生

最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县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我县先后选聘了三批2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男性13名、女性14名,本科生19名、专科生8名,中共党员19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团员8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目前,已流出11名,其中3名考录为选调生(1名被破格提拔为党委委员),4名考录为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名考录为公务员,流出人数占选聘总人数的40.74%。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一)科学合理安排,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分村安排上,充分考虑他们所学专业和特长、农村实际需要、生活和工作等因素,坚持双向选择、先进村与后进村相结合、总体平衡三条原则。全县27名大学生“村官”,有16人分配在乡镇政府所在村,9人分配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14名女大学生安排在交通、生活便利的村。他们到村任职后,积极融入农村,当好村党组织书

记、村主任的参谋助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为农村党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干事创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制定了大学生“村官”创办或领办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收费,优先核发营业执照,提供3—5万元的小额扶持贷款,实行创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叶为,先后在江口墟镇陈家湾村带领群众创办麻阳惠农新能源开发服务公司,在谭家寨乡楠木桥村领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成功引进1500亩刺硒葡萄、西瓜、蜜柚等水果产业和“苗家王”食品加工等项目,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平溪乡上进村支部书记助理郭照盛是湖北黄冈人,他利用老家亲戚做生意的多、人缘广的优势,同父亲多次下广州、上湖北、跑四川、上海,帮助该乡桔农向湖北、广州、上海等地销售柑桔140万斤,为桔农增收12万余元。

(三)带来先进理念,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将新的工作理念与生活方式带到农村,对农民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村镇龙池村村主任助理薛梅,带领村民依托该村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2009年成功举办了民族民俗文化节。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主动向农民群众宣

传党的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与农村工作需求不够适应。我县是农业大县,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目前最缺乏的是农林水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全县27名大学生“村官”,虽然学历高,但所学专业都未涉及农林水,对农业科技知之甚少,出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普遍不强。二是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大学生“村官”跨出校门的时间短,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大学生“村官”出现了心态不正、工作浮躁、眼高手低、沉不下身子等问题。三是大学生“村官”职责定位不够明确。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大学生到村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做的是辅助性工作,处在配角位置。由于工作定位是配合,不用承担责任,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一些打打字、作会议记录、报送材料、为村民修理电脑、给村主干跑腿、组织表演节目等事务性工作。有的大学生“村官”反映,村里只让他们干小事,不让参与实质性工作。有的成为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专职秘书”,有的经常被乡镇借用,他们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原因分析:一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意识不

强。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到农村工作的态度不端正,有的是为了今后参加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时享受优惠政策,有的是作为权宜之计,缺乏扎根基层,在农村建功立业、磨炼成才的长远打算。二是乡村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不够。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身份特殊,是组织上下派锻炼的后备人才,迟早都会流出,在管理和培训上有些随意性,没有给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职责定位。有的认为,尽管大学生“村官”有学历、有特长,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不大。有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只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来农村的“客人”,没有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机会。三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教育不够。他们在经过短期岗前集中培训后进入乡村,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心中没有底,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了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平常工作中显得有些茫然。四是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目前,虽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三级测评考核制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乡镇党委和村“两委”为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快地流出,有意简化测评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测评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影响了正确考核导向的形成,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出现了“搞好关系第

一、做好工作其次”的不良心理。

三、对策及建议

对策:一是进一步把握农村人才需求。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地农村人才需求情况,或统一制作农村人才引进需求表,由用人单位申报“人才需求”计划,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制定出大学生“村官”选聘方案,做到因需选才。二是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和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他们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引导他们融入农村大家庭,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可明确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深入调研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等等。三是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多元化流动机制。应鼓励大学生“村官”向村级组织、农村经济实体流动,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村“两委”换届,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选村“两委”干部,留村任职,在农村干事创业。鼓励他

们在担任“村官”的同时,以自主创业、共同创业等多种形式,发挥“双带”作用。合同期满后,尊重他们本人的选择,对不适合继续留任“村官”的,劝导其另行择业。四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力度。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大学生“村官”上岗后培训制度,不断加强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举办“论坛”和网上培训等形式,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级测评”考核机制。每年底由上级组织部门、乡镇党委、村“两委”和当地群众代表分别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绩考评,实事求是地评定他们的考核分值和等次。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服务、管理和考核机制。

具体建议:对志愿扎根基层、留任村“两委”干部的大学生“村官”,直接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

对加强大学生村官服务管理的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对六盘水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几点思考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一些调查和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的一些调查和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